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您的孩子,在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眼睛總是閃閃發亮的呢?🤩
【驚喜 是引發學習動機的原動力】
情緒管理培訓系列札記#06
突然出現驚奇的人事物,都是一種「#外在的驚喜」,而內在召喚則是本身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感興趣的「#內在驚喜」!
學習動機+學習潛能+學習習慣=成功學習
引發孩子學習動機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獎勵制度、禮物兌換、發現孩子的優點,共創點子與互動等等,而這些方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產生一個"#驚喜感",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意願👏🏻
曾經有一位媽媽私訊問我:
「是怎麼做的?才讓孩子學習慾望如此強盛?」
看到這個問句的當下,其實我有點疑惑,咦??我們家小孩學習慾望很強嗎?通常媽媽都比較容易忽略孩子好的那一面,所以我並不覺得自家孩子特別喜歡學習⋯⋯
但被這位媽媽一問之下,我開始去回想、去觀察,發現伊森哥哥好像對很多事物充滿 #好奇,也很喜歡追求許多問題的答案,接著我又開始思考,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爸爸的影響力"。
他有一個像"大孩子一般的爸爸",會經常提出課本外的話題,與孩子們用 #玩樂、#想像 的方式討論。
爸爸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跟創造屬於他們故事,故事背景之多元,有時候是外太空,有時候是雪地,有時候是在山上露營,最近一次的主題是世界大戰。
因為爸爸經常會突發奇想,講的故事也都是原創,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故事一起討論,隨時蹦出 #新點子,完成專屬他們的故事👾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生活中突然的「#驚喜」想法,讓孩子們覺得有趣,從本來不知道什麼是世界大戰,到懂得珍珠港事件及美國空投原子彈轟炸日本的歷史,無形中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及學習動機,讓他們更願意主動探究事物的真相🔍
大人如何引領孩子啟發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呢?像是充分的遊戲時間、藝術、閱讀、接觸大自然、偶爾的放空…都是很好的方式哦!
雖然孩子樂於學習,但也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引起我們家孩子的喜愛,像音樂這方面他們總是興致缺缺…
不管怎麼努力,想讓他們愛上樂器,甚至帶他們去聽音樂會,就是沒辦法勾起他們的興趣,平時唱唱歌、跳跳舞是很開心的,但要再進一步學習、練習,他們的意願就不太高⋯⋯😮💨
另外,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內在召喚」,那是一種生命的本質,上天賦予每個人一個寶藏,可能是在不同的面相
總有一件事,是我們特別喜歡做,特別有能力去做,也做得特別好的事情,而這件事就是我們所真心熱愛的,當我們回應自己的內在召喚,也就能夠認真融入眼前事物,全然投入本身就有的喜悅🔥(燃燒吧 熱情
「#多元智能論」是美國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於1983年提出的理論,也是目前在台灣教育界和坊間推廣親子活動等團體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 #特長與潛力,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其中的項目包含了:
1、語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口語、文字、寫作、文學
2、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數字運算、邏輯思考、推理能力
3、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
空間位置、形狀、物體知覺、設計、想像、插畫
4、肢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
製作物品、手作、戶外活動、 烹飪
5、音樂智能(Musical/Rhythmic):
音樂、唱歌、演奏、旋律、節奏
6、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區辨他人表情、情緒、意圖動機、感覺
7、內省智能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了解自己內在想法、自我反省、自律、自我規劃
8、自然智能(Naturalist):
自然科學、生態保育、實驗、農藝、探索動植物
有沒有發現您的孩子,在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眼睛總是閃閃發亮的呢?那或許就是他內在驚喜所在,也可能是未來可以發展的領域!
當發現孩子,似乎對某些事物特別有興致,我們可以幫助他覺察與抓住這樣的驚喜感,提升學習動機,探索本身的興趣,激發孩子的 #無限潛能哦!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Claire的暖心教養札記,我們下回見!
歡迎底下留言一起交流哦❤️ Bye By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1: 南澳武塔國小介紹、白淑淓校長、韋文豪獵人老師專訪 2016/06/25-26,台北市明湖國小363童軍團舉辦了武塔國小原住民文化體驗交流夏令營的活動,主持人全程採訪這次二天一夜的活動。也因為有這樣的採訪行程,所以也訪問了南澳武塔國小和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介紹這二間學校的...
