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熱氣球飛行家》The Aeronauts | ★★★★
飛行,是為了返航;上升,是為了下降
.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一向是我個人喜愛的電影類型:尤其是這種探索「未知」、描述角色成長,並對歷史事件背後的寓意下註解,闡述核心哲理,並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幫助的故事,更是讓我享受其中的劇情。我認為,透過人物故事以及過去的歷史事件,讓我們能夠以古鑑今,學習到背後的寓意,正是電影傳達以人為本,讓人有所反思的最大價值。
.
簡單來說,《熱氣球飛行家》所描述的故事改編自1862年,氣象學家-詹姆士格萊瑟(James Glaisher)與熱氣球飛行員-亨利考克斯威爾(Henry Coxwell)打破當時人類熱氣球飛行高度,到達海拔10,900公尺(突破35,000英呎),接近對流層邊緣的高空,並首度完整記錄大氣分層現象的重要旅程。一趟大約兩小時內的上升下降過程,電影卻述說了科學家對研究的投入、探詢科學真理的熱情,以及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萬事萬物,承受的輕與重。
.
可惜的是,縱使電影不僅只是詳實記錄歷史,在史實上也做了相當大篇幅調整;其中將原本隨著詹姆士格萊瑟飛行的亨利考克斯威爾,更換成由費莉絲蒂瓊斯所飾演的虛構女飛行員-艾蜜莉亞溫倫一角,讓亨利考克斯威爾的貢獻抹去,引發不小爭議。
.
但即便如此,整部電影依舊讓我看得十分感動;收斂的故事格局,鎖定在參與整起飛行任務的兩人,在升空前對於這起飛行任務的心情有諸多描述:一位是專心在研究內容的科學家,另一位則帶著心理創傷,希望透過飛行重拾對生命熱情的飛行員;透過片中不斷今昔交錯,來回剪輯的敘事方式,確實建構了整個故事的份量與厚度,相當精彩。
.
我非常喜歡湯姆哈波過去在《鏗鏘玫瑰》中,塑造女性角色的細膩與用心;同樣的概念,應用在本片中的女主角身上,足以讓觀眾觀察到她對於飛行熱情的背後,極力想擺脫的陰霾,立體化了這個虛構角色;而由艾迪瑞德曼所飾演的詹姆士格萊瑟,被塑造成陰柔內向的科學家,從家庭背景的描述,到他努力擠身在英國科學界建立尊嚴的角色形象而言,正巧也是湯姆哈波溫柔又內斂的描寫方式,傳達了些許對於理想與現實的無奈。男女主角兩個角色的對白,探討生命意義以及對於這場「冒險」的態度,透過大量的辯論,帶出了人們對於科學背後隱藏的意義,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我們需要認識到世界很大,人類則非常渺小。
.
當然,透過幾個畫面上的巧思,以及驚人的視覺特效下,《熱氣球飛行家》清楚交代了這場對地球科學極具意義的科學之旅,從上升到下降的完整過程,記錄了當年科學家探測記錄方式,以及在天空中欣賞我們地球的美景。它維持了高水準的娛樂效果,許多場景設計也讓人捏了把冷汗,較人拳頭緊握地緊繃,氣氛上的營造可說是相當精彩。
.
但整體而言,《熱氣球飛行家》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科學事實就是這麼簡單,但科學意義、套用到你我人生之中的哲學理念,則是那麼地迷人有趣。我們為何不斷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超越極限創造無限可能?我們為何知道不可能,卻又要不斷衝撞、打破不可能呢?我想這就是科學研究的浪漫,深信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的傻勁,正是本片讓我感動的地方。
.
有趣的是,在最終男女主角下降的過程,配合著史蒂芬普萊斯的配樂顯得更加淒美動人。它讓我想起同樣由史蒂芬普萊斯操刀配樂的《地心引力》,由珊卓布拉克所飾演的女太空人,經歷了太空災難而努力求生;對照到《熱氣球飛行家》中的兩位男女主角,拋下了過去的自己,毀滅、重生的過程,我們觀眾都知道,再次落地的兩人已經和升空前的那兩個充滿期待、帶著各自沉重負擔的男女,已經完全不同。
.
