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 從河處來》
文、圖 / 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邱翊
我從小住在大稻埕至今,家門口就可以看到淡水河,屋頂可看每年的煙火,傍晚可欣賞河邊夕照。受日本教育的國小音樂老師說,他小時候常常跟同學去淡水河邊戲水、抓魚,老師經過時總是嚴厲斥責他們。我無法想像老師所說的畫面,因為當我對河邊開始有記憶時,提防已經開始施工加高,比我家還高,新的提防只剩下一個大稻埕水門離我家比較近,媽媽說以前好幾個水門可到河邊。小時候全家會從大稻埕碼頭搭船至淡水,在船頭享受自然風的同時,隨時要注意被濺起的河水噴到身上,因為河水很臭。
回顧台北盆地發展歷史,我們的祖先溯河而來,從淡水河岸開始河港渡口,新莊是盆地內最早的河港街市,艋舺、大稻埕接續發展成重要商貿區,基隆河岸的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新店溪上的梘尾(景美)、新店,及大漢溪的枋橋(板橋)、三角湧(三峽)等,皆是流域內的重要渡口,各街市相互牽連、擴散,成為台北城市發展雛型。盆地內廣大的肥沃平原田地,則由霧裡薛圳、七星墩圳、大安圳、瑠公圳等渠道,取用河水灌溉大安、松山、士林、中永和、板橋、新店等田地,這些區域是現在台北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今日水圳渠道多已填平或成為水溝,人們逐漸忘卻先民開墾的痕跡。
日治時代淡水河已開始淤積,當時興建的北淡線鐵路即是由大稻埕火車站為起點,用以取代淡水河貨物運輸。戰後,台北人口快速增加,橫跨淡水河、大漢溪、基隆河等橋樑陸續興建,河岸渡口因而消失。1980年代淡水河沿岸提防陸續增高,台北市、新北市競相於兩岸興建快速道路,於是,原本依河而生的老聚落們,與淡水河永遠切割。
今日台北人的生活除了騎腳踏車之外,似乎已與淡水河沒有太大的關聯,若不是去年蘇迪勒颱風讓新店溪水濁度飆高,我們這才知道台北市的自來水不是直接取自翡翠水庫,取水口其實是新店溪青潭堰與直潭壩。問現在台北的小朋友「水從哪裡來?」,或許我們會聽到的答案是「水龍頭。」,我在小中學所受的教育沒有鄉土及水資源課程,期待我們的孩子能有機會知道,我們的家是從河處來。
( 本文刊載於 行遍天下4月號2016第287期月刊 〈大城小事〉)
===========================
《我們的家,從河處來》4-6月場次表
活動網頁: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river/c18gm
官方網站: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
活動臉書:https://goo.gl/Z0fkRN
===========================
4月16日(六)0900-1200 《從新莊出發,先民開墾的第一步》鄭勝吉
4月17日(日)1345-1645 《去猴硐 不看貓》 梁蔭民
4月24日(日)0900-1200 《返「黑鄉」,品讀南港老街》 李泰昌
4月24日(日)1400-1630 《新北投溫泉物語》 楊燁
4月30日(六)1400-1600 《內湖庄老故事》 劉昭輝
5月01日(日)1400-1700 《台北盆地水的痕跡與未來》梁蔭民 (腳踏車)
5月08日(日)1000-1200 《貓里錫口,沃野松山》 何良正
5月14日(六)0900-1200 《「蘆荻泛月」,從前的蘆洲》 鄭勝吉
5月14日(六)1400-1600 《敞開的墨色大門─蘆洲李宅》 鄭勝吉
5月14日(六)1400-1600 《芝山岩:家園最後的堡壘》 蔡文賓
5月21日(六)0900-1200 《景美,源遠「瑠」長》 李泰昌
5月21日(六)1300-1600 《再看一眼,碧潭最後的水圳》夏聖禮
5月22日(日)0900-1130 《乘上龍舟,遨遊老士林!》 蔡文賓
5月22日(日)1400-1700 《看見社子,從水岸到社區》王志文 (腳踏車)
5月29日(日)0900-1200 《看見社子,從水岸到社區》王志文 (腳踏車)
6月12日(日)0900-1200 《阿嬤回憶裡的老淡水》鄭勝吉
6月19日(日)1400-1700 《何必去台東~台北沒有電線竿的稻田》梁蔭民 (腳踏車)
「瑠公圳取水口」的推薦目錄: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閒聊]瑠公圳與大坪林圳的簡史- 看板HsinTie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崇光水環境巡守隊與友隊走訪大坪林圳引水 ... 的評價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大愛新聞水圳桑田--清潭引水至台北人工鑿釜寸寸心血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瑠公圳引水石硿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瑠公圳引水石硿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瑠公圳取水口 在 Re: 【閒聊】瑠公圳與大坪林圳的簡史(文長) - HsinTien板 的評價
瑠公圳取水口 在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崇光水環境巡守隊與友隊走訪大坪林圳引水 ... 的推薦與評價
隨後瑠公擔憂水源不足,故將取水口改往跨過青潭溪的更上游,今青潭堰北側。 上述資料取材自維基百科; 後來因為管理組織變更、而且瑠公圳名氣大, 所以現在大家只知道 ... ... <看更多>
瑠公圳取水口 在 大愛新聞水圳桑田--清潭引水至台北人工鑿釜寸寸心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淡水廳誌》關於 瑠公圳 有一段「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的描述, ... 華梵大學建築系徐裕健教授:「雖然引水石硿是一個非常小的先民 取水 灌溉的 ... ... <看更多>
瑠公圳取水口 在 [閒聊]瑠公圳與大坪林圳的簡史- 看板HsinTie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所發表之文章不允許直接複製貼上
如果需要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次使用PC Man發文,
排版有問題的話還請大家見諒。
會想發此文主要是因為
看到幾天前有人在討論瑠公圳的水位,
跟媽媽閒聊才發現原來媽媽從小到大都住新店
居然不知道那是瑠公圳...
