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百多年前的文學作品,每當看見作者活過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總覺得他們見證着近代日本史。不過我們在座諸位也不遑多讓,見證了昭和、平成、令和。
其實要經歷多幾個皇帝不困難,買個「人生重來器」投胎在亂世就是了。人稱「長樂老」的馮道活着的時代叫做五代十國,笑看風雲經歷五朝八姓十一君,鼎鼎大名傳頌千古。
話說從前日本的年號,都是在中國古代典籍裏找尋靈感。
但是「令和」不一樣,日本官方說取材來自日本古代詩集《萬葉集》卷五《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
既然官方都這麼說了,也許大家就跟我一樣,沒有懷疑過什麼吧。
話說剛剛踏入令和時,在某個惠風和暢的春日,我在熊本縣的麥島城跡附近的「万葉の里公園」附庸風雅,感受當時街知巷聞耳熟能詳的名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奈良時代的貴族歌人長田王(ながたおう)路過水島的時候曾經驚嘆水島的自然景觀,寫下兩首作品並被收錄入《萬葉集》。
上星期和某位研究日本歷史的前輩午飯,話題觸及了「令和」二字。前輩提起《昭明文選》中東漢張衡的「歸田賦」比《萬葉集》更早,「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句子是《梅花歌序》參考的對象。
上網找到詳細介紹的文章,江戶時代就有學者在《萬葉代匠記》提出這個想法。此外還有唐代杜審言和西晉陸機的樂府詩,都有疑似「令和」語句的句子。
喜愛經學的朋友笑說:東漢年代比《萬葉集》早,該作品作者是唐朝時代人,《文選》屬南朝梁時代,所以作者(相傳是曾隨遣唐使入唐的山上憶良)看到張衡賦受到啟發也好尋常。
相比起張衡文學作品可能是「令和」的典故,我更震撼是此張衡不是別人,正是初中中國歷史書裏製作渾天儀和地動儀的古代科學家。
才疏學淺,從來不知道張衡原來留下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離開學校20幾年,還記得這兩個古代科技結晶已經暗笑自己記憶力還算不錯。
姑且勿論「歸田賦」是不是「令和」年號的原型,最後兩句「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我很喜歡。
——-
讀文學作品最有趣也最困難的就是天下文章互相模仿學習抄考,還有各種典故牽涉到天文地理歷史等等,若然找到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固執有驚喜,但也很累人。
因此發現有前人做了研究讓大家安坐冷氣房學新東西,實在感恩不盡。雖然已經令和3年了,有時間有興趣就一起來學習吧!
註:極之推介閱讀的參考文章在留言位置
圖:熊本縣八代市水島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針對業務報告部分,森堡希望稅務局能將「減收稅務項目」與「下鄉稅務宣導」結合,讓民眾可以藉由參加稅務局的下鄉宣導活動,更清楚哪些稅務是符合政府減收項目。 另稅務局有針對雜地目進行盤點,減輕地價稅改課徵田賦稅值得鼓勵,希望能盡快清點完畢,也可減輕地主部分稅務負擔。 此外,108年稅目欠稅的比例還是很...
「田賦」的推薦目錄:
田賦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停班停課合理嗎? 從歷史教訓看西部登陸的熱帶低壓】
這兩天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質疑為何平日都不放假,假日一到就放假,雖然小編心理也有OS碎碎念,但天氣預報數據攤開來看,就一目瞭然:
■熱帶低壓(原盧碧颱風) 路徑南修,今晨已在竹苗一帶登陸,引進西南氣流造成中南部豪雨。
造成:
■高雄沿海空曠地區強風警報,會有9-10級強陣風
■高雄全境發布超大豪雨特報(降雨量500mm)以上,山區更可能達800mm。
■適逢大潮,沿海地區排水困難。
這已經遠超過平地350mm,山區200mm的豪雨假標準,放假自然合理。前幾天是都沒有達到這個嚴重度的。
過去從台灣西部登陸的颱風罕見但有,例如
■2002年7月10日的娜克莉颱風在台中以北登陸,此颱風只比熱帶低壓強一點,但也創下翡翠水庫單日降雨紀錄,並釀成2死。
另外就是昨天提到的 #87水災:
■剛好62年前,1959年8月7日,熱帶低壓在嘉義布袋鎮登陸,雖然隨即解體,但引進強大西南氣流,導致西南部當日降雨量超過500mm,三日累積降雨量800-1200mm,以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受災最嚴重,彰化市區甚至淹水3公尺高兩天。縱貫鐵路中斷,共有297處受損,總共造成667死942傷408失蹤,是台灣史上僅次於921大地震和88水災的重大災害。
■災損35億台幣,是當年國民所得11%,相當於今日災損1.8兆台幣。(難以想像)
■政府頒布中華民國佔據台灣後首次《#緊急處分命令》,重建期長達10個月,中元普渡婚喪喜慶全部停止,#並課徵重稅,例如公有及私用小客車、電費、電話費、鐵公路客運票價等也都一律附加「水災復興建設捐」、營利事業所得稅附加15%、綜合所得稅附加30%、屠宰稅附加30%。北高等5個城市的電影票每張加收娛樂稅1~2元、各地宴席稅附加30%、地價稅與田賦皆附加40%、房屋稅和證照、貨物稅等亦附加30%,造成人民極大負擔。
■高雄縣市雖災情沒這麼慘烈,也造成12死21傷9失蹤,88棟房屋全倒的災情。
■蔣介石佔領台灣後,大量軍費用在維持大規模陸軍準備反攻大陸,而非強化防衛台灣所需軍事投資,造成財政支出傾斜,中南部建設落後,除了中央政府所在台北以外,多缺乏河流整治、都市計畫整備、排水道強化等措施。87水災後,修復道路經費甚至66%依靠美援,以中國黨的話來說就是 #乞丐政權。
■當時的氣象觀測更是離譜,雨量計是每週轉一次的,山區沒有雨量紀錄,沒有民用氣象雷達(只有軍方有,不開放民間用),以至於雖然當時技術已經都有,但台灣幾乎沒有氣象預報能力。在本次教訓後才逐漸建立。
■這次水災也造成中南部部分鄉村「滅村」,人口加速都市化,也加快了城市發展,對社會影響頗大。
可以注意到,本次熱帶低壓帶進的雨量,其實已經接近62年前87水災,只是當年一個熱帶低壓造成全台危機,千人死亡,GDP損失1/10,國家經濟嚴重困難還要加稅15~30%。可見當代的防災能力已經強化許多。但大家還是盡量小心,這次超大豪雨不是開玩笑的!
