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14部成名小說,每部小說開頭第一個字連起來便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當然,這是比較廣為人知的幾部,卻難免有湊數的嫌疑。因為,另外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不在其中,有人認為是其篇幅很短,無法湊數,但《白馬嘯西風》跟《鴛鴦刀》也同樣很短,所以常常在出版時跟其它小說結集成一部(我買的版本中,此二部一起收錄在《雪山飛狐》一書之中,就當作是買那部小說的贈品吧XD)
從字數看來,《雪山飛狐》13萬字,在所有小說中已經算短了,而《鴛鴦刀》不過3萬字,相較《越女劍》(1.6萬字)也沒勝出多少,白、鴛兩書卻居然也並列"書首詩"中,所以才讓我有了"湊數"的感覺。
------------------
而比較有名的作品,我大多在國高中時看完,起源是我的大哥,他在國小國中之初開始看金庸小說,或買或租下,我也跟著看了不少。(事實上,我兒時看過不少書,都是跟著他看完的)
當時金庸改編的武俠劇相當興盛,兩相參照下也別有一番趣味;到了高中,基本上把所有小說都順過一兩次,唯獨就是《書劍恩仇錄》沒看過。
何解?
這部劇被改編的算是少,我想原因是因為劇情不夠豐滿(後面會說到這部分),大家對它的認識可能大多來自於其他電影改編(會出現紅花會、陳家洛、奔雷手文泰來)
另一方面,我那個同樣也是看完整套小說的弟弟曾經對我說過,他曾經兩度嘗試看完《書劍恩仇錄》的小說,都功敗垂成了,原因是"太難看了"。
"難看"是一個很主觀的詞,可能說的是"很艱深"(difficult)或是"很糟糕"(bad ),或是整體覺得"很爛"(Sucks,但我弟弟是個很溫和的人,不至於說這種話)
當下我心中一凜,既然我這麼有耐心的弟弟都在兩次挑戰後給出這種評語,那我還是先不要去碰好了;畢竟我的書多到念不完,最喜歡的金庸小說還想多看幾次,實在沒必要去挑不好啃的書來折磨自己。
#但是事實在一兩個月前有所轉變
---------------------
之前有提過,疫情開始後,市場裡面的生意受到了影響,三級警戒後更是完全沒有路人會經過,所以在轉型之初生意自然清淡很多;但我其實是一個很喜歡自己獨處工作的人。
這種沒有客人需要招呼的情況下,我很喜歡戴上耳機一個人備貨做餐,而老是聽音樂也是很膩;所以我開始上網找有聲書,讓自己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專心聽書。
這一兩個月來,我也"聽"完了好幾本書(《人類簡史》、《人性的弱點》、《連城訣》、《福爾摩斯》(前兩部)、《雪山飛狐》、《盜墓筆記》(整套),還有今天要說的《書劍恩仇錄》)
想到自己既沒有耽誤工作,也沒有放下讀書,時不時還是很得意。
那既然有人唸書給我聽,我只要專心聽,然後專心工作就好,我便興起了一念頭---挑戰一下《書劍恩仇錄》好了;但在聽完之後,我才開始理解為何我弟會兩次看不下去,並且給出"很難看"的評語了。
這本書字數是51萬字左右,以金庸小說的篇幅來說算是中等而已,字數大約是那些著名經典小說的一半而已,但其中的寫法卻叫我很難忍受;其"難看"之處就在於"冗長無聊"。
要不是我用聽的,可以在無趣的地方轉移注意力做其它事(煮菜、切菜、騎車之類),最後才能聽完。要叫我用看的,我大概也是看完第一集就丟著不看了,然後心疼著下一集的買書錢(遠流出版是上下兩冊)。
那冗長之處是甚麼?
在武功細節處太過描寫仔細,舉例來說。
小說最一開始敘述隱姓埋名的大俠陸菲青覺得自己身份暴露,要離開學生李可秀家裡,但在晚上離開之際遇到了來尋仇的往年仇家,他將這幾個人引到郊外,隨即與三人發生一場惡鬥。
從開打到打死三人,查良鏞先生洋洋灑灑花了5548個字來描述。這是一個甚麼概念呢?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也不過才13萬字,整部《鴛鴦刀》也才3萬4000字,而短篇小說《越女劍》整部也不過1.6萬字,而陸菲青打倒這三人竟花了5548字.................
雖然我是一邊清理廚房一邊聽, #但聽得老衲差點圓寂了.............
