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動物世界的親情》
* 沒有書籍,就不能打贏思想之戰,正如沒有艦隻不能打贏海戰一樣。
——小羅斯福《名人論讀書》
* 他頓時發現,世上除了索邦大學的思辨哲學,除了荷馬史詩,還存在別的東西;發現人需要感情,人生若是沒有親情,沒有愛心,那麼生活只會成為一種運轉的齒輪,軋軋直響,乾澀枯燥。—-雨果《巴黎聖母院》
* 人們總是習慣用一種特性去評價一個人,比如說善良、聰明、熱情、冷漠,但是人哪能是一成不變的呢?
就像是一條河流,有舒緩的時候,也有湍急的時候;有清澈的部分,也有污濁的部分;有的地方冰涼,有的地方溫暖。—-托爾斯泰《復活》
*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我給你貧窮的街道、絕望的日落、破敗郊區的月亮。 我給你一個久久地望著孤月的人的悲哀。—-博爾赫斯《英文詩兩首》
* 總有一天,我也會變老,時間掩蓋了我的熱情,吞噬了我的純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身為女兒的快樂。—露西·莫德·蒙哥瑪麗《綠山牆的安妮》
* 我在每一天裡重新誕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左拉
* 學會了死,就學會了活。—-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星期二》
* 我不要你風生虎嘯,我願你老來無事飽加餐。——梁實秋
*那是他們的家。父母親胼手胝足建立的家,自己的房子。
沿著家,沿著房子,在四周散步。
沿著孩子成長的軌跡,在四周散步。
雞鳴,狗吠,日昇,日落。
他們選擇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裡,慢慢老去。
.........
我沿路,找了一會。
見一個老人,撐著傘,腳步蹣跚。
我靠近去,從後邊喊他。
喊了第三聲,他才回頭。
黃昏了,夕陽餘暉,映在路面上,我們父子倆的身影。—-蔡詩萍《我父親》
*這個男人從教育界逐漸走入地方政治幕後,結交各路朋友兄弟,也身兼地方媒體主筆,每天憂國憂民剪報寫稿,直到成為花蓮閩、客兩派系相爭,台面下調和鼎鼐的中間關鍵橋梁。
只是我們父子倆一直「八字卡卡」,直到我高一長大後,兩人才慢慢靠近。
但隨即在升高二的暑假八月,他在恆春出遊時車禍過世。
不得不承認他的一些過人賦能,確實印留在我身上。
小時候逼迫我狂背唐詩宋詞元曲、平仄詞牌韻腳,沒背完不准睡覺的惡行種種,後來確實也成為我駕馭文字,連同音韻意象無有阻礙的養分。
家裡書太多了,小一就看完瓊瑤與玄小佛、小三就寫情書給女生,小五就在看李敖;小六因為寫一篇五千字短篇小說投稿報紙副刊,還因此獲得五千元獎金的文學獎。
而且家裡明明那麼窮,他也還是認為我有音樂天份,大方買鋼琴給我彈且學;他自己因為念師專也會彈,經常彈「花蓮港」,我就故意彈「總統蔣公紀念歌」打敗他。
如今一轉眼,我已越過他的人生短短告終於42歲,且又再過了12年了,我比他老了。
年輕當時他在花蓮東部角落努力窮圖、渴切想望的一個「全國視野」的人生目標,好像都被我輕易的、三倍五倍的走完,並且還實踐到了異國天涯。
⋯⋯
「父親」兩字,從小是距離且敬畏的記號,染著無數挨罵與毒打、罰跪與抄寫的光影場景。
他一直是幼年倔強的我每天回家,完全不想看到、不想打招呼的人。
直到高中以後,我們反而開始有許多談話,他溫柔歡喜的向家人描述,今後家境漸上軌道的餘裕,有車有別墅,風華幸福徬彿就在不遠。
一位父親滿眼星光的描繪著前景,可惜他有超能力的兒子當下卻什麼也看不見。
一個多月後,遠方傳來車禍的消息。
其實我沒有什麼「幼年傷痕」,想睡覺時才把詩背出來、挨藤條時一邊哭一邊想著楊麗花歌仔戲。
苦裡長出的孩子,通常都懂得某種「自得其樂」,即使生死無常一時湧來,也都召喚不了我任何一滴畏懼或眼淚。
我也有屬於我自己的巧妙修補,給自己設計人生量身重製的演出。
後來與有緣的多位乾爹乾媽,我總是經常親暱的拉手擁抱親吻,被他們稱讚是同時兼具「女兒的貼心,兒子的牢靠」。
父愛母愛都未曾在我心中失落,沒有欠缺、也無須補償。
