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臉書上有一篇投稿文章《讀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我的臉書同溫層上被廣傳。內文論點有三個: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2)社會系會不斷批判社會,灌輸你負面思維,讓你變成一個憤青,大學生涯會過得不快樂。
(3)社會系只會高喊社會正義,但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
身為社會學系畢業的,我想回應一下這篇文章,說一下社會科學的訓練對我的意義,希望對正在選擇校系的高中畢業生會有所幫助。
-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其實社會科學訓練出身的,如果統計學基礎學得不錯,在歐美國家還是不難找到工作的。不是社會系本身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台灣的社會系學生不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為台灣多數中小企業沒有這方面的人力需求。這不是只有社會學才會遇到的問題,人文系所的畢業生,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科系,都難找工作。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得到工作,但少數人找不到,那問題可以歸咎給個體,但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不到工作,那就必須檢討工作體制、大環境是否有問題。學校這邊可以做的是提供更多就業協助,思考怎麼幫助畢業生銜接職場。不過目前世界趨勢是無法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歐美國家的大學開始刪除人文社會科系的系所,所以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危機,不是社會學這門學科特有的。而且,相比於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社會學的涵蓋範圍很廣,勞動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科技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幾乎涵蓋社會各面向,這有個優勢,就是可以讓大學生有四年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最後再轉換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領域,所以社會系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
-
(2) 社會系專門灌輸負面思維?
認為社會系就是一群左派憤青,其實是嚴重樣本偏差。整個社會系老師加學生假設200人好了,20個人上街頭搞社會運動,就以為社會系全都是這樣的人,難免以偏概全了。事實上,社會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後,就一直很注重「價值中立」原則,社會學家必須拿出統計(量化證據)或訪談、田野調查(質化證據),才能夠做出理論主張。如果看到了資本社會越來越貧富不均的事實,因此去批判它甚至想辦法改善它,我認為這叫健康的進步思維。那些認為這是負面思維的人,也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標準。而且近幾年來,資本主義有問題早就是學界不分學科的共識了,差別只在於要怎麼處理而已。台灣最近要出版一本哈佛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的《重新想像資本主義》,連捍衛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哈佛商學院都出來檢討資本主義了,怎麼還有人認為社會學批判資本主義是「負面思維」?
*補充一個小故事:二戰後,猶太裔的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逃亡到美國教書,每天都在批判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物質主義如何扭曲人類心靈,注重正向思考的美國人被嚇到了,問阿多諾:你每天都這樣充滿負面思維(negative thinking),人生不是過得很不快樂嗎? 阿多諾回答:我在做批判資本主義的否定性思考(negative thinking)時,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
(3)社會學對大眾極少實質貢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術傳統跟特性,如果要很短視地談實質貢獻的話,在美國,20世紀都市化時出現許多犯罪問題(大家看過《破案神探》吧?),所以很重視人口學、偏差行為、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到了現在21世紀,黑人種族不平等的問題嚴重,時常有警察執法過當問題,所以種族研究也很盛行。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美國治安可能會更差、黑人會死更多。在歐洲,一直有王室貴族傳統,所以很重視階級不平等的研究,英國BBC在1960年代甚至拍過一部《成長系列》(7 up),長期紀錄不同社經地位的14位小孩,每隔七年追蹤一次,從小拍到大,證實階級如何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人們會以為低薪是因為自己不努力。在日本,常常遇到天災,天災後的社會重建發現有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家庭收入低的受災戶,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到原本生活,所以日本有災難社會學的研究,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如何跟政府要求經費、社會福利補助?這些都是社會學可以帶來的短期見效的貢獻。
社會學還有一些更細微、難以估量的貢獻,像是在思想層面上引導社會集體反思,1960年代歐洲、美國嬉皮世代的反戰社會運動,引導學生上街頭的思想領袖就是德國的社會理論大師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當時美國大學生是一邊聽Bob Dylan的反戰音樂,一邊讀馬庫色社會批判的書《單向度的人》,正是在這種思想激盪中,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嬉皮文化,至今歐美國家的老人都還在嚮往那個黃金年代!
