【看漫畫聊台灣美術史】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導策畫與出版原創漫畫《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由三位新生代漫畫家五〇俊二、YAYA與陳小雅各自執筆,揮灑前輩藝術家林之助、林玉山以及順天美術館的故事,以虛實交融的方式,引領讀者進入臺灣美術史世界。
全書共分為三個篇章:
•第一篇:以穿越時空的情節敘述美術系學生見證林之助創作重要古物《朝涼》之後,引發個人探索創作的心之所向。
•第二篇:講述修復師遇見林玉山《畫父親肖像》,在修復過程中追憶起個人的藝術啟蒙,故事中並穿插修復知識與難得公開的國美館修復室場景。
•第三篇:改編許鴻源博士努力不懈促使不販售作品的李梅樹為其夫妻繪製肖像畫的畫壇逸事,此佳話更為日後捐贈藏品予國美館的盛大美事寫下前奏。
第一、二篇章雖以虛構的漫畫故事架構,但創作團隊非常要求背景知識的正確性。在故事情節的編排上及史料考究工作上獲得專家及藝術家家屬支持與協助。
#BeautiMode #台灣美術史 #百年爛漫 #許鴻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市府#觀光新聞處感謝狀#20190128#555 首先感謝市長,和觀光新聞處張處長,一上任,就解決嘉油鐵馬道,自行車路面破損顛簸,和缺乏廁所問題。 去年已編列計畫預算,今年發包施工,增設公共廁所,自行車道則改舖設柏油路面,人行步道加寬,可供兩人牽手...
玉山畫 在 傾聽您的聲音 嘉義市議員鄭光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之重寶林玉山畫作
#慈龍寺巧遇年輕學子踏查嘉義
建寺於1766年的慈龍寺,供奉觀音佛祖。已逝的國寶大師林玉山曾在此處留下五幅濕壁畫,國之重寶、價值連城。
每隔幾個月光宏就會到慈龍寺,或是參與社區老人共餐,或是參拜觀音佛祖,看看大師真跡。
連假開始光宏跑行程的路上,和一群年輕人巧遇在慈龍寺。四十多名對嘉義市這個城市有興趣的年輕人,付費參加營隊、走踏嘉義。
光宏也和他們介紹了畫都嘉義的驕傲、國寶大師林玉山。了解故鄉過往的驕傲,也期待他們為這個城市開啟更加美好的未來。
玉山畫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驚奇教學]課堂,其實是一趟「共創」的旅程
最近教陳列《玉山去來》,
這篇課文有很大機率被自學,
因為真的很難教。
陳列文筆很細緻,
他用文字為玉山素描,
把玉山的雲影天光、群峰崢嶸,
都刻畫得彷如眼前。
但正因如此,
海量的文本,
讓人望文興嘆,
不論是學生和老師,都一樣。
我為這課苦惱很久,
後來才發現,
我們之所以苦惱,
在於苦惱如何把課講好。
但當散文,
每個字句學生都看得懂時,
我們古文翻譯機的功能就喪失了。
可是,課堂真的只是
單向傳輸的過程嗎?
不對,課堂應該是
邀請學生「共創」的旅程。
「共創」這個詞,
是我在Wally老師
AL加速式學習的課程學到的。
我非常喜歡這個概念。
當學習是一場共創,
學生才會在課堂裡,
留下自己的足跡。
那是他參與的證明。
那要怎麼引導
孩子們「共創」呢?
一、表格接寫
我先把文本
拆解成一個表格。
舉例來說《玉山去來》,
最細膩的就是描繪雲的段落。
因此,
我把那段描述,
拆解成動態、靜態、比喻、色彩,
把表格畫在黑板上,
給孩子們檢索的框架。
「來!在你們讀這段時,
請找出哪些詞句,
是在強調雲的動態?
哪些卻在刻畫雲的靜態?
等會,我會抽人上來填表。」
我給出具體任務。
讓學生在課堂讀文本可以,
但我發現,只要沒有給任務,
很多學生只是在放空。
所以「表格接寫」這招,
就是讓他們一起,
學習把文本系統化。
你看似作家的信手拈來,
其實都是日積月累的縝密佈局。
二、文本圖像
每個班
一定有熱愛畫畫的孩子,
他們善於圖像思考,
要他們讀文本,
還不如在課本塗鴉。
所以,
既然要塗鴉,
就讓他們來黑板上秀一波。
《玉山去來》在描繪四峰時,
採用完全不同個性化的處理,
東峰霸氣、南峰獰惡、
北峰親切、西峰朦朧。
但要知道,
這種自然書寫,
讀者必須有強大的想像能力,
才能隨著文字,構建玉山畫面。
說坦白,
自然寫作的閱讀趣味,
沒有小說來得有趣,
很容易就走神。
所以,我直接請孩子們,
推舉班上擅長畫圖的同學,
分配四峰給他們,
讓他們讀完文本後,
直接在黑板上畫。
果然,
引起孩子們一陣陣驚呼。
陳列是寫得好,
但這陣驚呼不是給他,
而是給那四個,
把文字轉爲圖像的高手。
接著,
你只要依著孩子們的圖,
對照課文來講解就可以了。
圖是他們畫的,
所以此刻,
文本也充滿熟悉的味道。
很神奇,
當我有了「共創」的教學概念後,
那些過往我認為難教的課文,
彷彿都立體起來。
因為我知道,
孩子們會陪著我,
完成這趟共創的旅程。
#歡迎分享
#玉山去來終於有解啦
#邀孩子們一起共創重現文本
玉山畫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市府#觀光新聞處感謝狀#20190128#555
首先感謝市長,和觀光新聞處張處長,一上任,就解決嘉油鐵馬道,自行車路面破損顛簸,和缺乏廁所問題。
去年已編列計畫預算,今年發包施工,增設公共廁所,自行車道則改舖設柏油路面,人行步道加寬,可供兩人牽手同行,創造屬於嘉義的愛情經濟。
今年用嘉義絲路的點、線、面,來呈現三百年來,古(蹟)、鐵(世界唯二的高山鐵道)、林(業)、工(交趾陶、石猴、陳澄波和林玉山畫作等工藝)、管(國際管樂)、食(美食),等六大觀光元素,在嘉義,所有的美好。
搭配台灣好行的「光林我嘉線」觀光專線公車,由嘉義火車站後站出發。
用公車串聯起香湖公園、秀泰影城、嘉義火車站鐵道藝術村、三越遠東商圈、文化路口、城隍廟、嘉義市政府、檜意森活村、獄政博物館、嘉義公園、228紀念館、大雅路商圈、蘭潭DC、和蘭潭風景區等15站商圈及景點。(詳情請上官網:https://www.chiayibus.com/ticket)
除了公車系統外,還可以用騎自行車的方式,搭配公路和環潭自行車道,用運動,欣賞嘉義百年來的美好,別有一番不同的滋味,值得妳細細品味,會讓人流連忘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fN-dQH3TI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