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財富網>>【 王永慶的8個小故事,告訴你他有多省...王永慶:節儉不是小氣,是你對錢的態度!】
從賣米起家,用一根扁擔挑出2兆元企業帝國的已故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從小為了負擔生計,曾經在街頭叫賣增加收入,15歲就到嘉義當配米工人。即使風雨交加的寒夜,只要客人一叫貨,也要從被窩裡爬起,只為了賺取一斗米一分錢的薄利。
他的創業思維,與致富的好習慣,至今仍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https://bit.ly/3nmxbQF
👍加入《商周財富網》LINE好友,投資理財訊息不漏接!https://lin.ee/dCKYwQm
王永慶賣米的故事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帝的部落:海拔1,500公尺的司馬庫斯|— Part 3
⠀⠀⠀⠀⠀⠀⠀⠀⠀⠀⠀⠀⠀⠀⠀⠀⠀⠀⠀⠀⠀⠀⠀⠀
⠀⠀⠀⠀⠀⠀⠀⠀⠀⠀⠀⠀⠀⠀⠀⠀⠀⠀⠀⠀⠀⠀⠀⠀
🔺在泰雅的年輕導覽員跟我們介紹的時候,頭目剛好經過,年輕人說,他是我們的頭目,他現在正在做他今天的勤務工作,頭目的地位可能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他跟我們一樣每個月領兩萬,每天也是辛苦的工作一整天,他做的事很多人不想要去做的。
⠀⠀⠀⠀⠀⠀⠀⠀⠀⠀⠀⠀⠀⠀⠀⠀⠀⠀⠀⠀⠀⠀⠀⠀
也許成為頭目應該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吧,用身體和行為去實踐理念,傳承祖先留下來的技術與信仰,願意低下頭傾聽族人的聲音,願意做出許多的溝通來讓彼此的意見都可以被聽到與重視,願意在危急的時候做出判斷以及承擔責任。
⠀⠀⠀⠀⠀⠀⠀⠀⠀⠀⠀⠀⠀⠀⠀⠀⠀⠀⠀⠀⠀⠀⠀⠀
🔺分享過往的一段故事,在司馬庫斯,他們拒絕2,500萬現金,只為維繫一個能繼續尊重土地與自然的世界
⠀⠀⠀⠀⠀⠀⠀⠀⠀⠀⠀⠀⠀⠀⠀⠀⠀⠀⠀⠀⠀⠀⠀⠀
在1997年時,曾經有一位商人直接帶著2,500萬元現金、裝在沉甸甸的小皮箱裡、風塵僕僕地上到這高山的部落,希望討論能否開發部落旁楓樹林到觀景平台附近、共計1.6公頃的土地面積,作為觀光客居住的商業用地。而他更表示這筆錢只是頭期款,之後的尾款跟利潤分配,族人們都還可以再談。
-
當時的族人們還以種香菇為一大經濟來源,而經過辛勤耕耘乃至大雨中來去採收,「當時最豐收的家戶,收穫量如果可以賣到20幾萬元,已經是部落裡的王永慶了……2,500萬,而且是攤在眼前的現金,只要一點頭,馬上就可以用了!」
-
但是,當時的長老們在開會討論之後,卻還是毅然決然地決定婉拒那位商人。當時的部落頭目,代表長老們的決議向這位商人說了這段話:
-
「我們知道你的錢很多,多到我們沒辦法想像的多,但再多的錢,也沒辦法延續我們部落的文化與信仰。唯獨我們的土地,只要我們努力耕作,我們可以種小米、種蔬菜,可以讓土地生長出我們可以吃的食物。所以,請你把你帶的錢都收好,帶下山,我們不能也不會跟你合作。」
⠀⠀⠀⠀⠀⠀⠀⠀⠀⠀⠀⠀⠀⠀⠀⠀⠀⠀⠀⠀⠀⠀⠀⠀
⠀⠀⠀⠀⠀⠀⠀⠀⠀⠀⠀⠀⠀⠀⠀⠀⠀⠀⠀⠀⠀⠀⠀⠀
參考資料:天下獨立評論葉乃文投書
@taiwan__mountain
王永慶賣米的故事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大學以前,我的偶像,不是爸爸媽媽,不是老師,不是藝人,是孫中山跟蔣中正。
而孫中山會在前面,不是因為他是國父,而是因為他比蔣中正帥,如此而已。對我來說,他們兩個都是拯救「我們」免於敵人侵略的救世英雄。
這都是我從課本、從課堂學到的。
縱使我每次說這些東西,阿公總會嗤之以鼻,我還是深深相信,因為這是老師、課本說的,不會有錯。
直到大學時,宵夜街上有一間廟,叫作蔣公廟。
我跟好朋友要買飲料而經過時,朋友突然罵了一句「蔣光頭」,驚嚇了我。
我跟她爭執,為什麼那麼不敬?
