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怎麼做得更好?平時要訓練什麼?需要誰來當兵?後備戰力又該怎麼強化?
我和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10月9日的蘋果日報,提出「國土防衛部隊」的構想:
【後備的轉型:建立國土防衛部隊】
2017年,瑞典為了因應俄羅斯提升武力的威脅,取消實施七年的募兵制,恢復義務役。隔年,政府製作一本手冊——《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發給四百七十萬戶家庭,告訴人民:面對不同的安全威脅,平時如何準備,危機時如何應變。手冊列舉瑞典可能面臨的各種攻擊型態,包括網路攻擊、實體破壞、恐怖攻擊、封鎖行動及軍事攻擊等。接著是這段醒目的標語:
「若瑞典受到他國攻擊,我們永遠不會放棄;任何關於停止抵抗的訊息都是錯誤的」。
相較於俄羅斯與瑞典的關係,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更為迫切且直接。可是台灣有些人提倡所謂的「終戰指導」,強調「政府必須想清楚要打到什麼程度」。姑且不論戰爭的停止從來不是由單方決定,這種論述容易鼓勵侵略者採取行動:「台灣會適時地屈服並放棄抵抗,因此,持續的軍事威嚇和進犯是可行的」。
值得慶幸的是,近期出現許多更具建設性的聲音,包括兵役制度的檢討、後備制度的改革及軍事訓練的精進等。國人開始意識到:國防是維持和平的手段,而堅實的國防需要全民的投入。
國防部近日也表示,將調整後備管理機關、新增動員組織、並增加教召的頻率與天數;國防部對於後備問題的重視,值得鼓勵。但我們認為,現有的後備系統需要更徹底的轉型,才能因應國家面臨的威脅。
#全民防衛增強嚇阻能力
「全民防衛」的概念在於透過全民的參與,讓敵人看到並且相信:台灣社會有堅強的防衛能力和抗敵意志,永遠不言投降;武力侵略台灣的代價無比龐大、絕非可行方案。如此台灣才稱得上具有「可信的嚇阻」能力,這是避免戰爭發生的關鍵。
很多人批評,在現行制度下的後備軍人毫無戰力。畢竟,許多服過義務役的人有「浪費生命」的共同經驗,認為訓練內容乏善可陳、教育召集流於形式,也對國軍能力缺乏信心。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以召集的方式組成後備部隊,卻期待執行與正規部隊相同的任務,不論在武器裝備的獲得、訓練品質的維持都是行不通的。我們亟需改變作法,以適應當前嚴峻的國家安全挑戰。
多數年輕人表達願意保家衛國,但期待參與一個更有意義、更有效的制度。可是,後備部隊該如何轉型、如何強化?制度的調整,應該朝什麼方向呢?
#建立全民國土防衛機制
國軍目前的作戰構想是「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以「阻敵於境外」。我們認為,後備部隊更適切的角色,就是在「濱海若沒有決勝、灘岸又無法殲敵」的狀況下,執行「持續性的全民抵抗」。無論常備部隊的戰力是否耗損,無論敵軍在濱海、灘岸或已經登陸,這支後備部隊都可以繼續「防禦國土」。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聯合國土防衛機制,將後備部隊適切地編組,負責守備每個鄉鎮與都市:平時,負責自己社區的災害防救;戰時,則從自己的社區反擊侵入的敵軍。這個部隊的特性,與其稱為「後備」,更適合的名稱是「國土防衛部隊」。
國土防衛部隊的平時任務是在社區基層瞭解環境、認識民眾;在危機時期,維持社會的持續運作。面臨重大災難時斷水斷電、大樓倒塌等情境,國土防衛部隊具備緊急應變的能力:戰場外傷急救、社區搜救、避難所設立與管理。這種民生機能的維持,是長期抵抗的前提。
國土防衛部隊的戰時任務是防止敵軍控制台灣本土。部隊的責任區就是全國各地的社區,包括保護社區裡的重要關鍵設施,以及敵軍可能運用的次要登陸與空投、空降點。國土防衛部隊需要掌握責任區內的人流及車輛;若敵軍突破正規部隊的防線,國土防衛部隊則運用許多非正規小部隊執行游擊作戰、城鎮保衛等任務。這種非正規戰力若與常備部隊合作,將對敵軍造成極大的困擾。
#調整兵役制度健全配套
