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腐爛的夜晚遇見你 ◎ 鄭琬融
⠀
一隻死老鼠的靈魂在街上嗅
影子腐爛
爛醉的夜晚,一片藍色
角落裡有人跳舞
空氣裡滿是酒味,令人暈眩的音樂
為什麼一首歌會如一把箭
在思考裡射穿我?
我們說話時有時像雲
將雨,有時
如雷
過曝彼此的靈魂。
發酸的風,攀升著
你的耳語像谷裡的低迴
無法忽視。
我從那自己爬上來
來到這個夜晚
在一片灰與閃電之間
遇見你。
舞步漸融、語言鬼魅
哪怕我找到了一丁點這場會面的意義
你就成為了未來
我們所能、所不及與所有
都將匯聚成河
流進森林裡
那所有星光降落的地方
願望茁長的地方
影子腐爛的地方
⠀
⠀
-
⠀
◎作者簡介
鄭琬融。像風一樣的活著,四季就是血肉。1996年生,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x19詩獎、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台北詩歌節「15秒影像詩」入選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詩作收錄於《貳零貳零 台灣詩選》。
(簡介取自《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詩出自於鄭琬融獲得第七屆楊牧詩獎的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詩集名字其實就正正昭顯了整本詩集的主題:圍繞在生命的諸般幽靈。這些幽靈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以驚嚇、凌厲的形象存在,反而更像是那些隱藏在生命之下的種種腐爛、扭曲,這些意志的暗裂伏在每個人看似平靜無事的日子裡。而只有當人身處在這些生命的暗面時,才得以看見那些祟動的幽靈。
以這首〈在腐爛的夜晚遇見你〉談起,開句:
「一隻死老鼠的靈魂在街上嗅
影子腐爛」
這兩句作為開句定調了整首詩的氛圍。當一隻死老鼠的靈魂能被看見時,其實便代表了詩人與死亡的距離之近,而「嗅」這樣一個動詞也形構了一個悖論——已經死亡的事物還有什麼要嗅,或說是尋找的呢?如果死亡代表的是終結,那顯然這樣的尋找行動並不符合我們對於死亡的想像。因此,死亡並非詩人所指向的終結。既然如此,那死亡又是什麼呢?先讓我們往下看,慢慢尋找線索。
「爛醉的夜晚,一片藍色/角落裡有人跳舞/空氣裡滿是酒味,令人暈眩的音樂」,原先夜店的場景,酒、舞蹈、音樂,本看似是狂歡之一切,卻在前兩句的「死亡」、「腐爛」之下,成了一種被傾斜之後的糜爛。或許你會問,夜店狂歡的場景不是本來就會被形容為糜爛的嗎?我同意這點,但夜店此類的場景的糜爛,其實更指涉的是因為放棄生活,任由自己淪陷,萬劫不復之後的結果。但琬融寫的糜爛姿態,卻反而更像是因為被生活放棄,僅僅只能讓自己沉陷於死亡之中,變成一隻如同死老鼠靈魂的存在——這也開始觸碰到了這本詩集的主題:幽靈,還能喝醉、跳舞、聽音樂,甚至是寫詩,敘事者當然未死,但未死並不代表日子就能過得好,不代表就能不帶一切負向的情緒活著,因此那些負向的情緒便成了幽靈。這些幽靈並不想害你(或許最想害死你的人是你自己),但他們的存在,卻往往使得人提醒自己:或許他人並非地獄,而是尚且苟活著的你自己才是地獄。
