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後不再想起你 ◎蘇禹丞
⠀
逐漸遺失所有
碰觸的溫熱,於逐漸冰冷的暗室裡
撫平太多皺摺的風
熟練的捲起底片,像是
纏繞自己的心
凝視一束空心的玫瑰
直到褪色的花瓣掉落
⠀
能夠嘗試更多
不一樣的事
想像一趟更輕盈的旅行
養一隻貓,記住它
不一樣的眼睛
⠀
我可以在餐桌上
緩慢的夾起一顆滷蛋
重複聽同一首歌,期待某刻
燦爛的曙光
找一面破損的鏡子
仔細看看自己的模樣
⠀
明天後不再想起你
一如抖落身上的灰塵
那麼簡單
卻驚天動地
⠀
-
⠀
◎作者簡介
⠀
蘇禹丞,1999年生,現就讀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曾獲紅樓文學獎、台基電青年文學獎。
⠀
-
⠀
◎小編 #林宇軒 賞析
⠀
觀察這首詩的結構,前三節的鋪陳直指了最後一節的情緒爆發,是一首張力十足的作品。第一節安排的時間與空間營造出孤獨與無可挽回的感傷氛圍,在豐富的意象以及平實的語言之下,詩人「熟練」地運用象徵手法指涉自我的感情。從動詞的使用來推演詩人所採取的策略,會發現「遺失」、「撫平」、「凝視」等詞的性質都不直接介入事件之中,反而以一個外人的視角去旁觀一切,彷彿自己已經不在乎。這種心理活動何以見得?詩人在第二節中試圖進行一種改變:從「日常」中發覺「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並不是顯著的,而是詩人想要藉由日常會被忽略的細節去「記得」、去「轉換」,一切都相對於對你的「遺忘」。
⠀
詩人不停以詩句暗示自我的狀態:「期待燦爛的曙光」代表「現在沒有曙光」、「找一面破損的鏡子/仔細看看自己的模樣」象徵自我心靈的破碎。雖然沒有明寫出傷痛或事件,但以一種冷靜而旁觀的筆法來陳述,反而更顯得其中的深沉——挾帶這種傷害,詩人推進詩作進入末節,來到全詩最為精采之處。也許可以這麼解讀,既然詩人都自言「不再想起你」,那麼這些以「我」為主體的詩句也都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種回歸。必須注意的是,詩人寫的是「明天」,意即為這種曲折、矛盾的心理狀態解套:還沒有抵達明天,還可以想你。
⠀
詩人在最後扣回詩題,讓前面的鋪陳有了一個更為具體的對應情境,甚至在接下來的詩句以「抖落灰塵」來形容「不再想起你」:我不要了。過去的情感之於現在的我,只不過是灰塵那樣地輕、那樣地簡單。但詩人並不以此作為滿足,反而更進一步地揭露自我內在的精神世界,這些記憶透過感官的描摹,沒有價值與重量的灰塵便可以在我的心中產生「驚天動地」的效果。理想與現實同時建立在自己的心理之上,想要遺忘卻無法完全遺忘,這種看似相悖卻完全合理的詩句造成詩作張力的極大化,一切都源於時空的更動與視角的轉換——畢竟我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我了。
⠀
我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我了,但我真的不在乎了嗎?詩題「明天後不再想起你」顯示出這是一首描寫「情感狀態」的詩作。有趣的是,全詩除了最後一節的「你」,其他全部都是關於我的生活,不見任何他人現身的蹤跡,僅能從細節中窺見這些早已被決定的結果。詩人並未在詩行間描摹關係內的互動,甚至根本沒有提及「我與你的關係」,這驅使了作品所表現出的情緒節制而內斂,富有較為寬廣的解讀空間。除了以日常的情境做為鋪陳,詩人有意識地以簡單的字詞書寫,這種寫作手法體現了詩人細膩的創作觀,更給予了讀者在閱讀時可以代入自身的主觀個人生命經驗,將詩人筆下所蘊藏的情緒提取,映照於各自的現實生活之中。
⠀
這首詩原發表於Meteor詩文版,在學生族群的社群生態中獲得了近千愛心,可以說是該文學版面創辦以來獲得最多關注的作品。爬梳詩人的創作歷程,在2017年出版的《不然呢Brand New》青年文集中收錄了蘇禹丞的詩與其他文類的創作,同年他以詩作〈醒〉獲得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陳芳明在決審會中表示詩人的聯想力強烈、意象非常豐富;而楊澤認為詩作表現細膩,不避口語的寫法顯示出他的「自信與大膽」。在2019年的《地下水:水中製噪》中,蘇禹丞在個人簡介坦言自己「持續摸索世界與詩的輪廓」——透過詩,詩人可以反映世界,也能夠創造世界。對於這位觀察入微、細膩善感的青年詩人,在不到20歲時便寫出了如此作品,期待在未來可以看到更多他的文學創作。
--
美術設計:吳浩瑋
--
#蘇禹丞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20.html
生命之詩詩句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鳥search #週末特輯 |在家耍文青
愜意的端午週末想放鬆心靈,卻沒有餘力好好閱讀一整本書籍?
