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冒險菜鳥與對前途茫茫的里民
#用十分鐘聽聽他們的故事
「十年前,長征南極隊裡的隊長陳彥博也不確定自己能在跑步這件事上獲得多少成績」
而現在的他,已經是臺灣之光,並且剛剛在柬埔寨的220km超馬賽拿下世界冠軍。
-
#去你的南極
#去了一趟南極又有什麼了不起?
長征南極裡真正在雪地裡經過一個月越野滑雪的隊員總共有五位:一位是橘子遊戲的老闆、一位是臺灣之光陳彥博、一位是冒險王宥勝、而另外兩位是普通人,至少在目前來說還跟我們一樣是普通的年輕人(笑)
為了這場講座,西踢特別又跑回展覽現場一趟,我很想知道對於這兩位「普通人」來說,這趟我們看起來並不普通的南極長征,究竟對他們而言是什麼?
是挑戰?
是冒險?
是征服?
-
「其實回到台灣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像前輩那樣可以迴向給廣大人群的正能量跟影響力,但我們因為這個長征累積了很多事情,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一些什麼,也讓我在這之中認識了想讓自己奮不顧身的領域,或許等我有能力了,我也可以用接棒的方式把這件事一棒一棒傳承下去。」
-
「南極是一顆種子放在我心裡,但他什麼時候會長大茁壯成一棵大樹開花結果,我沒有辦法預期或是預測,但我知道這真的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而且這件事發生在我生命中也不是一件偶然。我平常就不是運動員、我也在這段過程中有很多很想放棄的念頭,但老天爺把冒險的勇氣放在我心中,也讓我發現年輕人真的很需要更多力量跟鼓勵,現在我沒辦法說出有什麼樣的實質改變,但我能用這個故事去影響更多的人,而且,我也很期待自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
「#不要做別人眼中的大事」
「#YOLO」「You Only Live Once.」
尋找屬於自己的手感、尋找那塊讓自己說話有重量的地方、尋找你想做的事情,並且「實踐」,記得,不要讓自己成為曾經的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email protected]...
用十分鐘聽聽他們的故事 在 It's City 西踢的里民辦公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致所有冒險菜鳥與對前途茫茫的里民
#用十分鐘聽聽他們的故事
「十年前,長征南極隊裡的隊長陳彥博也不確定自己能在跑步這件事上獲得多少成績」
而現在的他,已經是臺灣之光,並且剛剛在柬埔寨的220km超馬賽拿下世界冠軍。
-
#去你的南極
#去了一趟南極又有什麼了不起?
長征南極裡真正在雪地裡經過一個月越野滑雪的隊員總共有五位:一位是橘子遊戲的老闆、一位是臺灣之光陳彥博、一位是冒險王宥勝、而另外兩位是普通人,至少在目前來說還跟我們一樣是普通的年輕人(笑)
為了這場講座,西踢特別又跑回展覽現場一趟,我很想知道對於這兩位「普通人」來說,這趟我們看起來並不普通的南極長征,究竟對他們而言是什麼?
是挑戰?
是冒險?
是征服?
-
「其實回到台灣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像前輩那樣可以迴向給廣大人群的正能量跟影響力,但我們因為這個長征累積了很多事情,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一些什麼,也讓我在這之中認識了想讓自己奮不顧身的領域,或許等我有能力了,我也可以用接棒的方式把這件事一棒一棒傳承下去。」
-
「南極是一顆種子放在我心裡,但他什麼時候會長大茁壯成一棵大樹開花結果,我沒有辦法預期或是預測,但我知道這真的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而且這件事發生在我生命中也不是一件偶然。我平常就不是運動員、我也在這段過程中有很多很想放棄的念頭,但老天爺把冒險的勇氣放在我心中,也讓我發現年輕人真的很需要更多力量跟鼓勵,現在我沒辦法說出有什麼樣的實質改變,但我能用這個故事去影響更多的人,而且,我也很期待自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
「#不要做別人眼中的大事」
「#YOLO」「You Only Live Once.」
尋找屬於自己的手感、尋找那塊讓自己說話有重量的地方、尋找你想做的事情,並且「實踐」,記得,不要讓自己成為曾經的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用十分鐘聽聽他們的故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fantasy@fantasy.tw
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今天又是疫情變化的一天,讓我們來聽聽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怎麼看目前的疫情呢?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從6月21日至今,已經做了4933人快篩,其中偽陽性有15人,PCR檢測後4人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北農沒有你們想像得那麼可怕」,指出確診率不到0.1%。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目前已經打了1700多劑疫苗,預計周五前造冊的4000多人都會打完,也強調公司造冊後就要負責任。】其實北農的老闆是農委會,所以看到好久不見的陳吉仲出來害我嚇了一跳,怎麼忽然跳出來,北農的群聚開始在五月中,難道這一個月之間中央都不覺得北農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嗎?不過目前北農要保持運作,一邊還要進行疫情管制,真的做得到嗎?我們請王任賢醫師來分享一下他的看法,到底北農應該要怎麼處置呢?
