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如何雕琢玉器?|活在昔日|18>
一件玉器擺在我們面前時,你會想到它的材料從何而來?是由何人在何種社會條件下用何種工具製造而成的嗎?
中國是世界上的主要産玉國,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佈地域極廣,蘊量豐富。不少流傳下來的玉石造型生動,雕工精美,可以看出古代琢玉的技術是高超的,讓人難以想象當時的治玉工具其實頗為簡陋。
﹣﹣﹣﹣﹣﹣﹣﹣﹣﹣﹣﹣﹣﹣﹣﹣﹣﹣﹣﹣﹣﹣﹣﹣﹣﹣﹣
~古人雕琢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治玉程序
一般來說,一件玉器都經歷了以下過程:
1.采 玉
玉料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兩種。原生礦是指蘊藏於海拔4,000米雪線以上的原生礦體,大致於元代已有開礦挖掘玉料者。因山陡缺氧,開采工作十分困難,開采下來的玉料叫做「山料」。
次生礦是指從原礦體剝離成小塊之後,夏季冰雪融化成洪水,將其沖至山坡或谷底河中被采集的玉料,俗稱「水料」或「仔料」。古人將水料的采集說得神乎其神,令人信以為真,其實是每年8月份當地民眾沿河采拾被冰水沖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盤,重達千公斤者是為罕見。牧羊人也可在山坡上發現較大的仔料,但也很少有百公斤的。現代仔料在地表淺層的已被采盡,必須用挖土機挖到八、九米深才能挖出仔料。
2.量料取材
玉器的造型與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不同,立體的少,平面的多。在立體玉器中,渾圓的球體極為少見,而大多是扁體或較矮的,這是由於子玉的料胎形狀決定的。
玉料來之不易,數量少,價格高,再加上玉是山川陽精和神物,備受人們崇敬,所以玉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這就是「量料取材」,作坊主和設計師都要按照玉料的形狀、質地優劣去設計,設計什麼(如人物鳥獸或是擺件器皿)都是由玉料決定的。優秀設計師面對一塊玉料時,必須充分發揚其質量上的優勢,適應其形狀的特點,否則就會浪費玉料或歪曲玉料的原形。
設計過程是:
1. 相玉(審料):視其質形思量堪做何器,做到「成竹在胸」、「意在筆先」。
2. 畫樣:在紙上試筆為紙樣,第二步在玉坯上畫樣,亦稱「勾樣」。
3. 畫細樣:玉工按畫樣切下不同部分之後,再往細裏碾琢時,往往還要畫細部的圖樣,可能要反複數次。
4. 審定:玉工做完之後,還須經設計師審核評定,行話稱為「了作」。
3.因材施藝--琢碾與上光
設計完的玉坯交往玉匠(古稱「玉人」),經琢碾、拋光等工序,便製作成玉器。
琢玉的工具,主要依靠砣機。砣機發明於史前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部落,推動琢玉工藝成為獨立的手工藝。完善的鉈機叫做「高凳」或「水凳」,以木結構、鐵鉈子組成。玉工用雙足踏蹬品使鉈子旋轉,帶動蘸水金剛沙磨磋玉料而成型。所以說玉器不是用刀刻的,也不是用鑿子鏨成的。由於治玉工藝是由玉匠用鉈機碾磨而成,這大大地影響到玉器藝術的審美價值,故此切不可用雕刻藝術的觀點來評價玉器藝術。
現代鉈機已改為電動鐵鉈黏上金剛沙膠,旋轉速度極快,不僅解放了玉工的雙腳,也省去了抹蘸水沙的功夫,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並創造出嶄新的藝術韻味。
碾玉工序大體上可分為12道:1.搗沙、2.研漿、3.開玉、4.紮鉈、5.沖鉈、6.磨鉈、7.掏膛、8.上花、9.打鑽、10.透花、11.打眼、12.上光。一般來說,第1-3道是學徒工做的;第4-11道才是玉匠的本分;第12道則另由專業工人去做。當然,造型簡易的玉器,則毋須經歷上述全部工序。
4.技術的演進;
治玉技術的進步取決於工具的改進和完善,以及工匠掌握和操作工具的熟練程度,當然,社會條件也很重要。
五代鉈機治玉工具的演進是:1. 第一代半地下式木橫軸旋轉石砣機;2. 第二代跽坐幾式多人操作木構橫軸旋轉青銅鉈機;3. 第三代跽坐幾式多人操作木構橫軸旋轉鐵鉈機;4. 第四代倚坐高桌式一人操作木構橫軸旋轉鐵鉈機(高凳);5. 現代鉈機是電動鐵架桌式一人操作橫軸旋轉沙鉈機,還有蛇皮鑽。這五代碾玉機所碾琢的玉器,在器型、紋飾及韻味方面各有不同。 現代鉈機鉈子類型多樣,堅韌鋒利而經久耐用,旋轉速度極快,每分鍾可達10-500轉。再加上玉工的技術觀和藝術觀也不同於過去,所碾玉器更為細致、更為光亮。
﹣﹣﹣﹣﹣﹣﹣﹣﹣﹣﹣﹣﹣﹣﹣﹣﹣﹣﹣﹣﹣﹣﹣﹣﹣﹣﹣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a1d900100ppwc.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