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王麗嘉性感相露上癮!何超蓮最聽父母話!肥姐在生一定鬧鄭欣宜!(大家真瘋Show 第一季 在線重溫) DocHK 已經得到 Global Chinese Network 授權使用D100 Radio的內容...
王敏奕父母 在 MyCrystal and Jade Live Sh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募捐已经截止了,以下是各位善心人士的名单,如果我们有漏掉或写错的请让我们知道。谢谢!
😎下个活动是8月8日,我们会再更新图片,谢谢!
😘契姐1,000支100ml hand sanitizer
😘汇款名单
晶玉良缘 RM 1,000.00
老师 RM 1,000.00
葉美麗 RM 1,000.00
潘銉匯 RM 1,000.00
骆荣富合家 RM 200.00
盧振城合家 RM 50.00
盧秋月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朱㺭帷,丘美琪,林镇涛,丘健進 RM 200.00
善心人士 RM 50.00
陈慧虹合家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500.00
司徒丽娟合家 RM 50.00
馮玉玲合家,林嘉欣,許嘉恒,陳嘉瑜,林耀偉,彭彥凯,林嘉淇,簡金英合家,馮玉丽合家 RM 100.00
Jack Leong & 已故父亲(梁顺财) RM 200.00
王燕萍合家 RM 100.00
黄循福 和 汤秀金 RM 100.00
李猪合家 ,陈泗霖合家 RM 300.00
邱金盛合家 RM 200.00
康国伟合家 RM 15.00
陈美玲 RM 5.00
陈明海合家 RM 15.00
伍素芳 RM 100.00
已故叶正杰 RM 5.00
孙康婷合家 RM 10.00
善心人士 RM 20.00
王伟鸿合家 RM 30.00
蔡明华 洪晶晶合家 RM 100.00
罗雄豪合家 RM 20.00
陈荣保合家 RM 100.00
陈美莲合家 RM 50.00
蔡永江合家 RM 100.00
王春合家 RM 100.00
杨銘娥合家 RM 200.00
黄瑞群 RM 50.00
张世强合家 RM 100.00
李錦荣合家 RM 50.00
黄子铭合家 RM 30.00
陈鏮耘合家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0
Wong Stella RM 100.00
郑秀清, 叶昌雄 RM 50.00
李佩玲合家 RM 50.00
吳玉娟 RM 50.00
林舒雯合家 RM 100.00
潘志平和赖丽洁 RM 100.00
陈伦达,许佩霞, 陈乙绮 RM 200.00
陈佛带合家 RM 100.00
许郡麟 50.00
刘国明合家 RM 100.00
张慧云 RM 100.00
黄淑梅 RM 30.00
善心人士 RM 200.00
何贵发合家 RM 150.00
蓝金山合家 RM 50.00
蓝茄惠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200.00
董侨全 RM 50.00
陈美玲 RM 50.00
范蔡池 RM 50.00
董佩音 RM 25.00
陈振文合家 RM 25.00
叶爱群合家 RM 200.00
陈国鸿合家 RM 100.00
张联隆和凌真真合家 RM 100.00
郭健培,郭健恒 RM 100.00
林克进 陈咏妮合家 RM 20.00
林有文 钟月桂合家 RM 20.00
陈伟聪 林秀娥合家 RM 20.00
Lim Beng Watt and family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18.00
黄永泉合家 RM 100.00
楊仲晧 RM 50.00
陳秀珍合家 RM 100.00
陈慧萍合家 RM 100.00
林家莹 RM 500.00
程靖雯 RM 500.00
刘金风 RM 1,000.00
王珮芬合家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150.00
善心人士 RM 150.00
吴莲根合家 RM 250.00
黄成旗合家 RM 250.00
李哓兰合家 RM 100.00
黄纯钦合家 RM 10.00
张裕庆 RM 50.00
郭美清 RM 100.00
谢培基合家 RM 100.00
王保茱 RM 100.00
陈慧燕 RM 50.00
彭倾富合家
余锴文
扈桂财
徐秋梅
庄兰凤 RM 50.00
