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解密(3)」:這篇談的是台積電如何佈局研發
我大約從1994年開始,有機會與張忠謀董事長多次互動,有時開會,有時幫他簡報產業趨勢,也常有機會聽他演講。我回想過去三十多年中他常用的關鍵字,大致可以理解這位老人家以什麼樣的產業背景、經營心態在不同的階段面對波濤洶湧的競爭環境。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前,最常聽到的是「Integrity(誠信)」,2000年迄今,都沒忘記「摩爾定律」,研發步調跟著摩爾定律走,挑戰頂級市場的氣度、視野是他的胸襟,而台灣也給了他最好的環境。
張忠謀退休了,下一個大帥是誰?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拔劍四顧心茫茫」,意思是英特爾的Andy Grove走了之後,市場上再也找不到對手,此時不退,更待何時?經營企業的巔峰境界,台灣也出現了,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是創業的視野、智慧與勇氣。
產業趨勢 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次提出對房產的觀點,下方留言區的討論都會非常激烈…
有人認為房產絕對不是負資產,覺得人口都不會減少,彷彿活在房屋不會折舊,且不用繳稅,自己有神功護體永遠健康,以及人口永遠都是正成長,沒有人老死的平行世界。
同時,也有人認同觀點,不需要為了房子毀掉整個人生體驗。
很簡單就能看出,哪些人被買房的詛咒枷鎖操控,或是已經貸款買房,不肯相信事實,但也能看出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覺醒,脫離華人的固有觀念,瞭解到甚麼是真資產,以及資產活化與現金流的重要性。
說真的,收入不高現金流不足,被買房詛咒操控,認為買了房就能改變人生的人,就跟剛進場股市的新手小白一樣,都覺得自己是天選之人,買了股票就會衝上去,翻轉人生。
誰知道自己其實只是隨處可見的一棵韭菜,被收割了才會開始面對現實。
我這邊所說的收割,意思不是未來房價一定會下跌,你的房產被收割,而是只要你現金流不夠,你的勞動價值和生活品質,就會被房產以及房產背後的資本家(銀行+建商)收割,換句話說就是,你的人生被收割。
老實說,在全球無限QE的環境下,每個人手上的現金必定會縮水,因此,必須要找資產來對抗通膨,而我認為抗通膨的最佳資產,就是高殖利率、產業趨勢向上,且低位階的總經投資標的。
除非你資金多到買房可以一次付清,或是有房貸也不擔心現金流周轉問題,否則,房產絕對不是抗通膨的好標的,因為通膨代表著未來可能升息,若你背著沉重房貸,升息就會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知道,實話總是難以讓人接受,但若你接受不了,在背房貸十幾二十年的時光中後悔,只能說你福報不夠,沒辦法聽進去他人的諫言,不過,若你能聽進去並做出改變,就代表你有福報,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層次。
總之,我並不反對買房,但是否要在這房價超高的變態環境背貸買房,最主要就是看自己的能力。畢竟,雖然房產未來有可能會漲,但在貸款期間,房產就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如果資金與現金流不夠,槓桿開太高買房,不幸發生急需用錢的危機,卻沒有緊急預備金應對,不只是自己的人身安全沒保障,可能連房子都保不住...
當然,若繳房貸時還可以準備緊急預備金,和有足夠的現金流週轉,就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相對的,如果以上幾點沒法達成,千萬不要被建商和身邊親朋好友洗腦影響,打腫臉充胖子,硬著頭皮買房,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勞力價值被壓榨殆盡,換來被自己房子囚禁的人生。
產業趨勢 意思 在 財報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財報狗美股人物專訪
【家族辦公室經理人 Wayne——如何學習美股商業模式】
聽過財報狗 podcast 的朋友,應該都會對 Wayne 有印象。Wayne 曾在保險公司和投信管理資金,現在是家族辦公室的投資經理人,主要投資中國跟美國市場。平常經營粉絲專頁 明日四維羅的價值筆記 Los PE ,分享許多中國跟美國的最新投資資訊,提供台灣投資人不同面向的思考。
由於 Wayne 的投資範圍橫跨三地市場,並不常見。威宇這次再請到 Wayne 分享更多投資理念以及寶貴的經驗。
▁
🙋♂️ 威宇:可否分享一下你的投資經歷,以及當初是怎麼開始投資美股的?
Wayne:一開始在投資台股的時候,遵循的是傳統的價值投資 Net-Net 法,但漸漸發現這種投資機正在變少,所以改用財務指標去選股。在這個階段,同時也有研究商業模式,但比較像是藉此確認財務指標有沒有問題,不是真的理解商業模式運作。
雖然這段期間操作績效還不錯,但也注意到,有些財務指標好的公司,不見得會有成長;而有些無法透過財務指標篩選出來的公司,其實也會有不錯的報酬表現。
因為發現自己持股績效比較好的公司,其實都是有成長的,不管是拿到新訂單或者是產業環境變化所導致的成長,所以慢慢把焦點著重在成長。畢竟在複利的過程當中,「成長」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因為想要追求長期成長,就變得比較在意公司商業模式。在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研究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後,我覺得能夠長期成長的不多,所以大概是從 2014、2015 年左右開始接觸美股。
▁
🙋♂️ 威宇:為什麼你覺得長期成長的公司這麼重要?