接下來,「為什麼一首歌會如一把箭/在思考裡射穿我?」在這首詩中,琬融所遇見的幽靈姿態第一次具體地被描述出來:一把箭在思考裡射穿自己,我特別注意到了琬融所使用的量詞「把」,歌作為聲音固然是抽象的,但聽過一次之後的感覺卻理當是連續的,每一個音節和符拍都能刺激到思考一次,因此「把」這樣一個量詞,便正好呈現出了這樣子的多點式刺激——然而,我們必須思考的事情是,這樣的「射穿」是否是指使人恍然大悟的音樂,還是某些提醒著敘事者一切傷心的歌?在這裡我們不得而知,但或許究竟是什麼姿態的歌其實也並沒那麼重要,那些歌只是在詩中夜晚的配樂,為了見證一個人走向死亡所演奏。
接著,琬融突然開始描述起了一個會面的場景:
「我們說話時有時像雲
將雨,有時
如雷過曝彼此的靈魂。
發酸的風,攀升著
你的耳語像谷裡的低迴
無法忽視。
我從那自己爬上來
來到這個夜晚
在一片灰與閃電之間
遇見你。」
初讀時我曾有些許疑惑:那個在先前的詩句中從未出現過的「你」是誰?若說是在夜晚裡遇見的某個路人或物或許能找到敘事上的合理性,但若僅僅只是追求敘事的合理,那便不符合詩歌的精神了。因此,我開始檢視起這次會面裡的一切細節,如雲將雨、如雷過曝靈魂,這兩者譬喻不可否認所指涉的喻依並不精準,詞彙也欠缺錘鍊。只有到下一句「發酸的風,攀升著/你的耳語像谷裡的低迴」時,才更明確地指出了「你」之於詩人的存在,耳語的「低迴」其使用並不新鮮,重點卻更應該是裡面的「谷」,以及「發酸的風」,這兩個詞暗示了「你」在未與詩人見面時所存在之處——幽深、陰暗、因腐爛而帶動了所有發酸氣息的山谷。我們得以以此找到了「你」與詩人的共通點:來自一切都已爛去的地方,這樣的腐爛使得詩中的「你」與詩人會面產生了其必要性——我們都需要另一對羽毛受損的翅膀,來提醒自己並不是唯一孤單的渡鳥。而下面的詩句也應證了我的想法。
接下來,琬融寫下了這次會面之於他的意義:
「舞步漸融、語言鬼魅
哪怕我找到了一丁點這場會面的意義
你就成為了未來
我們所能、所不及與所有
都將匯聚成河
流進森林裡
那所有星光降落的地方
願望茁長的地方
影子腐爛的地方」
兩個境地相似的人,在舞步與語言的消融裡,漸漸合為一體,在某些視野上,我們便可將此兩個人稱視為是同一個人的兩面,這種兩面並非只是存於性格,更存於時間——畢竟人過了七年,所有的身體細胞都將換新,下一秒的自己便更可能已不再是自己。因此,「你」在時間軸的拓遠時,便成了一種宿命。題目中所謂的「遇見」此一行動,便反而失去了於時於空的距離,而是一種纏繞式的存在。
或許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種纏繞式的存在,不正正就是在描述幽靈作祟的姿態嗎?正如琬融的詩集名《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在這首詩最後所描寫的情境「我們所能、所不及與所有/都將匯聚成河/流進森林裡/那所有星光降落的地方/願望茁長的地方/影子腐爛的地方」便傳達出了琬融與這些幽靈共處的決心,也開始明瞭到所謂的幽靈,並非假手外界,而是生於自心。因此,只有當學會與那些幽靈一同走進內心的森林裡,去檢視萬物,不管是願望的發芽,還是影子的腐爛,都是人活著之餘,不可或缺的。
--
⠀
美術編輯:林宇軒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1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情詩 #鄭琬融 #在腐爛的夜晚遇見你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伊格言詩集《與孤寂等輕》|2019|逗点出版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詩 #伊格言 #與孤寂等輕 1. 當你吹滅我瞳孔中的幻影 黑暗中我便失去了眼睛 2. 像一段誤入歧途的早晨,灰塵裡 停止生長的日光 貝貝,我想和你說話 但...