另外,北農的人流量一天可能高達兩萬人,又有各種來自各縣市的蔬菜水果,中南部真的都沒有受到更嚴重的影響嗎?
另外,王理事長在中國時報的投書中也寫了這次廣州的篩查十分有效率,目前這次DELTA病毒在廣州的狀況,和整體封鎖篩查的狀況到底如何,台灣能夠預先抄作業做好準備嗎?但這種強勁快速封城的狀況還是造成了國際航運的嚴重問題:【全球陷入塞港夢魘,全球第四大、中國大陸第三大深圳鹽田港的港區已正式通知所有的客戶,作業量逐漸恢復當中,最快要到6月底有望全部碼頭恢復作業。貨攬業者表示,原本要進鹽回港的貨大部分都還在排隊等進場,現在手上的貨都「滿出來」,到月底才能全面恢復,急單還是要拉到別港口出貨。】難道篩查沒有甚麼更容易的替代方案嗎?
另外,根據德國之聲今年五月的報導:【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週三經過馬拉松式的磋商後,制定了德國如何逐步解封的策略。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提供民眾免費快速篩檢的機會。預計自下周開始,聯邦政府將會承擔快速篩檢的費用。每人每週可以獲得一次免費檢測的機會,地點可能位於檢測中心、診所或工作場所,由受過訓練的人員執行。其中幼兒園保育員、兒童、學生和教師都是快篩措施的重點討論對象,以確保學校及幼兒園能保持開放。
德國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週四表示,德國已訂購至少2億份自我檢測試劑以及8億份快篩試劑,供應商目前有1.5億份存貨。自我檢測試劑的使用原理與快篩試劑相同,由鼻子或咽喉取樣,使用者可自行檢測,無需專業人員協助。】另外,今年五月開始,德國也修正了相關的逐漸開放的規定,【根據最新法規,疫苗接種者和痊癒者將無需提交陰性檢測結果,就可以出門購物、理髮或參觀植物園等等。除此之外,接種者和痊癒者還可以在私人空間不受限制地訪友會客。不過,完成兩劑疫苗接種14天後,上述取消限制的措施方可生效。】
另外,根據geneonline的報導,原先大受期待一堆人投資的CureVac竟然三期臨床實驗結果令人失望,連百分之五十都沒達到:【Pfizer/BioNTech 與 Moderna 的 mRNA 新冠疫苗是各國施打的熱門疫苗,德國藥廠 CureVac 同為 mRNA 新冠疫苗的開發商,雖研發速度偏慢,但因其疫苗儲存條件較佳與量產成本較低,仍具有與 2 大 mRNA 疫苗開發商競爭的潛力。然而,CureVac 最新出爐的第 2b/3 期期中臨床數據卻讓它失去了入場競爭的門票,抗輕度至重度的 COVID-19 有效性僅 47%,未達到預期標準。
臨床試驗 HERALD 招募了來自歐洲與拉丁美洲的 4 萬位受試者,並在共 13 種以上新冠變種病毒遍及的環境中試驗。結果指出,134 位感染 COVID-19 的受試者中,有 124 個案例源自變種病毒,其中 57% 受試者是受到高關注變異株(VOC)感染,也就是那些已有文獻證實能降低新冠疫苗與療法功效的病毒株;其它變種則包含 Lambda 變種病毒(C.37,祕魯)與於哥倫比亞發現的 B.1.621。】可是我們高端的疫苗感覺信心滿滿的ㄟ,都不會覺得自己三期有可能出問題嗎?
