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琪夫人信箱】沒有國旗的奧運
小地瓜媽媽:
V媽您好,想問問如果我的五歲孩子或任教的小學學生,在跟著看奧運比賽時,問:「得獎牌的國家有升國旗,但是台灣沒有升國旗,台灣是國家嗎?」若有類似這樣的疑問,我們大人該如何回答比較適切呢?身為大人 沒有辦法看見自己的國旗,自己也很難過啊,每每都還是會想說為什麼其他國家的人都不需要這樣,大聲說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國家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每次都很糾結不知道要對孩子說到什麼程度,可是又很想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現況和困境,畢竟他們長大之後,一樣要了解和面對~~
V媽:
小地瓜媽媽,這次的奧運比賽實在太過癮,疫情低迷下,有運動家不管輸贏的正向精神展現、比賽過程中展現的強大心理韌度、跌倒爬起努力再戰、挫而不折失而不敗的精神,還有面對失敗用幽默舞步、用微笑面對的樂觀....太多賽場上的點滴,不管有沒有獎牌加持都非常振奮人心!我們家也習慣好好的把賽事、頒獎典禮全程一起看完,在瘋完麟洋金牌戰的頒獎典禮後,升小六的阿妮在睡前突然默默地問:「馬麻,為什麼升上去的國旗是奧運的那個小花圖案?不是台灣地瓜?也不是國旗呢?」這對身為爸媽的我們來說,是很重的議題,但在睡前討論實在很難入睡,於是淡淡的跟孩子說「我們先在腦袋裡帶著兩位叔叔努力奮鬥過程、台上的獎牌笑容去睡覺,明天早上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台灣國旗藏在美麗小花背後的故事。」....這國旗在美麗小花後面玩躲貓貓的圖像讓女孩笑著睡著了。
這議題實在是很重要,但還是得端看孩子的年紀來說。
小地瓜才五歲,就更不用太詳細說這些政治複雜議題了,我想我會對五歲孩子說:「我們的國旗被美麗的小花藏起來,你會畫國旗嗎?我們一起畫!」
我知道「畢竟他們長大之後一樣要了解和面對」的感受與期待,但就像我們長大以後會學習開車,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並不會急著把他丟上駕駛座啊。因此,慢慢來~別急!若年紀太小就讓他們知道,這些不能放上國旗的真實政治國際狀況,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會不會在陳述過程中,不小心灌輸了許多個人意識與價值在裡面,並且將 ”我們目前做不到為台灣正名的無奈與悲傷” 傳遞給孩子,小小孩們聽了會怎樣、能怎樣呢?與我們一起承擔無力?一起覺得對方國家人不好?對方國家人好討厭?在他們應該要好好吃好好睡開心長大的年紀,一起和大人共同承擔情緒上的起伏與無力感產生的謾罵嗎?......以我身為媽媽與老師的立場,我想讓我的孩子們不是知道這些,而是先慢慢知道食物有分健康、不健康(像可樂),媒體、書、音樂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政府也是。
由於家有將升國二的正男,我們是在隔天早上才盡可能客觀的稍微跟他講一下狀況與國家面對的困境,講一下國際正義,但也有提及國家每一個份子都很努力在各個領域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例如捷安特、口罩國家隊、台積電、資訊電腦產業...好多好棒的團隊,甚至小至個人(戴資穎、吳寶春、曾雅妮、王建民、五月天、吳季剛、陳樹菊奶奶、一個一個不屈不撓的選手們...好多好多盡己之力、一步一腳印的有名無名英雄) 等等,每個人都很重要。讓台灣慢慢找回我們自己的名字,而現在用TPE是暫時的。至於接下來台灣準備要面對的國際政治環境,期待孩子們能有機會漸漸在學校裡,以更宏觀、歷史與學術的角度去認識;有關在家裡的對話,可用幸佳慧老師生前出過的一本書「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以及好多電影等等,這些都是和大孩子們思考對話的很棒素材,這些在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們,身體有力氣有實踐的毅力、情感豐富又能同理的時候,他們才能好好去思考、勇敢實踐出,如何讓台灣-我們的母親好好被世界看見?如何在國際賽事上能無畏地讓每個國家都說出「台湾です(是台灣)」!