但好歹我也是練過武的人,所以對我來說這段文字敘述並非沒有意義,例如我早上在聽《飛狐外傳》聽到裡面的人對陣,某甲使了一個"高探馬",我心裡就知道 "這是個練太極拳的",我還知道這招怎麼使用,所以我可以一邊聽小說一邊想像出這是個甚麼場景。
但是對完全不習武的人來說,一場打鬥叮叮噹噹的講了五千字,誰知道--- "右掌一招“劃手”,向他右腋擊去。焦文期急忙側身分掌,“琵琶遮面”,左掌護身,右手“刀槍齊鳴”,弓起食中兩指向陸菲青點到。拆得七八招,陸菲青身形一矮,一個“印掌”,掌風颯然,已沾對方前襟"...............是在講什麼鬼?
對一招一式在腦海中翻飛的作者來說,把這些細節說出來,是在鋪陳整個武鬥場景,自己寫的很爽,但對一般人來說,一次講五千字,誰受得了?
這就構成一個障壁影響了閱讀者的閱讀連續性。看下去冗長無聊,不看又怕漏了甚麼細節,以後的伏筆會看不懂;況且,現在很多人有閱讀障礙,超過200字的文寫不出來,超過500字的文沒耐心看完,誰會真的把這些東西看進去................這種鋪陳方式,要不是我用聽的,我也會放棄。--------好久不見的待續
.
.
.
#不誇張真的聽得我差點就地圓寂了
#很久沒寫文學類相關的貼文了
#還有人期待嗎?
#不是_有人期待過嗎?
#我也很多話題想跟大家聊
#但是為五斗米折腰後真的只想睡覺然後工作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Six-hear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背景音樂:&琵琶語by何康 影音圖文欣賞~歡迎友友們免費訂閱【六子心世界】哦^^ 六子心世界網站:https://mo990.com/ LINE 加好友ID:LINE ID@joi0233v 六子心世界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xr...
琵琶女陸劇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翻尋薇 「鏞記能否再續傳奇?」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最後一篇文,決定寫一個我醞釀了大半年的題材。上期提及的羊肉咖哩大會,且在我友報專欄續攤。世事常變,我們跟著變吧。
我想寫鏞記。為什麼?大半年前,無意跟鄧達智提起我寫「消失中的味道」文章系列,約了鏞記數次做採訪都約不成…….打開了鏞記的話題,意外地,從他口中知道一個外人也許不知的鏞記故事。原來,絕大部分人以為所知的事實,並不全然是事實。用了半年時間去閱讀網文、各種輿論、觀察鏞記出品素質……更下定決心要寫——如果我們對真相還有追求。
鄧達智跟鏞記的交情始於大約30年前,他第一次置業在蘭桂坊,走下來就是鏞記:「買燒味飯盒一定是鏞記,飲茶去陸羽,食港式就會去蛇竇。」鄧達智在蛇竇跟人稱校長的劉致新混熟,通過劉致新認識了當年的成哥(甘健成)。「成哥公關手段一流,對朋友慷慨,最喜歡在鏞記請客,因此廣結善緣,一如孟嘗君。」
90年代初,鏞記要轉形象,自然找上鄧達智幫他們設計和製作制服,因為工作,鄧達智突破了跟鏞記表面那層人情酬酢的關係,去到跟管理層的核心人物禮哥(甘琨禮)接觸。「如果沒有業務合作關係,根本不會跟禮哥接觸,因為他一直躲在幕後負責管理、財務和採購,角色很吃重但不為人見。」鄧達智仍記得老甘生每天都會在大堂吃午飯,各人都會在這期間來到跟老甘生匯報事務,情景和睦。「禮哥、岐哥(已逝世的三弟)對成哥一向都很恭敬,成哥對外人友善大方,對兄弟姐妹、夥計就很惡,這應該是外人不知道的一面。正正如此,弟妹跟禮哥也比較親近。」
鄧達智跟鏞記的合作橫跨20年,前後為三套制服操刀,一路見證著一連串戲劇化的衝突、轉變。「老甘生逝世時情況還好,真正導致分裂的,是三弟甘琨歧的離世。老甘生的股權分配,是成哥和禮哥各持35%,而甘老太、岐哥和妹妹美玲則各有10%,但岐哥和妹妹都較信任禮哥子女的能力,先後將股份轉到他們名下,造成禮哥一家持股量最大,權力失衡,紛端因此而起。成哥一向被人稱為太子成,來到這個地步,怎會甘心?」
好人的對立面 也可以是好人
鄧達智說,為了贏官司,成哥部署周到,一年前就請來公關公司作策略佈局,以操控公眾思考和視線,加上某些知名食家當時和成哥友好,下筆自然也偏幫他,造成輿論一面倒指責禮哥,認為他不應該跟大哥爭。「禮哥真的很慘,對外根本沒人認識他,成哥是鏞記的公眾形象,人們對成哥有種對權威的信服,就盲目相信表面所看所聽的一切。」另一方面,鄧達智亦指出,他親眼看著許多媒體朋友因為認定了成哥,就認為禮哥一定是壞人。「更戲劇化的是,正式上庭前,成哥已經證實患上肺癌,等待宣判結果時不幸離世,加重禮哥因為爭產間接害死大哥的負面形象。」其實只是天意弄人。