朋友什麼也沒說,只說了:「難道妳真的以為,王永慶是靠賣米致富的嗎?」
這就等於是爆雷一樣,我回去開始上網查,用不同的關鍵字查,才發現,
原來,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可能跟我被教的截然不同。
原來,爸媽嘴上的拚經濟,可能是一種自我防衛。
原來,阿公嗤之以鼻的是國家暴力,而不是舔日。
原來,王永慶是山老鼠致富,而不是賣米起家。
我曾經在書中披露這些事情,也強調我是1988年生的小孩,但我相信,現在一定還有很多2008年生的孩子,會跟我有一樣的認知,幸運一點,也可以有一樣的覺醒。
更希望,2018年生(以及以後)生的孩子,可以能夠有更正確認識歷史的方式,知道這不是一種綠色恐怖,不是政治報復,不是動搖台灣團結,而是要認知真相,才能談共生,談和解,談原諒。
這次到柏林,目的之一是轉型正義。
到這個國家,不談轉型正義,好像少了點什麼。(當然也喝了很多啤酒,以及吃了一生量的水煮豬腳和香腸...)
德國轉型正義的成功,是全世界,乃至於台灣借鏡的對象。然而,德國要推動轉型正義,也不是輕輕鬆鬆就達成的。
在戰爭剛結束的時候,捲入大戰的國家,包括德國,都亟待復原。當時,德國負債累累,必須為自己做過的侵略負責,賠款,只是針對那些數得出來的財產損失而已。
境內,也是分崩離析。
太多人害怕德國再度做出慘絕人寰的事情,於是,列強進入德國,佔領統管著。
不僅是柏林圍牆隔開東西德而已,整個德國實質上是四分五裂。
因此,在1970年代以前,沒有人提起那段過去,講到納粹,每個德國人會跟你說:「我們忙著復原,沒有時間」。
跟台灣好像,大家都在拚經濟,不是嗎?
直到1965年的大審判,以及1968年的學生運動,針對納粹以及大屠殺,才躍上檯面,成為必須面對的過去。
年紀比較長,曾經在納粹時代投過票、支持過、冷眼旁觀過、無能為力過的人,非常厭惡社會提起這段過去。認為提起這些東西,只是要挑撥社會的團結,影響好不容易要翻身的德國未來的發展,是政客的煽動,是學生的愚蠢,是社會的偽善,對德國好,這些東西改天再提,不行嗎?
經過重重討論、爭執,可能也有國際社會的施壓等等,德國正面迎戰了那段過去。
他們將轉型正義列入教科書,並且,請專門的教師來教授這門課。因為德國政府知道,唯有不帶隱瞞的面對,德國才能邁步向前。而讓沒有受過訓練的,原本的老師來教,可能結果就跟台灣一樣,可能被扭曲、被誤解、被隱瞞,總之,一切憑運氣,我的朋友對二二八的理解就比我深。
德國全面禁止納粹的圖像出現在社會裡,整個社會,從建築、藝術創作、生活方式,都在執行轉型正義。許多創作,因著這樣,而出現。
希特勒的著作,禁止在德國境內販售。
希特勒自殺的地點,變成了停車場,為了避免新納粹人士把那個地點變成聖地。
柏林的街道上,有許多黃銅片悼念著那些被抓走的猶太人。
國內建起了博物館、紀念碑、紀念公園、紀念石,讓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在在地提醒自己,自己曾經犯了什麼錯,每一個容許的小事,特別是針對人權的小惡,都可能讓大錯鑄成,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每個人都是推手。
有成效嗎?
當然有。
小一點來說,一個德國朋友表示,他曾經從事軍官的父親,在垂垂老矣之際,請他幫忙教導如何使用臉書,他把自己的故事,自己在那時候看到的,後來反省的,寫上了臉書,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見,也讓自己輕鬆一點。
大一點來說,全世界都到德國來看。即使之前法國還在說,德國怎麼那麼晚才開始做轉型正義,德國仍然做出成績,而且,持續在做。
這件事是用來宣傳的嗎?
當然不是。
這件事是用來做政治鬥爭的嗎?
當然不是。
這件事是用來歡慶的嗎?
當然不是。
持續談及這件事情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像德國一樣,能夠將轉型正義,將討論國家過去罪惡這件事情,當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挺起胸膛,讓受害者,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態度。
落實轉型正義,應該是一種驕傲,而不是一種恥辱。
#勿忘二二八
#勿忘白色恐怖
#人權不應該被表決
#人權事件不應該被當成是一種宣傳
p.s. 走在紀念碑公園內,高高低低的石碑,穿梭在其中的人們。有時候,走到一半,會有柵欄阻斷去路。有時候,可以看到旁邊的人影,走過去,又找不到了。或許,這也是一種再現,再現當時受迫害的人們,是怎麼躲藏、怎麼被阻斷去路、怎麼失去他們的未來的,一種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