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愛」
能夠對一個你愛的人表達心意是幸福的。
我很喜歡這場戲,透過戲劇重新體驗一次純純的愛,這種對喜歡的人表白,心臟總是跳動猛烈,這是一個愛的神聖時刻,正負極一瞬間碰觸到的火花。
大家都在猜明珠會跟誰在一起,你們有猜到明珠的選擇嗎?
答案✅
是英潔!是英潔!是英潔!
😂😂😂😂
#曾子益
#生生世世
#抱歉敏鳳
#抱歉玉樹
#抱歉建德
#哈哈哈哈
「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曾子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開運大師級 余月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應曉薇祝您幸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 EP48 建德想跟明珠告白卻半路殺出玉樹Born Into ...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KKTV《生生世世》建德喜歡...明珠?!|EP24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KKTV《生生世世》建德和明珠告白被拒絕|EP56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明珠建德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 ...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明珠建德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 ...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玉樹建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玉樹建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TaiwanDrama - [心得] 生生世世120-END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建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建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153集台視週間20:00 - PTT 熱門文章 ...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台視《生生世世》第125集台視週間20:00 | 記者快抄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162集台視週間20:00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156集台視週間20:00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134集台視週間20:00 - 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86集台視週間20:00 - PTT影音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160集台視週間20:00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明珠喜歡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明珠喜歡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154集台視週間20:00 - 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LIVE] 台視《生生世世》第21集台視週間20:00 - TaiwanDrama 的評價
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開運大師級 余月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上聖母 #聖誕千秋】🎂
㊗️《今日 04/15·農曆 03/23》
【📿 #天上聖母經 📿】⬇️⬇️
《#天上聖母經白話經文註解》
📿南無天上聖母菩薩摩訶薩 🙏
佛祖不能親自照顧每個人,
所以送給每個家庭一個母親,
#相傳觀世音菩薩也轉世媽祖,
乘願再來,如慈母般照顧世人!
🌿#今日敬請茹素,
持心香一片,諷誦六字大明咒,
#唸心經,以信心,誠心,
恒心修證六度波羅蜜,
由佈施、持戒、忍辱、精進、襌定
而得般若大勝智慧,
#化解累世冤親債主業障,
必得現世身心靈健康愉快,
事業發展,家庭和順,
子孝孫賢,來生得生淨土,
究竟成佛,佛光普照,同沐法喜!
天上聖母媽祖喜歡你,
三月廿三,是大慈大悲,海上救難,
陸上救苦的聖母祖誕辰,
彌月期間,不啼不哭,父母取名林默娘!
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
精於醫術易理、天文氣象,
及長,誓不嫁人,行醫為善,救人無數。
西元987年九月初九,廾八歲的林默娘,在湄峯山上飛昇為神,
以後經常在海邊顯聖,救苦救難!
鄭成功光復台灣,
也是得助於媽祖海中指引!
世人感其恩德,建廟奉祀至今,香火鼎盛!
#南無天上聖母菩薩摩訶薩 🙏
📿
【📿 #天上聖母經 📿】
《 #香讚 》
香雲彌布。聖德昭彰。菩提心廣莫難量。
觸處放毫光。為瑞為祥。供養法中王。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天上聖母菩薩摩訶薩(三稱)
《#淨口業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母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縛。伐日囉斛。(三遍)
《#開經偈》
天妃度化應人間。海上現身救苦難。
菩薩心腸悲濁世。威神到處挽狂瀾。
【📿 #天上聖母經 📿】
末法轉時。眾生造業深重。世道崎嶇。人心奸訐莫測。蓋謂受身之後。去聖時遙佛法。無因見聞。因果歷然不信。孰知善惡兩途。業感之勝劣。明闇相形。招報之差別。善者。則謂人天之勝途。惡者。則謂三塗之異轍。修仁義則歸於勝。興殘害則墜於劣。其居勝者。良由業勝。非諍兢之所要。受自然之妙樂。趣無上之逍遙。其墜劣者。良由業劣。處三塗之劇苦。受地獄之嚴刑。悲長夜之難旦。而優劣皎然。世人莫能信之。以吾我故。好起疑惑。以疑惑故。多不向善。不受人勸。自任其力。造諸惡事。常習愚痴。從迷至迷。