田賦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總統李登輝逝世1周年【農業的李登輝──從研究者到施政者】
編按:前總統李登輝逝世將滿一週年了,在踏上從政之路前他是純粹的農經學者,但他的從政之路也是從對農業的意見開展的……真希望阿輝伯也能看到今年奧運啊。
--
「農業這隻母雞已經被榨光了。」師承李登輝的前農委會主秘廖安定指出,1960年代末期臺灣遇到農村發展困境,李登輝的博士論文,關心的就是臺灣農工部門發展為何嚴重失衡。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臺灣人口一下從六百萬人遽增至七、八百萬人,為了供應軍需民食,臺灣農民至少受到三層剝削,第一層是政府實施戰時「田賦徵實」,規定農民收成後,必須以稻穀低價折算繳稅;第二層剝削是「隨賦徵購」,農民繳完稅,還要額外被政府強迫徵購稻穀,第三層剝削是「肥料換穀」,政府統銷化學肥料,要求農民以稻穀換購,剛開始實施時,一公斤肥料甚至要用兩公斤稻穀換,後來調整到一比一,但與真實價格相比,依然是不成比例,農民苦不堪言。
李登輝認為,農業和工業是雙元經濟,工業部門雖然生產力較高,但是鄉村物價較低,農業和工業實際上有可能達到假性均衡,但是臺灣連假性均衡都不存在,因為還存在剝削。廖安定說,「他關心的就是臺灣農村發展不平等,要達到平衡,就是要把不平等的制度改掉。」
1970年國民黨第十屆四中全會前,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突然約見李登輝,表示要聽取他對農村問題的看法。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李登輝勇氣十足,對「肥料換穀」問題直言批判,讓蔣經國印象深刻。1972年,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正式延攬李登輝擔任政務委員,要他同時扛起復興農村、推動職業訓練及督導石油化學工業的重責大任。那一年李登輝49歲,是蔣經國內閣最年輕的閣員。
--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45204
#李登輝 #臺灣農業
田賦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針對業務報告部分,森堡希望稅務局能將「減收稅務項目」與「下鄉稅務宣導」結合,讓民眾可以藉由參加稅務局的下鄉宣導活動,更清楚哪些稅務是符合政府減收項目。
另稅務局有針對雜地目進行盤點,減輕地價稅改課徵田賦稅值得鼓勵,希望能盡快清點完畢,也可減輕地主部分稅務負擔。
此外,108年稅目欠稅的比例還是很高,再請稅務局這邊多做努力。
田賦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5次會議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工作報告及說明
田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新屋區農會稻米故事館」介紹
專訪:徐瑋隆 解說員
民國28年日治時期的老穀倉,曾經是老一輩新屋人打理農事的聚集地,不僅代政府徵收田賦、存放公糧,更協助農民將收割的稻米脫殼成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白米。
隨著社會結構轉變,老穀倉卸去它原有的功能,搖身一變,成為闡述在地居民歷史記憶與地方發展的展示教育基地「稻米故事館」。
百年碾米機、屋簷上的靈獸、復古的情境展示、完整的日式建築架構,究竟穀倉爺爺會和我們訴說什麼樣精采動人的故事呢?讓稻米故事館帶領觀眾回到過去,一同認識新屋早期農業生活與經濟發展軌跡吧!
粉絲頁:新屋區農會稻米故事館
地址:桃園市新屋區中華路242號
電話:03-477-2124
田賦 在 申請地價稅改課田賦或田賦改課地價稅-線上申辦-表單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課徵田賦申請書 DOC (46 KB); PDF (89.56 KB); ODT (25.7 KB). 本局填寫範例 ... ... <看更多>
田賦 在 申請農業用地課徵田賦-線上申辦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田賦 在 申請查編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土地課徵田賦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 的推薦與評價
何以田賦停徵,但企業卻要向政府申請課徵田賦? 理由:申請地價稅改課田賦,避免因為105年度土地公告地價平均調幅驚人,導致地價稅大幅增加; 法令依據: 土地稅法第2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