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用水資源,你我一同努力💪
近年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及頻繁的極端氣候
台灣正面臨52年來的降雨新低
缺水導致的旱象
使農業、工業及民生都遭遇衝擊及影響
而工業若無水可用將使產能下降📉
嚴重甚至造成會龐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如何做好 #水資源風險管理
為企業當今的重要課題!
為鼓勵業者使用再生水資源
經濟部於今(110)年度
📢公告「#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認定規格」
增列使用廠內自行貯留雨水或再生水等措施
其使用量得不納入用水量計算
💁♂️歡迎相關資源再生業者向經濟部提出認定申請
更多詳細資訊
請參考《🍀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資訊區》
👉https://bit.ly/3qjMIyl
用水量計算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業用水量 應有效限縮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
農田水利法三讀通過,反應兩極。但不論如何改制,缺水現實不會改變,尤其是枯水期。
農業用水占約七成,與產值不成比例;但糧食是戰略物資,只是居高不下用水排擠工商發展。尤其水資源開發益發困難,民生、工業節水風行,但耗水費徵收、拉大高用水量費率級距、嚴審開發案用水計畫等措施,都只針對工業用水,對整體水資源運用影響比重極有限。
水利法規對農業用水待遇不薄。用水標的順序,僅次於家用及公共給水。遇乾旱時,會先想到加強灌溉管理,只因灌溉用水有彈性,證之過往,嘉南水利會利用掌水工度過幾次旱象,作物產量未受影響;即使旱象嚴重休耕,也是先協調再補償;否則,要工業區、科學園區停工,所受損失政府能補償?
農委會說要改制服務灌區外更大面積農民,立意良善,但水從哪來?尤其是枯水期,難道要水利會再鑿井,讓地下水環境惡化?依照水利署全國用水供需,希望農業用水能降減每年八億噸,所以農業水權已不太可能再核加,惟有農委會鼓勵旱作、降低渠道滲漏損失、加強用水管理,大家還有水可用。
要達成將非灌區納入灌區目的,則農委會應協助水利署檢討,將灌溉、養殖、畜牧等農業用水量計算方式有效限縮。否則未來水權,農業與水利部門將屢生爭議。
用水量計算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正政唯識:「呢個係就印刷字數的重編濃縮版,整篇睇文理會完整啲。此篇係本版主要文章,指出香港實際政經能力及可能部署。先有奴民,才有暴政。正如一個人有能力自己搞公司,但永遠覺得週圍都係大鱷不能生存,所以繼續打工,一切只係選擇。至於軍力,二戰後世上沒有一個有主要交易市場的地方發生過戰爭,香港沒有自己軍隊是有原因的。人不自知,就無自信,豈能自強。」
-
有很多人都對香港實行「城邦自治」存疑,覺得是痴人說夢。這正是殖民教育下的主導思維,亦是金融風暴及SARS打擊後港人對自身價值的剝奪。先有奴民,才有暴政。先奪其志、後勞其身,是傳銷管理及紀律部隊訓練中的常規手法。
中共接管以來,不斷以斷水斷糧作出恐嚇,令很多人臣伏於「現實」。但所謂的「現實」,如香港用水量76%需要依靠大陸供應,數字驚人,只因政府的用水量計算包括沖廁水為食水。事實上自90年代開始工業北移,香港用水量顯著下降,每日人均耗水量只有57%是食水。而08年立法會文件亦顯示,港人用水量沒有顯著增加,水塘更出現滿溢,單在98至03年間,已把約值30億元的多餘東江水排入大海。而香港每年因水管維修不善引致的食水流失是24%,足可填滿十三個城門水塘。若水務署改善維修、復建海水化淡廠,綜合成本不會比買東江水多,香港食水自給自足根本就不是問題。而以人海戰術製造的「自由行」經濟假像,令人覺得大陸消費在養活港人,其實亦只佔香港整體經濟3~5%,直接貢獻更低於2.6%。人窮志短,是中共及香港財閥聯手以高樓價打造的金權恐怖,目的就是要令人喪志,更易於統治奴伇。
香港政府的領導人,殖民地時期用的是港督(Governor),位份是「統治管理官」;現在是「行政總裁」(CEO),只是一個執行職位,行的是公司制。而香港用的貨幣是以商標註冊,用版權法經金管局授權以許可證發行(Licensing),不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貨幣由央行或政府直接處理的型式。金管局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部門,基本上是一間外匯基金管理公司;港元的價值基礎在財儲,與股票帳值依公司資產計算相類,價格操作上以掛勾貨幣調整,本位是美元。發鈔的是一個商業機構而非政府,港元實質只是一個商品,在外匯市場中港元亦被視為非正常貨幣(Unusual Currency),是投資香港的追蹤型股份(Tracking Stock),近似指數基金。