隨物慾以漂沉。由苦入苦。逐色聲而貪染。只圖眼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以致茫茫於苦海之中。無由解脫。然非聖賢出世。何能拯拔。時值宋興。建隆庚申之歲。三月二十三日。金烏將西。時有紅光一道。晶瑩奪目。直射湄洲。異香滿室。氤氳不散。俄頃之間。聖女托跡於林家。奇哉彌月。不聞啼哭之聲。故命名曰默娘。幼而聰穎。凡姿不類與群女。從師就學。 一讀成誦而文義皆通。事親至孝。閩省女流稱第一。資性迥異。喜愛淨几焚香。信奉觀音。誦經禮佛虔誠。長遇明師。傳授玄門秘法。日夜殷勤參修。未久便能悟諸要典。時年十六。窺井得符。遂得靈通變化。驅邪救世。
演大神通。常駕彩雲。飛渡大海。救護舟船。眾皆啣恩載德。尊稱通賢聖女。芳華二九。功圓果滿。重陽之日。湄峰頂上。白日飛昇。爾時彩雲密布。 天樂齊鳴。竟脫凡胎而入聖胎。自今以後。屢顯神靈。降福與人間。來去飄渺。 隱現乎江淮河海之中。孚濟護國。保衛轉輸。安波定浪。拯生民於陷溺。化凶險為禎祥。其救世利人之心。無異乎大士之化身。慈帆寶筏。度一切苦厄。婆心至切。視蒼生如赤子。累昭靈異。有禱而必應。虔祈默相。無感而不通。密演神咒。收伏二將在西北。一明千里眼。一聰順風耳。遂服神威而皈正教。隨侍效命。察奸報事。輔吾救世。護國佑民。若有賈客漁夫。或農工技藝。種作經營。或行兵佈陣。或臨產難。或官非撓聒。諸多惱害。或色身羸弱。疾病纏身不息者。汝等若能一心恭敬稱我名號。我即應時孚感。悉令所願從心。解諸苦惱。故累代錫命。寵頒褒旌。迨至清帝。敕封 天上聖母 之號。四海分靈。春秋俎豆。連綿不輟。吾常遊化人間。到處現身。學菩薩之精神。悲愍濁世眾生。福善禍滛。禦災捍患。變化而不可測。凡有淨信男女。竭誠致敬而禱者。如影隨形。似響隨聲。皆從其願而錫之福。若有違心悖逆之輩。則有時豈無一二示警。以堅善信之心。其或未然。故於降祥降災之中。安知彰善瘴惡之驗。
我今重宣偈曰。
天降通賢女。林家誕默娘。祖先多積德。父善母慈衷。
資性超凡俗。稀有眾稱揚。經書勤讀誦。聰明出異常。
純孝為第一。少時好用功。窺井得符籙。遂得運神通。
駕雲飛大海。救險護舟舡。功果圓滿日。飛昇上湄峰。
爾後常顯跡。隱現乎江中。出神能入化。庇民護國邦。
婆心如大士。隨處駕慈帆。神咒收二將。輔吾殄魔障。
威靈昭四海。孚濟惠津梁。累代功彌著。褒旌德愈彰。
清帝封聖母。解旱降瓊漿。凡勸男女輩。勤勉學典章。
陰騭須多造。作孽惹是非。談仁與說義。古聖必效之。
行孝為百善。正念勿邪思。有過能知改。彼岸尚可期。
禍福由一念。善惡巧報施。因從果招感。苦樂自相隨。
天堂及地府。只在汝心為。光陰元迅速。道德急修持。
人身非易得。蹉過實難追。勸君休曖昧。我語信無疑。
是故世人。朝夕焚香。虔誠奉誦此經者。我即隨其音聲。於怖畏急難之中。示大威神之力。祛除險難。殄滅魔軍。必獲安泰。清淨身心。或有見聞是經。能轉念受持讀誦者。當知是人其功德力。莫可稱量。若有正信男女。曉悟宿因知福德感。應當一心修習正法。捨離慳貪。喜結眾善。勤行布施。修齋作福。諸如精進不懈者。豈唯只是此世善根深厚。來生智慧自然增長。令彼內魔不起。外患無侵。安閒自在。修學一切法門。斷除煩惱雜念。同登覺路。捨業報身。 得解脫樂。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利益一切有情。庶幾善果周隆。妙利無窮。
世人信受聽我語。神光照耀護汝身。
天上聖母經
《#真言曰》
唵。哆唎哆唎。咄哆唎。咄咄哆唎。娑婆訶。(三遍)
《#完經讚》
海天活佛。渡世慈帆。湄洲救劫靜波浪。
思議妙難量。淨化四方。萬姓沐恩光。
#南無天上聖母菩薩摩訶薩(三稱)
《#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完)
📿
【#天上聖母經白話經文註解全篇】
{香讚}
香雲彌布。聖德昭彰。
菩提心廣莫難量。觸處放毫光。
為瑞為祥。供養法中王。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天上聖母菩薩。
【白話解釋】
天上聖母的德量廣大,受到百姓的敬仰,建廟供奉祭祀,香煙鼎盛,煙霧瀰漫,護國救民除災解厄的聖德昭彰, 祂所具的菩提心非常廣大,難以測量。
所到之處,能施放祥瑞的毫光,以利益眾生,並供養法中之王。
皈依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皈依天上聖母。
{ 開經偈}
天妃度化應人間
海上現身救苦難
菩薩心腸悲濁世
威神到處挽狂瀾
皈命天后天上聖母元君
【白話解釋】
天妃為了要度化世人,所以隨時應世人的祈求,顯現在人間。
經常在海上現身,來救助遭遇海難的百姓。
祂懷著菩薩心腸,悲天憫人,要教化沉淪於污濁世界的眾生,所以顯現神威,到處挽救眾生於苦海的狂瀾之中。
皈依 天后天上聖母元君。
天上聖母經~【一】
末法轉時,眾生造業深重;世道崎嶇,人心奸訐莫測。
蓋謂受身之後,去聖時遙,佛法無因見聞,因果歷然不信。
【白話解釋】
如今時勢已經轉到末法時期,眾生所造的惡業,已經非常嚴重。
如今社會的風氣已經敗壞無餘,人心奸險狡詐,很難預測。
當我們出生到了人間,因受塵慾的污染,離去聖道愈來愈遙遠,又沒有機緣聽聞了解佛法,顯然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已經不能相信。
天上聖母經~【二】
孰知善惡兩途,也感之勝劣;明闇相形,果報之差別。
善者,則謂人天之勝途;惡者,則謂三塗之異轍。
修仁義則歸於勝,興殘害則墜於劣。
【白話解釋】
有誰知道善道和惡道,這兩條不同的路,都是造業感應所招致,造成命運優勝及敗劣的現象,以及前途光明與黑暗的差別。
所謂"善道",是屬於人道和天道這兩條優勝的道路。
所謂"惡道",是屬於畜生道、餓鬼道及地獄道,三條不同的道路。
平時能修持仁義,就會走上優勝的善道。
如果興起殘害他人的念頭及舉動,就會墜落敗劣的三惡道。
天上聖母經~【三】
其居勝者,良由業勝,非諍兢之所要,受自然之妙樂,無上之消遙;其墜劣者,良由業劣,三塗之劇苦,受地獄之嚴行,悲長夜之難旦。而優劣皎然,世人莫能信之。
【白話解釋】
如果能處在優勝的善道,是由於平時能多修持仁義等善業勝出所致,並非從競爭諍辯中所得,乃是行善自然獲得的妙樂,可以享有無上的逍遙自在。
如果墜落於敗劣的惡道,乃是因為平時所造卑劣的惡業所致,要遭受三惡道的劇苦,受到十八層地獄的嚴刑峻罰。
當受苦之時,痛不欲生,無不悲傷,總希望如漫漫長夜的惡報,能夠早些脫離,如見到早上的陽光一樣,但是冗長的期待,在還沒有受盡業報,時難出離。
然而善惡兩途的優劣報應,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規則,是非常清楚的,但世間人卻不相信。
天上聖母經~【四】
以吾我故,好起疑惑。
以疑惑故,多不向善,不受人勸,自任其力,造諸惡事,常習愚癡。
【白話解釋】
因自我私心的作祟,無法見到公理運作的因果法則,就很容易起懷疑迷惑的心。
由於喜好懷疑產生迷惑,所以大多不向善道走,也不接受他人的勸導,聽任自己,任性行事,經常造下諸惡業,而且經常習慣以愚癡的思考模式行事。
天上聖母經~【五】
從迷至迷,隨物欲以漂沉;由苦入苦,遂色聲而貪染。
只圖眼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以致忙忙於苦海之中,無由解脫。然非聖賢出世,何能拯援?
