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社會網不應片斷化】
電影 #親愛的房客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生命中有那麼一個人,沒有他比較輕鬆,但有他才會快樂」。有一個身心障礙家人想必也是如此甜蜜又沉重的負荷。
這一次縣議會的定期會裡,社會處工作報告其中一項重點業務就是「精進身心障礙者全人服務,打造無障礙生活環境」。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苗栗縣身心障礙人口數截至109年6月30止,已經達到3萬4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6%以上)。根據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的露出資料顯示約有94%身心障礙者生活在社區中。
「想像家裡如果有一個身心障礙家人,其他家人該怎麼安排生活呢?」
「身心障礙朋友們又是如何開啟生活的一天呢?」
目前縣內有「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服務布建計畫(簡稱:據點)」:提供生活自理能力、人際、社交技巧訓練、社區適應等服務。「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簡稱:小作所)」:提供因能力不足無法進入就業職場,技能訓練機會。
讓身心障礙者能共好生活在社區中,一直是我很支持的方向。我也認同去機構化的思維、關注居住社區中身障者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這次工作報告中向社會處提出幾個問題:
1️⃣目前據點、小作所運作情形與經費預算:
縣內共有5處據點、4處小作所,一個處所挹注約200萬元,最高可以服務15名個案。
2️⃣目前這些單位是由私部門機構承接,我也強調在公權力主體委託私人機構提供服務,更需要有相對應的行政管理機制、評鑑機制。
3️⃣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辦法第56條明訂「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提供單位(小作所)應訂定合理之獎勵金計算基準」,向社會處提醒必須依循訂定獎勵金制度與落實。
#身心障礙者就業網光譜
📌「庇護工場」、「小作所」到底是什麼?
☑️「庇護工場」:有就業意願而就業能力不足,無法進入競爭性就業市場,需長期就業支持之障礙者。主管機關為勞青處。
☑️「小作所」: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服務場所,但能每天作業4小時、每週作業20小時之身心障礙者。主管機關為社會處。
當我向勞青處長提出關於小作所與庇護工廠的差異時,勞青處處長無法具體回覆。其實,對於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的培訓與扶植,因為服務定位與屬性不同分屬於不同機關,但這時候也容易出現業務無法釐清、讓身心障礙者無法適才適所的狀況,這同時也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就業權益。
因為進入門檻、評估標準的差異,會讓身心障礙者落在不同的服務範疇內。例如庇護工場屬於職場,定位是勞工身分、有薪資且有社會保險保障;小作所,定位則是服務使用者,須付費,雖有獎勵金機制,但是沒有社會保險保障。
當我提出:身心障礙者會進入小作所究竟是「沒有通過職業輔導評量」?還是「通過職業輔導評量,但庇護工場目前沒有合適位置」?雖然理解社會處長說的綜合因素考量;但,換句話說,在政府提供協助時,一個身心障礙者被鑑別成不同能力,但後續更全面的銜接機制是什麼仍欠缺說明。
🔺我強調推動身心障礙者社會網應該是以光譜來檢核,而非片斷化提供。
勞政、社政同時在培植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與輔導,只是階段性有所不同,但很可惜的是,缺乏更細緻的橫向連結,也容易因為主管機關差異造成身心障礙者的生涯斷層風險。
我會持續監督局處落實日間據點、小作所、庇護工場的活絡與實際效益,減低這些身心障礙家庭的辛苦比例,才真正有可能加乘他們的快樂。
環境考量面鑑別評估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幾天進修學習了初步精神疾病的認識,現代的社會我們每個人多少會有些精神壓力,多了解自己的內在才能在適時尋求幫助。以下也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
所謂精神官能症,是憂鬱、焦慮、恐慌、強迫、厭食症的統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律神經失調。病因除了先天性腦部細胞功能障礙或脆弱外,跟後天的生長背景、生活壓力、性格氣質、及心理因素都有相關。
要鑑別精神疾病,則需要通盤考量到生理驅力、社會適應性、認知及情緒功能的發展正常與否。一般正常我們都會經歷沮喪、失望、難過、生氣、不知所措、不安,甚至焦慮的情況,但不見得會嚴重到自律神經失調,而疾病發展的進程若是早期被注意到,就能免於受疾病所苦。