也許我始終是一個天生狡猾的孩子,因為擁有抽離的能力,最終只要「人生故事」能比所有遭遇都更精采,那就好。
當時我在恆春殯儀館後面倉庫的三大塊冰塊上見到了僵硬的他,環境狼狽且粗糙,盛夏熱浪中蟬聲焦煩。
檢察官指著胸口致命處的血痕,然後要工人翻動屍體背後,繼續查看撞擊處。
那年我15歲,我蹲下靠近看完,我詢問他身上的皮夾證件在哪,然後繼續對檢察官說:
「我媽媽生病來不了,可是我還未成年,可以簽法律文件嗎?」
雙魚座有一片含蓄孤獨的大海,也有另一片熱情豐盛的汪洋。
我人生最早被融化的冰山,是所有的軟弱與堅強。——王尚智
—-圖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動物世界的親情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錫錕 POW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WER錕狂語錄》你選擇希臘心態還是猶太心態? 前陣子學生感慨的說 疫情讓大家的生命消失兩年 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海涅把人分類為兩個心態 一是希臘心態、二是猶太心態 看完影片後 可以留言告訴我 你是什麼心態呢? #李錫錕 #錕P #POWER錕...
生命語錄英文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在家好讀,書單 ≣
●疫情結束後,我要為自己辦一場「轉變儀式」
疫情的結束,將是你我重生的起點。
若你正好在疫情中畢業,若你疫情後要換工作、創業、結婚、出國,或是打算在疫情後展開任何新計畫,強力推薦你趁著疫情在家期間,讀一讀這本書。
你將會發現,媒體上熱中討論的景氣起伏、天災人禍,都只是數十億人每天都在經歷的「外在改變」。許多常被人們掛在嘴上的所謂「人生大事」──畢業、結婚、生小孩、換工作、升遷、退休......,也同樣只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外在改變」。
而你我人生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看似與這些「外在」的「改變」(change) 有關,但其實關係不大。
重要的,是要看我們遇到外在改變時,「內在」有沒有跟著「轉變」(transition)。
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快樂,大家都有很多理由,但作者威廉‧布瑞奇發現,真正原因都不是口頭上說的那些,實際上若仔細探究下去,會發現多與自己「不放手」有關。
例如一位新手媽媽,明明覺得小baby如天使般降臨,生活增添甜蜜,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就是難以自拔地天天在憂鬱中度過。why? 因為心裡還在眷戀沒小孩時的輕鬆自在。
有個退休族明明已經不缺錢,可以天天遊山玩水,結果卻罹患了恐慌症,天天靠藥物助眠。why? 同樣是無法忘懷有職務、感覺被重視的昨日。
還有一位剛升官不久的主管,同樣因為不快樂而跑來向作者求助。雖然加了薪、頭銜更響亮,但老覺得工作壓力太大,同事感情變了,職場關係緊張。Why? 因為他仍然留戀著升官前熟悉的工作內容以及常常獲得掌聲的良好表現,如今得學習當主管,變成要為別人(部屬)鼓掌的角色,不再是享受掌聲的那個人。
總之,明明好事一樁,卻因為捨不得對自己的過去「放手」,而搞死自己。痛苦的不是活著,而是我們不願成長。
不願成長的人,畢業後會帶著學生時代的心態踏入社會。計畫結婚時會帶著單身的習慣,與另一個人共組家庭。生了小孩之後,將會因為對自在生活的依戀而把孩子當出氣筒。跳槽時,會帶著前一份工作的包袱到下一份工作。升遷後,會帶著部屬的心情當主管。熟年後,會帶著對職場光環的眷戀邁入退休。然後,這種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常常不開心,動輒這個不爽,那個不滿,輕則在挫敗中沮喪,重則一步步掉入憂鬱谷底。
放手、成長為什麼如此困難?