刘福全合家 RM 200.00
刘丽欢,丘志斌,丘惠云,丘惠晴,丘惠雯 RM 100.00
陈碧云 RM 50.00
丘慧彤合家 RM 20.00
林碧珊合家 RM 150.00
名字1: 李美琪合家
名字2: 肖战 RM 25.00
廖思仪 RM 50.00
李玉凤合家 RM 50.00
陈廷安合家 RM 30.00
善心人士 RM 10.00
善心人士 RM 10.00
黃愛茗合家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李秀真 RM 200.00
卓玉萍 RM 50.00
余佛珠合家 RM 50.00
黄秀美合家 RM 10.00
李端明合家 RM 150.00
郑金佩合家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梁 麗娟,蔡佳荣,蔡佳昇 RM 1,000.00
洪婵粧和王正华合家 RM 100.00
Wee Mui Khim RM 20.00
Choe Chee Ming RM 100.00
盛丽英合家 RM 100.00
盧樹強合家 RM 200.00
郭锦标先父(已故) RM 10.00
刘门胎灵(已故) RM 10.00
吴月萍女士合家 RM 10.00
刘金权合家 RM 10.00
余清环 RM 2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雷莲花 RM 57.00
1.李火珠 (已故)
2.刘多水
3.李瑞方
4.刘凌燕
5.李乐睍 RM 100.00
石美娇 合家 RM 50.00
pung siew yen RM 50.00
吴佩佩合家 RM 50.00
李彩云合家 RM 50.00
黄湄茵,李年代 合家 RM 100.00
1.郭曉媚
2.李材峻
3.郭清魁
4.吴素紧
5.郭曉琪
6.郭清蛟
7.李子良
8.郭晓卉
9.李颖择
10.李颍晗 RM 100.00
梁美瑜合家 RM 100.00
梁美贞合家 RM 50.00
李进春合家 RM 300.00
黃记標合家 RM 200.00
刘绣蓉 RM 50.00
1.徐連嬌 女士 合家
2.周勛宸 合家 RM 500.00
王佳昇 RM 100.00
王佳隆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500.00
周仁春 RM 20.00
陈惠嬪 RM 20.00
周寛偉 RM 20.00
李国华合家 RM 20.00
彭绍明 RM 10.00
周愉铃 RM 20.00
陈馨柔 RM 20.00
李岫莲 RM 20.00
林惠萍 RM 20.00
李岫鎂 RM 20.00
刘俊安 RM 10.00
李岫琪 RM 20.00
吴珊珊 RM 20.00
李亞苟 RM 20.00
李家庆 RM 20.00
刘嘉雯 RM 20.00
陈伟钻合家 RM 50.00
黄世永 (已故) RM 100.00
黄淑婷合家 RM 100.00
黄德伟合家 RM 100.00
麦金鸣合家 RM 100.00
周惠思/ 周卉丝 RM 50.00
陈金莲 RM 30.00
罗意喜 RM 20.00
陈银英合家 RM 30.00
林筬斌合家 RM 300.00
林琇清合家 RM 50.00
刘水源、林绣月合家 RM 50.00
唐婯娟 RM 50.00
叶美廷 RM 50.00
陈慧君合家 RM 50.00
蔡慧芬合家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24.00
杜力山 RM 20.00
张惠云 RM 20.00
杜彤恩 RM 20.00
杜敏恩 RM 20.00
张凌云 RM 50.00
郑歆璇 RM 20.00
郑祺璇 RM 20.00
郑敬翰 RM 20.00
郑敬佑 RM 20.00
江丽菁合家 RM 30.00
李師興夫婦合家 RM 100.00
黄秀玲 RM 200.00
符丽菱,符绣菱,符以廉 RM 50.00
黄万良合家 RM 100.00
cheng family RM 200.00
黄金妮合家 RM 1,000.00
胡慶雲与陳素樺夫妇 RM 200.00
善心人士 RM 300.00
善心人士 RM 50.00
林江双合家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50.00
鍾佩蒔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300.00
侯均霑 RM 25.00
黄凯谊 RM 25.00
侯采延 RM 25.00
黄致将 RM 25.00
黄家俊 RM 100.00
彭勇富合家 RM 30.00
劉禮玉合家 RM 20.00
劉麗瑾合家 RM 20.00