Wayne:我比較喜歡看這種中長期成長公司的原因還有一個,是我對短期資訊的敏感度不算很高,而且這個資訊優勢相對需要依賴人脈或朋友圈,但這不是我擅長經營的部分,所以我不太會看短期成長股。
而且能夠長期成長的公司,背後的意義其實是這間公司可以解決一些長期的問題。我想要投資能夠解決問題的公司,這個長期的核心能力,最好是別人很難做到、或者只有它才做得到的。
還有一點是,我認為長期成長公司的投資風險是逐漸下降的。因為通常投資風
險來自本金的損失,而成長本身是一種價值來源,一旦公司有長期成長的話,價值是一直不斷增長的,這個本金損失的風險就會相對下降,所以還是要取決於當時投資的估值。雖然我很在意成長,可是同時仍然很注重估值。
另外,我想補充一些自己找公司的想法。我會特別看三個項目,一個是公司或是創辦人的思維能力、核心能力以及業務能力。能夠具體地解決問題就是核心能力,因此才有機會去摸索怎麼樣獲利,也就是業務能力。
不過後來我意識到,其實核心能力常常就是創辦人或 CEO 的思維,不同人在那個位置就會有不同的核心能力。因此我把人視為企業的 DNA,會特別研究這個部分。
▁
🙋♂️ 威宇:我們再稍微多談一點跟你工作相關的,就你所知,台灣的家族辦公室大概一般是什麼樣子?
Wayne:家族辦公室管理家族的一切事務,投資、教育或稅務,我就專講投資的部分。最常見的就是投資公司持有家族本業的股票,負責經營權之類的市場操作,而用這筆資金真的去進行財務投資的就相對少。
家族辦公室跟投資公司的背後,其實都會有私人銀行協助,他們會提供產品,可能就包含各種私募基金,我也遇過中國創投來募資。我要負責的就是評估要不要投資這些產品、評估這些創投團隊的發展可能等等。
▁
🙋♂️ 威宇:我自己聽過幾家台灣一般的家族辦公室都是投資美股,你覺得普遍都是這個樣子嗎?
Wayne:我認為很多家族辦公室的投資限制,其實是老闆的想法跟格局。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我接觸到的這些老闆們,普遍比較喜歡有收益率的標的。所以未必是真的都喜歡投資美股,還是有偏好投資台股的。
如果是聯合辦公室的話,也會以那個辦公室的創辦人想法為主,而不是那個家族跟那個老闆的想法。
▁
🙋♂️ 威宇:台灣人投資台股的確還是比較直觀。那你覺得,比起直接住在美國的美國人,台灣人在台灣投資美股會不會有劣勢?
Wayne:美國人在美國生活,他們對於當地公司的資訊或理解上面,一定會有優勢,但我覺得台灣人這個劣勢其實是在逐漸減少的。
這個要特別感謝中國的企業家,因為他們在中國或多或少複製或參考了美國的商業模式。所以我們可以很簡單用中文接收到中國企業家對這些商業模式的認知或理解,透過這個方法,逐漸消除資訊和理解上面的劣勢。
而且其實現在會有一點點相反,有時候我在看美國公司,會覺得他們是走在中國某些企業後面。也就是可能會反過來,美國先看了中國之後,才決定接下來可能會做什麼,有點互相參考的意思。
▁
🙋♂️ 威宇:那你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的營運或它們的商業模式?
Wayne:其實很多中國企業的創辦人,都很注重如何解決社會的需求或問題。一旦他們提出一個東西之後,會激發很多相關的討論。我就會從投資網站雪球或是他們舉辦的演講活動裡面,了解更多資訊,例如這個企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到底解決什麼問題,或者是為什麼有些公司很早就進入,卻遲遲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等等。
我覺得最好的一個例子應該是美團。一開始可能會單純覺得就是個外送公司,但我也去過幾個中國不同的城市,知道那邊的住宅跟商業區是明顯有區隔的,不像在台灣,一出家門就可以找到吃的。
所以他們外送的需求是強勁的,大家不再需要為了吃東西而走個二三十分鐘。美團外送的本質就是解決了每個人時間上的問題。
▁
🙋♂️ 威宇:你怎麼看 2021 年的產業趨勢?
Wayne:2021 年應該算是後疫情時代,我自己還是會比較關注數位化,這不只是 2021 年的趨勢,是未來可能十年的發展重點都在這裡。
我昨天正好讀完前微軟副總裁陸奇的演講文章,他提到四個長期趨勢:數位化、生命科學、新能源以及全球的重心轉移。基本上只要掌握其中一項的話,應該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我自己是專心關注數位化的部分,因為數位化就包含很多不同的面向,例如電商、雲端、SaaS 或人工智慧,其實每一項都是可以再深入鑽研的。
▁
🙋♂️ 威宇:2020 年有很多剛進入美股市場的朋友,最後可不可以請你給他們一些建議?
Wayne:我可以給的建議會比較針對看個股的朋友,如果你沒有太多基礎的話,我建議還是從模仿開始。美國有很多私募基金經理人每一季都會寫公開信,也有很多知名投資人會在訪談 podcast 裡面,分享他們的投資觀點。向他們學習,都是比較好的開始。
了解一些財報的基本數據也很重要,財報狗真的是很好用的工具。如果我遇到一些本來沒有長期追蹤的公司,但又想快速知道財報數據的話,財報狗的美股功能會是重要的幫手。
#財報狗網站可以查詢美股囉
#最有效率分析美股的財報網站
#訪談相關連結放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