因為我們習慣透過環境來定義自己。作者說,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在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人際關係,以至於明明生活環境變了,實際上的行為仍在不知不覺中,緊抓著過去的生活節奏。「大家都在恭喜我開始新的人生,」一位學員說:「而我卻在懊惱過去的時光不再。」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古老部落,會為不同的人生階段舉行儀式(例如成年禮),只是這些儀式如今被很多現代人視為迷信。
不,這些儀式看似不科學,其實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幫助當事人「清除過去記憶」,從今以後要時時提醒自己:別賴在過去,該成長,該「轉變」了。
布瑞奇的研究發現,我們年輕時從父母身邊脫離、開始獨立生活那一刻的心理狀態,會影響接下來我們處理外在改變的行為模式。如果我們很幸運的在人生起步階段,就體驗到轉變的滋味,日後在不同階段遭遇改變時,也比較容易提醒自己放下過去、敞開雙臂迎向未來。反之,如果在這個階段沒做好心理準備、帶著怨懟心情走進人生新階段,那麼在接下來的路途上,很容易複製同樣的行為模式,一輩子惡性循環。
《轉變之書》首版完成於一九八○年代,先後經歷兩度修訂。出版以來,蘇珊經歷了重病、喪夫之痛,也目睹了世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最新英文版於去年推出,增加了作者妻子兼事業夥伴蘇珊‧布瑞奇撰寫的「小提醒」、「練習曲」與「後記」,還有好友兼暢銷作家史戴尼爾的推薦文。
多年來,威廉與蘇珊也將這套轉變理論導入企業管理,輔導企業因應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困惑。舉例來說,科技推陳出新,如何避免在懷舊心態中故步自封? 「今天世界變化之快,」 蘇珊說:「讓許多曾經被奉為典範的組織顯得過時了。」經營環境的變化──市場漲跌、職場冷暖等等──布瑞奇指出,都是兵家常事。
重點是:當確定環境已經改變,企業有沒有跟著「轉變」的決心。身為經營者,要不要跳出原本的舒適圈(或不舒適圈)?要不要認真探索新的生意機會?他們的研究發現,那些緬懷於自己過去成功經驗的經營者,往往會錯失接軌未來的商機。
「我們面臨的改變之劇烈,是史無前例的。破壞性的改變通常來得又快又猛,影響的人也更多,讓整個社會瀰漫著不確定感與恐懼。」蘇珊在本書後記中寫道:「但人生的真諦,就在轉變之中。在轉變中,人生有希望、有創造力、有洞見、有無窮的機會,是人生大改造、人生重啟的關鍵。」
「當我們成功擺脫了過去所依戀及執著的事物,跟隨生命的邀請向新能量與新目標打開時,我們的人生也將展開新頁。」
疫情中,共勉吧。
📚延伸閱讀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肯尼斯‧克利斯汀,2017)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2020)
。兩個餌只釣一條魚(平裝版):許文龍經典人生語錄(林佳龍,2021)
生命語錄英文 在 Ti Chen/陳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0.03.11 熱血網球人真的飛起來了
轉眼間已經在世界各地巡迴六年了,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在美國比賽,可以免費寄宿當地家庭,不用負擔費用,因此省下一筆開銷,美國文化不同,如果本身喜歡打球,當有職業選手來都非常熱情招待,如果家裡有小朋友,會利用這機會教育孩子們,如果在亞洲,我想大家都嚇死了吧!
2005年我在美國加州Aptos比賽,大會執行長幫我安排給一位Mark做房地產的猶太人家,他說:你很幸運,你可以從他家向海望去,可以看到你的故鄉,這間價值三百萬美金毫宅,當我一進門,已被這驚人的景象嚇呆了!哇!的確超美的!從客廳,房間一大片透明窗戶望去,壯闊的大海景象就在眼前,在屋裡各處都可聽見海浪拍打的聲音。Mark說:有時早上和傍晚都會有一群海豚經過,我的確有看到好幾次,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他們小孩打球也喜歡看網球比賽,歡迎選手當貴賓招待,我那時英文不好,只能心中一直感謝他們,雖然那時第一輪輸,Mark開法拉利帶我去兜風來安慰我,路旁行人都注視著我們,坐在裡頭真不自在。有次在家陽台泡Jacuzzis問到:What is most important in life? Mark : Life Balance.. 這回答,只能透過每人對平衡的含義去理解,想必很多人感同身受。當然他還有其他三部名車及在山上的房子可以炫耀,不過Mark家人都很低調,雙胞胎七歲女兒教我英文,不過,那個海景以及海浪拍打聲進入夢鄉,真的印象深刻!