【白話解釋】
從迷惑的思考,到迷糊受惡業,隨著追逐物慾,在苦海中漂流,載沉載沉。
從第一步誤入苦境,再繼續往苦境走,一直沉迷在色聲的污染之中,使得心靈受到貪毒的污染。
眾生只圖謀眼前,能擁為己有,能即時享受,就以為獲得幸福了,從來不顧慮事後招致的災殃,以致於沉淪在茫茫的苦海當中,沒有辦法解脫。
如果沒有聖賢乘願下凡來拯救世人,怎能拯救這些沉迷於苦海的眾生呢?
天上聖母經~【六】
時值宋興,建隆庚申之歲,三月二十三日,金烏將西。
時有紅光一道,晶瑩奪目,直射湄洲,異香滿室,氤氳不散。俄頃之間,聖女托迹於林家。
【白話解釋】
當時正好是宋朝興起,於宋太祖建隆庚申年(西元九六O年)三月二十三日,太陽將要西沉的時候,
有一道紅光,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直射到福建湄洲島的林愿家中,此時滿室生異香,氤氳之氣裊繞四周而不散,
不久,就有一位聖女出生在林家。
天上聖母經~【七】
奇哉彌月,不聞啼哭之聲,故命名約默娘。幼而聰穎,凡姿不類與群女。
從師就學,一讀成誦,而文義皆通。
事親至孝,閩省女流稱第一。資性迥異,喜愛淨几焚香。信奉觀音,誦經禮佛虔誠
【白話解釋】
此聖女的舉止非常奇妙,到了滿月還沒有聽到她的哭啼聲音,所以就將她命名叫【默娘】,從小天資聰穎,她的身體和言行舉止,都和一般的女孩子不一樣。
幼年跟著老師學習,只要讀一遍,就過目不忘,而且文章中的義理都能明白。
侍奉雙親非常孝順,在福建省女流當中,找不到第二人。她的天資個性,也和別人不同,平時喜歡將佛桌擦拭乾淨,虔誠焚香誦經禮佛,尤其對於信奉觀音佛祖更是虔誠。
天上聖母經~【八】
長遇名師,傳授玄門祕法,日夜殷勤參修,未久便能悟諸要典。
時年十六,窺井得符,遂得靈通變化,驅邪救世,演大神通,常駕彩雲飛渡大海,救護舟船。眾皆啣恩載德,尊稱通賢聖女。
【白話解釋】
成長到了十三歲,遇到明師玄通道長,傳授給她玄門的秘法,於是開始日以繼夜地潛心參禪實修,不久就能夠徹悟重要的經典。
到了十六歲那年,在窺井的時候,從中獲得符籙,演化之後,隨即能夠展現靈通變化,從此能用此符籙咒術來驅除邪魔,演化大神通的功夫。
經常駕著彩芸在海上飛行,救助保護遇難的舟船。眾人受到她的救助,對她的恩德都很感恩,尊稱她叫【通賢聖女】。
天上聖母經~【九】
芳華二九,功圓果滿,重陽之日,湄峰頂上,白日飛昇。
爾時採雲密布,天樂齊鳴,竟脫凡胎而入聖胎。
自今以後,屢顯神靈,降福與人間,來去縹緲,隱現乎江淮河海之中,孚濟護國,保衛轉輸,安波定浪。拯生民於陷溺,化凶險為禎祥。
【白話解釋】
到了她二十九歲時,據史料記載,是在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九八七年),由於功德圓滿,於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登上湄洲山峰頂上,白天尸解,羽化昇天。
當時彩雲密布,天樂齊鳴,於是脫去凡體而進入聖人的領域。
從此以後,時常顯現其神靈,降下吉祥福慶給世人,祂來去自如,縹緲無蹤,經常在江淮河海等水域上,忽隱忽現,來濟助百姓保護國家,保衛轉送運輸的舟船,安定波浪。
從危險溺害中拯救人民,化解凶險,使其能得到禎祥。
天上聖母經~【十】
其救世利人之心,無異乎大士之化身,慈帆寶筏,度一切苦厄。婆心至切,視蒼生如赤子,累昭靈異,有禱而必應;虔祈默相,無感而不適。
密演神咒,收伏二將在西北,一明千里眼,一聰順風耳,遂服神威而皈正教,隨侍効命,察奸報事,輔吾救世,護國佑民。
【白話解釋】
祂救世利人的心胸,和 觀音大士的化身,沒有不同。
駕著慈航寶筏,到處去救渡眾生的一切苦厄。
關照世人的心,有如婆婆愛護子孫一樣真切,看所有的眾生,猶如自己的孩子一樣。
經常可以看到祂顯聖救人的靈異事蹟,只要眾生誠心祈禱,必會有所感應。
只要虔誠向祂的神像默禱,沒有不感應而獲得解決的事情。
天上聖母以其所學法術,密演神咒,受其神威的震攝,在西北方收伏了兩位將軍,一名是眼觀四面的千里眼,一名是耳聽八方的順風耳,因為皈依正道,隨侍在 聖母身邊效命,考察奸惡通報事情,輔助我(指聖母)來救度世人,保衛國家及護佑百姓。
天上聖母經~【十一】
若有賈客漁夫,或有農工技藝,種作經營,或行兵布陣;
獲臨產難,或官非撓聒,諸多腦害;
或色身羸弱,疾病纏身不息者。
汝等若能一心恭敬稱我名號,
我即應時孚感,希令所願從心,解諸苦惱。
【白話解釋】
如果有商人、旅客、漁夫,或者農人、工人、技術人員,