生態保育 方法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才不可怕,努力的偏執狂才恐怖
做為名詞,「天才」的確存在;
做為形容詞,它卻被嚴重的濫用。
我們人類都喜歡找藉口
用藉口逃避自已的怠惰、撫慰自已的失敗,
所以從小到大我們一定遇過這樣的狀況:
成績永遠比不上那幾個同學,
「他們太聰明了」;
籃球場上永遠被那幾個人輾壓,
「他身高太犯規」「他天生手感好」;
看著自已認識的人創業成功,
「他家有錢」「他有貴人相助,我沒那種命」;
打架時候怎麼打都打不贏的對手,
「他天生神力」「他是無痛症患者」;
這個情境我們可以一起無限延伸下去,
但歸納起來,都是同一種思維:
不是我的問題,是上天不公平。
如果差異出在別人身上而不是我自已的問題,
如果優勢來自我無法控制的變數,
至少我可以找到藉口讓失敗嚐起來不那麼苦澀。
大家也能利用這樣的設定,
找到其它人一起取暖。
就像戰爭,
把陣地對面虎視耽耽的敵人們妖魔化、污名化,
我們才能說服自已戰爭是必要的,才能求生。
把遙不可及的、太過耀眼的人,稱為「天才」,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從智商的角度來看「天才」,
智商160、180、200…(數字請自行想像)
可以加入門薩協會的那種奇人之中,
(門薩協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高智商同好組織,欲申請入會必須通過Mensa Test,
以證明申請人的智商為當地人口中最高的前2%)
雖然有很多各領域的頂尖人士,
也對世界帶來巨大的貢獻,
但很多極高智商的人,
其實生活境遇並不如我們想像。
回到剛剛提到的門薩協會,
會員組成非常多元,
有各種年齡層的人;
(美國最年輕的門薩組織成員Kashe Quest,今年通過測驗加入的時候才兩歲,測驗結果高達146分,而美國人的平均智商據說是100分)
有多個博士學位的高知識份子,
也有從來沒接受過教育的人;
有百萬富翁,也有窮人;
有教授、卡車司機、科學家、園丁、電腦工程師、工人、藝術家,警官…,這個職業清單還可以無限延伸。
所以不代表門薩的134000個高智商會員中,
都有驚人的成就,大富大貴或名滿天下。
當然,以智商來評估人的資質,
只是所有方法的其中一種,
反駁「IQ測驗」的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
加德納(Howard Gardner),
在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
一共列出了八個智能範疇:
邏輯數理智能(牛頓、居理夫人)
語文智能(莎士比亞)
視覺空間智能(米開朗基羅)
音樂節奏智能(莫扎特)
肢體動覺智能(拳王阿里)
人際社會社智能(甘地)
自我認識/內省智能(德蕾莎修女)
自然智能(加德納在1999年補充,喜歡了解並索索動植物、大自然環境和注重生態保育的能力。擅長辨別、歸類、觀察、實驗等,在農業、生態環境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表現較強。能勝任跟動植物、自然環境相關的工作)
(有一本書號稱達文西在所有範疇中都是天才,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7 Brains --- 怎樣擁有
達文西的七種天才》)
加德納反對過去對智力過度狹窄的定義,
認為人的評價不該限定於某一項智力類型,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一套智力組合體系。
所以天份,可以存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與條件中
「天才」也不應該只限定來形容狹窄定義的「智商超乎常人的人」,
各種人類活動的領域,都有天才,
但為什麼,「天才」其實不可怕?
