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講座〗#匠人手中的重要之物 | 朝日夫婦第N式 | 冰之呼吸 // 李長潔 🍧
.
今天受到創創路工作室與淡江大學USR計畫邀請,與 #朝日夫婦 一起談談「刨冰」以及刨冰職人。大部分的刨冰文化史內容散見偽學術其他文章,雖然這場我還是有加上一些新的史料,暫略不提。但是,我想要聊一下主持人問的最後一個問題:「講到地方,其實很常談到 more local more global,請威宇、長潔談談,刨冰匠人的製作技術與精神。其與在地 /全球的連結為何?」
.
■ #召喚匠人
.
我引用了一本書,Richard Sennett(1997)的物質文化研究計畫的第一本《#匠人》(The Craftsman)。在很長一段的現代時間中,我們貶抑了工匠的地位,厭惡那些艱辛的身體勞動。然後在靈光遺失殆盡的現在,才不斷地試圖把匠人、職人召喚回到當代,來保證地方文化沒有在全球湧現的急流中被沖散。
.
■ #技術的雙面性
.
很喜歡Sennett在書末提到的兩個關於物質文化的神話人物,潘朵拉(#Pandora)與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他們都是擁有美麗精巧事物的巧匠。當潘朵拉打開了精緻的寶石盒子,美好的物質隨風飄散到全世界,但同時也帶來了技術的災難。
.
因為身體缺陷、醜陋而待在鄉土的赫菲斯托斯,卻能做出最精巧的工藝。這兩個神話人物的隱喻,都指向了人類對人造技術愛恨交織的矛盾情感。也反映出匠人、職人是「扎根在地」、「創新擴散」的文化連結之關鍵。
.
■ #生產出公共的匠人
.
在冰的技術歷史中,經歷過儲冰工人、搬運工人、神職人員、製冰企業家、製冰匠人、紅豆湯店老闆,到刨冰店。自然與文明、人與技術、地方與異鄉,其中的雜揉始終沒有停歇。雖然匠人只是自然而然地重視手中的事物,但這些工具與技能,最終透過他們溫暖的手,而創造出某種貼近生活的公共文化的生產。
.
哥吃的不是刨冰,哥吃的是文明。
|
#辦完活動雜感
#淡江女宿
|
#其他場次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295780964353617/posts/824904848107890/
Search
生產出公共的匠人 在 中華文化總會- 節目預告!《匠師們的平民時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由民視異言堂製作播出《#匠師們的平民時尚》,剛好採訪到匠人魂#4《玉鳳的旗袍 ... 受到機械化快速而且大量生產的衝擊,師傅紛紛轉行,也讓精緻手藝逐漸走向沒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