要如何發現自己是否罹患精神官能症,其核心為焦慮的表現。如果你只是不安焦慮了一下,待情勢明朗或心情緩解,或是自我的認知功能能順利帶領自己撫平情緒,那麼就會回到正常的狀態。但若是不安焦慮不斷升高,在心理因素方面開始有無價值感、睡眠障礙或死亡意念;在社會適應性方面開始有人際衝突、易怒、無法專心、心神不寧;在身體方面有胸悶、呼吸困難、心悸、心跳加速、窒息感、頭昏、消化不良、全身病勞、胃口不好等徵狀,就可以考慮請專業心理諮商師協助幫忙。
其中探討比較廣的是思覺失調症,也就是俗稱的精神分裂症,它是思考、覺知、行為及情緒等的障礙,其特徵為眼神空洞、現實與妄想混亂不清,大腦過濾機制障礙出現幻聽,腦部轉譯的解讀不同的思考過程障礙,走路或姿勢僵硬、生活社交退縮等。
思覺失調的病因可能有多個因素所造成,心理壓力、環境、基因遺傳、物質濫用或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多巴胺、麩胺酸鹽)等相關。以圖呈現能感覺到,個體、潛意識自我以及家庭依附關係中混亂的思緒。圖顯現一位思覺失調個案的內在紊亂:
個案從某年某月開始出現肚子痛、無法上學,幾乎整天關在家裡也不開燈、不出門,三餐都由爸爸準備好拿去個案房間。父親常觀察到個案在房間理上網、躺床、玩遊戲,有時候下午父親拖去學校,常一周上課1-2次(還無法整天上課);同時在今年2月後個案冬天必須開暖氣加電扇,下天則冷氣加電扇,睡前必須開著吹風機吹腳、蓋棉被。因此家裡1年冷/暖氣機幾乎24小時開,電扇也因此壞3-4台,父親曾禁止這些家電使用,卻導致個案憤怒、吵不停(會一直說自己無法呼吸)。因此曾到醫院求治,當時診斷為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另外,個案表示自己常會感覺有人想害他(自己也不知道對象),甚至常在安靜無人下會聽到”嗯…嗯”聲音。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精神疾病,無法抽血或驗尿診斷。但醫師會依照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或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中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透過完整的檢查與評估作出診斷。思覺失調症一般來說少有病識感,因此我們能做的是敏感地覺知自己思考、覺知及內在的運作,並適時尋求專業協助,讓自己能在身心健康平和下去體驗精彩的人生。
#心靈及心理健康很重要
環境考量面鑑別評估 在 關心羚 獸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獸醫朋友的認真筆記及無私分享,附帶一提,獸醫眼睛專門醫院全台就那麼幾間,剛好伊亞的楊醫師就是台大獸醫眼科研究所畢業的,桃園中壢的朋友,家中寵物有目睭問題,可以去這裡掛號診察喔!要預約啊~
註:最近有個號稱動物白內障專科的,廣告做很大⋯Hello,他可不是獸醫喔,是沒有拿到眼睛專科醫師的人醫,是拿我們獸醫病患練刀嗎?🤯
—
全台灣200多位獸醫師,拋家棄子沒過母親節,為的就是你們的貓孩子啊~
這只是重點筆記,請不要拿這個去針對你的獸醫有沒有這樣做啊,疾病一直都不能只看一個點,要用個體狀態去做鑑別診斷。
想分享的原因是:
當醫生建議你家貓老闆,得做支氣管沖洗採樣,是有原因的。還有心臟病的貓其實不太咳,會咳還是要以呼吸道為主做進一步檢查,至少讓牠拍個X光吧。
[2019貓呼吸道疾病研討會&微重點整理分享]
🌀 2018年底台灣成立了貓科醫學會,
(Taiwanese Society of Feline Medicine)
伊亞的獸醫師身為專業鏟屎官,
當然立馬就加入了~
今年第一場研討會邀請了...
澳洲梅鐸大學的老師Sue Foster,
老師講課方式幽默風趣,
雖然是兩天漫長的授課
老師總是一直面帶笑容,
提供我們最新的醫學知識,
有上到這堂課真的很開心~
🌀 課程內容從臨床症狀,
切入到上、下呼吸道疾病,
以及講授貓病毒性疾病、
寄生蟲、黴菌等等的新知,
也強調預防針的疫苗計畫與建議,
最後以胸膜腔疾病做總結~
更重要的是,
課堂中不時能夠感受到...
老師希望獸醫面對貓咪時,
要盡可能減少他們的緊迫!
不管是從門診的檢查、
治療的選擇、到住院的環境等等...
老師都希望獸醫能以...
最簡單且最少緊迫的方式進行,
完全就是個100%的貓人~
🌀 伊亞有獨立的貓診間,
並且非常嚴格的限制...
"貓診間只有貓咪可以使用!"
而伊亞的貓住院部有超大的籠內空間,
另外診間與住院部都會使用貓咪費洛蒙,
這些都是希望能減少貓咪來院就醫的緊迫,
但上完課後,我們知道還能做的更好及更多~
--------上課筆記微分享-------------
#最近決定把伊亞粉專
#設定為知識型紛絲專頁
#所以大家熱愛的筆記分享
#就直接搬過來伊亞囉
#為了尊重花時間去上課的獸醫師
#筆記僅會以重點帶過的方式分享
1️⃣ 呼吸道包括了
上呼吸道 (鼻子、鼻竇、咽、喉)
及下呼吸道 (氣管、支氣管、肺實質)~
2️⃣ 認識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與聲音,
以及判斷為原發問題或繼發性問題,
皆能幫助我們定位疾病所在的位置~
3️⃣ 聽診建議先聽肺音再聽心音~
(順序反過來會很像先去吵雜的環境後,
再去聽朋友小聲地說話,容易聽不清楚)
4️⃣ 貓呼吸音極為小聲,
而聽診器與毛髮的摩擦音,
容易誤判為crackle,
請小心不要過度診斷~
5️⃣ 貓心臟病真的很少咳嗽!!!