「生命河詩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天上的敬拜Songs of Revelation (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7 的評價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最深的恩寵Favor(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9 【神已經成就了 ... 的評價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全然為你All For You, Lord (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3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緊緊跟隨I'll Follow You Closely Every Day (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5 的評價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生命河基督教會第二教會| Taipe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生命河詩歌 在 帶我進水深處Into Deep Waters [生命河靈糧堂專輯- 奔向愛我的神] 的評價
生命河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紀末: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1990年代) 責編文/柄富
1989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詩人王家新在他的詩歌訪談錄《回答四十個問題》裡提到「從大體上看,1989年標誌著一個實驗主義時代的結束,詩歌進入沉默或是試圖對其中的生存與死亡有所承擔。作為一個詩人──不是全部,而是他們其中經受了巨大考驗的一些,的確來到一個重要的關頭。」這個1989年的巨大考驗、重要的關頭,很明顯指的就是中國八九民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內的整個八九風波。歐陽江河曾在訪談裡說「到1989年前,朦朧詩所寫的東西慢慢擴展至內心層面、個人經驗和實驗性語言風格等,但沒有跟太多現實生活或歷史聯繫,因此被批評脫離現實。89年之所以影響整個年代,是因為89年歷史強行進入,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歷史是當時詩歌和文學寫作,包括思想概念,沒有直接直面過的,沒有直接處理過的,和它面接過的一種真實歷史現實……一個活生生的、直接的、真實的發生。譬如說:死了人,流了血,而且這是我們詩歌沒有辦法去處理它、面對它和容納它的。」
而中國的學者們自己在歸納九零年代的中國當代詩歌時,必然會提到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的論爭。歐陽江河被列作知識份子的代表首先是這麼理解九零年代的當代詩歌的,以1989年的重大事件作為分界點而能說「89後」的詩歌與前代不同,這是一種觀察,也是一種自我命名。也有許多學者,比如陳超、唐曉渡,並不認同九零年代的詩歌能夠透過一個事件(即使這事件夠重大)而確立自己為一個文學時期的結束或開端,詩歌史是一個綿延的進程,不會一瞬間就這麼斷代,九零年代的詩歌也並非由否定八零年代的詩歌來完成。
經常是以一個後見之明的角度來談論一個時期的文學,程光煒1998年的文章〈我以為的九零年代詩歌〉則正面地為中國九零年代的詩歌作了兩點初步的描述:「一、它(九零年代詩歌)是相對散文化、現實的、個人性的,能達到知識份子精神高度的一種寫作實踐。二、它是一種充分尊重個人想像力、語言能力和判斷力的創造性藝術活動……90年代詩歌不僅要求詩人有一種文化的、精神的高度,它還如艾略特所說的:『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強調著「知識份子精神」這點,程光煒1998年還編選了一本《歲月的遺照》,作為九十年代文學書系的詩歌卷出版了。
當時正就讀北京師範的學生沈浩波旋即在《中國圖書商報》上發表了〈誰在拿「90年代」開涮一文〉,公開地對《歲月的遺照》的編選者及其中部分詩人展開批評。隔年另一位詩人楊克也主編了一本《1998中國新詩年鑒》在廣州出版,在代序以及選詩上顯然都試圖與程光煒編選的《歲月的遺照》作出區別,表達出一種別於《歲月》的一種「民間立場」,雙方氣氛越來越緊張,1999年4月謝有順在《南方週末》發表了〈內在的詩歌真相〉一文,加強對《歲月的遺照》詩選,以及所謂「知識份子寫作」一定義的質疑。此文一出,王家新、贓棣、西渡等作家相繼撰文,對謝有順的質疑予以反駁。
在兩方劍拔弩張的形勢下,1999年4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市作家協會、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當代室,聯合了《北京文學》雜誌和《詩探索》編輯社,在北京平谷縣的盤峰賓館舉辦了一場詩會,邀兩方詩人、詩論家、批評家與會,就一系列的詩學問題進行討論,事實上也有更多是在對寫作資源的分配進行爭論,帶著「圈子」與「權力」的因素展開的意氣之爭也所在多有。這場詩會被稱作「盤峰詩會」,會後便產生了「知識份子派」與「民間派」這樣的說法,而兩方的論爭也不僅止於盤峰詩會,後續在北京各報刊、文學雜誌上,仍然有一系列激烈的相互筆伐。
就何方麗、張立群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六期發表的〈盤峰論爭始末〉,整理出來的知識份子派、民間派論爭的內容,首先是詩歌是否應該爭取讀者,這與90年代以來詩歌在市場經濟上被邊緣化有關,民間立場的詩人認為「知識份子寫作」事實上是遠離了讀者,而有無讀者是證明詩歌是否成功的標誌之一。