在耕種或經營生意的時候;
或者軍人在行軍步陣作戰的時候;
或者是婦人在臨盆難產的時候;
或者遇到官司、是非、爭吵等困擾,諸多的煩惱和禍害;
或者身體衰弱,疾病長年纏身,從不間斷的人。
如果以上這些人,如果能夠一心誠敬念誦我(指聖母)的聖名,
當下我(指聖母)隨即能感應,前往濟助,
能讓你所祈求的願望順心如意,解除各種煩惱。
天上聖母經~【十二】
故累代錫命,寵頒褒旌。
迨至清帝敕封天上聖母之號,四海分靈,春秋俎豆,連綿不輟。
【白話解釋】
由於累世以來,濟民保國,聖功顯赫,所以歷朝來皇帝下詔封賜褒揚不已。
到了清聖祖康熙皇帝時,敕封【天上聖母】的聖號。
於是到處爭相迎拜,春秋祭典活動,至今仍然在各地不停舉辦,熱鬧非凡,萬人空巷。
天上聖母經~【十三】
吾常遊化人間,到處現身,學菩薩之精神,悲愍濁世眾生。
福善禍淫,禦災捍患,變化而不可測。
【白話解釋】
我(指聖母)經常在人間到處現身顯化,學菩薩救世化人的慈悲精神。
看到末世眾生,生活在渾濁的社會,心神難安,我(指聖母)替他們感到悲痛可憐。
天道對於行善的人,回以福報;對於行惡的人,回以災禍。
雖然災難禍患來臨,我(指聖母)雖然想替他們抵禦捍衛,然而世人若不能自己行功立德,行善來化解,恐怕這些災難,變化多端,在不可預警的情況下,隨時會降臨。
天上聖母經~【十四】
凡有淨信男女,竭誠致敬而禱者,如影隨形,似響隨聲,皆從其願而錫之福。
若有違心悖逆之輩,則有時豈無一二示警,以堅善信之心。
其或未然,故于降祥降災之中,安知彰善瘴惡之驗。
【白話解釋】
凡是具有清淨信實的善男信女,能夠以至誠的心來祈禱,就會像影子隨著形體,音響隨著主聲一樣,很快的照著他的心願,獲得賜福。
如果有一些違背良心做壞事的人,有時候難道不會遇到一些警告性的災禍,以堅定那些想行善的人,對於天理的信心嗎?
或者有些人對於因果報應不以為然,所以在降下禎祥或災禍時,才能從中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驗證。
天上聖母經~【十五】
我今重宣偈曰:
天降通賢女。林家誕默娘
祖先多積德。父善母慈衷
資性超凡俗。稀有眾稱揚
經書勤讀誦。聰明出異常
純孝為第一。少時好用功
【白話解釋】
我(指聖母)現在重新宣說,其偈語:
上天降下通賢聖女,在林家誕生,命名為【默娘】。
默娘的祖先積了很多德性,父母的存心也非常慈善。
她的資質個性超出一般凡人,其聰穎才智世上稀有,受到當時人們的讚揚。
平時勤於研讀經書,天資非常聰明,又非常孝順父母,在當時福建的女流中稱第一,從小就很用功,不用父母操心。
天上聖母經~【十六】
窺井得符籙。遂得運神通
駕雲飛大海。救險護舟舡
功果圓滿日。飛昇上湄峰
爾後常顯跡。隱現乎江中
出神能入化。庇民護國邦
婆心如大士。隨處駕慈帆
【白話解釋】
在家附近的井中發現符籙,於是很努力學習演練,很快就能運用神通,為百姓解決困苦。
時常駕著雲彩飛越大海,救助在海上遇難的舟船。
平時濟民助國,修養身心,等到功圓果滿的時候,登上湄州的山頂,飛昇上天成神仙。
之後,經常顯靈現神跡,在江湖河海間忽隱忽現,出神入化,來庇佑百姓保護國家。
為度化眾生,常以如 觀音大士的苦口婆心,到處駕著法船慈悲渡化眾生。
天上聖母經~【十七】
神咒收二將。輔吾殄魔障
威靈昭四海。孚濟惠津梁
累代功彌著。褒旌德愈彰
清帝封聖母。破逆助施琅
【白話解釋】
後來顯神通,運用符籙咒術,收伏千里眼和順風耳兩位將軍,成為輔助我(指聖母)消滅邪魔障礙、濟度眾生的得力助手。
使得我(指聖母)的威力靈驗能昭顯於四海,使得德行能惠及國家的要津及棟樑,在歷來的朝代濟民護國,功德顯赫,使得皇帝下詔封賜及褒揚。
清康熙皇帝時敕封為【天上聖母】,並幫助大清的將軍施琅攻破台灣。
天上聖母經~【十八】
凡勸男女輩。勤勉學典章
陰騭須多造。作孽惹是非
談仁與說義。古聖必效之
行孝為百善。正念勿邪思
有過能知改。彼岸尚可期
禍福由一念。善惡巧報施
因從果招感。苦樂自相隨
天堂及地府。只在汝心為
【白話解釋】
我(指聖母)要普遍勸化諸善男信女,平時要勤勞用心學習經典,必須要多積陰德,不可造孽及製造是非。
與人在一起,要談仁說義,效法古聖先賢的精神。
要孝順父母,是行百善的開始,平時要心存正念,不可存有邪惡的思想。
如果犯有過失,要知道即時改進,要修行到天堂的彼岸,一定還有機會。
人生的禍福,都是來自於人心的一念之間,行善致福,行惡遭殃,其報應之巧妙,絲毫不爽。
因果是互相招感而來,苦樂的報應自然就會相隨而來。將來上天堂或下地獄,都是看你的心中要如何作為了?