著名的喜劇演員李秉穎還在自由時報的訪問裡面表示:【李秉穎指出,這種攻擊就是「雞蛋裏挑骨頭」,先攻擊沒有三期、再攻擊審查委員,什麼東西都可以拿出來批評,但這真的對台灣民眾是好的嗎?國產疫苗如果不能如期上市,最高興的會是誰?他認為台灣防疫受挫,最高興的絕對不是台灣人民。】那全世界到底除了台灣之外有哪一個國家已經使用免疫橋接代替第三期認證疫苗,沒有的國家是不是都不認同台灣獨創的政策,對台灣不好?
另外,根據ettoday的報導:【國內從5月11日確認社區本土病例,疫情爆發以來已經累計超過1.3萬名本土,且有超過500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最新重症統計,有2444人屬於重症,當中大部分是60歲以上有1639例。60歲以上重症率達到35.8%。】根據中央社的報導,巴黎的研究數字:【這項刊登在刺胳針呼吸道醫學(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使用全法國數據的研究強調,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更為嚴重。研究人員將今年3月與4月8萬9530名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住院病患的資料,與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底間4萬5819名因季節性流感住院病患的數據作比較。】在這份法國研究中,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是16.3%,而死亡率是16.9%,如果照這個數據來看,法國的死亡率比我們高,但我國的重症比例也還是比較高,到底有甚麼原因呢?
【call out新竹Justin】分享故事:
1. 帶爺爺奶奶和外公都施打過AZ疫苗了。爺爺和奶奶是我帶他們去打疫苗的,新竹市搞了一個大型戶外疫苗接種站;當天報到量體溫消毒、查驗證件(會特別對健保卡跟身分證以上都會過卡)、醫生問診打疫苗、休息30分鐘,其實過程還算順利。
打完疫苗後長輩其實都沒什麼狀況,但打疫苗前有請他們帶平常在吃的藥給醫生看確認沒問題才打,也有現場等30分鐘才離開但其實真的很多長輩根本不想等30分鐘打完就想走。
但是當問到第二劑疫苗何時能打時,護理人員則表示要看疫苗何時會到…
2. 三級警戒下身為一個碩士應屆畢業生說實在感覺我們被政府拋棄,疫苗沒我們的份、紓困沒我們的份、因為疫情有些職缺沒有再開了,但我們又能怎樣罵了政府會聽嗎?只會找專家學者來定紓困方案,但那完全不符合真實民間狀況啊。社會上20-40歲年輕人誰關心過我們?只有選舉喊出一堆打高空政策,實際上有哪個政治人物關心過我們。
20-40是台灣勞動力生產主要一群我們可能稅繳的沒有大老闆多,但付出勞力對國家貢獻總有吧?每個行業都說要優先打疫苗官員也跟民眾搶,我真的很希望國家沒有拋棄我們。
#王任賢 #北農 #疫苗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用十分鐘聽聽他們的故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年容易又新年,2018年來到尾聲,我們《港。故》亦邁向第117集。過去一年,我們一共為大家報道了51個不同香港人的故事,當中有沒有哪一個感動過你?我們回訪了部分《港。故》主角,聽聽他們2019年的新年願望。
贏波一時,做人一世
「聖誕節唔可以走、新年假唔可以走、復活節假唔可以走,佢哋唔係入醫院,都要返嚟練波。」——協恩中學籃球教練任明敏(Dora)
或許就是這樣刻苦的訓練,造就了協恩籃球隊成為學界精英賽的「神之隊」,滿頭白髮的Dora,今年身兼訓導的工作,希望幫助更多學生在生命上有正面的態度,而在新一年她有這樣的盼望:「希望佢哋喺未來幾大賽事,都有一個好表現,能夠衛冕冠軍。」
告別天虹.教育夢
「對於天虹,簡直唔捨得到不得了,但係我決定去闖,有啲嘢就要放底。」——時任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
朱校長在今年9月,轉換到新的跑道上,繼續為教育界作出貢獻:「希望政府新嘅資源,配合家長嘅想法,同埋我哋教育工作者應有嘅熱誠,希望我哋嘅孩子可以學得更好。」
