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傳送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h8x8ts05ju0976odiioaek/platforms
很開心收到 林雅恩營養師。吃飽飽好幸福的邀約,王醫師的podcast處女秀就獻給她了😆
雅恩姊在營養師界算是 #大老級人物,具有超過20年的美國跟台灣臨床及社區營養經驗,除了有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營養醫學及行為教育雙碩士,並擁有美國與台灣營養師執照、美國營養學會體重控制管理師認證,跟美國ASPEN重症營養治療專科CNSC認證。 (也幫美國的美式足球員調整過營養)
以 #撥亂反正 為宗旨的兩個人,見面自是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我們除了在podcast大聊腸道菌跟減重的研究發展,也聊到現在醫師或營養師賣直銷或代言的亂象。(甚至有那種專門培育營養師變成ig或臉書網紅的行銷公司存在,聽起來很像天王嫂培訓班😨)
期待營養師跟醫師都能愛惜羽毛,我們的宗旨還是希望 #國人建立健康的飲食跟生活型態, 保健食品並不是我們的主場,擁有臨床營養師經驗的雅恩姊跟我一樣,都是認為 #保健食品是在有特定需求的人身上,經過 #專業人士評估過這個人是否需要才建議,一般人健康飲食即可。
#任何的誇大不實、 #噱頭式行銷,都是一種 #降低自己專業的做法。我們應該做的,還是如何藉由 #正確的教育跟行為改善模式,來促進全體民眾的健康。
她從美國紐約執業近10年後回來台灣,希望能將新式的營養文化介紹給台灣各階層族群,所以成立一個「台灣健康營養教育學會」,包括國小學童從遊戲中學習健康飲食的教案設立、學習健康飲食的桌遊設計等等,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們想做的,是 #回歸專業跟實證醫學,全面改造台灣的營養醫學的生態環境 。就像改造我們人類被不良飲食跟環境破壞的菌相一樣💪
這一集podcast 重點節錄:
📎王醫師為何會想要走減肥這條路(王醫師的減肥黑歷史)
📎腸道菌在肥胖治療的研究發展跟未來展望
📎減肥的行為治療跟生活型態建立
歡迎有志之士,加入撥亂反正好夥伴😄😄😄
#感謝雅恩姊送UP的桌遊
#營養醫學跟醫學營養
#有實證的營養醫學
#專業人士要愛惜羽毛
生活管理飲食教案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玩詩品酒,顏艾琳的跨界創作和混搭美學〉/馮瑀珊
顏艾琳像酒,但卻沒有一種酒能精準形容她的多面向。她有白酒般豪爽直率的個性,有香檳的優雅自在,以及紅酒般的精緻內涵。當然,她也經歷過「醞釀」的辛苦;將人生經歷和淬鍊,沉澱發酵為創作的養分;不論寫詩還是跨界創作,每每有耳目一新的驚喜。
絕對味蕾:舌尖上的童年
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擁有「絕對味蕾」,如同絕對音感。茶酒食材,只要經過她的品嘗,常常能精準辨識食材出處。有次亮軒請吃飯,她才嘗一口白飯,便知道是某年來自桃園的冠軍香米,令餐廳老闆娘驚喜不已。我問她為什麼能夠擁有「絕對味蕾」?她笑了笑,從童年說起;言談間彷彿看見她回到了嘉南大圳,小女孩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的樣子。抬頭望著廣袤天空和夕陽晚照,打開全身感官,讓風梳理頭髮,靜靜領受台灣風土的美好。
在台南下營的阿嬤家,小艾琳跟進跟出;或幫忙農作,或跟著阿嬤料理三餐,擔任阿嬤專屬的「顧灶腳管理員」。而和同伴玩扮家家酒時,也會學著阿嬤烹飪的樣子。農家子弟的生長背景,讓她熟知農作的辛苦,以及農產的特色。那些沒有加工過,天然原始的食材,不但餵飽全家人,也滋養童年。「阿嬤殺雞時,就會叫我去拿發泡好的糯米接雞血…連米血糕我們都自己做呢!除了家裡的菜是自種的,連豬、羊、兔、雞、鴨、鵝和火雞都是自家養的呢!」正因為這樣的生活背景,得以建立起屬於她的「味覺資料庫」,敏感的味蕾就是如此養成。「只要吃到某樣食物,我就會自動比對曾經吃過的滋味。」直到現在,每當品嘗佳餚時,她就會從資料庫中調出樣本比對,所以比起常人,更能明白食材的原有風味。