-
我自己大學讀社會系,還沒畢業就有進台灣吧的實習工作機會,一方面是因為影像製作的個人能力,一方面社會系的頭銜也讓公司認為我適合做知識型的教育影片。沒有大學四年的社會科學訓練,我可能不會有辦法做出超級歪的影片。如果讓我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社會系或者哲學系、人類學系(反正都是一些被台灣人視為找不到工作的科系XD)。找不找得到工作當然是一個最血淋淋的問題,也是台灣大學系所人文科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大學是學習的殿堂,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最佳時機,不是資本主義的社畜訓練所,人生沒有多少個可以花四年讀大學的機會,我認為應該趁年輕時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我也很享受我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也決定繼續出國讀社會科學。
如果你正在考慮大學要選社會科學相關的科系,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把所有問題搜集起來後拍一集Q&A影片!
-
附上一張書單,想知道社會學在幹嘛的人可以讀讀這幾本入門書喔!(依照難度排序,由簡單到困難)
Allan G. Johnson《見樹又見林》
Zygmunt Bauman《社會學動動腦》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基礎社會學》
Norbert Elias《什麼是社會學》
C. Wright Mills《社會學的想像》
生涯價值觀排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我們活的更快樂的價值觀探索
「價值觀」就是人生目標標靶上的靶心,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射箭,只是你是射向靶心還是靶圍,或是靶外。
目前,超過350位操作過此項工具的人,其中僅有2人,前後排序完全一致,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狀態極佳」。而這兩位,都是我生涯設計課的學生,非諮詢者。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是什麼有車有房、高學歷、明星職業或很有錢的人生勝利組,都是普通到不行的普通人。可他們能夠清楚表達自己喜歡與害怕什麼,擅長與不擅長哪些事情,從事的是自己有熱情的工作,相處起來給人由內而外的自信感;簡單來說就是快樂的活在當下的人。也就是說,不到1%的人,擁有這樣的狀態,這實在太令我好奇,為什麼價值觀排序前後一致的人會是如此狀態?經過一些心理學專家地回答,與我自己上網找的資料後,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
越能將內心所相信的價值呈現在現實生活的人,越容易感到快樂;達到表裡一致,由內而外的自信。
為什麼這個方法可以測試出表裡一致的狀態呢?
我想我們就一邊操作一邊說明,趕緊找身邊的找親友們一起玩玩看吧!
操作的過程相當簡單,只要兩個人就可以互相引導。
1. 從價值觀項目中選出10個自己認為重要的價值觀,並依照重要順序排列出來。排好後,讓對方思考哪些選項在選擇或排序時特別困難,原因為何?
2. 討論完後,做重新排序。將10個價值觀寫在十張紙條上,先隨意抽出兩個,對方必須三秒內回答哪個重要,重要的就往前,不重要的往後,之後就再拿一個來比,重要就往前,較不重要就往後,依此類推,不斷的比對最後依序排出新的順序。
3. 最後,觀察第一次排序與第二次排序後的差異。
第一次選擇與排序,屬於意識行為,是一套合乎邏輯的、理性的思考後,所做的選擇安排。
第二次兩兩比較,再排序後,接近潛意識的選擇。潛意識在心理學上是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我稱其為「內在需求」。
如果第一次的意識排序與第二次的潛意識排序,重疊度高,表示內在需求與外在表現差異小,這樣的人對生活與工作的追求一致性較高,他清楚什麼是對自己更重要的。反之,內在與外在差異大,所呈現的狀態通常較混亂,容易感到茫然,此時透過這個活動,更能夠因此看到內在需求,並針對這些需求制定外在行動。
我在不斷累積操作與長期追蹤時發現,前三項是所謂的核心價值,正常來說短期不大會變動,而我用核心價值觀察到三種狀態:
-排序完全沒變:有核心價值,在遇重大變動時通常能守住底線。
-順序有調換:有核心價值,對自我掌控度高,但遇重大變動時容易搖擺不定。
-完全不一樣:還未釐清自己的核心價值,容易受普世價值觀與他人影響,需要時間釐清。
價值觀排序還有很多的運用方法,若你有興趣,可以先用以上最基本的方式進行操作,自我探索一番。假若想要更深入完整的制定屬於自己的靶心策略,歡迎預約一場生涯健檢。
#讓內在需求對應外在表現
#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生涯價值觀排序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性職涯發展與家庭照顧的兩難
