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國寶級作曲家、左翼政治家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Mikis Theodorakis)辭世,享耆壽96歲。他的配樂代表作包括《希臘左巴 Zorba The Greek》(1964)、《焦點新聞 Z》(1969)、《衝突 Serpico》(1973)等作。他以鼓舞希臘人推翻軍事暴政聞名,晚年也以反猶主張備受爭議。
.
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出生於愛琴海上的希俄斯島,他與兄長從小從母親身上學習希臘民間音樂,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在17歲就辦了自己的音樂演奏會。在希臘被軸心國佔領時期,提歐朵拉吉斯加入了共產黨的ELAS部隊,與英國部隊一起對抗希臘右翼。從此之後,提歐朵拉吉斯與共產黨便結下不解之緣。
.
戰後,希臘陷入血腥內戰,由英國與美國支持的國民軍與共產黨激戰四年,期間提歐朵拉吉斯遭到逮捕與流放,甚至兩次遭遇活埋酷刑,染上肺結核。戰後,他得以在雅典安身,同時也在巴黎音樂學院進修,進一步學習創作交響樂和室內樂等各種曲風。他也嘗試為許多希臘共產詩人的詩句譜寫成曲。
.
在冷戰期間,提歐朵拉吉斯成為共產主義最堅定的支持者。1957年,他的鋼琴協奏曲曾在莫斯科音樂節獲得金獎。同年,他也為英國電影《Ill Met by Moonlight》(1957)譜曲,很快在歐洲樂壇站穩腳步。不過在1960年,他決定回到故鄉,提出了復興希臘音樂的概念,主張利用西方交響樂與傳統希臘樂器混合,創造出一個獨立的流派。
.
然而,1963年,希臘左翼政治家格里戈里斯.蘭布拉基斯(Grigoris Lambrakis)遭到暗殺,希臘政局陷入動盪,提歐朵拉吉斯開始涉入政治,成為左翼議員。但也在這一期間,他創作了生涯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即提名七項奧斯卡獎的《希臘左巴》,這部電影的旋律甚至從此成為描繪希臘的固定曲目。同一時期,他也創作了以描述納粹大屠殺的經典曲目《毛特豪森三部曲 Mauthausen Trilogy》。
.
美國樂評人約翰.克洛威爾(John Rockwell)曾歸納提歐朵拉吉斯的作品元素主要為三項,分別是激動人心的曲調、富有感染力的舞蹈節奏和希臘波左基琴所創造的異國色彩。
.
好景不長,軍事強人喬治斯.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在1967年發動政變,採取鐵腕統治,使得數以千計的反對派遭到監禁,提歐朵拉吉斯的作品被下令查禁,沒多久他本人也遭逮捕,被判處五個月監禁。
.
1968年出獄後,提歐朵拉吉斯與妻小被流放到伯羅奔尼撒的山中鄉村軟禁。期間,他依然持續工作,為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焦點新聞》作曲,這部作品便是影射戈里斯.蘭布拉基斯遭暗殺案,對希臘軍政府多有批判。他在英國金像獎榮獲最佳電影音樂殊榮。
.
由於提歐朵拉吉斯在當時的希臘是家喻戶曉的音樂人,坊間一直流傳一個都市傳說/趣聞。內容是有個希臘人在路上聽到警察在哼提歐朵拉吉斯普寫的曲子,他走過去問警察:「你也懂提歐朵拉吉斯普?」結果警察依「收聽提歐朵拉吉斯普作品」之名將他逮捕。
.
在提歐朵拉吉斯被軟禁之時,全球作曲名家李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導演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都曾出聲呼籲希臘政府釋放帕帕佐普洛斯。直到1970年4月13日,他因罹患肺結核而獲准保外就醫,科斯塔-加夫拉斯等人親自迎接身體嬴弱的他。
.
不過三個月後,提歐朵拉吉斯已經能親自上陣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表演盛況空前,長時間的鼓掌與歡呼聲,使得他不由得出場謝幕高達五次。自此,他耗費四年期間在各地舉辦以推翻希臘軍政府為目標的籌資音樂會,在智利甚至受到聶魯達(Pablo Neruda)親自接見。政治領袖如南斯拉夫的狄托(Josip Broz Tito)和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都將之視為座上賓。
.
隨著帕帕佐普洛斯上校倒台,提歐朵拉吉斯得以在1974年凱旋歸國,所有的廣播節目都在播送他的作品。之後他持續從政,曾在1980年代起擔任過兩次議員,亦曾高居部長職。期間他一樣繼續創作,推出歌劇與芭蕾舞劇作品。1990年代從政壇退休後,他被任命為希臘國家廣播電台合唱團與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持續走上國際推廣希臘音樂。
.