咳嗽的貓咪請往呼吸道疾病著手先~
6️⃣ 貓很少會有productive cough,
這是因為貓的tidal volume很少,
不足以將深處的分泌物咳出~
7️⃣ 貓呼吸困難的症狀,
有時相當不明顯,
臨床檢查時很容易錯過,
所以要更細心地評估~
8️⃣ 貓咪是種會忘記...
可以張嘴呼吸的生物,
因此上呼吸道的阻塞,
有時可以要了貓的命~
9️⃣ 抗生素的選擇,
請參考呼吸道疾病的共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53540…/pdf/JVIM-31-279.pdf
不要再濫用人類後線抗生素,
以免造成未來的感染危機~
1️⃣0️⃣ 貓頭部X光拍攝極為困難,
若飼主端的費用許可,
CT還是比較能有效診斷的工具,
且可同時釐清整個顏面的狀況~
1️⃣1️⃣ 採仰躺檢查咽喉處的狀況,
能診斷或治療許多上呼吸道異常,
而且不一定需要使用到內視鏡~
(但若為鼻腔內的問題,
使用內視鏡仍是最好的選擇!)
1️⃣2️⃣ 鼻分泌物的採樣,
僅能進行細胞學檢查,
千萬不要拿去做細菌培養,
因為這太容易培養出...
淺層具有超強抗藥性的細菌,
而非深層感染的真正病原,
並誤用了不必要且無效的後線抗生素~
1️⃣3️⃣ 慢性鼻炎和鼻竇炎...
是個會反覆發生症狀的疾病,
而且很難或幾乎無法治癒,
往往會失去飼主的信任感,
因此跟飼主在病情的解釋上,
盡量以同理心的方式讓他們理解~
1️⃣4️⃣ 面對貓咪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要知道當病情康復或是進入慢性感染時,
在貓咪緊迫下病毒們很常會開始排毒,
有些甚至可以排毒長達幾個月...
因此如何避免院內感染相當重要,
建議使用能殺除大多病毒的消毒劑~
(住院部的籠門記得要消毒,
不是只有籠內消毒就足夠,
獸醫記得要勤洗手!!!)
1️⃣5️⃣ 預防針的施打,
請遵守WSAVA Guideline的建議!
https://www.wsava.org/Guidelines/Vaccination-Guidelines
要根據貓咪未來的生活型態,
決定施打的種類多寡與頻率,
現在的建議已經不是打越多越好了~
(並要了解關於貓注射相關肉瘤的知識,
不要再打在頸背部了,拜託大家!!!)
1️⃣6️⃣ 非重症的貓咪住院時,
建議要維持光照的交替,
不要整天都開著燈,
並盡可能讓他住在同一個籠子,
否則只會增加貓咪的緊迫!
也建議如果允許的話,
皆由同一位人員操作貓咪,
並且不要在進食或玩耍時操作他~
要根據每隻貓咪的個性,
替他量身訂做操作方式,
並可參考AAFP和ISFM寫的...
貓咪友善操作原則
https://icatcare.org/sit…/default/files/PDF/ffhg-english.pdf
1️⃣7️⃣ 咳嗽的貓咪,
建議飼主拍攝X光相當重要,
很常血檢都是近乎正常,
而忽略掉胸腔內的病灶~
1️⃣8️⃣ 若有進行...
支氣管肺泡灌洗採樣 (BAL),
要會區分檢體是否有汙染,
才能幫助判斷結果的可信度~
1️⃣9️⃣ 下呼吸道的感染,
有些真的很難找到病原,
但如果有找到,往往可以救貓一命,
而某些疾病的特徵還與腫瘤很相似,
因此,即使是專業的老師...
也曾發現安樂死的貓咪,
其實並非是腫瘤性疾病...
2️⃣0️⃣ 即使貓咪沒有咳嗽、
沒有發燒、完全沒有臨床症狀,
皆無法排除下呼吸道感染...
2️⃣1️⃣ 下呼吸道感染,
很難以經驗性給藥,
飼主經費考量許可下,
建議還是要盡可能找出潛在病因~
2️⃣2️⃣ 貓所謂的氣喘,
其實跟人類的氣喘狀況不太一樣,
因此稱之為氣喘不太恰當~
2️⃣3️⃣ 對於effusion的分類,
過去其實是參考人醫老舊的資料,
分為漏出液、滲出液等等...
實證價值與研究支持的可信度幾乎是0~
甚至不同檢驗儀器不能做比較!
建議獸醫們在使用之餘,
還是要小心有些疾病不典型,
並與這些分法無法配合在一起,
而使自己陷入診斷錯誤的窘境...
2️⃣4️⃣ 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心得,
老師他在看每一篇文獻時,
會檢討這些文獻的可信度,
包括動物的生活環境,
以及是否為臨床病例等等...
而且也並非老舊文獻就沒有價值,
有些老舊文獻的樣本數遠遠勝過於現在的,
甚至有新文獻僅是學位論文的發表,
而竟然會讓部分獸醫師誤以為是準則,
因此...閱讀文獻很好,但也要小心閱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