2006年她離開習慣的出版編輯圈,焦桐找她成立臺灣飲食文化協會,並當選第一屆秘書長,前兩年幫協會策劃並舉辦不少活動。飲食圈的朋友接觸得更多了,品嘗美食的當下也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加上又寫過書店和餐飲的相關專欄,關於飲食文學,正是她年少時期閱讀的「閒書」。她笑著告訴我:「詩,才是我主要的精神糧食,其他都是有興趣才讀的閒書。」聽她這麼說,我想起之前在她演講中講過:「沒有白讀的書,只是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用到。」這句話又再度被印證了一次,連她自己都沒想到,「一不小心」就聯結了太多始料未及的經驗跟記憶。
而累積二十多年專業且資深的編輯和傳媒學養,及多位名人不約而同的推薦下,加上飲臺灣食文化協會秘書長身份,以及擔任過官方跟民間的農特產評審,如此資歷,使得豐年社延攘她擔任總編輯,帶領規劃以台灣風土和農漁牧緒產為主題報導的老字號雜誌出版社。彼時豐年社旗下有《豐年》半月刊、《鄉間小路》、《農政與農情》兩本月刊。而在執行編採、產地社區探訪時,內心的小艾琳跟著她尋訪,童年的味蕾再度甦醒。味覺和嗅覺是魔術師,那些保存妥善的記憶又被打開,並建立更新更強大的聯結,應用在工作上。在她擔任總編輯的任期內,將原來三本雜誌進行友善土地議題的策畫,找來劉克襄、吳德亮、焦桐、徐仲等名家寫專欄、農學出版品的介紹、食安觀念的探討、無毒生活的方法……更貼近現代人食衣住行的需求。「粒粒皆辛苦」不再是口號,更落實為生活的執行面,讓越來越多讀者明白台灣風土,珍惜天、地、人的契合。
絕對美學:流動而有生命的創作
顏艾琳曾說:「文學、藝術、詩,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實際利用價值。可是,玩創意的創作者若缺乏這些素材作為基礎,又怎能情感強烈,激情四射、創意如火山爆發?所以,再怎麼忙,深夜一張音樂、一瓶紅酒之必要、壓力歸零之必要…這才能醞釀工作時的能量大迸發。」除了絕對味蕾,她還具有「絕對美學」。協辦臺灣飲食文化協會成立、將40年歷史的《鄉間小路》改造成世界罕見的繪本農學雜誌,只是她諸多成功案例之一。她最近策畫的〈黑后風華大師系列〉更令人深感興趣,覺得這真是跨界創作的成功教案。相較於舌尖上的童年,她的跨界創作要從青少年時期說起。
有幾次我得以翻閱她的筆記本,滿是創作點子和信手拈來的塗鴉,看似隨意,卻俐落清爽,那些線條充滿表情,彷彿有自己的思想和生命。原來,幼年便喜歡繪畫,「不過畫畫的成本太高啦,紙張跟畫材都好貴。」提起少年期喜愛的藝術家,還有當時「文藝青年」的共同回憶:阿波羅畫廊、春之藝廊和市立美術館。就連十七歲生日都是在市立美術館度過,和同年紀的朋友全然不同。對於藝術的喜愛,奠定她跨界創作的能力。她的多面向從少年時期就展現,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創作才女,卻也是會到夜店跳舞的小太妹。進入海山高工就讀模具科時,一邊在實習工廠扮黑手,一邊捧讀詩書。高中便在加蓋的頂樓空間創造屬於自己的「藏書閣」,大學時更成立「絕版人工作室」,創作之餘,珍藏也推廣許多好詩集,多半是珍奇異本,愛書人的夢幻逸品。
有了這些藝文涵養的長期浸潤,才使得她的跨界創作與眾不同。就以〈黑后風華大師系列〉為例,她認為找明星代言紅酒,固然很好,但無法凸顯紅酒的魅力。萬一代言人不喝也不懂紅酒,那麼紅酒只會是商品,不會成為「藝術品」。詩向來給人浪漫的印象,詩人也總和酒有意象的聯結,那麼,為何不請懂酒愛酒的詩人參與計劃呢?讓紅酒不只是紅酒,而是共同創作的藝術品。經過她的規劃後,第一波邀請大詩人鄭愁予老師參與。而鄭老師對此也極表贊同,畢竟他也為紅酒的魅力深深吸引,參訪過歐洲跟美國加州的葡萄莊園。「天時地利人和的組合。」在顏艾琳的笑容和市場反應的熱度,可以得見這次的詩與酒的媒合,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