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連載囉!敬請鎖定~^_^
從懷胎的那一刻起,孕婦的每一個判斷和決定都與孩子相關。女人懷胎九月會經歷哪些身心變化,如何與醫護人員溝通懷孕與生產過程的種種疑問,成為能珍視自我、勇敢堅強的母親?
生動盟今日起連載由諶淑婷所著的《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本事文化出版),與您一起分享,如何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生產慢舞。
*******
〈孕婦健康手冊,還是產檢時間表?〉
獲知懷孕後,沒有任何東西比這本粉紅色封面的《孕婦健康手冊》更讓孕婦感到心滿意足了。當超音波照出胚胎有了心跳,儀器傳出穩定急促的心跳聲響,醫師就會發給手冊,彷彿發給證書,宣告:「沒錯,妳有資格當媽媽了!」微妙的是,被暱稱為媽媽手冊的《孕婦健康手冊》,據聞已經發行二十年,究竟幫了孕婦多少忙?有多少媽媽仔細閱讀過其中內容?還是只當成每次產檢的必備品,忘了帶可是要被護理師叨念的?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施麗雯,多年來研究孕婦產檢的選擇與內容,她發現媽媽手冊其實是以檢查胎兒健康為主的手冊,例如從第二頁到第四十八頁是各項檢查時程(2014年版本),大多是以篩檢胎兒健康為主的預防性檢查,當中只有少部分與準媽媽健康有關。
這些產檢項目和檢查時程,美其名是提供懷孕女性參考用,卻宣告了制式的產檢流程:必須在何時該做什麼檢查,讓擔心胎兒健康問題的女性過目難忘,卻未說明檢查目的和結果,同時缺少可能的影響解釋與詳細說明。我自己的經驗是,手冊成了產檢班表,時間到就該檢查,孕婦過五關斬六將,要抽血就伸出手臂,要驗尿就端著杯子去廁所,也不用擔心忘記或遺漏,醫師或護理師會直接幫妳預約下一次的「回診」時間。
施麗雯還觀察到,手冊同時提供遺傳資訊,這些遺傳資訊不光是知識傳遞那麼簡單,還起了一種警示作用,讓孕婦感受到壓力:妳不見得幸運到能生出健康的孩子。為了減少不知從何而來的焦慮和恐懼,又感到自己身懷重任,必須為孩子的健康負責,孕婦簽下一張又一張自費檢查的同意書,勞神又傷財。
2015年,衛生福利部曾在母親節前開了一場「孕後人生之葵花寶典——孕婦健康手冊二十年蛻變」記者會,邀請準媽媽分享使用《孕婦健康手冊》經驗,我看到時頗為愕然,難道是我小看了這本被國民健康署比擬為武功祕笈的手冊?這本手冊裡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各項侵入性檢查的風險,而重要的生產過程僅有四頁篇幅,更沒有認識產程、因應疼痛促進產程的技巧、生產計畫書範本等,明顯忽略女性本身的需求。另外,手冊給伴侶或準家庭成員的資訊只有三頁,在這少得可憐的內容裡,有一頁是在說準爸爸應該戒菸。
產檢記憶——不堪回首?還是充滿樂趣?
我請教了幾位朋友,才知道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媽媽手冊,以及雖然沒有手冊,提供的產檢服務卻不見得比較遜色。以美國為例,產檢是產科護理師與婦產科醫師組成一個團隊,每一次產檢都有護理師詳細問診,完成各種孕期相關測量與紀錄,以及心理、生理衛教,也歡迎孕婦提出疑問,醫師會充分回答問題。孕婦也可以另行預約助產師,在助產所裡談生產計畫,生產時希望誰在旁邊陪伴,慢慢引導孕婦理解生產的過程,卸下擔心和顧慮。有一位朋友提到,懷孕後期的妊娠糖尿病檢查,台灣產婦必須喝下一罐甜到嚇人的糖水再抽血,但美國的助產師會先解釋檢查內容,接著建議產婦可以選擇糖水,或是在檢查前先到餐廳點一份淋了楓糖的法式吐司加冰淇淋奶昔,一樣可以讓血糖飆高再去抽血,讓產檢回憶充滿樂趣。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重視媽媽手冊的內容,有人認為媽媽手冊「全用來記錄胎兒成長」並無不妥,想增進孕期知識,自行買書閱讀或上網搜尋資料就好,做媽媽的就是要把孩子擺第一,只要對胎兒有幫助就好。
這何止是「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簡直是「女人何苦作賤自己」。我常常懷疑,多數女性生育子女,只是為了「有小孩」,生產就以打減痛、剖腹產來撐過去,根本沒有思考過如何享受孕期(除了購物之樂)。當女人把自己視為提供胎兒成長的載具,而不重視懷胎九個月的身心變化,與醫護人員溝通懷孕與生產過程的種種疑問,如何成為能珍視自我、勇敢堅強的母親?