「事實上,為什麼好人的對立面,一定是壞人?不可以是另一個好人?」鄧達智拋出引人深思的一句話。在他眼中,成哥和禮哥都是好人,只是心態和取態不同,令兩人被命運推上了對決位置。「成哥覺得自己是長子、對鏞記貢獻大,拿不到主控權而不甘心,是很普遍的人之常情;禮哥對父親有承諾,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鏞記招牌,所以只能面對官司去解決問題。」鄧達智眼中,禮哥萬分無奈,看他因為面對外人的指指點點甚至落井下石而心力交瘁、患上憂鬱症,一直陪伴左右,還帶過他和甘老太一起到檳城、汕頭等地方散心。「幸好禮哥的一對子女很孝順,知道父親有難,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來鏞記幫手,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偏見狀態應邀 贖罪心態執筆
在網上鍵入「鏞記爭產」,許多文章不約而同說到一點:「甘健成想放棄企業所有權,讓弟弟甘琨禮買斷自己的股份,但被拒絕了。」跟禮哥求證這點, 禮哥說:「其實是這樣的,在產生分歧的初期,我就跟大佬說:反正我的子女都各有專業不打算回來鏞記,鏞記你就包下來做吧,我全然退出管理層。每年的盈利,譬如說,一千萬,就按照我們股份比例分配,如果賺多過這一千萬,不管多少,全都歸你。不過,大哥不接受這建議。」不知怎的,這話傳到外面,成了另一個說法。
寫鏞記,多少有一點贖罪心態:幾年前受邀出席鏞記媒體飯局,當時抱住「來看看甘琨禮真面目」的心態應邀,知道是先入為主,就在意識著自己偏見的狀態下去了。席間談起陳皮(因我嚐到雛鵝煲裡下了靚陳皮),禮哥侃侃而談、知識淵博,開始有點改觀而反思:可能媒體為甘琨禮塑造的形象有誤導之處呢,畢竟人家的事,我們所知多數只能流於片面之詞的層面。但反思點到即止,直到跟鄧達智談起鏞記,從他口中知道禮哥多年來在公司所扮演的吃重角色(包括當買手,所以他對所有食材知之甚詳)、從他的身份所看到的內情去了解,才驚覺媒體很有可能欠了禮哥一個公道。從食評的角度,我很確定,有沒有心做好一家店,菜品的素質騙不了人,你看家全七福的出品口碑蒸蒸日上,反之福臨門每況愈下就能理解。最近吃了鏞記的一席老菜,很是精彩,跟我常去的七福,氣質截然不同。
七福的菜滂湃鏗鏘,鏞記則是儒雅風流,各擅勝場。炭燒琵琶鵝,炭燒香氣特佳、南乳醃製令鵝肉惹味異常;古法冬瓜盅,是真正還原古法,用上純田雞湯底製作,鮮得很清雅;懷舊豬紮蹄,豬手起肉後再釀入豬脷底肉,用繩紮起,以鹵水煮至入味,上桌時切得薄如蟬翼,處理得細緻美觀;欖角烏魚扣,欖角的用量恰到好處,足夠提味讓你追著吃又不覺得濃膩,烏魚扣既爽且脆,火候和調味均佳。連焗魚腸也做得意外地出色,個人認為比起三星富臨的版本還要優勝,不管是調味手法、素材比例、材料大小的處理上都較更為精細,沒有江湖味,所以吃得很舒服。即便walk in飲茶,吃一盅兩件,也會發現用料仍優質。歷經風雨,鏞記總算可以喘定稍息,但迎來隧道盡頭的光之後是否能延續傳奇?不是沒有希望。
另一邊廂,香港媒體的傳奇宣告完結,再也沒有希望。昨日在地鐵讀到葉一南傳來的一則短訊,剎那間眼前景象變成閃閃淚花,連忙低下頭努力吸氣之際,腦海閃過一首讀過的小詩:
首先要把自己掛起來,約莫五分鐘之久;
晾乾了才能繼續,在雨季裡前行。
圖解:
1. 鄧達智(左二)有情有義,組織旅行團,帶了甘琨禮(左一)和甘老太(左三)帶汕頭澄海散心。
2. 鏞記是市區少數能合法炭燒的食肆,這炭燒琵琶鵝攤平來燒受火更均勻,皮脆效果更佳。
3. 精細化的焗魚腸,做出斯文的味道來,一掃庶民氣息。
4. 以純田雞湯而不是上湯做湯底的古法冬瓜盅,非常清雅。
#yungkee
#yungkeerestaurant
#鏞記酒家
#鄧達智
#翻尋薇
#謝嫣薇
#蘋果日報
#agnescheefoodcolumn
琵琶女陸劇 在 黃品舒 Kathie Hu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1/02/21 Laurent Bàn 洛朗班《keep in touch》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讓我的年假提早結束且很迅速的上緊發條~
因為疫情也有些時間沒有這樣的音樂會演出了,有這個機會真的很開心!
LoLo的演唱功力在排練時就完全展現,完全是行走的CD🥺
可以現場聽到歌劇魅影、鐘樓怪人等音樂劇經典歌曲,甚至成為協演樂手之一真是太幸福啦!
我的耳朵深受感動~
也很開心可以幫LoLo最新單曲”Today”伴奏,我非常喜歡這首歌,期待這首歌正式發布,希望LoLo可以很快再來台灣🥰