因為,我們口中時常掛著的那種「天才」,
其實都是人,跟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
他們因為在各個領域中有驚人的超凡表現,
而被稱為「天才」,
我們透過對他們的「非人化」,
將他們與我們的距離拉開,
幫他們戴上「非我族類」這頂帽子,
讓成功遙遙無期這個困境變得能夠忍受。
但是他們的成就與崇高地位,
往往是透過我們無法想像的艱苦過程而達到的。
這些人是否天份出眾?是。
但是在他們的天份之外,
還有超過我們千百倍的努力,
與歷經多次我們承擔不了忍受不了的艱苦。
這些人幾乎不會否認他們為了在自已的領域登上顛峰付出多少心血,
甚至還引以為傲。
而坐在沙發上吃鹽酥雞挖冰淇淋,
看著電視裡面的「祂們」閃閃發光的同時,
我們假裝這些人生來就有四隻手、兩個腦,然後一天有48小時,
所以我們永遠比不上「祂們」,
這不是真相,但至少我們會過得舒服一些。
熱血籃球漫畫灌籃高手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神作
在眾多魅力四射的角色裡,
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山王工業的一之倉聰
他外表不起眼,也沒有任何出色的身體條件,
身高、彈性、手感、速度…統統都很普通,
但是他透過超強的毅力跟忍耐力,
把自已打磨成超一流的防守專家,
在一支人才濟濟的冠軍球隊擔任先發球員。
山王工業的訓練是以超高水準與嚴苛恐怖聞名,
而他是唯一從來沒有從集訓基地逃跑過的人。
在主角球隊湘北跟山王的大戰中,
他緊盯另一個號稱「永不放棄」的男人—三井壽,
憑著他恐怖的意志力,三井壽在上半場就幾乎被他耗盡體力。
(當然漫畫畢竟是漫畫,主角威能是永遠無法突
破的bug,結局就不討論了)
除了對這個角色的人設印象深刻外,
山王的堂本教練對他下的一句點評
才是我忘不了的箴言:
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是一種天份。
隨著年紀愈大,這句話在我心中的份量愈重,
不單是因為「努力」與「天份」之間的關係,
而是我有無數次親身體驗到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所認識有天份然後能獲得成功的人,
都超.級.努.力。
當我累得倒地不起的時候,
這些人繼續打磨他們的技術;
當我想在床上多睡半小時的時候,
這些人打電話來說他們已經在訓練場等我;
當我做體能做到喘不過氣的時候,
這些人忍住痛苦繼續衝刺;
當我抱怨工作的時候,
這些人不停為事業尋找突破點、思考怎麼成長;
當我因為努力的結果不如意而四處討拍的時候,
這些人永遠放眼下一場比賽下一個挑戰。
他們沒有四支手,
但他們每天用盡生命能量用到忘我。
他們沒有兩個腦,
但他們隨時在思考怎麼進步跟把事情做得更好。
他們的一天沒有48小時,
但他們把握可以運用的所有時間做該做的事。
(Kobe Bryant曾經說過,做為球員,他最自豪的
其中一件事,就是他好好利
用了每一分鐘)
當然,這些人的光芒太過耀眼
所以在這些人面前,我們會感到自卑,
因為不論天份與用心程度,我們都自嘆弗如。
但是自卑,不代表我們要自暴自棄,
我們也許分毫無法動搖他們的地位,
但我們可以努力在自已的人生坐上王座;
我們也許沒辦法名留青史,
但我們可以在自已的人生留下足跡;
我們也許得不到別人的歡呼,
但我們可以光明磊落的面對自已。
不放棄也許是一種厚臉皮,
但是不放棄,代表在賽局當中你還有一席之地,
只要你還想繼續,沒有人可以叫你認輸
而不認輸的意志,會反過來成為你的盾牌,
用這個盾牌,去防禦閒言閒語,
讓自已可以繼續勇敢堅持下去,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你們的方陣,
人生是你們自已的,
就像斯巴達三百壯士可以擋下波斯十萬大軍,
你們也可以死掐著外界的冷眼跟奚落,
死掐著自我懷疑跟卻步,
不讓這些情緒攻陷你的內心。
喚醒你心中的那個偏執狂,
讓理性退位,
不要妥協,
用原始的求生本能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
這種能量跟慾望,比天賦,更強大,更猛烈。
天才很厲害,但是不努力的天才並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為了成功永不妥協的偏執狂。
「我打不過你,但我永遠不會停止挑戰你」,
對命運,對宿敵,他們都抱著這種心態,
然後將想法付諸行動。
下次跟大家聊聊,
我心中最可怕的偏執狂之一,
球衣51號的辣個男人。
生態保育 方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線上直播 #綠獎校園講座暨徵件說明會 李偉文】
今年綠獎力邀多位長期以不同方式守護著台灣生態的專家,
親自與大家分享豐富的經歷與知識,探討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
鼓勵學生實踐綠色環保行動,同時為綠獎投件 #青少年環境行動獎 提供良好建議!