長髮「爛仔」設計師
「我由細到大都係長頭髮,打扮吓、化吓妝,呢個係我個人獨特特色、形象。」——時裝設計師陳敏航(Akira)
在群育學校畢業的Akira,憑着個人大膽的創意、努力,成為別樹一幟的設計師和化妝師:「2019年希望喺街頭做一個完美嘅表演,畀各藝術家睇到,香港仲有少少位置可以容納我哋。」
無咗對腳的史泰龍
「我都係靠對手去完成賽事,好似電影中嘅史泰龍一樣,做不完、打不死。」——香港復康力量董事仇健明
因為感染食肉菌而截除雙腳的仇健明,從鬼門關逃出生天後,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更積極面對人生,在11月更成功挑戰斯巴達障礙賽:「2019年我嘅心願係希望做健身,操好自己嘅體能,着上一對刀片腳,去運動場跑我嘅人生馬拉松。」
我的「真空」老公
「愛唔係最重要,犧牲同責任先係最重要。」——植物人照顧者劉倩萍(Cindy)
為了照顧因中風而變成植物人的丈夫,Cindy賠上了自己寶貴的健康,患上癌症,她因為經濟原因,現時己停止做化療:「我希望唔好再有下一個我,因為我呢個故事,絕對唔係一個好聽嘅故事。」
緊抱我的小天使
「天使綜合症完全未聽過,呢一世都唔會好返。」——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創辦人Joson
愛女患上了罕見病,Joson兩夫婦由一開始逃避到接受,再慢慢成立病人組織,更推己及人,在12月1日,成功舉辦以「罕見病」為主題的博覽會,希望令更多同路人堅強地面對充滿挑戰的每一天:「我想勉勵傷健家庭,其實我哋唔一定係受施予嘅一群,只要我哋願意分享、付出,都可以對社會有好大貢獻。」
遲來56年的婚照
「能夠執子之手,無論佢健康與否,我哋都要照顧到老。」——年長護老者余國健
85歲的余伯伯和86歲的蕭婆婆跨越半世紀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多觀眾,亦令大家反思婚姻的意義。經過接近五年的等待,患上老人痴呆症的蕭婆婆,終於獲安排入住院舍,但余伯伯卻十分不捨這個老伴,幾乎每天都到院舍陪伴蕭婆婆,每個月總會接她回家住幾天:「希望政府真真正正做到關懷長者,做到老有所養,居家安老。」
今集《港。故》用7分鐘,跟大家一起細味過去一年部分精彩內容,希望為大家的2019年,注入滿滿的正能量。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
用十分鐘聽聽他們的故事 在 Sheng-Xiang & Ban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吾鄉印象
美濃森林音樂會
1994/7/31
1994年,我已經確定放棄本科系,並且立志想要成為職業音樂人,跟觀子音樂坑的團員和淡江吉他社辦了點生映象創作發表會,門票70元,賣了700張票,收入五萬元上下,全部捐給美濃愛鄉協進會當反水庫的基金。
永豐後來告訴我,他們很不好意思,竟然讓大學社團捐款,於是在1994年7月31日,選在水庫預定地美濃雙溪樹木園辦吾鄉印象音樂會,找我們去唱歌。那場音樂會在早上10點舉行,我們赤腳穿短褲就上去唱了,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家鄉美濃辦演唱會。
連結的影片是用V8拍的,我已經忘記是誰拍的,後來我拿到現場演出的實況錄影,就一直放著,放了二十幾年。直到前幾年整理舊物,我覺得我應該不會再看了,於是把所有的錄影帶、錄音帶裝箱,送給了一位臉友。臉友很有耐心的轉檔,並且給我們連結,看二十週年紀念演唱會是不是用得上。
我唱的這首歌是一久,一個人Solo的版本。在唱歌之前,我說了一段關於我手上拿的那一把琴的故事,那是我考上大學跟媽媽賭來的吉他,然後唱了這一首歌。
一久是我第一首用母語寫的歌,時間是1993年的暑假,當時受到新台語歌運動的影響,在美濃老三合院用三十分鐘寫完詞曲,寫想家的心情,寫媽媽的生活。寫完隔天中午,我唱給正在煮菜的媽媽聽,聽完之後她不發一語,隨後大表不滿。媽媽的不滿我當時無法理解,一直到我1998年底回到美濃之後,跟永豐到處去見世面、看社會事之後,才逐漸理解媽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