前陣子寫過一篇 #女性職業發展與生育的兩難,但這次是針對已有小孩,而女性在職涯發展,被賦予主要照護責任而失衡的議題。當我還在想要不要寫這個主題並避開故事時,就收到她願意讓我分享她的故事。
諮:「當初有一個機會可以擔任管理職,但因為先生很抗拒我加班,這樣會麻煩婆婆去接小孩;儘管很有成就感,但因為會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所以就放棄了。加上懷了第二胎,感覺真的筋疲力盡,很想喘一口氣,就離開了當時的工作,來到現在這裡。不到幾個月就發現產業差距與文化的不同,雖然工作內容沒太大的問題,可是人的問題一直沒辦法解決,才又萌生轉職的念頭,但先生非常反對。所以我現在真的很茫然,是不是自己能力有問題?到底該不該換?又該怎麼判斷?」
我:「先生反對的原因是?」
諮:「他一直以來都很穩定的在同一家公司,所以覺得我工作好好地幹嘛要換?有什麼問題忍一下就過去了。而且現在的工作可以準時下班,這樣就能照顧公婆、小孩不是很好嗎,幹嘛一定要換。」
我:「那他現在在做什麼呢?」
諮:「其實他工作要升遷也不容易,一直在等,去年剛好有機會,只是要外派,所以就到海外了。去了以後,他也比較能夠理解我當初為什麼要加班。」
我:「了解。我想我們把事情分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個人的需求吧!」
為保護個人隱私,就不解釋細節了。當職涯發展,不在是個人需求,還有公婆、伴侶、孩子...等因素需考量時,這就已經不是自己可以控制得了。如果你也正面臨多重人際關係的壓力,我只希望你能更愛自己。
#委屈只是讓表面風平浪靜但關係早已面目全非
雖然,我無法幫你預言委曲求全有沒有用,可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有你會自己苦痛。任何關係,若要靠委屈才能求全,那是誰要委屈?求誰的全?被傷害了,若不接受還要被說小氣不大度,不懂的體諒,這叫做用無限上綱的道德綁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非真心實意的為對方著想。因此,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看似是一種美德,但在現代這種行為實在不需要被表揚,除非你心甘情願。而當一段關係中,總是某個人要讓步、要委屈才能求全,這就不是一個平衡健康的關係,若不及時處理,遲早會爆掉。
#你的價值自己定義你的高度自己賦予
只有讓自己強大,才有餘力照顧他人。人家都說李安成功的背後是因為有他老婆林惠嘉的支持,但林惠嘉本身就是個實力堅強的女強人,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專業與理想,而她也說自己唯一做的事就是不管李安罷了。所以,就算是夫妻,有了小孩,也一樣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但做到的關鍵是「自己的實力」與「互相的體諒」。實力強大讓金錢無慮,這樣不論要照顧公婆或小孩,至少有錢可以請人協助。不要等到退無可退之時,才發現自己也毫無能力撐起自己了。
若一個人,只會透過貶低他人來顯現自己的價值,其實表示他很自卑。若你總是被家庭成員嫌棄或貶低,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愛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貶低到塵埃里,因為每個人都有價值,而你沒有那麼廉價。
諮詢回饋:
『我是一個職業婦女,因配偶外派、與公婆同住、轉職規劃等多元人生課題找上了Sandy,謝謝Sandy傾聽我的故事,運用價值觀排序幫我釐清顯意識/潛意識的我目前處在一個衝突的狀態,在諮詢過後,我有效地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擾因子(例如擔心家人反對而猶豫轉職),面對自己的內在需求與人生方向,並且化為行動。 諮詢的最後Sandy的暖心鼓勵也帶給我很大的動力,願意面對問題並且尋求資源,你會發現自己是還有希望改變的,在諮詢過後我的正能量與自信心提升不少,謝謝Sandy!』
#生涯健檢
生涯價值觀排序 在 人生設計卡(四):價值排序,你的任何選擇都是你的價值所定 的相關結果
人生設計, 職涯探索, 離職, 轉職, 價值, 價值排序, 工作, 體驗, 公司, 早餐店, 設計, 世界. ... 生涯諮詢師昆陽發佈於職場叢林法則. ... <看更多>
生涯價值觀排序 在 生涯價值觀的探索和評估方法 的相關結果
在事業興生涯規劃中,除了事業興趣是該重視的探討範疇外,探索個人的價值觀與能力 ... 課後活動「工作價值觀的選擇」:提醒學員記下每個價值觀的排序,這樣可更全. ... <看更多>
生涯價值觀排序 在 什麼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一張「價值觀清單」,重新認識 ... 的相關結果
最後一次檢視清單,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10 大價值觀,並進行排序。 往後,無論你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提醒自己專注在最重要的價值觀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