更有趣的是,著地後兩人在淡出的畫面結束後,接著挪威女歌手Sigrid演唱的電影主題曲《Here To You》,完美詮釋了整部電影希望帶給觀眾的寓意,就是這個繁忙的世界不斷地轉動,不會停下來等待任何人,但我們總是希望有個家,能夠給提供最美的景色、最舒適的空間、最讓人安心的地方。而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觀點看待世界?有時悲傷、有時難過、有時快樂、有時幸福,都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不同的樣貌,因為這個世界長得如何?都取決於我們經歷過、我們冒險過的一切。
.
「謝謝你給了我一個歸屬」,片中那句令人鼻酸的話語,對照到《Home To You》的歌詞,道盡了多少淒美又動人的故事!或許,片中的熱氣球上升的目的就是為了下降,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家;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斷挑戰極限,努力追求理想,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到那個屬於我們的家,不是嗎?
.
.
《熱氣球飛行家》The Aeronauts
台灣上映日期:2019-12-13
.
.
.
#熱氣球飛行家 #theaeronauts #tomharper #felicityjones #eddieredmayne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珊 卓 布 拉克 參與 的電影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不是一個人,至少你還有我們。」
「這社會不給你平等,但我可以給你擁抱。」
《心靈鑰匙》是一部我不敢看第二遍的電影,記得是跟台中友人在台北京站威秀看的,故事在講述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一名亞斯柏格症的小男孩,他的父親在紐約的雙子星大樓遇難身亡,他沒辦法接受父親離開他的事實,他不斷重複聽著父親臨死前的電話語音留言,他非常哀慟難過,後來他選擇了一件事,讓自己能夠活下去。
這個男孩名叫奧斯卡,他聰明又敏感,先天患有社交障礙,願意陪伴他成長的父親,想了許多有趣的遊戲和他互動,引起他的注意力和學習力,用無比的耐心引導並接納他,兩人之間有好多只有彼此才知道的密語,連母親都無法涉入父子的親密關係,所以當奧斯卡得知難以置信的訊息時,他選擇了封閉自己不言不語,經常望著自己與父親的合照發呆或落淚,看了教人心疼不已。
事件過了一年以後,關在黑暗的象牙塔的奧斯卡意外打破一只藍色瓶子,他發現瓶中藏有一個信封上頭署名布萊克,還有一把鑰匙。這個發現使他產生一個奇怪的信念,他相信這是父親遺留下來的重要訊息,於是為了找到這把鑰匙能開啟的那扇門,奧斯卡從電話簿篩選了五百人,他鼓起勇氣去紐約這座大城市的各個區域,尋找所有叫做布萊克旳人,一個一個去詢問有沒有誰知道這把鑰匙的秘密?
他說:「我不知道什麼將會在前方等待我,我的胃有點疼,眼角有點潮濕,可是我不會停下腳步,我已經決定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止我,甚至我自己。」
這是他選擇的方式,透過尋找和探索,延長並加長對父親的思念和連結,原本不善社交的他,也因為試圖跟每個可能握有線索的布萊克相識,變成朋友,產生連結,而獲得了支持與鼓勵,克服了他的社交障礙,雖然那把鑰匙,始終無法獲得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影片到了最後,他總算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
裡頭有個老人我特別在意,他是個謎樣的老人,他從來不說話,他的手掌心經常用黑色麥克筆寫著字,一手寫著 YES 另一隻手寫著 NO。老人身邊永遠帶著一冊迷你記事本和一隻筆,這就是他和世界的連結,不是透過話語,而是文字。
我們無從知道老人的過去,他經歷了什麼,越戰?失去了親人?或是任何黑暗的襲擊?或許他是個曾經犯錯的人,或許他曾經前科累累,總之,他什麼也沒說,只用最簡單的句子回應男孩的問題,奧斯卡問題非常多,但他從不打開心扉,讓外人參與他的世界,直到遇見這名老人,這位原本應該是陌生人的老人,用一種特有的沉默,參與了奧斯卡的人生。
就在這一刻,奧斯卡突然決定,把他的故事告訴老人,把他的悲傷,他對父親的思念,他無法說出的秘密,他成長的困惑,全部如實的向這名陌生人傾吐,老人只是聽,未做任何的回應,他只是專注的傾聽,他聽得見,他能體會藏在內心深處的任何事物,奧斯卡再也沒有隱藏了,他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做自己,這一刻令人動容,我的淚水潰堤而出。
我知道一個真實故事,有一位長輩親口跟我說的,她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曾經在雙子星大樓上班,因為一些緣故,在事發當時她不在現場,可是當天她所有的同事,還有一些好友,都在那次事件之中罹難了,她獲悉消息,整個人崩潰了,她再也無法好好說話,於是搬到了香港,重新開始生活,她極少與人接觸,家人盡其所能照顧她,希望她能慢慢走出陰影,重新與世界建立關係,我看見長輩眼中的淚水,她對於女兒的事無能為力,我相信後來,事情應該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可那一刻我也哭了。
其實,命運有時並不打算告訴我們真相,時間將帶領我們走向迷宮的各個角落,我們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清醒,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知道過去的某個心結,自己到底執著些什麼?