-
📌 今日線上講座資訊 📌
主題:讀遍荒野——徜徉自然浪漫
講者:@荒野保護協會 榮譽理事長、知名作家、牙醫師 李偉文
內容:李偉文醫師長期關注自然與生態,喜歡朋友與大自然,所以將近三十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且在近二十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此次講座將帶領大家一起認識台灣生態的美麗與哀愁,認識大自然的奇蹟與危機。
時間:2021年8月14日(六) 14:00-15:00
地點:綠獎Facebook線上直播
-
想知道更多投件細節與小撇步,就趕緊進來看看吧!
#第六屆綠獎線上徵件說明會_社會團體組 👉 https://youtu.be/dMmiCwyj_9w
#第六屆綠獎線上徵件說明會_學生組 👉 https://youtu.be/y5VQR-pHq6Q
#2021年青少年環境行動獎_第五屆首獎黃乙恩分享 👉 https://youtu.be/NQr5FtEYEdk
-
⭐ 此外,觀看線上講座,只要按讚+留言,當日也會抽獎送出自然好禮🎁
有親子間關於環境與自然對話的書、新課綱最佳延伸教材——李偉文醫師的知名著作《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李偉文的200個環境關鍵字》,以及多樣環���文創小物!
-
抽自然好禮規則:
❶ 按讚此篇直播影片
❷ 留言方法一:標註2位朋友並留言「@朋友A @朋友B 參加綠獎徵件,一起愛護自然、守護地球」
留言方法二:於線上直播時留言回覆講師 或 詢問講師問題。
(以上兩種留言方式可擇一,重複留言須標註不同朋友。)
❸ 自線上講座 8月14日(六)14:00 起至 8月29日(日)23:59 截止,綠編將於 8月30日(一)抽出得獎幸運兒喔!
快動動手指,按讚留言支持綠獎吧!
-
熱烈邀請關注環保議題的你共襄盛舉,與綠獎一起守護生態環境❤️
🔥熱烈徵件中,更多詳細徵件資訊,可見綠獎官網:https://ecoechoaward.com/
👉綠獎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coechoaward/
👉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或是私訊粉專喔!
-
#綠獎 #綠獎校園講座 #徵件說明會 #付諸行動綠獎徵件 #生態保育 #環境教育 #綠色行動
#第六屆綠獎 #世界地球日 #環保 #低碳家園 #生態保育計畫徵件 #網路人氣獎
生態保育 方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1: 南澳武塔國小介紹、白淑淓校長、韋文豪獵人老師專訪
2016/06/25-26,台北市明湖國小363童軍團舉辦了武塔國小原住民文化體驗交流夏令營的活動,主持人全程採訪這次二天一夜的活動。也因為有這樣的採訪行程,所以也訪問了南澳武塔國小和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介紹這二間學校的特色讓大家知道。
武塔國小原為台北州蘇澳郡武塔蕃童教育所。後改為武塔國校。1954年合併於南澳國校。1956年設南澳國校武塔分班。1969年獨立為校。目前全校學生人數僅有30人,為宜蘭縣人數最少的小學,但校地廣達3.5公頃。
本集主題2: 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介紹、漪踠笆尚專任老師專訪
「泰雅族南湖大山部落學校」最重要的目標是用泰雅族的傳統教育方法培養真正的泰雅族人,讓傳統的Gaga Tayal深根在新世代泰雅族人身上依循傳統的腳步培養Tayal泰雅族人全新的世界宏觀。因此課程規劃以活動、體驗為主,有族語與文學、傳統生活技能、社會組織、藝術與樂舞、環境生態保育、部落倫理與禁忌、部落歷史與族群關係及傳統信仰與祭儀等八大領域部落課程,將課程與生活緊密結合,所以教學的場域多在戶外,例如在山林、河流、農地、獵場、祭場及部落家戶等,由耆老帶領著青少年實作傳統技藝及文化,並結合其他部落特色之文化祭典作為共同的學習內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31Tvcynwn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oLbkNiN9_kcnki7b6FdCiUL61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