天上聖母經~【十九】
光陰元迅速。道德急修持
人身非易得。蹉過實難追
勸君休曖眛。我語信無疑
【白話解釋】
光陰似箭,本來就過得很快,時間不會等待人,所有機會就應該多在道德上去修持。
要出生為人,實在是不容易,應該要好好把握在世間得時光,時間只要一過,就很難追回來,奉勸諸君,不要去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以免將來受到惡報。
以上我(指聖母)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不要懷疑。
天上聖母經~【二十】
是故世人,
朝夕焚香虔誠奉誦此經者,
我即隨其音聲,
於怖畏急難之中,
示大神威之力,
祛除顯難,
殄滅魔軍,
裨獲安泰,
清淨身心。
【白話解釋】
由於這個原故,所以世人能在早晚焚香,
以虔誠的心來奉誦這部{聖母經}的人,
我(指聖母)隨即順著唸誦聲音的方向,
找到處於恐怖、畏懼、急難之中的人,
顯現大神威的能力,將這些顯難掃除,
並將魔軍消滅,
使這些人能夠獲得安定泰平,
身心都能夠清淨。
天上聖母經~【二十一】
或有見聞是經,
能轉念受持讀誦者,
當知是人,其功德力,莫可稱量。
若有正信男女,
曉悟宿因,知福德感,
應當一心修習正法,捨離慳貪,
喜結眾善,勤行布施,修齋作福。
【白話解釋】
或者有些人,看到或聽到這部經典,
能夠轉念去受持或讀誦的,
就應該知道,這種人的功德力是無法算計的。
如果有信心於修行正道的善男信女,
知道宿世因果,知道修福報的德感作用,
就應當要專心修習正法,捨離慳吝貪婪的心行,
喜歡和眾善德結緣,勤奮努力步施,修正道守齋戒,以種福報。
天上聖母經~【二十二】
諸如精進不懈者,豈惟只是此世善根深厚,
來生智慧自然增長,令彼內魔不起,外患無侵,
安閒自在,修學一切法門,斷除煩惱雜念,同登覺路。
【白話解釋】
有如這些能夠在正道修持,精進不懈怠的人,難道只是在這一生一世具有深厚的善根而已,在來生必然智慧還會繼續自然成長,使得自己內心的魔障不能起動,外患不會來侵襲, 自己能夠過著安閒自在的生活,還能在平靜無干擾中,斷除一切煩惱雜念,共同登上覺悟的道路。
天上聖母經~【二十三】
捨業報身,得樂解脫,
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利益一切有情,
庶幾善果周隆,妙利無窮。
世人信受聽我語,神光照耀護汝身。
【白話解釋】
如此能夠捨棄業報的色身,法身能夠得到解脫。
生生世世都能夠行菩薩道,利益一切眾生,
如此幾乎可以修到善果周備而圓滿,獲得意想不到的無窮妙利。
世間人如果能夠相信,並接受我(指聖母)所說的話,一定能獲得神光的照耀和保護你的身體。
天上聖母~終
天上聖母經白話經文註解全篇 ~終
📿南無天上聖母菩薩摩訶薩 🙏
【天上聖母經】經文註解選段出自{多識界圖書文化有限公司}出版,【天上聖母經(唱道版)】白話解釋。
{天上聖母經白話經文註解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luerhmen/photos/?tab=album&album_id=1060483320666316
文章轉自:Ven. Hai Tao
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應曉薇祝您幸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間導師.十方典範
[如悟長老]
一、導師了無牽掛的走了
當代佛學泰斗、法門巨匠印順導師走了,走得並不突然,印老是在六月四日上午十時零七分,於花蓮慈濟醫院示寂,在醫院療治頗久一段時間,終因心臟衰竭示寂人間,離開我們走了,走得十分安詳,無牽無掛的樣子。
雖然,我們見面機會不多,尤其在我學成之後,一直忙碌於僧教育以及圓光寺寺務,殊少時間拜候他老人家,向其請益。但總是深深記得每次會面接觸到他老炯炯有神的雙眼,其眼中透露的眼神,總是那麼樣的慈祥,慈祥中有著關懷、安撫、惺惺相惜的神情,彼此没有多說什麼,也不便多說什麼。然未想到,就在聽到他老離開的那一剎那,從來没有想過,自己竟對這樣慈祥的老人,內心產生一股彷彿戀人般,依依不捨之情,孺慕之心可以想見。然而,從此時此刻起,我再也見不到印老那張清癯、睿智、祥和的臉了,那副平和卻又滲著無比關懷的眼神了!
二、一生不為己 只為利他
印老──我最崇敬的導師,屬所謂「學問僧」之列──即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廣學多聞、著書立述、論辯外道,教育人才之經師、論師或律師,如古之龍樹、無著、世親、智者、羅什、玄奘、宗喀巴等歷代祖師及民國以來的太虛與印老。
印老著作等身,撰書四十多冊,凡七百多萬字,早期結集的《妙雲集》二十四冊,無人不知,啟發信眾無數,窮其一生讀書寫作,嘉惠後人,這樣的精神有幾人能及?他老肉身不在了,然他留給世間,留給我人眾多著作文字,無形資產卻是無窮,對我人的啟發和關愛亦是無盡。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他,效法老人家治學著作之精神,一生不為己祇為利他的磊落胸懷!我們更應該努力增上,學習老人家高超卓越,為教為人,無私的思想、遠大的思想、崇高的思想!