之後官方會陸續釋出演出片段跟花絮,再跟大家分享🤩
🔺感謝 #鹿見文創 邀請
🔺感謝 樂手老師們
Keyboard - 陳妍心 Sylvie
Guitar - 蔡仲軒 Eddie
Bass - 士堯 Eric
Drum - 低低虎 DDwho
Violin - 黃品舒 Kathie
🔺感謝 演出嘉賓們
性感女神創作歌手 孟慶而 Cheer
森林之王2 Keril 韋喆
電音嘻哈團體 Fi-Né 粉內
暗黑琵琶融合 Bema.C 貝瑪悉
-
#品舒演出紀錄 #kathieviolin #kathiehuang #黃品舒
#lolo #洛朗班 #laurentban #taiwan #concert #演唱會 #keepintouch #老航班
琵琶女陸劇 在 Six-hear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背景音樂:&琵琶語by何康
影音圖文欣賞~歡迎友友們免費訂閱【六子心世界】哦^^
六子心世界網站:https://mo990.com/
LINE 加好友ID:LINE ID@joi0233v
六子心世界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xrKaU3_K-u118gTYqiJww
六子心世界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Jenny6988/
°•.♫•°•.♫•❤.♫•❤•♫•❤°•.♫•
*本影片取材自網路,謹以感恩的心編製分享有緣人,希望能傳遞正能量,分享真善美的智慧 如有侵權,敬祈諒宥,並請原創者或版權所有者惠予告知,將立即撤除,謝謝!
---------------------------------------------
☆……☆……☆……☆☆……☆……☆☆……☆……☆☆……☆…… 田馥甄 小幸運 寶可夢 神奇寶貝 螢火蟲照世界 順心如意 心靈語坊 心靈列車 心靈點滴 惜緣語坊 心靈成長園地鄭順心 綠野花香 華中網 心靈成長園地鄭順心 心靈舒果陳玉珠 心靈舒果 心靈新世界 朱榮輝 采紅豆 綠野花香 順伯 劉瀚文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之旅 心旅行心旅行 MindTravel 心靈列車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新世界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心靈小語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文章分享 鳳玉美容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勵志小語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大道理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文章分享 好文章分享 心靈小品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故事 感人電影 感人影片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感人小故事 六子心世界 影片分享 就是愛分享 心靈語坊 分享文章 好文章分享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成長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旅行 輕旅行 旅行的意義 一個人旅行 帶我去旅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運動攝影機 GoPro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
琵琶女陸劇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usic: Sandra Tavali 2017 - "In A Soundscape", Composer's DEMO)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琵琶女陸劇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