但我相信,不要停止尋找答案,會是活下去的一種動力,有些事可能永遠也沒有正確答案,有些真相可能一輩子也無法解開,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選擇可以這樣做,或那樣生活,沒有選擇的人生是絕望的,沒有出口的情緒令人萬分沮喪,可我們身邊仍有朋友,仍有關心我們的人,仍有陌生人願意伸出雙手,願意無條件的給予擁抱。
我的臉書朋友,前二天貼了一張照片,桃園武陵高中有個同學,舉著大大的字牌,上面寫著「這社會不給你平等,但我可以給你擁抱。」非常多人轉發這則訊息,我覺得這就是溫暖與火光,我們可以做的,不是怪罪檢討和責備,而是不要停止尋找答案,不要停止尋求認同和支持,不要停止腳步去追尋遠方的彩虹,我也不知道能做什麼,我也深受憂鬱之苦,但我想藉由這篇文章,鼓勵那些身在黑暗洞穴裡的人。
你不是一個人,至少你還有我們。
PS昨天聽了同志朋友自殺的消息,聽說不止一個人,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生命,有需要陪伴要懂得求助,想說話可以找個願意傾聽的朋友,事情沒有那麼糟,人生還有很多可能,不要自己獨自被黑暗吞食好嗎?
《心靈鑰匙》(英語: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直譯:非常響,特別近)是2011年美國劇情片,改編自Jonathan Safran Foer所寫的同名小說。英國導演史蒂芬·戴爾卓執導,Eric Roth編劇。湯瑪斯·霍恩、湯姆·漢克斯與珊卓·布拉克主演。於2012年1月20日正式全面上映。儘管本片獲得了兩極評價,不過卻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角(麥士·馮·西度)提名。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8.11.29 AM 11:12
珊 卓 布 拉克 參與 的電影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靈鑰匙》是一部我不敢看第二遍的電影,記得是跟台中友人在台北京站威秀看的,故事在講述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一名亞斯柏格症的小男孩,他的父親在紐約的雙子星大樓遇難身亡,他沒辦法接受父親離開他的事實,他不斷重複聽著父親臨死前的電話語音留言,他非常哀慟難過,後來他選擇了一件事,讓自己能夠活下去。
這個男孩名叫奧斯卡,他聰明又敏感,先天患有社交障礙,願意陪伴他成長的父親,想了許多有趣的遊戲和他互動,引起他的注意力和學習力,用無比的耐心引導並接納他,兩人之間有好多只有彼此才知道的密語,連母親都無法涉入父子的親密關係,所以當奧斯卡得知難以置信的訊息時,他選擇了封閉自己不言不語,經常望著自己與父親的合照發呆或落淚,看了教人心疼不已。
事件過了一年以後,關在黑暗的象牙塔的奧斯卡意外打破一只藍色瓶子,他發現瓶中藏有一個信封上頭署名布萊克,還有一把鑰匙。這個發現使他產生一個奇怪的信念,他相信這是父親遺留下來的重要訊息,於是為了找到這把鑰匙能開啟的那扇門,奧斯卡從電話簿篩選了五百人,他鼓起勇氣去紐約這座大城市的各個區域,尋找所有叫做布萊克旳人,一個一個去詢問有沒有誰知道這把鑰匙的秘密?