國土防衛部隊的成員應來自公民社會,並應講求機動、分散、存活三個原則。
機動:個人的裝備除了武器之外均應攜回在家;每個單位的責任區應該接近該成員的居住地。為了隨時動員,平時的訓練(教召)應該跟戰時的隊友一起,配備小巧機動的武器裝備,未出動時隱藏得當,攻擊時打了就跑。
分散:解放軍的準則強調要控制訊息環境,部隊若過度依賴中央指揮,就有「單點失能」的風險。因此,我們不能以熟悉的通訊系統實施統一指揮,每一個單位在平時就需要知道戰時的任務與責任區,並具備獨立作業的能力。武器、彈藥、無線電等設備則分布在各社區的警、消及海、岸巡單位的駐點,以利隨時取用。
存活:國土若面臨空襲或轟炸,國土防衛部隊需要規劃良好的防護位置;面臨大量的傷患,需要醫療救助的能力。作戰方面,決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不會贏得勝利,存活才能持續抵抗。國土防衛部隊應善用主場優勢,在自己的社區街坊執行「打帶跑」的襲擾戰術,耗損敵軍兵力。
後備指揮部應轉型為「聯合國土防衛指揮部」,其作業機制必須納入各軍種、各部會、警、消、海巡等單位的專業人員,以利人、物力的協調整合及聯合作戰的發揮。
國土防衛部隊主要由志願、義務、軍事訓練、替代役、警消、岸巡等單位退員所組成,並由各軍種的特種作戰部隊負責訓練與技術支援——這些熟悉各式技能的特戰菁英,目前缺乏防衛作戰中的任務定位,由他們來組織與訓練城鎮保衛、游擊作戰非常適合。戰時則進一步與現役警消及海巡署的岸巡部隊協力作戰。
考量國防財力、成本效益及戰場需求,國土防衛部隊之武器裝備應符合輕巧機動原則,例如輕型武器、爆破炸彈、人攜式反裝甲及防空武器、人攜式通信裝置、輕型戰術輪車及機車等。
政府的責任除了啓動國防組織改造、兵力結構調整、所需人力組織、所需武器籌獲外,必須調整兵役制度,規劃具體的召集方式及訓練的內容、週期,訂定各部會的任務及協調機制,並立法為企業與個人制訂配套的補償獎勵措施。
#小型部隊實驗切入
以上看法但願能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促進國人對後備改革更深層的思考。最新的民調一致顯示民眾對於保衛國家有很高的意願。不過,建立「全民國土防衛機制」的概念,可以預期,必然會有許多反對意見,尤其是技術執行上的窒礙以及台灣人不會願意奮戰的質疑。技術問題從來就是對改革裹足不前的藉口;至於質疑年輕世代的意願,不論民調結果,其實都屬假設性的問題。
與其臆測社會大眾參與國防的意願,政府可以成立一個小型部隊實施編裝實驗,讓社會看到國土防衛部隊的潛力,並展現軍隊也勇於突破。民眾是否買單,屆時自然清楚。
當國家面臨戰爭威脅,為何不給年輕人機會證明自己呢?
#種樹最好的時機是20年前_其次是現在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版:
https://tinyurl.com/y6ebnpaf
現役軍人轉海巡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比照國軍待遇!
行政院長蘇貞昌:警消海巡就醫 免掛號費今起實施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75723
✅政府將海巡與空勤、警消等與國軍同樣「守護台灣第一線」對抗中國威脅的單位比照國軍待遇:從今天起就醫將比照軍人免收掛號費,估計至少有12萬人受惠。蔡政府將年改後預算轉用在提高現役國軍以及海巡與空勤、警消待遇之作法可謂十分正確!因為這些第一線基層單位才是真正日夜「保衛台灣」,而不是白給某些打算「能撈就撈,能混就混」還倒批台灣的退役醬笑。
▫️
✅行政院長表示從今天開始警察、消防、海巡、空勤同仁的醫療待遇與國軍一起同等提升。在掛號費、健保部分負擔及病床就診方面都給予同等優惠。在國防部軍醫院體系及退輔會榮民總醫院體系就醫,門診與急診免收掛號費,並由兩系統醫院自行吸收所需的2900萬元經費,另在兩系統醫院住院的病床優先順序及自費健檢折扣,都比照軍人。政府也將補助海巡、警察及消防現職人員到全國醫療院所的門診與住院的健保部分負擔,年經費約1.9億元。
▫️
圖片來源: 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