另一方面,知識份子派的詩人則認為民間派詩人過份強調民眾與讀者,使得詩人成為一群「消費時代的弄臣」。其次圍繞的是兩派詩歌所擁有的「技術養分不同來源」的問題,民間派指稱知識份子派的寫作養分來自西方的文學理論,認為詩人應該關心母語、關心自己的日常與現實,如此才有原創性;對此,知識份子派表達另一種看法,西渡說「知識並不脫離生命,人對知識的熱衷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將利用西方的詩歌資源說成一種「買辦」是一種強辭。」
圍繞著如上等等詩學的反思,把文學的特徵「口語」、「非口語」、「文學理論的」、「日常現實的」、「親近讀者的」、「遠離讀者的」刨根究柢地討論一番,正是「盤峰詩會」以及其後一連串的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論爭,所具備的積極意義。本周我們會介紹幾位知識份子與民間派的代表詩人(有些是被學者歸類為某一派,但自己並不認同,比如知識份子派的歐陽江河),還有他們的詩作,不求全面但望可以帶讀者一窺中國當代詩在世紀末的某一角度,特別被強調的風貌。想了解更多可以延伸閱讀如下的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90年代「詩人批評」》,冷霜,北京大學中文系2000屆碩士論文
《站在虛構這邊》,歐陽江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回答四十個問題〉,《中國詩選》,王家新,1994,成都科技大學
〈我以為的九十年代詩歌〉,程光煒,《詩歌報》1998年第三期
《1998中國新詩年鑒》,楊克,廣州花城,1999年
〈盤峰論爭始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六期,何方麗、張立群: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4/c434900-31956193.html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份子寫作 #民間立場寫作 #程光煒 #楊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4.html
生命河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海子
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陽 今天的馬 今天的花楸樹
使我健康 富足 擁有一生
從黎明到黃昏
陽光充足
勝過一切過去的詩
幸福找到我
幸福說:「瞧 這個詩人
他比我本人還要幸福」
在劈開了我的秋天
在劈開了我的骨頭的秋天
我愛你,花楸樹
-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后被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卧軌自殺。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他在自殺的前一個月,曾經談到自己對詩歌的希望:「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名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在中國當代詩壇中,海子可謂是影響其他寫作者甚鉅的一位詩人,從當地政府對於海子故居的保存、研討會與詩歌節等紀念活動中,也能夠觀察出海子的文學作品在他過世後,依然受到官方與民間的重視。
相較於大家熟習的詩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同樣也是藉由文字鋪敘出看似幸福的基調。之所以言「看似」幸福,是因為海子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其所呈現出樂觀(甚至有些乃至過分樂觀)的文字表現,在對照之下產生了莫大的矛盾。
在第一節詩中,海子寫道「今天的」事物使我「擁有一生」,看似時間上的長短對照營造出張力,其中的邏輯是立基於第一句「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是什麼原因使得我能夠「無限的」熱愛呢?海子沒有說明,或許我們可以解讀為「沒有原因」。正因為這種沒有原因的熱愛,配合時間的無限與付出,產生了一種過於樂觀的詭譎氛圍。
這種氛圍在第二節推向了極致──詩人甚至比幸福本身還幸福──如此矛盾感與過分正向的詩句,讓讀者在閱讀作品時產生的觀感產生相反的效果,而這恰好與身為作者的海子本身性格界有關連性:在這些幸福的文字中,反而隱隱透露出一種悲劇的意識。
悲劇的意識其來有自,而亦有其歸處。「我很幸福」之感在第三節中,我被秋天劈開──更甚精確與深刻者,應說「我的骨頭」被秋天劈開──這種深層內裡的感官在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下,是時間造就了這種張力十足的悲劇。
之所以稱之悲劇,是因為「幸福」的存在。海子不抱怨、不呈現任何情緒上的負面,在詩末甚至言「我愛你,花楸樹」,彷彿被劈開的不是花楸樹,而是寫下這首詩的自己。這種同理與共情,將自身的情感投射在無法逃脫生命循環的命定論中,更顯得可惜與傷感。
最後,當我們回頭從詩題〈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來看,不妨思考海子寫下「幸福」是否是真的幸福?「一日」是否真的僅止於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樹」,是否也同時致自己?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海子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1.html
生命河詩歌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伊格言詩集《與孤寂等輕》|2019|逗点出版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詩 #伊格言 #與孤寂等輕
1.
