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汽車
那先聊聊日本的汽車工業,日本汽車在二戰前因為政府的支持下是蓬勃發展的,豐田、馬自達和鈴木都成立於二戰前。
二戰後因為美國的限制而奄奄一息,還好韓戰需要軍用卡車,而在戰場旁邊的日本車廠又得以發大財,那就限於國內這樣。
#日本的小汽車
直到1973年能源危機,石油大漲,愛開大車的美帝子民也感覺到不對勁了,高油價不說;加油站還常常沒油,於是轉向日本車,當時日本車也算賣的可以,但就是上不了臺面,日本車就是cheap、薄皮嫩雞,開了台日本車都不好意思跟鄰居打招呼呢。
但危機越來越大時,荷包還是比面子重要,日本車因為薄皮嫩雞所以省油,一台日本車重量只有950kg,美國車可要2000kg呢。於是Toyota Corolla、Honda Civic都開始大賣,日本廠商發財之餘也各自建了自己的豪華品牌,Acura、Infiniti和Lexus都是石油危機後創建的。
PS:本田汽車創立於1948、裕隆創立於1953
#日本戰國時代一樣迷你
我們把時間拉回戰國時代,日本人同樣的「迷你」。日本戰國時代的原住民馬,叫做在來馬非常小隻,平均高度在135-138厘米左右,不過戰國時代的日本人矮小,「獨眼龍」伊達政宗159.4公分、德川家康156公分、「日本呂布」本多忠勝與織田信長170公分,已經是當時的巨人。 就外人來看像是小朋友騎著狗打架。
日本人這麼矮跟7世紀時,日本因為信佛禁止吃肉1000年脫不了關係。
八國聯軍時,日本軍人騎著馬跟歐洲列強打招呼,簡直是矮了不只一個頭,人家真的以為日本人騎狗。
後來日本引進了純血的阿拉伯馬、盎格魯、頓河馬等優良馬種,經過半世紀的交換基因,才搞出二戰中剽悍的日本軍馬。
#日本人變高了
現在日本人身高突飛猛進,有人說是美軍帶來的基因,這個我傾向明治維新天皇帶頭吃肉、二戰後全國配發牛奶比較科學點。
#日本的迷你戰車圖片
ps:圖片是英國進口的Carden-Loyd tankette
接著來到了二戰,我們都知道日本海陸兩軍從明治維新以來就水火不容,即使建立新國家後也沒化解矛盾,反而越走越遠。
甚至在對外戰爭中也“馬鹿“,“你馬陸“,“你才馬陸““你全家都馬鹿”,互相尊敬的呼喊著對方的暱稱。
二戰時兩隻馬陸為了爭奪預算吵翻天,後來海軍下水了一艘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6萬4000噸,把鋼鐵都用光了,被陸軍馬路譏稱為大和旅館。
害陸軍馬鹿只能發揮日本人「迷你」的精神來造戰車,像是歐洲20噸的輕型戰車,放到日本就變成了重型戰車。
#日本的戰車不用太強
除了「大和旅館」把鋼鐵都用光外,陸軍馬鹿長官的思維仍停留在一戰,覺得戰車只是輔助步兵用的而已,此外中國、東南亞等國家更弱,根本不用到太強的戰車。
造成日本陸軍的戰車都是薄皮嫩雞,日本的輕型戰車在歐洲人眼中連裝甲車都不算。
#日本的戰車被蘇聯完爆
結果就是在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和蘇聯大打出手,日本戰車被蘇聯當兒子打,日本小戰車的火炮對蘇聯的戰車毫無威脅,而蘇聯士兵只要用重機槍就能打穿日本戰車。甚至蘇軍戰車不用開炮,直接衝過去就能把日本戰車撞翻,從此之後日本更不敢與蘇聯開戰。
二戰日本陸軍的水準甚至連一戰的德國都達不到,但虐一些落後的亞洲農業國還是可以的,即使是薄皮嫩雞的戰車在中國仍可以耀武揚威。
#佛心遊戲
講到戰車拜現在科技之賜,不用上戰場也可以開戰車,趕快來試試看「戰車世界」吧! 戰車世界是一款PC GAME,在現今免洗手遊當道的年代,能存活下來的PC GAME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嘛。
第一它畫質好、第二它考究、第三它能選擇的國家、戰車多、第四它不是免洗,已經十年了、第五它免費。
戰車世界是一款耐玩的遊戲,也就是說新手期不算短,需要不斷打人或被打人才能累積經驗,這裡也不存在課金就無敵的思維,菜b買了爆強戰車不會開一樣被屌打。
#人家才不是免洗遊戲
這款遊戲在歐美非常火紅,至今已經十個年頭,那為什麼在中國就紅不起來呢? 因為中國流行的是快餐、免洗手遊,一個小時就能掌握遊戲,課金課起來就把別人當兒子打,管你玩多久。
戰車世界十年了,這之中都能開發多少免洗手遊了,因此我才說戰車世界是一款佛心公司開發的優質遊戲。