李亚厉(往生)
黄玉玲 李凱韻 李兹晁 李思彧 RM 50.00
瑞豪 RM 10.00
合家善心人士 RM 4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何晓颖 RM 50.00
甘丽丽合家 RM 50.00
何彦昱 RM 50.00
林永添合家 RM 100.00
陆嘉慧合家 RM 100.00
謝鐘如兴合家 RM 100.00
陈永发 RM 50.00
郑玉晶合家 RM 200.00
1.已故官水祥
2.已故李梅兰
3.已故官振南
4.马志强
5.官渲栗 RM 50.00
王枚楓合家 RM 50.00
谢美宝 RM 100.00
萧顺发合家 RM 100.00
陈辉 RM 50.00
陈恒军 RM 50.00
陈恒彬 RM 50.00
陈秀 RM 30.00
陈莹 RM 30.00
赵小玲 RM 30.00
陈靜柯 RM 20.00
杜美玲 RM 60.00
朱峙 璇 RM 20.00
朱泰桦 RM 20.00
刘鹏琛 RM 20.00
张伟康 RM 20.00
郭孔坡合家 RM 50.00
黄钦俊合家 RM 50.00
林莉莉合家 RM 50.00
郭华勇合家 RM 50.00
王文雄合家 RM 50.00
梁征宇合家 RM 50.00
侯秀莉合家 RM 100.00
张義安合家 RM 100.00
李林森合家 RM 50.00
王愛玉 RM 100.00
Hazel Ho Ee Wah RM 10.00
已故父親黃木坤 RM 200.00
黎允志合家 RM 20.00
Pang J Ying RM 100.00
黄碹英合家 RM 50.00
陈淑琴合家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200.00
林国裕合家 RM 300.00
陈彬侬 RM 20.00
李惠香 RM 20.00
李惠书 RM 20.00
李子泓 RM 20.00
李芷萱 RM 20.00
李惠兰 RM 20.00
叶荣耀 RM 20.00
叶运宏 RM 20.00
叶俐盈 RM 20.00
颜艾莉 RM 20.00
香振宁合家
馮偉康
陳錦良 RM 30.00
周永明合家 RM 21.00
郭斯明合家 RM 100.00
郑国良合家 RM 100.00
陈观芳,陈来(已故), 赖亚梅(已故) RM 30.00
陈玉琼 RM 20.00
徐丁彩合家 RM 50.00
曾文富合家 RM 50.00
郑莉蓉 RM 50.00
郑建誠 RM 20.00
吴秀珍 RM 20.00
已故 郑振泉 RM 10.00
周友忠 RM 20.00
陳瑞美 RM 20.00
周旋艺 RM 20.00
周欣妤 RM 20.00
周欣慈 RM 20.00
葉文雄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鄧國與合家
汤凤雲合家
楊健辉合家 RM 10.00
Tan Yen cheng RM 10.00
史美忠合家 RM 300.00
高素雲(合家) RM 25.00
王建華(巳故) RM 25.00
张仁妮合家 RM 50.00
陈添财合家 RM 50.00
杜振原合家 RM 100.00
余耀彰,张美蓉,余淑银,余淑慧 RM 100.00
黃琍诗 RM 100.00
馮添富合家
黄奕华合家
駱启文合家
(巳故黄建楷) RM 40.00
黄光海合家 RM 100.00
陈元初合家 RM 20.00
已故张瑞云 RM 50.00
李国祥合家 RM 50.00
刘幼添 RM 10.00
李治葳 RM 10.00
已故李天高 RM 10.00
已故王金凤 RM 10.00
已故林亚美 RM 10.00
潘慧燕合家 RM 50.00
林振华合家 RM 50.00
黄國明合家 RM 13.00
余凯文 合家 RM 13.00
潘慧冰 RM 13.00
林輝兴合家 RM 80.00
古志安夫妇 RM 50.00
蔡金琏合家 RM 50.00
区瑐倡合家 RM 50.00
高颉纹 RM 50.00
吴顶建合家
黄惠正合家 RM 100.00
陈楚珊 RM 50.00
陳仕燕合家 RM 100.00
楊順好 RM 100.00
沈时兴合家 RM 20.00
余松柏 RM 20.00
吴琇球 RM 20.00
余銘波 RM 20.00
余明靖 RM 20.00
邓慧娴,丘芷绮,林立均,林延哲,林采璇 RM 100.00
李炳霖合家 RM 30.00
王佳莹 RM 50.00
梁凤善 RM 50.00
王莉傛 RM 20.00
吳锦伦 RM 20.00
林泉益 RM 20.00
勇勇 RM 50.00
尹隆强 RM 50.00
王金桃 RM 50.00
尹容丝 RM 50.00
李伟滨 RM 50.00