走過近代中國苦難的印老,一九七三年以《中國禪宗史》,獲日本大正大學文學博士,成為中國第一位博士比丘。學者邱敏捷形容得好:「不以創建大型佛教事業,而以大量思想著作流傳在佛教僧俗之間的佛學泰斗……在佛學的建樹上,如果把印順的著作抽掉,當代中國佛教的文化資產將所剩無幾。」由這幾句話,可以想見印老對近代中國佛教文化思想之貢獻,也是印老對當代佛學思想衝擊,正向於權威挑戰,正以批判精神開闢出適應時代所需求的新路線。
三、是闢邪顯正的開路先鋒
從當年編《海潮音》起,他與演培、仁俊、續明等人,一直以犀利無比的筆觸,向保守、向傳統、向腐朽、向不義、向一切外道邪說宣戰,時時作毫不留情、毫不手軟的攻擊、申斥、反駁,是那樣的英勇,印老的姿勢,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慨,稱其為法將,誰說不宜?從而「闢邪顯正」就成為他老生命中的大事。他老是三論宗的大師,而三論宗主要任務就是「闢邪顯正」。他老的生命標幟,可說一生只為宣揚「正見」和「正思」的人間,給予莘莘學子以及有緣眾生。
印老與生俱來就有一顆無比清明的清淨心,平生整個心血都灌注在佛法上,這一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學佛法,首要當具清淨心,一開始須果決地抛開所有無謂的妄想,一心熱切、精誠地去讚研,其餘則不暇多顧。如此一心一意,知見純正,當他祇不過三十多歲青壯時代,便全盤掌握整個印度及中國佛教的思想體系,所觀所行在在自然清徹,洗練出佛法的純淨面目,理會出佛法的真正源頭,見一般人所不能見,信一般人所不能信。深深了解到「法」,是釋迦佛所徹悟的圓滿真理(迥然不同於世間真理)。倘若能把世間、出世間的實相開顯得極其明晰,便能使眾生從有漏的黑暗無助,走向無漏的光明希望。其次「律」乃是透過正法的體察、諦審、印決,而作為建立僧團最完善的種種規則與制度,因淨律的殊勝作用是在「為令正法得久住故」。
印老一生重法、守律,公正不阿,不喜歡作一般世俗應酬,往來修行以外的事情,也不願接受外來的過份供養,更不肯作一絲絲、一毫毫浪費、奢華、不著邊際的作為。日常餐飲(後來因病平時多以飲汁一類甚為軟體之食為主)向來但求清淡、不求享受,名符其實不過是「療飢」而已,身上所穿著生活用品,都不過是一些最便宜的實用貨,在別人看來那樣的生活,實在已經到了清苦的地步;但他從不以為苦,因為他的生活重心是在「法食」。讀到好的經書刊物,寫出自覺滿意娛己益人的作品,內心即充滿著「法悅」,彷彿已享用過一頓世上最美好的飲食,「法食」既足,自然忘了疲累或任何不快,精神自然飽滿。好比世儒,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豈不也是印老的生活寫照嗎!
印老的生活清淡,崇尚自然,返璞歸真,如此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但他老不奢不侈、不驕不傲、不卑不亢、心性超逸、一塵不染,其高潔的品格,正足以證明是個生活最平凡不過的僧人,但也可說是平凡中之不平凡者啊!因為他老高尚的品性、瀟灑的氣質、廉潔的操守,加上謙和的待人,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四、遭寃屈卻逆來順受
《佛法概論》是印老的傑著,一九六五年,他應文化學院之聘,教授《佛學概論》、《般若學》,是我國第一位在大學任教的比丘。然而,世事難料,所謂「譽之所在,謗亦隨之。」當初印老由港來台,被聘為台北首剎善導寺住持,在黨國元老李子寛支持下,出席東京所召開「第二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於無形中卻開罪了他人,又因所著《淨土新論》及「大乘非佛說」的觀點,一時不見容於「傳統」僧侶(以大陸來台緇素為核心)。加上印老出席世佛會,被分派與日本留學之圓明法師為同一組,圓明認同印老的學養及見解,其後他在日本隔海批判大乘佛教,幾乎是以一人之力與所有大陸來台的長老緇素論戰,繼而引起島內留日台籍僧眾與大陸籍緇素間的相互攻擊,印老當然被牽涉其中,以致自身深陷險境而未察覺。當時台灣「白色恐怖」盛行,有因對教義爭辯不過,遂密告某人的思想有問題,這是極狠的招數之一,祇要查有「隱藏共產黨毒素」,將可毀滅一個人的聲譽乃至性命,為此不幸發生了《佛法概論》事件,印老被無端冠上莫須有的罪名。所幸李子寬出面折衝,印老不得不及時修改該書「不妥」之部份除罪,才使得一場禍災消彌於無形啊!
茲將《佛法概論》一書被指為「隱藏共產毒素」的部分(原書出版於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附錄於下:「傳說的北拘羅洲,是極福樂的世界。北拘羅洲的平等、自由,有點類似世界起初的人類社會。將此世界融入佛教的真理與自由,智慧與慈悲,即為淨土的內容。我們這個世界,經過多少荒亂,彌勒降生時,才實現為淨土。佛教淨土的真精神,如果說在西方極樂國,在兜率天內院,不如說重在這個世界的將來。拘羅洲的特質没有家庭──没有男女間的互相佔有,没有經濟上的私有。衣服、飲食、住處、舟車、浴池、莊嚴具,一切是公共的,儘可適量的隨意受用。大家都無我我所,無守護者,真的做到私有經濟廢除。男女間,除了近親而外,自由交合,自由離散,所生的子女,屬於公共。拘羅洲的經濟情況,男女關係,家庭本位的倫理學者,或者會大聲疾呼,斥為道德淪亡,類似於無父無母的禽獸。然而佛法說:這是無我我所的實踐者,是「能行十善業」者,是真能做到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者,比家庭本位的道德──五戒,要高尚的多。拘羅洲的人,沒有膚色,種族優劣的差別,人類是一樣的平等。由於體健進步,人間再沒有夭壽的,壽終而死,也没有憂愁啼哭。這個世界,非常的莊嚴,非常的清淨,像一所大公園。土地肥沃,道路平坦,氣候冷暖適中,到處是妙香、音樂、光明。人類生活於這樣的世界,何等的幸福!這樣的世界,為無數世界中的現實存在者。原始佛教仰望中的世界,即是這樣的世界,而又充滿佛陀真理與自由,智慧與慈悲,這即是這個世界的將來。」這只是印老傳達佛教人間祥和、利樂的世界理念,未料其中卻暗藏了可怕的災禍。
五、胸懷磊落如如不動
平常人受到非議,大都立刻惱羞成怒,況受到嚴重的誣謗甚至陷害,一定雷霆大怒、六神無主、心思報復。印老卻冷靜以對,忍受委屈,甚至露出不以為意的態度,誠然是「八風吹不動」,這又是何等高超的修養!「忍得一時氣,可消百日災。」這一向是他老鎮定的思惟。
《法句經》說:「單單受人非議而無人褒獎,或者單單被褒奬而無人非議,過去未曾有,未來不會有,現在也没有,從古至今,這樣的情況不會有所改變。沉默受非難,多言受非難,少開口也受非難,社會上没有不受非難的人。」出家人自然也不例外,連人格聖潔超然的釋迦牟尼在世時,都曾受到各種非難和誹謗而無可奈何。
其實人大可不必為了想受人讚揚,或者為避免非議,刻意做到八面玲瓏、面面俱到,一旦如此,你必然會因而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無法放手去做自己想做、該做的事,又如何能成大器?