香港的財政預算廿年來不求發展,亦不利民生;守財的借口,是遵循殖民地時的量入為出原則,但歷年盈餘仍不考慮還富於民、改善社會建設,一是要為人民幣防守外匯沖擊,二是其根本就是以公司資本帳運作而行功量值的。因為香港身份證,實質上是居民證;而香港護照亦只是旅遊證件,是出入境通行證,美國以不同名目簽發的類似證件多不勝數。香港人有種族身份,但沒有公民身份,持有的並不是有國籍的公民證件。香港人持有的身份證,其實跟公司的員工證是沒有多大分別的;所以一般市民只是員工,公司盈餘是不會與員工分享的。從九七年以來,香港本身就已經是以公司模式運作,根本是一個獨立而有效運作的政體,這亦是為何中共及建制派那麼害怕香港龍獅旗的原因:香港其實是可以即時獨立的。
香港擁有完全獨立的政府架構、司法框架、執行編制,專業規格早達世界前列標準;而財金、商貿、貨運、通訊、醫療、教育、語文等社會運作系統皆已與世界接軌,多年來亦行之有效;政經體制健全,世上獨立國家可比之數其實不多。於民生,以現時香港財政儲備,一切民生用品皆可進行全面進口,單就超市貨源比例計算就不需只依賴大陸,商業經濟重來就沒有是需求臣服於供應的道理。於民安,香港警民比例是世界第三,邊境防線亦可用僱傭兵守衛,內外可兼;只要保持中立,在香港金融商貿交易的國家,自然會互相制衡。而金管局所持的外匯儲備,過去已可撃退曾令國家級貨幣系統崩潰的威脅,只要聯匯的一籃子貨幣,跟進口比例調節控制通貨漲縮、穩定民生,要固守根本不成問題。
就世界政經形勢言,中國經濟堀起是既定事實,人民幣如歐羅般成為亞洲交易貨幣亦勢在必行,最終會跟美元丶歐羅三分天下,各據一方。香港作為亞洲主要國際金融交易巿場,就如超市或網上商店,是資本主義的最後產業:出貨平台,上不了架就有多少貨也沒有用。而港元為亞洲第三、世界第八交易量最大的貨幣,配合港交所就如Ebay跟Paypal。大陸經貿現時行的只是半開放資本帳,在完全開放前,中共要跟其他國家通商匯款,香港是唯一與環球系統完整契合的互惠工具,反向亦然;所以會是香港自主後與任何國家建立關係的重要外交籌碼,港交所如果關門,所有在港上市的股票也要陪葬。二戰後世上沒有一個有主要交易市場的地方發生過戰爭,香港沒有自己軍隊是有原因的。
以現時的中港台情況,台灣已有民主選舉,中共收台之望根本就不可能,要統合中港台澳最實際而可行之法,目前該是陳雲的邦聯論。香港有能力獨立,但不是一定要獨立,只要能保持政經自主,留位邦聯應更為有利,情況就如加入世貿。在亞洲可各自政經獨立又互相合作,以華人生活習性普遍相同建立共同需求(Common Demand),比採用歐美以文化推銷的概括性生產作業(Manufacturing Generalization),在令量產高效同時,更能避免被過度「去本地化」(Delocalization)可能造成的本土文化流失,亦可由獨特的需求基礎形成自然的市場保護。在外,可減少對歐美市場依賴,抗衡由歐美國家主導的所謂「全球化」分工不公,逐部脫離代工位置向上流動;與台灣連邦後,軍事上亦可突破美國在亞洲的制中連結海權,令貨運更自由自主。在內,既可保存文化傳承,亦可循邦聯間的人民交流,令百川匯海,撿回過去散落各地的中華文化。
香港本身的價值,其實遠超一般已發展城市,就算放諸世界亦不會被比下去。只是香港的反對黨沒有執政的意志,人民也沒有自主的思維;大多懷憂喪志、消極退縮。香港現時對中共的利用價值,是大陸封閉法政系統下商貿的國際解碼器,也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前的外匯保險絲箱,一遇大型沖擊,香港就會被犧牲;所以必須把握時間,時機一過就無力回天。香港的民主發展,一直被政客以各種借口拖延,就是要令香港優勢隨著時間貶值,到時被壓價出賣,就容易得多。
2013年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a.47070584301237…/509648339118127
用水量計算 在 【103年度】各用水標的事業所需合理用水量檢討及其計算系統 ... 的推薦與評價
水利署訂有「地面水及地下水之水權及臨時用水登記申請手冊」,以供申請與審查之依循。前述登記手冊中附錄十一之「各用水標的事業所必需 用水量 參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