本文資料完全可在網路上找到,
我只是看過資料之後統整一下而已,
如果大家有專業見解相當歡迎提出來,
我會盡力更正改善
進入正題
瑠公圳系由三圳
1.瑠公圳主線
2.大坪林圳
3.霧裡薛圳 結合而成
而霧裡薛圳本身跟瑠公圳一點關係都沒有,
會整合成一系純粹是因為地緣關係相近,
日治(據)時期為方便管理,
將瑠公圳與霧裡薛圳整併為「瑠公圳水利組合」
大坪林圳自成一系為「大坪林水利組合」,
到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將大坪林圳的水利委員會
併入瑠公農田水利會,三圳才正式被統整管理。
霧裡薛圳整個圳系皆在北市內,與新店無關,
因此之後不再贅述。
粉色為大坪林圳,
紅色為瑠公圳。
I. 發起
關於瑠公圳的開發,
即是由眾所皆知的郭錫瑠先生發起的,
郭錫瑠先生本身是錫口(松山)的墾戶,
因為陂塘(蓄水池)的蓄水力漸降
所以決定在青潭溪口一帶開挖圳道,
不過因為泰雅族人不斷攻擊,
花了十幾年後還是宣告失敗。
後來瑠公與大坪林五庄墾戶協議重新開挖,
將引水口設在現在的開天宮那裡,
引水石腔由大坪林圳與瑠公圳兩圳共用,
後來因擔心水源不夠,
瑠公又將瑠公圳取水口改往更上游,
兩圳取水口便也分開了。
引水的問題解決了,
再來要解決讓圳水渡過景美溪的問題
瑠公便設計出了平底木梘
(其實就是跨河的ㄩ型水槽)
不過當時景美溪沒有其他橋梁,
要過河都要用擺渡的方式,
有很多民眾就索性把木梘當橋走了,
木梘便經常損壞。
瑠公逼不得已只好更改方式,
用破底的陶甕串連埋成暗渠使水流能順利通過。
(水底管線的概念超強超新潮啊)
不料後來來了一個颱風,
洪水直接把暗渠沖壞了,
瑠公幾年之後就悲憤致病離世,
圳路由其子郭元芬先生接手。
II. 改善與影響
郭元芬先生接手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設計木梘,
由ㄩ型的平底木梘改為V型的菜刀梘(刀梘),
再把取水口南移到現在碧潭超大紀念石碑處,
並重新更改圳路,從此瑠公圳整體圳路落定。
後因瑠公圳取水口
相對於大坪林圳取水口南邊的關係,
大坪林圳別稱為「上埤大圳」,
瑠公圳則稱為「下埤大圳」。
而瑠公圳取水口移至現址後,
為了攔水入取水口,
設了竹蛇籠橫跨整個河面。
(竹蛇籠基本上就是把竹子紮成斗狀,
裡面裝滿砂石,再串接成橋,
除了攔水作壩也有過濾水源的效果。)
對於安坑往來大坪林的交通也比以往只能擺渡更多了一個選擇。
(碧潭吊橋是在日治時期才建立)
此外,攔水壩也使碧潭整體水位上升,
造就了碧潭現在的景色。
III. 產權轉移
上篇文章有提到產權的問題
所以這邊也稍微提一下,
瑠公圳在傳承到第三代時開始
陸續將產權賣給板橋林家,
第四代就全部轉移出去了。
開闢水圳看似辛苦其實還是相當有利可圖的,
只要開闢成功之後
便可向所有使用的農戶收取水租,
因此才有水利委員會之類的組織存在。
到了日治(據)時期,
如先前說過的為了方便管理,
陸續將圳路整合管理,最後直接收購,
將產權轉給水利組合。
由於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全面改制為農田水利會,
因此瑠公圳的產權應該是屬於水利會的。
IV.補充
景美的古名「梘尾」
就是來自瑠公所修建的木梘,
水源方為「梘頭」,反之則成「梘尾」。
而郭元芬先生修築的刀梘橋
在日治(據)時期被改建為
上方可供人車通行、
下方通水的水泥橋「瑠公橋」。
這邊是瑠公圳的大致介紹,
因為不小心寫太多了,
大坪林圳留到下篇文再寫。
蛇籠的實體,到馬公公園裡的新店文史館都有展示。
而關於前面提到的引水石腔,
從兩年前開始新北市文史學會
就有一直在推動正名運動,
希望將「瑠公引水石腔」
改為「大坪林引水石腔」,
六月也會推出導覽行程,
這其實跟大坪林圳比較有相關,
但因為希望可以多點人看到所以先寫在這裡。
我個人與文史學會沒有關係,
不過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引起一些注意,
為地方文史貢獻一點心力,
謝謝看到這裡的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22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sinTien/M.1492891201.A.FEC.html
※ 編輯: soapher (123.194.221.63), 04/23/2017 04:22: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