在美國肯德基洲參加挑戰賽,大會執行長熱心幫我安排到台灣王先生家,王太太在大學教書,離球場很近,這是我在美國一段時間後最開心的一周,因為終於可以講中文,還有吃到家鄉菜,網球成績更是天天驚喜,一路從會外打到前四強,創下自己生涯最佳戰績,白天在球場打球,晚上和他兒子在客廳打電動,王先生說:王宇佐,易楚寰,甚至妹妹都去他家住過。我很感謝他們這週的照顧,我知道他們配合我的比賽而調整生活作息,讓我在心情上是舒適放鬆的,晚餐特地煮豐盛料理補充飲養,雖然他們不太了解網球,一路陪伴我猶如自己孩子,不求回報,最後他們全家開車送我去機場,一路關心與叮嚀提醒我,心中五味雜成備受溫暖。
在紐澳良的一個家庭,四年前在那裡打未來賽,ㄧ路打到決賽,他們全家為我加油,吃好睡好,什麼都不擔心,自然放鬆打好。2009年挑戰賽我再次去他們家,比賽需要車程一個小時,這位Becky的美國媽媽,每天開車兩小時來回接送,我說:很麻煩又很遠,她說:我們剛好可以每天車上講話聊天,我們什麼都談,她說:她和他先生趁孩子睡覺時,喜歡沒穿衣服跳進家裡的游泳池,他們很有生命力,每天找出意義,給對方驚喜,彼此感謝等等。Chris 爸爸教我一首彈鋼琴曲,吉他就太難了,最刺激的是他開小型飛機,開到一半換我接手,我們飛過他家後院上空跟Becky 打招呼!我們現在還會保持連絡。
住在墨爾本澳洲的Tom,自稱文刀流,雄霸天,又叫雄語錄。明明文雄這樣的菜市場名,都可以被他形容如此絕妙。我一開始想這個狂妄自大的傢伙,說自己在世界上看太多,才二十出頭小伙子說這樣的話,也許信仰佛教加上每天看大愛頻道,阿彌陀佛唷!
後來慢慢了解他後,文雄是一位熱情有創意踏實的人,每當有台灣選手到墨爾本比賽,他會號召一群人幫忙加油,他使我想到台灣的李昆霖,應該介紹他們認識,像這樣的有魅力人不多了。後來我們聊起童年往事,勾起很多共鳴,從鬥尪仔仙,閃點霹力,紅綠燈,抓蝴蝶,小魚等等小時遊戲,有著講不完的話題。我很欣賞他很有自己的想法,立即執行去做,也許有些是不可行,無聊,浪費時間的事,不過,他不妨一試,管他結果是如何。
網球使我認識到這麼多不一樣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想法,當你仔細品嘗,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驚喜,網球就不再只是網球了。
生命語錄英文 在 李錫錕 POW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OWER錕狂語錄》你選擇希臘心態還是猶太心態?
前陣子學生感慨的說
疫情讓大家的生命消失兩年
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海涅把人分類為兩個心態
一是希臘心態、二是猶太心態
看完影片後 可以留言告訴我
你是什麼心態呢?
#李錫錕 #錕P #POWER錕
生命語錄英文 在 李錫錕 POW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POWER錕狂語錄》用愛去面對生命的運氣不佳!
這年頭幾乎大家都在抱怨自己的不幸
而要如何改變命運?
關鍵在對命的態度
我們可以痛恨環境不佳、遭遇環境困難
但是千萬不要因此痛恨生命的不幸
因為活著就夠幸運了
#李錫錕 #錕P #POWER錕
生命語錄英文 在 李錫錕 POW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OWER錕狂語錄》你敢奮不顧身的做傻事嗎?
人是感性和理性相互矛盾的生命體
感性讓我們不滿於現狀
想進一步突破與冒險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感性之人
是不可能進步、偉大的
馬斯克、貝佐斯、華盛頓、孫中山
都是願意做傻事、付出的人
善進一個人的權利及義務
你是一個願意做傻事的人嗎?
#李錫錕 #錕P #POWER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