尹景阳 RM 50.00
善心人士 RM 2.00
陈金美合家 RM 50.00
吳传后合家 RM 50.00
林沛蓉(林翠蓉) RM 50.00
鄧子軒 RM 50.00
已故林金泉 RM 50.00
已故邱燕萍(邱運金) RM 50.00
芮文忠合家 RM 100.00
蔡汉秋合家 RM 20.00
陈碧叶合家 RM 200.00
已故父母陈厚深和郑秀治 RM 200.00
甘智健 RM 20.00
江恩明(和洺)合家 RM 10.00
李荣南合家 RM 100.00
孙健顺合家 RM 50.00
潘腾凯合家 RM 30.00
姚坤堡合家 RM 50.00
张惠雯与家人 RM 350.00
徐光文合家 RM 50.00
郑择亮 RM 10.00
朱伟鸿 RM 10.00
庄顺辉 RM 10.00
朱丽萍 RM 10.00
朱丽娟 RM 10.00
黄丽菱 RM 10.00
黄玉风 RM 10.00
黄玉金 RM 10.00
郑艺琳 RM 10.00
陆国荣合家 RM 80.00
莊慧玲合家 RM 100.00
周愉婉 RM 10.00
周寛伟 RM 10.00
方錕義 RM 10.00
何啟旺 RM 20.00
邵月玲 RM 10.00
十方法界众生 RM 50.00
陈顺美合家 RM 20.00
洪誌宏合家 RM 20.00
何爱兰合家 RM 10.00
蔡双奇 RM 20.00
蔡鸿杰 RM 20.00
陈碹美 RM 20.00
蔡秀萍 RM 20.00
白美燕 RM 100.00
李淑芬合家 RM 100.00
荘春坡合家 RM 100.00
蔡鈞沅 RM 35.00
蔡恺健 RM 35.00
符策刚 RM 30.00
江启花 RM 50.00
刘荣发合家 RM 50.00
黄有吉合家 RM 100.00
李凤梅合家 RM 200.00
伍华祥合家 RM 100.00
钟润发合家 RM 100.00
伍龙祥合家 RM 200.00
陈志忠合家 RM 100.00
善心人士 RM 100.00
叶添福合家 RM 100.00
有缘人 RM 163.00
张玉明合家 RM 100.00
黄健明合家 RM 100.00
丘鸣佳全家 RM 50.00
林泰亨 RM 100.00
陈楣薇合家 RM 20.00
陈楚辉 RM 10.00
陈美蓉 RM 10.00
陈宗频 RM 10.00
陈宗鸿 RM 10.00
陈宗妤 RM 10.00
已故陈坤成 RM 10.00
林美兴 RM 50.00
蔡进宝夫妇 RM 25.00
许步禄合家 RM 25.00
善心人士 RM 20.00
廖秀梅合家 RM 100.00
黄耒香 RM 54.00
善心人士 RM 30.00
募捐总数:RM37,483.00
#您们真的真的真的好棒
#感恩的心
#布施满人间齐手抗疫情
#这个团队真的很棒
#满满的正能量
#一路上都来得不容易
#团结就是力量
#一起渡过
王敏奕父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人的號外
踏入《號外》四十年,前輩們都說《號外》離他們生活好遠。
我不以為然。我這種被視為有能力帶領一點思潮的人,都好像對很多事情不以為然。
所謂「帶領潮流」的人,往往都會顧盼自豪。
某天我看黃偉文的面書,他貼了鄭中基的《人若然忘記了愛》的改詞版,說:「現在有人喜歡的事情,他二十年前已經喜歡了!」(Everything you like I liked twenty years ago!)這句印在很多T恤上的說話,引證了某種「自豪」感。的確,大概二十年前,我還是會聽著電台,看著收音機傳來什麼。是彭羚唱「其實我想結婚,橫掂有鋪結婚癮」(彭羚唱寄調《讓我跟你走》),還是「帶你老豆入廚房,我餵佢食橡皮糖,原來棚牙爛晒,帶佢放係大會堂。你有你入自由黨,我有我食話梅乾~」(黎明真人演繹《情深說話未曾講》之廚房版《帶你老豆入廚房》)……那時候,收聽的瞬間,還是有一點那一刻共享秘密壞事的快感。那個時代,電台仍是某種「瞬間的快感」的提供者,錯過,就沒有了。那時候的人,交往的時候會一起聽《嘩嘩嘩》,還會打給那時候的男/女朋友,邊聽邊笑。而且,有很多「傳奇瞬間」,過了就沒有了。比方說,以前卡拉OK剛流行,903會找來歌手交換唱歌,那主題叫「星星相惜交叉剔」。而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聽到楊采妮版本翻唱蘇慧倫的《我一個人住》,不知道現在903的前輩們還有沒有留著。就算有,也不容易找出來再聽一次吧。