施麗雯的研究中,還比較了台灣和英國的媽媽手冊。相較於過度重視檢查的台灣,英國提供給懷孕女性的訊息,顯得更加貼近女性。英國的國家健康照護系統(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除了提供懷孕和生產等資訊,還有許多以女性心理為主的資訊。例如,產檢的流程和項目是由孕婦、家人和助產師或醫師,共同討論規畫出來,而非統一的制式流程。NHS 並強調在產檢過程中,助產師或醫師要了解孕婦是否擁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甚至特別叮嚀女性多花一點時間思考自己的需求,在產檢時跟自己的生產照護者(助產師或醫師)討論生產當天的事,包括生產計畫,對於產程和產痛的疑問等。
英國的媽媽手冊不斷強調產檢與生產過程中,孕婦自我選擇的重要,也提醒孕婦要與助產師、醫師溝通。無論最後在執行面上是否能百分之百做到,至少這本手冊提醒了英國孕婦,從懷胎的那一刻起,自己的每一個判斷和決定都與孩子相關,務必充分理解並謹慎選擇。
外國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是至少告訴我們,月亮是同一個,為什麼在不同的地方會看到不一樣的月亮呢?
我相信不少媽媽會特地留下媽媽手冊作為懷孕紀念,如果妳手邊正好有一本,不妨拿起來翻翻,回憶這本手冊與自己的孕期有多少聯結。
--
施麗雯助理教授的研究,請參考〈媽媽手冊是葵花寶典?〉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50508/606838/
--
本文摘自《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5166
生產計畫書範本 在 尤美女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上午我與林淑芬立委出席「婦女新知基金會」在母親節前夕的記者會,針對現在過度醫療化的生育環境中,孕婦、產婦面對生產過程中感受到的焦慮不安常被醫生忽略,因此我們共同呼籲政府及各醫療院所應積極推廣「生產計劃書」,鼓勵孕婦、產婦主動提出自己期望的生產模式,並與醫護人員、助產師等共同討論,在充分資訊下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生產模式,以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權。
台灣政府簽署的聯合國「消除婦女一切歧視公約」第12條規定,締約國應保障女性的健康與生育權。女性理當有權利在生產過程中獲得充分的資訊後,提出對自己最有益的選擇。孕婦、產婦可在「生產計劃書」中表明拒絕或期望減少的醫療介入的內容,如:不灌腸、常態性會陰切開術 (非選擇性會陰切開)、打點滴等等,這不僅有實証醫學的支持,連國際衛生組織(WHO)也表示,不必要的醫療介入不僅對孕婦、產婦沒有益處,甚至還會延遲產程,應該盡量避免或減少。
關於「生產計劃書」的意義及重要性,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榮譽教授郭素珍表示,生產應該以孕婦、產婦為主體,她們不是病人,而且生產經驗會影響她們的一生,因此所有的醫療介入都應該讓孕婦、產婦知情並做出選擇或同意。
放眼其他國家,「生產計劃書」早已被普遍接受,甚至由政府積極推廣。以英國為例,英國的媽媽手冊裡提供了一個「Your preferences for your baby’s birth」的表格,裡面提出了十項建議準父母先行思考的事情,如:想在哪裡生? 居家生產還是助產所?妳想要誰陪妳生產?萬一要進行剖腹,妳想要誰陪伴等等,鼓勵準父母跟醫護人員討論,甚至是撰寫自己希望的生產計劃。不僅如此,英國健保局網站上除了向準父母解釋什麼是生產計劃書之外,還提供範例格式,只要填好表格印出來就可以。
瑞典則是將「生產計劃書」規劃在提供給準父母參加的產前教育裡,一但提交了生產計劃書給助產師或醫護人員,生產那一天,即便生產當天的助產師與產檢的助產師為不同人,協助生產的助產師仍會主動翻閱孕婦、產婦的生產計劃書,充分了解及滿足他們的需求。
強調自然生產的荷蘭,醫院則會主動提供孕婦一份mother-to-be guide (準媽媽指引),鼓勵準媽媽寫下自己的生產計劃書,並與助產師討論,可見「生產計劃書」早已是尊重及維護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具體作為。
因此,「婦女新知基金會」提出三項訴求:
一、 呼籲醫院主動提供生產計畫書範本,積極與孕/產婦溝通生產需求
二、 要求衛福部針對使用生產計劃書之醫院於評鑑上加分
三、 要求衛福部三個月內,調查及公佈使用生產計劃書的友善醫院
尤美女立委支持這三項訴求,並指出傳統的醫療常規介入,不僅媽媽受苦、胎兒也可能因此受到傷害,醫師也擔負重大壓力,如果由醫院提供「生產計劃書」,讓醫師與產婦做良好的溝通,這是一個創造醫生、產婦及子女、政府三贏的方式。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王宗曦則回應,英國政府將生產計劃書放在媽媽手冊裡的做法很好,或許衛福部未來可以考慮;並承諾會將評鑑部分帶回討論,將先進行對婦產科醫學界的觀念溝通;未來將有六家醫院即將實施「溫柔友善生產」的試辦計畫,生產計劃書會是這試辦計劃其中的一環,希望能做出讓其他醫院可遵循的典範,一旦有典範模式,再來做推廣宣導,預計年底可以完成調查及公布。
生產計畫書範本 在 新手媽媽一定要知道!什麼是「生產計劃書」?什麼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想要溫柔 生產 的新手媽咪看這裡~到底什麼是 生產計畫書 ?孕媽咪常見的問題又有哪些呢?讓蔡宜臻醫師&施俊宇醫師講解給妳聽!00:00 精華片段00:31 Q: ... ... <看更多>
生產計畫書範本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關於生產計劃書很多孕媽咪會跟我詢問有關 ...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生產計劃書很多孕媽咪會跟我詢問有關生產計劃書的事情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吧我把它簡單區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關於專業考量的部分譬如說自然生還是剖腹生需要提前催生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