我們都需要陪伴孩子慢慢認識自己、慢慢認識自己的國家,在認識自己之前,並不需要從我們大人身上吃太多的委屈、太多的國仇家恨、太多的對立分裂....總之,不管大人的立場、價值觀如何,對於五歲的小地瓜,真的不需講太深入;慢慢的,孩子大了,透過學習歷史的脈絡、透過更宏觀的角度,慢慢提、一步一步來。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台灣每一份子都可以很努力的讓我們這條小地瓜在國際上被看見,但現在我們這條小地瓜還很害羞、還窩在土裡,我們正在努力慢慢慢慢長大,長大到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名字是TW、是Taiwan,而不只是TPE。當然,還是好期待好期待~~我們掛上的是真正屬於我們國家的一方旗,能大聲唱出我們國家的國歌。
重要的事,更該仔細醞釀、好好說。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00的網紅如果兒童劇團 Ifkids Theatre 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環保署首次《四季奇幻之旅》親子舞臺劇 巡迴全台9場免費索票演出 環保署首次將環境教育主題之故事劇本以兒童舞台劇方式進行宣導,本舞台劇係委託雲豹國際有限公司旗下如果兒童劇團,由團長趙自強擔任總召集,以《北極態小嘟》《小鷹與老鷹》《光與風的力量》及《哇比與莎比》等四本現有環境教育繪本為素材,編撰環境教...
環境 繪本 比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再逼迫孩子成為「理想的樣子」,而是鼓勵孩子成為「自己」
這幾天,大家都關注東京奧運。一家人守在電視前面,等著每一次幫選手加油的機會。刷臉書的時候,常常被奧運有關的消息洗版,無論是幫某位選手加油,或是評論某些選手的技術。
這些奧運國手們的精神,還有他們努力的姿態,讓他們成為台灣最美好的身影。
那天去採買的時候,再等候線上等著排隊結帳,無意間聽見一對母女的對話。媽媽眼睛看著手機,嘴吧不停數落著女兒:
「我這幾天看妳線上課,光在那邊聽課有什麼用?看妳根本沒在抄筆記!再這樣不認真,我看妳之後有什麼出息!以後幫人家端盤子嗎?我花錢讓妳補習,是這樣讓妳丟到水裡的嗎?」媽媽的聲音不大,但語調非常嚴厲:「妳說喜歡打球,那妳自己看看那些國手啊!妳有人家這麼厲害嗎?人家這麼年輕就打奧運,妳呢?惦惦妳自己的斤兩,沒那個本是就不要走那條路!憑妳現在的實力,怎麼跟人家競爭?」
女兒穿著一身球衣,看起來可能是國中或國小高年級生;戴著鴨舌帽和口罩的臉,看不見完整的表情,但眼眶明顯的紅著,但硬是沒讓眼淚掉下來。
我排隊的時間裡,母親的責備沒有停過。但從她的口氣裡面可以聽出來,她女兒學校成績並不理想,但很喜歡體能運動,這陣子看到國手的表現,非常仰慕。但媽媽的說法就相當現實,也反應了台灣目前教育現場的真實狀況......
成績導向的競爭,是學習最重要的事,認為成績好就是認真、優秀的孩子。
不重視成績以外的科目,輕視體育或美術等,在未來就職上比較不吃香的項目。
花錢讓孩子惡補學科,認為沒有成果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
難以接受孩子對學科失去興趣的現實,更不能支持孩子發展其他非學科的專長。
這並不是罕見的現象,而是普遍的狀況。賣場裡那位媽媽的責備,恐怕在很多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
曾經看過一個媽媽,用手抓著五歲女兒的小手寫字,以為是一幅溫馨的畫面,卻聽見媽媽對女兒說:「快啊!老師要妳劃直線,這麼簡單都不會嗎?同學都畫完了妳還在混,你是腦袋有問題嗎?」、「剪刀剪直線一點!厚!妳看,這樣子歪歪的,怎麼交給老師?妳看人家剪多直?」
雖然很多家長都已經在轉變教育孩子的視角,但我們的大環境仍然常以「單向標準」的優劣,來決定孩子的好壞。線條要整齊才是好,不整齊代表不好;著色要塗滿才是好,隨便塗鴉就是不好。打球就要打出名次才是有價值,純粹因為喜歡打球而打球就是浪費時間;學業成績好就是王道,學業成績不好代表人生將來會沒有出息......
但現在的社會氛圍正在轉變,在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很可能不是在社會上創造高價值的領導者;或者說,現在的行業跟過去的世界相較,已經越來越鬆動,透過網路而興起的新興產業,慢慢成為世界的主流。
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敢於挑戰、創新自我;學業成績落後的學生,更不代表他們就永遠難以成為重要的人才。
我有個朋友,她姊姊從小是模範生、乖巧懂事,大學畢業後,順利考入公職體系上班,嫁給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妹妹從小成績平平,但特別有主見;自學了漫畫、攝影,還有修圖與自媒體的技巧。大學畢業之後,成為了某間營養食品公司的金牌業務員,並活用自己過去自學的漫畫、攝影與修圖技巧,經營她的個人網路平台,一方面推廣她銷售的產品,一方面還接其他產品的業配,還擔任兼職的網拍品牌模特兒。徹底斜槓的人生,為她帶來數十萬的月收入,還成為公司年度銷售明星。
妹妹在公司尾牙領獎的時候,說:她很感謝父母,從沒有用成績來限制住她,或是逼她一定要拿到高分。反而讓她去學她喜歡的,支持她花時間發展興趣,現在的她,把興趣結合銷售,每天都過得很有趣、很精彩。
時代在變,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實在難以預料。我們看待孩子的能力與興趣,更不能只從單一視角。
喜愛運動的孩子,不見得要打到國手的實力,才叫做成功。花時間在運動,可以鍛鍊強健的體魄、培養看比賽的眼光。如果孩子剛好喜歡寫文章,未來會不會剛好把寫文章和運動的能力加在一起,成為專業的運動評論家?