如果《號外》是一個人,不論他願不願意,時代也向前走著了。正如我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我在做電台,而電台的角色和功能都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電台是「微妙瞬間見證」的工具。你有聽,就是有聽。沒有聽,你聽同學、朋友覆述,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Radio magic 在這個世代已不復見。你這一秒不看,不聽,不理一件事,如果網路上有人留下了足印,你還是可以下載收聽。現在我的朋友聽《光明頂》,當然有人聽Live的。但有更多人,是加入了一些Line/ Telegram的群組,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聽四十五分鐘陶傑的發言。做電台節目,由一秒感動,變成傳世的傳奇。你的東西只有時效性,不能傳世,也沒有花時間的必要。網路上搶著要給你娛樂要你笑要的哭要的感動要你驚要你怕要你可憐的人,恆河沙數。你看,最近有一次連中東黎巴嫩有一個家務助理打嬰兒的短片上載了,香港的媽媽群組都群起攻之要尋個真相,找出那個打嬰孩的毒婦。我現在才知道香港人對中東嬰兒,都那麼大愛無疆。愛不愛不是重點,重點是媒體變了,生活方式變了。我們很多人在網路活得像一個身份,在現實世界可以是另一種模樣。而這種表裏無一性,造就了無謂的紛擾。當人人都有機會是媒體,人人都有機會做trendsetter(潮流製造者)。
當然,有機會不代表可以做到。《號外》給我的,不是一種「那時候流行什麼」的能力,而是一種「如何令某種東西流行」的力量。《號外》的原型是什麼呢?大抵是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時候,一群中產覺得現在香港的本土口味不夠「有品味」,現存的雜誌也不能再給他們滿足。大概創作原點有點像現在的「翻唱歌手」或 YouTuber 一樣,是別人做的雜誌不夠好看,所以自己捋起衫袖做吧?而在前網路時期,雜誌有著「建構社群」的功能。中學會考的時候英文科的老師一定會教我們寫 Letter to the Editor。寫稱謂的時候一定要用上Dear Editor,Editor要有大楷的E。老師說Editor是一個人,是帶尊稱的。原因是,每一本雜誌,也是一個族群的延伸。
某次在香港的大學聽到,建立「個人新聞台 PCHome」的創辦人,現在在台灣寫《國宴與家宴》賣到世界滿堂紅的詹宏志先生曾說:「雜誌是一個族群」。就像新聞群組、聊天留言板沒有出現之前,雜誌就是有著共同趣味的人交換訊息的地方。亦舒的半自傳體式小說《女記者手記》中也有提及,有些讀者,以前會像現在的網路噴子hater一樣,看到不滿的文章,如她寫過一些對某位外國歌手的辛辣批評,都會收到如雪片撒落的投訴信。而Letter to the Editor就是讀者與編者交流的接點。你讀的如果是釣魚雜誌,在某地方,那季節釣著某一條魚,那條魚用那個魚鉤比較好?如果你讀的是摔角雜誌,那個地方什麼時候有大賽,大賽有什麼選手參與,參與過後又有什麼後著,之後的發展若何?這些都是以趣味分割的族群建構,也是市場分割的部份。常聽人說,香港的雜誌以前是Trendsetting的能手。以前讀《yes!》,你真的會相信某個歌手是理應被稱作「毒瘤明」的。而讀《號外》的人又在追求什麼呢?從很多個《號外》留下的身影看來,有一群追求著更好、更潮、更時尚的人,是《號外》的追隨者。錢瑪莉的人生除了穿Kenzo,他們代表著精英族群的生活。他們看不起中文大學的人,他們會看《明報月刊》,他們會認中關社,他們不知道生活的趣味,穿著打扮也無聊透頂。從錢瑪莉的眼中看來,時尚的女人需要晒很多的太陽,以黑珍珠皮膚代替我們現在深信不疑的白就是美。錢瑪莉更不會明白,為什麼平庸的人只希望自己在「德福花園」供完房子就當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我相信現在很多八、九十後也在想如何供完他們的三百多萬房貸吧?)錢氏代表的,是一種香港欣欣向榮,大家開始有餘裕的生活態度。四十年前,我們應當這樣。三十年前,大抵是《號外》族群的性取向使然吧,他們的生活也有介紹當時仍未「非刑事化」的同志生活指南。在同志作家葉志偉的筆下,《號外》給了他和他的族群朋友的同性戀生活啟蒙。那時候的同志,往往扉徊在即若離之間,究竟自己是不是?這種對同性的性慾是對抑或錯?葉氏筆下的主角,就是在這種賀爾蒙和道德對錯之間,在《號外》中找到救贖,穿著那時候很流行的Dr. Martens 皮鞋,戴著過多的手繩,按圖索驥的在《號外》的同志生活指南中,尋找那個在主流媒體隱形的生活空間。再過一段時間,當《yes》介紹的衣褲鞋衫都在幾百元的價位,潮流雜誌開始滿地開花,《號外》還是那個「生活品味」的重鎮。那時候還是電台節目主持的黃偉文在中學時代,據說也會購讀《號外》。而他曾在《號外》封面那一季,做「猿人襲地球」那一期,曾提及那時候買《號外》,是需要在午飯時間買的。