他說:「我不知道什麼將會在前方等待我,我的胃有點疼,眼角有點潮濕,可是我不會停下腳步,我已經決定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止我,甚至我自己。」
這是他選擇的方式,透過尋找和探索,延長並加長對父親的思念和連結,原本不善社交的他,也因為試圖跟每個可能握有線索的布萊克相識,變成朋友,產生連結,而獲得了支持與鼓勵,克服了他的社交障礙,雖然那把鑰匙,始終無法獲得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影片到了最後,他總算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
裡頭有個老人我特別在意,他是個謎樣的老人,他從來不說話,他的手掌心經常用黑色麥克筆寫著字,一手寫著 YES 另一隻手寫著 NO。老人身邊永遠帶著一冊迷你記事本和一隻筆,這就是他和世界的連結,不是透過話語,而是文字。
我們無從知道老人的過去,他經歷了什麼,越戰?失去了親人?或是任何黑暗的襲擊?或許他是個曾經犯錯的人,或許他曾經前科累累,總之,他什麼也沒說,只用最簡單的句子回應男孩的問題,奧斯卡問題非常多,但他從不打開心扉,讓外人參與他的世界,直到遇見這名老人,這位原本應該是陌生人的老人,用一種特有的沉默,參與了奧斯卡的人生。
就在這一刻,奧斯卡突然決定,把他的故事告訴老人,把他的悲傷,他對父親的思念,他無法說出的秘密,他成長的困惑,全部如實的向這名陌生人傾吐,老人只是聽,未做任何的回應,他只是專注的傾聽,他聽得見,他能體會藏在內心深處的任何事物,奧斯卡再也沒有隱藏了,他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做自己,這一刻令人動容,我的淚水潰堤而出。
我知道一個真實故事,有一位長輩親口跟我說的,她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曾經在雙子星大樓上班,因為一些緣故,在事發當時她不在現場,可是當天她所有的同事,還有一些好友,都在那次事件之中罹難了,她獲悉消息,整個人崩潰了,她再也無法好好說話,於是搬到了香港,重新開始生活,她極少與人接觸,家人盡其所能照顧她,希望她能慢慢走出陰影,重新與世界建立關係,我看見長輩眼中的淚水,她對於女兒的事無能為力,我相信後來,事情應該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可那一刻我也哭了。
其實,命運有時並不打算告訴我們真相,時間將帶領我們走向迷宮的各個角落,我們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清醒,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知道過去的某個心結,自己到底執著些什麼?
但我相信,不要停止尋找答案,會是活下去的一種動力,有些事可能永遠也沒有正確答案,有些真相可能一輩子也無法解開,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選擇可以這樣做,或那樣生活,沒有選擇的人生是絕望的,沒有出口的情緒令人萬分沮喪,可我們身邊仍有朋友,仍有關心我們的人,仍有陌生人願意伸出雙手,願意無條件的給予擁抱。
我的臉書朋友,前二天貼了一張照片,桃園武陵高中有個同學,舉著大大的字牌,上面寫著「這社會不給你平等,但我可以給你擁抱。」非常多人轉發這則訊息,我覺得這就是溫暖與火光,我們可以做的,不是怪罪檢討和責備,而是不要停止尋找答案,不要停止尋求認同和支持,不要停止腳步去追尋遠方的彩虹,我也不知道能做什麼,我也深受憂鬱之苦,但我想藉由這篇文章,鼓勵那些身在黑暗洞穴裡的人。
你不是一個人,至少你還有我們。
PS昨天聽了同志朋友自殺的消息,聽說不止一個人,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生命,有需要陪伴要懂得求助,想說話可以找個願意傾聽的朋友,事情沒有那麼糟,人生還有很多可能,不要自己獨自被黑暗吞食好嗎?
《心靈鑰匙》(英語: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直譯:非常響,特別近)是2011年美國劇情片,改編自Jonathan Safran Foer所寫的同名小說。英國導演史蒂芬·戴爾卓執導,Eric Roth編劇。湯瑪斯·霍恩、湯姆·漢克斯與珊卓·布拉克主演。於2012年1月20日正式全面上映。儘管本片獲得了兩極評價,不過卻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角(麥士·馮·西度)提名。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8.11.29 AM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