但這不代表提歐朵拉吉斯從此便遠離政治,他依然積極向國際政治議題發表意見,包括反對北約介入科索沃、反對伊拉克戰爭等。在2003年,他更語出驚人地指出,這世界上一切災難都是猶太復國主義者造成,稱以色列是邪惡的根源(不過後來在言論掀波之後,他主動致歉)。
.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反美主義者之一,提歐朵拉吉斯在美國的形象也備受爭議,《紐約時報》為他寫的訃聞也刻意調侃他是一名「富有的共產黨人」。文中寫道他在巴黎、雅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擁有房產,在資本主義大都會紐約、倫敦、柏林等地舉辦音樂會等等,更享有議員特權,暗示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作者麥克法登(Robert D. McFadden)指出提歐朵拉吉斯從沒有為自己的表裡不一向世人致歉。
.
基於其樂壇成就,晚年的提歐朵拉吉斯載譽不斷,包括在2007年所榮獲的世界音樂獎終身成就獎殊榮。但他從未停歇創作,直到生前仍有負責配樂的電影作品尚在製作中。
.
2021年9月2日,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在雅典辭世。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即時宣布全國進入三日哀悼期。
.
.
(圖為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
#MikisTheodorakis
瑟魯之歌鋼琴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村上春樹在《第一人稱單數》書中提到,如果只能帶一首鋼琴曲子到無人島上,那麼,他會選擇的是舒曼的《謝肉祭》這首由子,譯本雖然稱為謝肉祭,但一般在台灣我們稱之為《狂歡節》。村上春樹認為,樂譜早已存在,不同鋼琴家的演奏版本所激起的情感都不一樣,他認定魯賓斯坦彈奏的版本最好聽。因為「魯賓斯坦不會使出渾身力氣去摘下人們的面具,他的鋼琴如清風,輕盈溫柔地吹過面具與素顏之間的夾縫。」……「「那些只不過是瑣碎人生中發生的一組小事,如今看來,是人生中稍微繞點路的插曲,就算沒發生那些事,人生想必也和此時此刻沒太大差別 。然而那些記憶在某些時刻,會穿過遙遠的漫漫長路前來造訪,並以不思議的強動撼動我心。猶如秋末的晚風,捲起森林的樹葉,令原野的整們芒草一齊伏倒,用力拍打家家戶戶的門扉。」
天主教國家有四十天禁止肉食等的苦行,所以在這個節日之前人人奇裝盛服、食肉嬉戲、縱酒狂歡、盡情歌舞,謝肉祭也就是所謂的狂歡節carnival。而我個人覺得最後一曲21大衛同盟進攻凡夫俗子的進行曲 Marche des "Davidsbündler" contre les Philistins最好聽。
《狂歡節》l Op.9各首小曲的標題依次為
1. 前奏曲 Préambule;
2. 皮埃羅 Pierrot ;
3. 阿爾列金 Arlequin;
4. 高貴的圓舞曲 Valse noble;
5. 約瑟比烏斯 Eusebius;
6.弗羅列斯坦 Florestan;
7. 妖豔的女子 Coquette;
8. 回答 Réplique;
9. 蝴蝶 Papillons;
10. 跳舞的字母 Lettres Dansantes;
11. 齊婭琳娜 Chiarina;
12. 蕭邦 Chopin;
13. 艾絲翠拉 Estrella;
14. 相認 Reconnaissance;
15. 潘塔隆和哥倫拜恩 Pantalon et Colombine ;
16. 阿拉曼德圓舞曲 Valse Allemande;
17. 帕格尼尼(間奏曲)Paganini(Intermezzo);
18. 傾訴 Aveu;
19. 散步 Promenade;
20. 休息 Pause;
21. 大衛同盟進攻凡夫俗子的進行曲 Marche des "Davidsbündler" contre les Philistins。
這是1834年元月至1835年之間舒曼創作鋼琴作品的合集,作品編號為9。副標題為“帶有四個音符的可愛場景”。這四個音符分別是“ A,Es,C,H”,這是他的初戀情人Ernestine von Fricken故鄉的拼寫“ ASCH”的音符名稱。在第21首歌曲“ David Alliance Fighting the Filicites”中,意指一群為新藝術而戰的人們與巨人格利亞斯(Goliath)的戰鬥,是指新藝術對抗保守派的戰鬥精神。