沒關係,讓【青鳥search】的 #閱讀podcast 陪你。
這個週末,讓我們一起 在家耍文青🏠🏠
——————————————————
▌ 建構一座文字碉堡,談論起另個時空裡的奇聞軼事。 ▌
❏ EP05|《 #我是最纖巧的容器承載今天的雲》 宇文正
🎧 本集連結:https://reurl.cc/pgMKD8
「在脆弱、枯竭的時候,詩滋潤了我的生命。」
關於詩人為什麼寫詩、詩人特別適合編副刊嗎?
在詩句與攝影之中,怎麼解讀年輕世代的創作者。
❏ EP07|《 #綠猴劫》 #葉言都
🎧 本集連結:https://reurl.cc/MANMd3
「科幻小說 重要的是人性不變」。
從作者人生轉折作為起始,到開始寫小說的起點?
所學是歷史領域,如何理解科學專業?
❏ EP11|《 #尖叫連線》 陳栢青
🎧 本集連結:https://reurl.cc/noOlnX
「只有單一的聲音不就是「恐怖」的來源嗎?」
把所有的假裝都習以為常,就成為再習慣不過的日常。
陳栢青睽違四年的小説,與2021此刻竟然情況雷同,一起來聽聽細思極恐的創作歷程(誤)。
❏ EP23|《 #國寶》x 李明璁
🎧 本集連結:https://reurl.cc/7rpbDk
「不只進入到歌舞伎,而是在催眠式場景裡進入到一個宇宙。」
透過社會學者 李明璁的觀點,一起來理解橫跨日本文學界的重量級作家—— 吉田修一。
談《國寶》這本史詩級巨作,挑戰日本傳統文化敏感神經。
🐦|青 鳥 search 這 邊 聽 |🐦
🔎 SoundOn 聲浪
https://reurl.cc/pdMdm4
🔎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4mGvrR
🔎 Spotify
https://reurl.cc/9EpE5v
🔎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MdGLOW
🔎 KKBOX Podcast
https://reurl.cc/av78qY
🔎 回顧最新一集《 #光影華爾滋》 x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https://reurl.cc/3aoXeR
生命之詩詩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海子
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陽 今天的馬 今天的花楸樹
使我健康 富足 擁有一生
從黎明到黃昏
陽光充足
勝過一切過去的詩
幸福找到我
幸福說:「瞧 這個詩人
他比我本人還要幸福」
在劈開了我的秋天
在劈開了我的骨頭的秋天
我愛你,花楸樹
-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后被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卧軌自殺。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他在自殺的前一個月,曾經談到自己對詩歌的希望:「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名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在中國當代詩壇中,海子可謂是影響其他寫作者甚鉅的一位詩人,從當地政府對於海子故居的保存、研討會與詩歌節等紀念活動中,也能夠觀察出海子的文學作品在他過世後,依然受到官方與民間的重視。
相較於大家熟習的詩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同樣也是藉由文字鋪敘出看似幸福的基調。之所以言「看似」幸福,是因為海子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其所呈現出樂觀(甚至有些乃至過分樂觀)的文字表現,在對照之下產生了莫大的矛盾。
在第一節詩中,海子寫道「今天的」事物使我「擁有一生」,看似時間上的長短對照營造出張力,其中的邏輯是立基於第一句「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是什麼原因使得我能夠「無限的」熱愛呢?海子沒有說明,或許我們可以解讀為「沒有原因」。正因為這種沒有原因的熱愛,配合時間的無限與付出,產生了一種過於樂觀的詭譎氛圍。
這種氛圍在第二節推向了極致──詩人甚至比幸福本身還幸福──如此矛盾感與過分正向的詩句,讓讀者在閱讀作品時產生的觀感產生相反的效果,而這恰好與身為作者的海子本身性格界有關連性:在這些幸福的文字中,反而隱隱透露出一種悲劇的意識。
悲劇的意識其來有自,而亦有其歸處。「我很幸福」之感在第三節中,我被秋天劈開──更甚精確與深刻者,應說「我的骨頭」被秋天劈開──這種深層內裡的感官在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下,是時間造就了這種張力十足的悲劇。
之所以稱之悲劇,是因為「幸福」的存在。海子不抱怨、不呈現任何情緒上的負面,在詩末甚至言「我愛你,花楸樹」,彷彿被劈開的不是花楸樹,而是寫下這首詩的自己。這種同理與共情,將自身的情感投射在無法逃脫生命循環的命定論中,更顯得可惜與傷感。
最後,當我們回頭從詩題〈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來看,不妨思考海子寫下「幸福」是否是真的幸福?「一日」是否真的僅止於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樹」,是否也同時致自己?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海子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