還會有意無意的跟同學說「這雜誌的字很難懂的,你不會讀」。也許,每間學校都有一種這樣的人。那時候我的學校需要在屋村,我的父母雖不算目不識丁但也只是一天到晚擔心錢不夠用那種人。對我出身的那種家庭,所謂品味是遙遠的。讀物也只可以是老師介紹的「讀好書」書單,才會有機會讓我借讀。對,只是借讀,而不是購閱(說過了,家貧是事實)。那時候那種文化窗口,跟今時今日不同。我要讀村上春樹,也得要等圖書館的老師買回來,然後才有機會放出來給我們讀。對愛情的想像,來來去去都是梁望峰或是張小嫻。這些都不會是母親理解的世界。母親最希望我讀的,只是教科書:「你考試又唔係叻過人讀咩閒書。」對,因為我在班上永遠只是考第二、三的名次。陳浚旌(中學時代永遠考第一那一個人)永遠都比我優秀,而母親也會說「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考第一」。但那時候,在母親不知道的世界和空間中,也有一兩個同學會讀《號外》和他們的周邊人士寫的東西,如那時候的903會談及英倫流行音樂的潮流,Sex Pistol 是什麼?我當然不會知道。我只會聽陳慧琳的《誰願放手精選十七首》和許美靜的《靜聽精彩十三首》去完成我需要做的十五年會考Past Paper。那時候,卻有一個叫鍾思漢的同學,知道Sex Pistol,會在Past Paper 中掏出林奕華的《太多男人太少時間》,那本講北海道強生故事的那本小說。至於鍾思漢和陳浚旌在做什麼,我已沒有聯絡也不會打探了。只是依稀記得,那時候的自己,看著一群有閒錢讀《號外》,有樣貌空間交女朋友的朋友的生活,覺得自己很渺小,很遙遠。
進了大學,好像都沒有那麼認真的想像生活品味是什麼。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會考,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進了大學。那時候我們好像要進入新時代。我曾經在一家網路電台工作的,叫Radiorepublic。那時候寬頻仍沒有那麼快,網路電台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大概,我們都好像要做一些節目出來,然後要大家去聽。但由於沒有廣告,所謂網路電台也不知道如何生存。我做了大概半年就走了。那時候要做很多東西,要做清談節目,要做音樂節目。生活是什麼也不知道,有什麼態度可言?也像錢瑪莉的所言,我進的是中文大學,那兒的人相對比較簡單,比較直白,比較樸素。那是地理環境使然的:當你身在大學區,從宿舍走到超級市場都需要二十分鐘的腳程,要一排巧克力一個即食麵也需要努力,什麼中環,什麼同志,什麼生活品味,其實都會暫時放下。因為要完成課業生活,已不簡單。
再過一段時間,我去完日本唸書回來,遇上了好幾個奇怪的機會。如《號外》的前總編輯黃源順因為在《信報》讀過我的文章,就找我寫一月一次的人物專訪。那時候還有又一山人拍照,寫的人都是我選,而做的東西都很厲害。當時還沒有很多人在乎的何韻詩、陳淑莊、王貽興,我都好像有寫過。現在這些人,我是有手機,但也不再聯絡了。各種理由吧。是什麼都不再重要,也許我仍維持著某種在錢瑪莉身上感染的直白:看著曾經是朋友的人轉變,我會慢慢挪開身影。而為著寫稿子,我也需要下很多苦勁。其中一個啟蒙我的同代朋友,是大秀。你也許沒有很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在《Milk》的文化欄目這些年,教了我很多事情:他說作家的態度就是吸收和輸出。要讀書才有東西可以寫。這跟也斯教學生的方法有類同的地方:也斯生前也教過學生,說「冇野寫唔好搞人,睇多D書」。直至今天,我也絕少在專欄中論另一個作家。像電影《小親親》中那個應可被現在的人稱作「文青女神」的吳秋月不一樣。寫專欄要讀書,是我一直相信的事。而大秀也教我讀很多台灣中生代的作家。他說黃國峻好看,黃春明的孩子那些傳奇事,都是他告訴我的。為什麼這些以前理應在《號外》中出現的人,卻到了《Milk》呢?黎堅惠在世之時,曾在書展跟梁文道、黃偉文搞講座,談的是「時尚書寫」。梁文道想切入的點子是,如果香港的作家要找下一個市場,《號外》式的、《Ameoba》的時尚書寫,會不會有一定的市場呢?可惜或可恨的是,那時候去書展趁的人,也許是粉絲,問黎堅惠或黃偉文的問題,大概都是問他們會不會有機會再做《Ameoba》之類啟蒙人心的刊物,我很記得黎氏說:「要搞都搞過了,以前搞的時候就被人家說我們搞小圈子。」的確,以前的《Ameoba》有著「年輕感覺《號外》」的氣味。找來當時得令,在903的舞台上撐一字馬的謝霆鋒做封面。找來 Dry(是雷頌德和馮德倫)起封面叫 Dry Wet Wet,淋濕了不苟言笑的馮德倫先生。那些傳奇,仍是歷歷在目的。只是,這十多年,誰在建構潮流呢?