當你吹滅我瞳孔中的幻影
黑暗中我便失去了眼睛
2.
像一段誤入歧途的早晨,灰塵裡
停止生長的日光
貝貝,我想和你說話
但我忘記擁抱的文法已很久了
19.
夏天是我
小熊是我
你說你夢見昨晚
細雨降落在遙遠的銀河
所以還是下雨了呀。
你帶傘了嗎
我多麼害怕
你因在雨中睡去而著涼
你終於醒了嗎
你美好而透明的手指
陽光溫潤
群星間都是潔淨的空氣
當你比劃著它們
星球們不再彼此遠離
淚水與笑聲
就相愛了
我是草原
我是巨大的鮭魚
我是最初最純淨的宇宙
我是蜂蜜
21.
如何成為一隻獨行的狼?
當季風吹過
花開滿曠野
去年的死亡在
雪與冰中融化
枯草葉沙沙親吻小腿
傷痕在心上降落,如此
親切纏綿
風中我凝望遠方──
世界啊,你像一個
一再失約的人
32.
有時抽筋
像唱到副歌最後升key
以為接近終點
忽然又將你吊起
有些愛情令人抽筋
約會的時候像在重訓
情話說到一半
氣喘噓噓
這鬼哭神號的包廂啊,到處都是
換氣不順的男女
重要時刻,捨不得切歌又唱不上去
但開始的時候你不會知道──
開始的時候,他們總先騙你:
歡樂,真情,弘音心
33.
恐怖片太恐怖的話
可以閉上眼睛
但坐隔壁的情人可能會趁機
偷偷親你
沒有比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被偷親
更恐怖的事了。愛情顯為一
巨大而難以擺脫之恐怖電影
不要相信情人
不要相信戲院
上樓時別搭電梯
補妝時別照鏡子。但
不用擔心逃不出去,因為
逃生門會自己打開
門外的迷宮裡
鬼在等你
47.
荒原無人
天頂垂落著
死亡的群星
河流覆雪經年
再無人傳誦
去年大陸的漂移
月光照拂枯草
每一支巨大的鹿角
皆已進化為獸骨
所有曾經的血與蹄印
我嶙峋崎嶇的心啊──
貝貝,你是我愛情
永恆的化石
49.
想像在夢裡遇見你,雪夜的
異國機場
天使們皆因地面結冰而放棄了起降
整個無眠的夜,塔台播放著你
甜蜜的吟唱
廊道無人,我們是不是
遙遙相望的兩座燈箱呢?