瑟魯之歌鋼琴譜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ee388踢館推介:
The Pure Voice of the Cello
1973年在德國出生的大提琴家米勒索特(Daniel Müller-Schott)是我近期比較喜歡的大提琴家,他是這類感性中亦會帶點理性的大提琴演奏家,對於每個樂曲處理是有他的看法,但又不會太過偏執,取其平衡之道。
今次又看到他有一張全新CD推出,而這張專輯是米勒索特獻給他已過世的父親,所以對他別有意義,當聽到第一首Kodály 的大提琴奏鳴曲,雖然只是一把大提琴在獨奏,不過在米勒索特嫻熟的技巧下,在撥弦與拉弦的相互配合下,把他的心中情感表露無遺,帶有一種悲哀的情緒,使人聽得有種感傷的情懷,不過隨著第三樂章的到來,米勒索特帶我們重新上路,有種把哀傷放開,釋懷後繼續上路的推動力,相當之精彩。
整張專輯除了Kodály的作品外,還有Prokofiev、Hindermith、Hans Werner Henze、George Crumb、Pablo Casals和他本人的作品,全部皆是大提琴獨奏曲目,而且不算是熱門的曲目,還有不是著重旋律性的音樂,所以大家聽這張大碟是要有點耐性,不過當閣下能投入到音樂當中,就能聽到相當豐富的音樂色調,色調意思是不單指感受到不同顏色般的變化,還會襯托出不同光暗層次。
錄音方面也相當出色,一把大提琴就如在面前一樣,雖然只是一把大提琴,但亦相當考驗器材調校及喇叭單元間的銜接,如果以上做得不好,會聽到大提琴在拉奏不同音高時,大提琴好像在飄移,如果播放得理想,大提琴應該是在正中,高音部是在高一點位置,是比較集中,而低音部是微微偏前和低一點,而且是沒有這樣集中,隨著大提琴琴腔振動引發出的低頻是擴散出來,另外,撥弦時要聽到聲尾停留在空間的感覺,從而感受到演奏地方的空間感。如果聽到這張CD覺得相當沉悶,就證明以上要求全部不合格,最後這張CD只會打入冷宮,到時不要怪我介紹錯!
以下資料是來至香港小交響樂團:
大提琴家米勒索特憑著他高超的技巧、權威的演繹、非凡的睿智和才氣活躍於世界各地音樂舞台。他經常與世界頂級的樂團演出,在歐洲有柏林愛樂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斯圖加特和漢堡的電台樂團、倫敦愛樂樂團、英國愛樂管弦樂團及伯明翰市交響樂團等;在美國有紐約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及克里夫蘭、芝加哥和費城的交響樂團;在澳洲有悉尼交響樂團;在亞洲,他亦曾和NHK交響樂團、台灣愛樂及首爾愛樂樂團等合作演出。米勒索特曾和不少著名指揮合作,包括杜托爾、艾森巴赫、費沙爾、基爾拔、胡薩、約菲、馬捷爾、馬卡爾、馬素、尼爾遜斯、諾斯達、奧拉姆、佩特連科和普列文等。他亦曾首演普列文和魯茨卡為他譜寫的大提琴協奏曲。
米勒索特在2016/2017樂季的演出頻繁,除了與倫敦交響樂團首演,他將再度與英國伯明翰市交響樂團和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合作。他亦會和大提琴家卡普森及阿雷納茲一同演出,與西班牙國家樂團演奏彭德雷茨基的三支大提琴大協奏曲,並由作曲家本人親自指揮。本樂季合作的其他樂團包括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慕尼黑室樂團、法蘭克福歌劇院與博物館交響樂團及斯圖加特愛樂樂團。此外,他將赴澳洲和新西蘭巡迴演出,與墨爾本、塔斯曼尼亞和新西蘭交響樂團合作;與哥倫比亞青年愛樂樂團於德國巡演;亦會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提琴雙年節亮相,聯同鋼琴家及作曲家穆斯托能作二重奏表演。
米勒索特2016年與費莎爾推出《DUO SESSIONS》專輯,收錄高大宜、舒洛夫、拉威爾及哈爾沃森的作品,廣獲好評。 另外,米勒索特的室樂拍檔還包括安格利殊、施克理德、梅斯特、皮蒙泰西及狄里柏斯基等。
米勒索特師隨諾塔斯、席夫和伊瑟里斯,1992年奪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大賽冠軍,2013年獲穆特基金會頒發史杜基獎。他亦曾在穆特基金會的支持下跟隨已故的羅斯卓波維契學習。米勒索特目前使用的大提琴是1727年的威尼斯葛弗瑞勒名琴,「夏皮洛」。
#踢館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