總之,無論有人非議或是褒奬,能夠不受外在毀譽褒貶的影響,堅定信心默默完成自己該做的事,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才是全心全意學佛的應有修為。這種修為印老切切實實做到了,正如《法句經》所說:「心若一塊大石磐,不會被風所吹動,不論面對讚美或毀謗,亦毫不為所動。」對任何事物都能看得清、看得透,心如磐石,如如不動,這就是印老的寫照。他了然於人生的矛盾,看穿事物本性。由於他已然站在至高點,彷彿登上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埃弗勒斯峯,當站在那至高頂峯時,整片喜馬拉雅山脈都是敞開的,不只能看到自己走過的途徑,同時也能看到全山所有途徑。所有可以通往頂端的路,甚至可以看到與自己背道而馳的人,他們也正在跋涉、行進著,朝著頂峯前進。現在你看得到世間所有事物,乃因為這個高度的視野是全面性的,因此所有的分別都消失了,所有的哲學也都不見了,所有的認同與不認同也都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在全面的視野完整中,早已獲得了解脫。站在至高的頂點上,印老的視野無限寬廣,因此他的心胸也相對無盡的寬闊,能諦聽所有不同的聲音,能容忍四方八面衝著他而來的敵意,能大方的接受各種不同的意見。因為他的心,開朗、坦然、如如不動。
六、巨著《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老以其正大深廣而純淨的佛法思想力作,也是一代巨著《印度佛教思想史》,學佛著皆宜一讀。印老在該書自序中說:「我對印度佛教的論究,想理解佛法與方便法,而縮短佛法與現實佛教間的距離。」原來他把「佛法」與「佛教」分開來看,世尊所體證的「正法」即「佛法」。「佛教」呢?是經過時空、人事、地域等等發展,演化出的種種複雜現象。然而演化則是一般人類思想和業行的自然傾向,如果缺乏高尚的正見與淨思作引導指向,演化歷程中就必然每下愈況。從佛教現象每下愈況的演化,深察而遍知來龍去脈,則非具正知卓見者莫辦。
印老從平日精勤不懈奮發中正聞、深思、淨修,更本著夙世修來深厚的善根,積藏了無量無盡的智力、慧光,更以史的眼光來看印度佛教思想的發展與演化,完成了他畢生巨著《印度佛教思想史》,這在中國佛教界可說是創舉,前無先例。他老對印度佛教思想的勝解、深入,可說「全方位」的貫徹,從而將一切佛法精微的法源義脈全盤托出。不但如此,也將不了義的法義作適切的批判,另一方面對那些邪僻、荒誕、穢惡的若干劣行,也一一嚴斥痛呵、毫不留情。
他的的確確把緣起幻有,真實與性空,等觀等學。有為的緣起事相,廣泛複雜,普遍無所不在。他見地正確豁明,說得十分透闢,寫得尤其深入。書中將各種論題,正負兩面,敍列擇別,周詳公正,取捨得不存絲毫愛惡情見,真可說做到史家正直不阿、安危不見的特性。
閱讀《印度佛教思想史》,了解到印度佛法之所以興亡,應從佛法興起的源頭注心領會,體悟奉持,從佛教的衰滅末途,誓志振興,振臂奮起,搶救佛教,光大佛教,亡羊補牢,猶為未晚。
七、提倡「人間佛教」是高僧也是凡人
儘管品學超人一等,印老從不自滿,他認為自己不過是個凡人,在他眼中世間没有神,他老弘法七十餘年,没有自己的僧團,不受宗派佛學束縛,為理解教理,對佛法思想起一點澄清作用,而孜孜不倦地寫作、講述,無論是內修外弘,為的是希望掘發正信之佛法,並希望以正信的佛法在混濁惡世中作大清流,德化人心。印老畢生提倡「人間佛教」理念,有人認為他師承太虛大師之「人生佛教」,不過「人生」與「人間」仍有差異,前者輕鬼但仍重神,而印老則不談鬼也不談神。
原來印老在抗戰時期於四川,有一天讀到《增一阿含經》云:「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當下確立他一生佛理哲學的核心。由於《阿含經》屬小乘經典,或者也為此讓他早年研究著述,和當時大乘為主流的佛教界格格不入,由是輒起爭議。不過面對爭議和風波,他始終逆來順受,表現出良好的風度。他總說因緣,種因得果,有些苦是得吃的。
回顧一生,印老曾形容自己:「如水面上的一片落葉,忽而停滯,又忽而團團轉,不論激流如何阻擋,仍是向前流去。為什麼這樣?不但落葉不明白,像落葉那樣的我,也不明白。事後才發現,自己的一切,都在無限複雜的因緣中推移。」在印老眼中,世間、生命,一切都不過就是因緣罷了,只有緣起,没有結束。
我們知道在學界,印老雖然低調,但没有人敢忽略他的學術地位;在教界,他在獨善其身及庸俗化的兩極之中不著二邊,而行中道,並為大眾點出「人間佛教」的方向。欣意要做一個平凡的人,不貢高我慢、不故弄玄虛、不虛偽矯飾、不忸怩作態,一切祇是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實事求是,一步一步踏實地在苦難人間,為苦難眾生服務。他老始終認為這麼做是對的,這才是菩薩道。而他也很明確地從經典中印證,佛陀就是這樣而成佛矣!