貝貝,看著我
讓視線射穿心
讓我跟著你唱:
你是命運,無可逃躲
你是神祇私藏的美學,無法歸納
你是沉靜而分歧的枝椏,無從簡化
你是雪上的足印,斬釘截鐵
你是空氣
你是冷冽的呼吸
你是永不消融的手澤
你是,啊,冰晶與心
碎裂的脆響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6pb_pD7BK4/hqdefault.jpg)
生命河詩歌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分享出去喔~ 超級需要你們的支持!!! **
❖歌詞在下面❖
----------------------------------------------------------------------------------------------------------
你以為的,不一定是真的;你所愛的,不一定會回饋以同等的愛。正是這些偏差,才造成了世間的求不得和意難平。
在最好的年紀,遇見一個人,從此自己的開心、傷心都被他牽動。這是不是愛情?其實很難界定。你為他勇敢,心甘情願把他安排進餘下的全部生命;你也因他膽怯,畢竟單薄的承諾與曖昧,不足以支撐你孤注一擲,無怨無悔。
若是所有故事都能如你所願,圓滿結局,該有多好。但最怕的是,你十分愛的人,只分給了你一分愛意。
這首《不成詩》是由上河Lin作詞,由黃詩扶作曲,由雙笙演唱。
轟轟烈烈地開始,無聲無息地結束,到頭來,所有愛恨都輕得不成一句詩。
演唱:雙笙
作詞:上河Lin
作曲:黃詩扶
編曲/分軌:Mzf小慕
混音:么嘮
策劃:狗蛋兒
和聲:黃詩扶
設計/題字:顧如願
曲繪:葉巇
人設:小小狸子
PV:阿逗
音樂出品:萬象凡音
誰日夜牽山動海瘋狂如是
誰拜訪心上金甌不倦樂此
誰隱忍愚蠢自認比痴者痴
誰一再退無可退閃爍眸子
誰一腔赤誠滾燙無從放置
誰不懂少年無再年少之時
誰破釜沉舟不論值與不值
誰收下似是溫存當做恩賜
捕捉萬言之中我名字
忽悲忽歡無端於一時
天真靈魂無大志
奔忙無休不止偏孤注一擲
編排過每寸愛恨
都成了未寫完的詩
是我見識太少情場無知
無根風花流於稚嫩措辭
牽強了故事
溫柔都高閣束之
涼薄眼神堂皇台詞
上演萬場橋段都相似
未改過一字
捕捉萬言之中我名字
忽悲忽歡無端於一時
天真靈魂無大志
奔忙無休不止偏孤注一擲
編排過每寸愛恨
都成了未寫完的詩
是我見識太少情場無知
無根風花流於稚嫩措辭
牽強了故事
溫柔都高閣束之
涼薄眼神堂皇台詞
上演萬場橋段都相似
未改過一字
編排過每寸愛恨
握不住心上硃砂痣
落筆皆是不值得的故事
每行都不會開花我明知
我聽過許多情話
假語存焉口吻真摯
生來死去從春滿到枯枝
白紙與黑字
生來死去從春滿到枯枝
未寫完的詩
----------------------------------------------------------------------------------------------------------
❖歌手資料 About Singer
➸ 微博 | https://www.weibo.com/u/3963209263
❖歌曲上架平台
➸ 酷狗音樂 | http://t.cn/AiuivphL
➸ QQ音樂 |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pcSWAfn
----------------------------------------------------------------------------------------------------------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hk@gmail.com
(歡迎投稿音樂/攝影作品)
❖歌曲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到以上平台鏈接購買歌曲支持。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GilnLO73PY/hqdefault.jpg)
生命河詩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出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致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了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表作〈污濁了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纖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了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折,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了〈冬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向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家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作者簡介: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折,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表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折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cszue55cig/hqdefault.jpg)
生命河詩歌 在 最深的恩寵Favor(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9 【神已經成就了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最深的恩寵Favor( 生命河 敬拜讚美系列9 【神已經成就了】)小組敬拜用 ... 168K views 2 years ago #矽谷 生命河 靈糧堂 # 生命河 敬拜讚美專輯 #神已經 ... ... <看更多>
生命河詩歌 在 全然為你All For You, Lord (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實體CD及歌本由以琳書房代理經銷,請使用正版 詩歌 ,支持矽谷 生命河 靈糧堂傳播事工矽谷 生命河 靈糧堂| RIVER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1177 Laurelwood ... ... <看更多>
生命河詩歌 在 天上的敬拜Songs of Revelation (生命河敬拜讚美系列7 的推薦與評價
矽谷 生命河 靈糧堂# 生命河 敬拜讚美#奔向愛我的神#天上的敬拜奔向愛我的神專輯矽谷 生命河 靈糧堂邀請大家「奔向愛我的神」!精彩的十五首 詩歌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