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本周三氣溫溜滑梯,即將急速降溫至10度以下,,
台灣將要變成一顆凍番薯惹!❄️❄️❄️❄️❄️
這次元旦連假要出門露營的朋友們勢必要面臨嚴峻的考驗了!
在出門迎戰之前,有些事情是你一定要知道的…
那就是你所在露營地的氣溫!!!!
大家都知道的…當海拔高度上升1000公尺,溫度就會下降....
(((遞麥克風🎤🎤🎤🎤...大家一起大聲說~~~6度!!!!!!!❄️❄️❄️❄️
對!!!!當海拔高度上升1000公尺,溫度就會下降6度,
接著,就是發揮你數學能力的時候了!
若你的營地是在北部地區海拔1000左右的山上…
北部平地低溫來到10度時,你在營地就只剩下( )度..
(我怕冷,不敢算,你們自己算~XD)
不過好在這次多數地區是乾冷,僅僅北部東北部偶有雨...🌧
但這次的低溫仍然是不容小覷,
在風寒效應下體感溫度還是會非常寒冷的!❄️❄️❄️❄️
即便如此,在跨年年假這樣的大日子,很多朋友一定都排好露營了!
頭都洗下去了,還是要洗完!💪💪💪
常言道:露營怕風不怕雨,怕熱不怕冷!
要出門露營的,做好保暖措施就免驚啦!!!
快快快,快去把露營取暖的雞絲頭都搬出來….
什麼柴爐、焚火台、煤油瓦斯暖爐、汽化燈什麼的…
只要是能取暖的通通去搬出來!
備好裝滿熱水的史丹利,隨時喝熱湯熱飲都是客廳帳裡保暖的撇步喔!
客廳帳裡的保暖功夫做好了,那睡帳裡呢?那該要怎麼保暖呢?🤔
常常有朋友問,邪惡的長毛蓋毯夠不夠暖啊??🧐🧐🧐
恩...這個問題真的很攏統,,而每個人對溫度的感受不同,
我也只能依我個人在低溫時使用長毛毯保暖的經驗來分享給大家...
來來來,,,有長毛蓋毯的朋友們,看過來看過來!!!
你有將長毛蓋毯的毛海面向上鋪床過嗎?
因為這兩年的冬天常有睡在合歡山或雪山登山口的機會,
為了抵禦海拔2-3000公尺高山夜裡有如冰箱般的低溫,
我們便將長毛毯的毛毛面向上來舖床…
這樣舖之後,果然整夜睡得暖~暖~暖!👍👍👍
還有還有還有......
夜裡大家一定都不喜歡穿著厚重又束縛的保暖衣物睡覺吧!
有長毛隨意毯的朋友們,不要忘了喔!!!
在10度以下的低溫環境中露營,
可以將長毛隨意毯塞到睡袋裡加速升溫,
今年3月我們登志佳陽大山時露宿3100公尺的瓢簞營地,
那一夜氣溫預報6度,體感溫度只有1-4度!!!
相當接近這次的低溫特報!
我就是將長毛蓋毯塞在睡袋中再束起來,
真的非常暖和還睡到熱醒!!!!
將長毛毯塞到睡袋不但可以加速升溫,
還可以不用穿著束縛又厚重便能睡得暖暖暖喔!!!!!!!😁😁😁😁
最後一定要切記的是,再怎麼冷,,,
明火不能進帳篷!!🚫🚫🚫
明火不能進帳篷!!🚫🚫🚫
明火不能進帳篷!!🚫🚫🚫
明火絕對不能進帳篷!!!!!!!🚫🚫🚫🚫
好幾年前搭帳露營時,在營地裡曾目睹有露友將汽化燈放在睡帳裡..
結果不慎引爆了充氣床墊,造成多人燒燙傷的憾事....😞
露營睡覺時是沒有辦法有緊戒心的!!!
所以,所以,所以!!!!!!
再怎麼冷,明火就是不能進帳篷!!!!🚫🚫🚫🚫
一定要採取最安全的方式來做好保暖喔!!!💪💪💪💪
#邪惡的雪芙蓉毯何時開團又被問爆了
#一樣_週三早上會貼出開團前公開說明書_晚上9點開團_下周到貨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柯式野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期待已久的登山行程影片~~! 行程悠閒到標題不知道該怎麼下(?) 這條是早期登雪山的唯一路徑。 原本計畫雪山南峰一日行,但是3.1K營地好睡了! 無風無雜音、氣溫又舒適,導致隔天賴床,上到稜線天氣又這麼好~~~~ 於是…… #下集待續 📍📍想看一日雪山南稜紀錄這邊請→ https://reu...