印證佛陀真理,果決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利利他。他老是一代高僧,但也是凡人!不念經懺,不處山林,為現世,為時人。他老的思想,他老的理念,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的挪逝,卻不知不覺在人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台灣佛教界的主流共識。智者永不寂寞,睿智英明智慧似海的印老,一生堅持佛教人間化的佛陀本懷。他老擇善固執,文以載道。他老說過:「余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不會因為自己智慧高,而強拉別人跟從,他老容弟子們隨各人不同心性去發展。數不盡的智慧寶藏──著作論述,幾乎全是為了提倡「人間佛教」而大聲疾呼。他老早年至為孤獨,甚至落寞,他老不在意。固然環境使之鬱鬱不得志,但不氣餒,有時獨排眾議,力不從心,但不喪志,受盡病魔恣意的摧殘痛苦不堪,但不低頭不悲觀,這就是人間的印老,教界的瑰寶,同時也是十方的典範!我們深深感佩到印老儘管早年孤獨,但在晚年則是「此德不孤,而譽滿天下」。
八、隨順眾生而慈悲度眾
印老隨順眾生,隨緣度眾的精神,可以看出他老的慈悲,慈悲不講求外表,主要發自內心。當年證嚴法師在俗為妙齡女子時,自行落髮,求受大戒不遂,前往購買《太虛大師全集》的因緣,透過印海法師拜見印老並說明來意,她要求皈依印老座下。印老一方面悲心特重為隨順眾生,一方面亦是獨具慧眼,二話不說應允下來,當下收之為徒,賜法名證嚴,又賜「為佛教、為眾生」六字箴言。不料證嚴法師深受印老的德召感化,努力興辦慈濟事業,且事業組織愈做愈大,利益全球苦難眾生,功德真是難以言喻。證嚴法師對印老的教導奉行不渝,在這滾滾紅塵中將「人間佛教」利益眾生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這段佛門佳話,足以證明從來大菩薩(學佛趣求菩提、實踐菩薩精神者),都是胸懷隨順眾生、隨緣度眾,有求必應的悲心度量!
印老向來就是隨緣度眾,悲心無己的大心菩薩。他老是慈濟的導師!他老是十方的導師!他老更是僧伽教育的導師呀!
九、期盼早一點乘願再來
印老創立的福嚴精舍,從民國四十二年落成至今已超過半世紀,與台北慧日講堂相輔相成,呈現十足「內修」、「外弘」兼備的格局。當時續明法師主持靈隱佛學院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五九年春,接掌了福嚴精舍的住持。以後靈隱學院三年期滿,經過與印老、演培法師商討之後,以靈隱佛學院的畢業生為對象,成立中級性質的僧教育機構,定名為「福嚴學舍」,由續明法師任舍長。福嚴學舍是在一九六一年三月開學,修學期限三年,受學人數常保持在十八人左右。一九六四年學舍學僧畢業後,續明法師卸任精舍住持,應聘出國遊化。繼任的演培法師又經常在海外弘法,由常覺法師代理實務後,又將學舍恢復為精舍,僧教育也暫時停辦。直到一九六九年十月六日,第一屆福嚴佛學院正式開學,以「太虛佛學院」四十名學僧為班底,又另招收新生十名。然而,卻又僅辦了二年,便再度停辦,直到福嚴佛學院第二屆再續辦時,已是六年後的事了。
僧教育,特重在僧伽本份、知能與發心的教導和涵養。一旦養成高尚氣質、優良品學的僧伽人才,擔負起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佛教未來的遠景才能燦爛光明。反過來說,僧人受教程度若不高,素質不良,僧教育有所缺失,養成優質的僧才太少,佛教的前途在在堪虞。印老明白看準了這一點,他不斷期望佛教有所改革的同時,更加重視培植僧才興學護教,當初創立福嚴精舍的用意即在於此。福嚴精舍從初時創立到現在,一直是佛教徒心目中培養僧伽的搖籃。
印老圓寂了,其門人依照遺囑,將其法體自花蓮移靈至福嚴佛學院。六月六日下午四時在福嚴精舍舉行「印順導師圓寂迎靈接駕大典」,海內外印老的信眾弟子僧俗八百多人參加,諸山長老雲集,我懷著又崇敬,又悲痛的心情參與大典。一想到印老生前一向重視僧教育,其辦學的熱誠與艱辛過程,不是簡單筆墨可形容。更何況我當年也曾受教於福嚴學舍,法乳深恩,頂戴難忘!回想過去,想說、想寫、想敍述的事太多太多了,然而卻不得不停筆!我心不禁悲戚起來,說不出的惆悵,心想您老百歳嵩壽,現在走了,帶走您一身的病痛。您老是一生雲淡風輕,了無牽掛,灑脫而去,我們也該以歡喜心情送別人間;但平凡鈍智之我,對您老孺慕實深,內心竟是充滿著無限依賴不捨之情緒……我好難過,但只能强忍住眼眶中滾動的淚珠,不容它隨意掉下來。
印老,最崇敬的導師!您是點亮大眾心光的導師!您是十方學佛信眾的典範!您老說過:「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人間,為人間正覺之音而獻身。」您老是那麼的熱愛人間,關懷人間。所以,我相信您老不會讓大家痴痴的等待、苦苦的盼望──盼待您老再回人間,教導我們!指導我們!鼓勵我們!您老務請早一點乘願再來!
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與生生世世有關的話題. ... 台劇生生世世第124集討論區-男生怎麼會喜歡男生 ... 登城要惠子去玉樹的畫室將建德的相關畫作都處理掉,然而惠子在找到後,卻. ... <看更多>
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KKTV《生生世世》建德喜歡...明珠?!|EP24 的推薦與評價
建德 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大家覺得明珠對# 建德 #英潔#玉樹誰有意呢? 《 生生世世 》|https://hi.kktv.to/JGANL 每週四至隔週一更新! ... <看更多>
生生世世 建 德 喜歡 誰 在 生生世世 EP48 建德想跟明珠告白卻半路殺出玉樹Born Into ... 的推薦與評價
幫 建德 QQ➲ 生生世世 Born Into Loving Hands (周一到周五19:30後更新) ▶️更多內容請上Vidol - https://vidol.tv/programmes/1516▶️Watch Ful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