喜愛美術的孩子,不見得要成為藝術家才叫做完美。這世界上有很多設計,是需要具有美工能力的人才,比如,舞台設計、商品設計、工業設計,甚至童書繪本、網路小編,都需要有美術編輯方面的長材。
既然我們難以預料未來會流行些什麼,那麼,就別去框住孩子的可能性。當你不再逼迫他們變成「理想的樣子」,而是鼓勵他們成為「自己」,他們將來也才有可能鼓起勇氣,創造出各種屬於自己的絢爛人生。
環境 繪本 比賽 在 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
#讓7-12歲的孩子拿起畫筆參加「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吧!
#繪本創作比賽 最高獎金三萬元
慧夫顱顏基金會為幫助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更能適應校學團體環境境,從1999年開始以「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的生命」為核心概念,舉辦「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每年向國小學童徵繪本故事創作,每屆金.銀獎作品,基金會將印製成實體繪本!讓孩子還能當上繪本創作家喔~
以孩子們的思維,童言童語創作的繪本故事,常是孩子們的最佳讀物。為大小朋友心中種下溫暖的種子,讓善良、友愛在內心發芽。
🤡因為疫情不能出門,
不如拿起畫筆創作繪本故事,,還有機會拿到最高獎金3萬元喔
●今年創作主題 : 勇敢
●活動期間:即日起~110/8/31
讓7-12歲的孩子拿起畫筆參加「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吧!
🤡🤡活動辦法:http://bit.ly/24屆兒童文學獎繪本故事徵件比賽
#歡迎分享愛~
【贈書x好書閱讀】7/6號明天抽獎~
找回妳的生理時鐘:順著28天超晝夜節律來保養,解決99%女性都有的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171035903093155/posts/1550051168524948/?d=n
【來投票贈送啦】
在家畫出運筆專注力的[數字油畫]~
https://reurl.cc/5rKW9y
環境 繪本 比賽 在 如果兒童劇團 Ifkids Theatre Studi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環保署首次《四季奇幻之旅》親子舞臺劇
巡迴全台9場免費索票演出
環保署首次將環境教育主題之故事劇本以兒童舞台劇方式進行宣導,本舞台劇係委託雲豹國際有限公司旗下如果兒童劇團,由團長趙自強擔任總召集,以《北極態小嘟》《小鷹與老鷹》《光與風的力量》及《哇比與莎比》等四本現有環境教育繪本為素材,編撰環境教育故事劇本,創作成立體的舞台劇演出,名為「四季奇幻之旅」,呼應環保署109年環境教育系列活動以春耕、夏耘、秋收及冬藏分四季之主題活動。
繪本是兒童文學的一種,有圖有文,易吸引兒童的目光與興趣。兒童從口語化且有音韻的淺白文字和一張張具有敘述張力的圖畫中,來對照自身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的事物。戲劇則能滿足孩子在「聽故事」、「看故事」、「說故事」、「演故事」的需求,引導孩子內在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美好體驗,提供孩子發揮想像力、開發創造力的無限空間。
四本圖書繪本分別是獲得桃園市107年度環境教育繪本創作比賽青年組首獎的《北極熊小嘟》(作者:蔡伃婷)、親子組首獎《光與風的力量》(作者:廖東逸),以及創作緣起來自記錄片《老鷹想飛》的親子天下出版繪本《小鷹與老鷹》(作者:黃郁欽;繪者:陶樂蒂),和小天下出版、獲第43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幸佳慧老師作品《哇比與莎比》(作者:幸佳慧;繪者:黃郁軒)。將四本精彩的環境教育主題繪本,貫穿春、夏、秋、冬四季自然主軸,結合成一篇充滿詩意的《四季奇幻之旅》。
今日(7/26)於台北兒童新樂園首場表演後,自7月26日起至10月31日止,將陸續於臺北市、高雄市、宜蘭縣、嘉義縣、臺中市、臺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等縣市各演出1場,每場預計400-700位親子觀眾現場同樂,總參與人次可達4,500人,一同在劇場內,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每場次於演出前1週,在網路開放親子登記,每人限登記2張,現場憑票入場,索票網頁請網路搜尋關鍵字「四季奇幻之旅」即可進入:http://epaper.ifkidsdrama.com/2020new/200708_JOINUS/edm.html。更多相關活動資訊請持續關注環保署與「如果兒童劇團」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zhnbiLWfgE/hqdefault.jpg)
環境 繪本 比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FQmz6SnFm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