也許,我玩面書這些年,都是在想像究竟什麼事情會令我生活好過一點。如果你認為《號外》曾做過trendsetter的角色,倒不如看看我這些年試過,有成功有失敗的 KOL 個案。如果你記憶比較好,「#如果你工作累鳥」這幾隻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網路上看奧運,集中看體育運動員胴體這「潮流」,是誰射入網路的呢?當時我在想,大家看奧運,為什麼要看誰贏?贏了又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很簡單,體育運動自從加入了商業贊助,那大家就直白一點說,其實運動員也只是在娛樂大家。為什麼歐鎧淳會比李慧詩更多媒體曝光機會?為什麼方力申司徒端祈可以成為藝員?那也不過是「你的樣子如何,你的身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那網路的出現,只是把人的慾望更輕易的放大,更輕易的射到人類的體外。手機閱讀是私密的。以前看電視,你的家人必會跟你分享電視的內容。你聽收音機,如果被母親知道你偷聽《聖馬田寶貝紀念夜校》,她一定會罵你。但她自己背著丈夫聽顏聯武的《霎時衝動》,她就是對的。那時候唸男校的我有女同學打電話給我,電話由姐姐或父親聽,他們會叫我聽電話,老豆也會有意無意的說一句「阿仔呀,有個女仔搵你呀」,之後母親就會煞有介事的出來說「你求學時期不準談戀愛呀」。但現在你看看小孩的手機?誰知道他們的Tumblr在看什麼人性交的畫面?他們的Snapchat有幾個炮友群交的群組?總之他們看手機,父母很少機會知道他們在看什麼。因此,你不難發現,在網路上,關於性、交往、感情、港女港男糾結的事情,是最多人看的。因為香港人都愛面子,沒傳奇,大氣候要清淡無味。在這個喜愛用性和「交往人數」論斷人是否一個好人的「民族」,網路上對性或 「#又有性暗示」的需求,是「#唔可以原諒」地被需要的。那從2012年起,你應該明白為什麼Tom Daley越來越多人報道,阮馬素無端平白無事會變成某個商場特意要邀請他來為那元旦倒數的嘉賓,而他所得到的名錶及保健食品的廣告合約,也許都是網民在「#如果你工作累鳥」這遊戲下所衍生的副產品。
一次的出現,是偶然。那如果再出現一次,又如何呢? C Allstar 由旺角街頭走到叱吒大頒獎台再成為紅館歌手,那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實力。而我也不相信《摘星天梯》和我時任的上司們看完後對他們四人讚不絕口是其中一個令他們那年獎運亨通的原因。他們要有實力,才可以上到那個位置。那吳業坤呢?2016年我曾經被一個網民恐嚇要淋我鏹水,而那網民已在留言說過她想去買但找不到。警察們聲稱他們會查但直至執筆之時什麼都沒有,也有很多朋友好像很關心我的在Whatsapp Line 和面書Messager中問我需不需要介紹定整容醫生給我一次過把我的樣子弄好。而那時候,我最脆弱的時候,吳業坤就在他要出去做運動之前,特意送我一程。這一點,我永遠都記得。吳氏是不是唱得很好,不知道。見人見智。但至少他在台上,態度清晰地告訴大家他很想也很願意唱歌,聽他唱歌的時候不需要像聽很多流行歌手一樣要提心吊膽。在他年頭一次過得到我最喜愛男歌手、新人獎金獎和我最喜愛歌曲《原來他不夠愛我》的時候,我已知道那是我們在網路上延綿慎密的努力就得到好報。首先,不論你相信或不相信也好,903的頒獎禮,要投票就是來真的。從多個証人給我的証供,他們都說商台的「網路投票」是真的。如果有些歌手覺得他們的歌不能得獎,是因為大傳媒「唔支持、唔播」,我倒真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有一年,有一首歌叫《撐起雨傘》,有一些歌手說大傳媒不播。不播的話,商台又為什麼會讓他變成可投票選取的一隻歌,最後還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把一首跟佔領運動關係密切深刻的歌放到大台,變成那個頒獎禮「註腳」?自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如果網路是來真的,有些事情就可以做了。大家記得「#食好西」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嗎?是有一次,吳業坤開工過後,說自己「工作累鳥,要食好西」。大概他是想打「好東西」,而我卻截了他Instagram的圖,說:「現在的小孩說話真直接」。當然,「#食好西」是一種性暗示。究竟他吃飯之後會去那兒,他也不知道。但結果這三個字,現在仍跟著他,和很多的「廣告文案」都有挪用。當時 100毛的編輯朋友,仍對娛樂圈的人共事有點興趣,就知道「#食好西」這三字「有得玩」,但電視台的大員做訪問談這些「無聊事」不會有成果,結果 100毛的朋友就用了 Whatsapp短訊訪問的形式再炒大了這件事一次。之後,大家就留意了我和坤氏之間的交流。很多人以為我們很好朋友。對不起,我真的不會說。究竟一個人要做過什麼才是朋友呢?我想,在現實世界調侃一下大家,是朋友會做的事。但由於我的一點狡猾,令我和坤氏的面書都在互利的狀況下得到更多人關注。他現在做廣告的機會都比我多,收的價碼也比我高。我是高興的。因為,至少他成功了,沒有忘記我。而我再一次證實「#食好西」三隻字的力量,和我加瓊姐這些在網路上被視為廢青廢人的人,在各式各樣的制肘和冷言冷語之中,改變現實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的。如藥妝店的新品介紹,最近是不是多了?關於讓座和世代之間的爭拗是不是長看長有?關於香港遊客在外地的「品格」問題,為什麼好像大家都很在乎?另外,有很多人在我回來時都告訴我:不要只做日本的資訊,現在都是韓流了,為什麼要寫日本。那為什麼各大網媒都在做日本的資訊?《逃避可恥但有用》這支舞,為什麼好像很多人在看?星野源是誰?大抵是以前903《是日本人鄭家輝》講的Luna Sea那種級數的「流行資訊」吧?