瓢簞營地海拔 在 美少婦的生活小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上半年的一日雪山黑森林賞雪、兩天一夜志佳陽(宿瓢簞營地);
一日畢羊縱走、雪北二日、玉山主東西二日後...
睽違了5個月~我們終於又來爬大山了!!!😁
這回爬的名符其實是座"大山",
這座大山就是岳界戲稱"膝軟"大山的....西巒大山!!⛰
太久沒爬山了,這回再次登百岳算是打掉重練了!
好在前不久才完成了一場全馬,所以體力還行,,
單程距離約10公里,海拔落差約1531M全程陡上陡下的西巒大山,
這回走得還算輕鬆容易,沒有"膝軟"~😅
是說...近日登山人口暴增,迷途山難事件頻傳,,
多半都是行前沒有充分準備所造成的遺憾...😔
有在登山的你,行前有做足功課,排定好登山計畫嗎?
出發時有帶地圖或有下載離線地圖或登山客、綠野遊蹤、山林日誌等APP嗎?
剛好來爬了西巒大山,而這又是一座還算親民,路徑清楚的百岳;
趁這次機會我就來分享一下在登山過程中如何預防迷途,
也就是所謂的GPX軌跡和離線地圖在登山過程中是如何運用的~🧐
任何的戶外活動~安全是自己的責任,開心出門平安回家更是最高指導原則!
有登山的朋友可以來瞧瞧我們每次登山是怎麼做的喔!😉
#內含如何在拜訪西巒大山現賺一千四的秘訣一定要看喔😉
#好啦有登山的朋友其他文章都可以不要看但這篇一定要看喔😉
瓢簞營地海拔 在 Vito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Mountain Trail / Mt. Sikayo to Mt. Sylvia 』
“日治時代的大正4年(1915年)7月,
蕃務本署測量隊財津久平一行,
由卑亞南社(今南山莊)越過卑南鞍部(今思源埡口)
到達志佳陽社(今環山部落),
循 志佳陽大山稜線完成雪山主峰的首登與測量,
從此這條路線便成為攀登次高山(日治雪山名稱)最便捷的路徑,
直到民國59年雪山東線開闢之後,
志佳陽線才功成身退。“ - 雪霸國家公園
-
由於從雪山東峰登上雪山圈谷的路線實在太難取得資格入園
心一橫
加上叛逆的心作祟
志雪線就此成行
-
Day 1
絕無冷場的一路上坡
四公里路程內,海拔陡升1700公尺
前一週甫從奇萊主峰歸來
疲勞感在這天起登志佳陽大山時爆發
沿途照片只零星紀錄
登山口&賽良久營地&瓢簞營地
沒有心思提起相機
這天早早入睡希望能及時補足體力
同行的友人依然興致高昂在外頭拍銀河看血月
瓢簞營地海拔 在 柯式野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期待已久的登山行程影片~~!
行程悠閒到標題不知道該怎麼下(?) 這條是早期登雪山的唯一路徑。
原本計畫雪山南峰一日行,但是3.1K營地好睡了! 無風無雜音、氣溫又舒適,導致隔天賴床,上到稜線天氣又這麼好~~~~ 於是…… #下集待續
📍📍想看一日雪山南稜紀錄這邊請→ https://reurl.cc/3LGWl0
D1行程很輕鬆,僅步行只走1hr爬升200m就到3.1K營地。水源也在3.1K 司界蘭溪,這邊是到志佳陽大山前唯一水源。
紮營後我們開始煮東西吃,是我某天喵到網路上有人這樣做,一直很想嘗試的餅 (?) 結果真是驚為天人的好吃! 只是有點耗時XD
感謝大家收看:) 我們下週見!
.............................................................................
📍路線資訊
#志佳陽大山 單程8.2km,海拔上升1,721m,可單日往返/紮營於3.1K/重裝上紮營於瓢簞山屋
.............................................................................
▋戶外裝備
拍攝影片|iphone11 手持
相機|Canon EOS R 24-70mm
大包|三峰
遮陽帽|小狐狸 PACK CAP
睡墊|NeoAir XLite超輕睡墊 短版 119cm
枕頭|sea to summit 20D 充氣枕 2.0
睡袋| Chinook
濾水器|SAWYER
防水袋| EXPED Fold-Drybag UL 輕量化防水袋22 L
帳篷| MSR hubba hubba NX2
Music by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music/featured/
.............................................................................
訂閱柯柯▸▸ https://reurl.cc/rxmZr4
▸▸ 山景攝影|https://www.instagram.com/christina_k0829/
▸▸ 粉專讚一下 | https://www.facebook.com/christinako0829/
▸▸ 合作邀約請寄至 |christina830829@gmail.com
#志佳陽大山 #野營料理 #司界蘭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