所謂KOL Key opinion leader 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至少我不覺得我可以脫衣服上載一兩張照片就會很多人讚好。我也不會叫人食屎,或叫自己食屎。更不會自稱XXKOL然後廠商給你難喝得要死的薰衣草茶還要讚好,明明自稱文青的人都要舉高雙手脫腋毛。
意見領袖要帶起潮流,首先要問幾件事:你可以令現實世界有改變嗎?改變了你又會高興嗎?而要令現實世界改變,我要又付出什麼代價?所講意見領袖,首先你要有意見。以前我聽903會聽 Fool’s Garden、會聽Suede,因為他們會說那個好聽那個不好聽。那時候903的音樂節目,會有音樂人,唱片公司,DJ的人討論會將流行曲像《城市論壇》一樣,把《一生最愛就是你》和《濃情化不開》拿上檯面討論,誰比較好聽。當然,觀點角度見人見智,但總有點爭執點:「那有一天不想你的chorus那個hookline 是『是你嗎?是愛嗎?是你出於真心日日夜夜彷彿漆黑中說話~』和『情越濃越會化不開』比較……」現在呢?人人都是評論人了。李蕙敏再出來新歌寫得若何?鄧小巧的《強弱》、《煩可寧》、《荒唐》一次比一次來得精彩,為什麼沒有人留意?盧巧音也回來過,《哲學家》夠厲害了吧?可是卻也沒有了《垃圾》那時候的驚為天人。你去Clockenflap了沒?我覺得Chemical Brothers 不會給 Sekai no owari 來得精彩……人人都好像知道很多事情,而人人都好像想以「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為榮。但問題是,知道又如何呢?
再者,以前的 Trendsetter 大抵比我們幸福。他們製造潮流的時候,不會被問及究竟你是黃絲抑或藍絲,你是撐警察還是屌警察的人。政治不動盪,才有閒心閒情。未來五年,我們會安定嗎?香港不安,世界也不特別寧,那要走到那兒去?
回看這些年,我好像被視為 KOL ,也有很多學生問我如何才可以做到 KOL。感覺就好像以前阿 Bu 看著電台的同事,只是回去做兩小時節目之後就可以去玩去滑水一樣愜意。對期望著 KOL 這份工作的人,大概只會覺得我可以坐在淺水灣畔的餐廳,喝著日本茨城縣運來的手工啤酒,邊寫稿子邊抽一抽水就可以有飯吃有日本可去,倒是一件樂事,right?可惜的是,當我嘗試把我的工作簡化傳達,我的學生都不相信。抽水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要想那麼多事情。
對,一次爆發,是意外。我是一次又一次的爆發,連續兩年被視為是「最有傳達力的香港面書專頁」,在我上面的是 100毛,在我下面的是富可敵國也可以殺我於無形的「蘋果日報面書專頁」。他們的資源,絕對是我的一百一千倍。我也只是量力而為的想像,究竟這個遊戲可以玩多久。畢竟我清楚知道,世道變,有些事情不變。酸人的事情不變(很多歌手本來以為自己很捍衛言論自由,到他們知道我在做黃昏節目,一個他們以為是很重要的言論自由橋頭堡的時候,已是我做了兩年的時候。他們如果真的很在乎一個電台的電台節目是不是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是不是應該在某些主持離開後,天天聽著那些節目然後告訴大家我是不是在維穩?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只知道用新聞去為自己沾光的重要性),變的只是在媒體民主化(democraization of media)之後,逐臭愛醜的中國人基因性,在香港的網路會發揚光大,我們會見到更多不好看的女孩cosplay 露事業線,又或是有更多人在做自稱「社會實驗」的事情去證實香港人愛「睇人仆街」的根性去收割面書的那些engagement數字。KOL,說到底,只是虛渺的代詞。你看看你的面書,那個 KOL 真的對世道有很多意見?
有意見的人,如我,本早被視為瘋子,孤獨而卑微的一直在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
~~~~~
原文刊於 2016年 《號外》雜誌。大家都在聊報紙,雜誌,閱讀之時,我在podcast 及以前的專欄都說過一丁點這些事。希望大家讀到。
長文?正經的?沒有人看的。都是轉發一條新聞,寫三個字(好似「咁都得?!」),就會有好多反應了。
王敏奕父母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思浩大談王麗嘉性感相露上癮!何超蓮最聽父母話!肥姐在生一定鬧鄭欣宜!(大家真瘋Show 第一季 在線重溫)
DocHK 已經得到 Global Chinese Network 授權使用D100 Radio的內容
王敏奕父母 在 Joi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像是西環碼頭邊的車震、猶如喪屍追逐的地產經濟、被小孩喪屍啃咬的父母… ... 不過最強的應該還是王敏奕的美腿迴旋踢!但這些武器被匆匆帶過,在電影裡只是些稱職的配菜 ... ... <看更多>
王敏奕父母 在 TVB寫實情感劇| 香港愛情故事09/12 | 王敏奕(子欣)憶起兒時傷痛 的推薦與評價
Hong Kong Love Stories《香港愛情故事》 (羅天宇、龔嘉欣、 王敏奕 、龔慈恩、白 ... 除了要面對空間不足的生活磨擦外,還要處理雙方 父母 的暮年感情危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