點擊專屬連結 免費加入戰車世界 還享有Cheap專屬優惠
7天加值帳號 500金幣 一台蘇聯T-127戰車等
https://tanks.ly/3gTJYUG
對了遊戲中的日本重型坦克意外地猛
延伸閱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JwMZvwCoo
二戰波蘭騎兵拿刀砍戰車是真的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甲車 八 油 二 水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難兄與難弟,捷克與台灣。
照片中這座模型的主題就叫做「真正的紅軍」。
模型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捷克的1968年。當時捷克的共黨領導人杜布切克因為不滿蘇聯的共產獨裁體制,便試圖提出往民主自由方向發展的政治改革計劃。捷克民間的學生、知識份子與社會大眾也順勢配合呼應,形成一片類台灣野百合學運的態勢,也就是所謂的「布拉格之春」。
但是捷克的政治改革態勢卻引發了蘇聯的不滿,於八月派出了二十萬名軍隊與六千多輛的坦克前來碾壓與屠殺捷克才剛冒出頭的民主之芽。手無寸鐵的捷克民眾面對蘇聯開來的坦克大軍時,可沒有馬上跪地求饒當抓耙仔或是簽寫不參戰聲明,而是發起「不合作運動」。也就是當蘇聯軍來問路或是借東西的時候就統一口徑說:「我不知道、我不認識、我不說、我沒有、我不曉得怎麼做、我不給、我不會、我不想、我不告知、我不做。」
甚至布拉格的廣播電台還叫人把路標跟路名的標誌全部給拆了,把路牌字全部用油漆塗掉,把路標與交通指示亂裝一通,來問路的就給他報錯誤的方向。在那個沒有google map的年代,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要讓蘇聯軍隊找不到路而已。
有些比較積極的捷克民眾就在工廠裝滿了紅油漆,然後等到蘇聯裝甲車來的時候,就一起從屋內衝出往裝甲車內投擲紅漆,讓蘇聯軍被潑得一頭狗血卻又不能開槍反擊,成為名符其實的「紅軍」。(前述的模型主題就是這樣來的。)更積極的人則是直接跑到蘇聯坦克上去懸掛捷克國旗,但是最後卻遭到了槍殺。甚至更多的捷克人像圖博人一樣為了抗議蘇聯入侵而自焚。
捷克人的這些做法雖然無助於抵擋蘇聯的入侵,發起改革的杜布切克最後也被送去伐木場勞改,但是至少也讓捷克人民站得直挺挺地出了口鳥氣,好挨過接下來長達二十年的「蘇維埃之冬」。
一直到一九八八年東歐共產政權開始紛紛倒台的時候,在獄中蹲了多年苦牢的哈維爾(Vaclav Havel)便順勢發起了天鵝絨革命,終讓捷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最後哈維爾也在一九八九年的首次民主選舉中當選總統,並且連選連任至二○○三年。
捷克的首任民選總統哈維爾是個為了爭取人權而坐過苦牢的人。他對於蘇聯的不信任也投射到了對於中國的不信任。台灣面對惡霸中國的處境當然也讓哈維爾聯想到捷克曾經面對惡霸蘇聯的過往。親台立場就成為哈維爾基於理念與同情而不是基於經濟利益的選擇。
哈維爾曾在一九九五年在聯合國大會中發表支持台灣入聯,甚至還在就任總統的期間在布拉格接見中國政府最厭惡的李登輝。卸任後,即使身體受傷坐著輪椅也要跑到台北來參訪當時的總統陳水扁,然後邀請陳水扁到捷克訪問。
台灣就像是捷克的亞洲版。一樣曾經遭逢鄰近惡霸大國的欺凌,一樣曾歷經過長期的獨裁統治,一樣曾為了爭取民主而死傷慘重,一樣有一堆良心人格者為了理念而蹲坐苦牢,甚至一樣有人為了民主與獨立而自焚犧牲。當然唯一的不同就是,捷克人有了自己名字的國家,台灣人還沒有。
最後我想用筋肉人的漫畫梗作結。
「捷克人對蘇聯軍潑紅漆。」
「我也對李登輝潑紅漆。」
「我們之間沒有什麼不同吧!」
「屁啦!」
(照片模型由政大副教授張中復所製作。)
甲車 八 油 二 水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捷克與台灣】
[全文轉]
難兄與難弟,捷克與台灣。
照片中這座模型的主題就叫做「真正的紅軍」。模型由政大副教授張中復所製作。
模型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捷克的1968年。當時捷克的共黨領導人杜布切克因為不滿蘇聯的共產獨裁體制,便試圖提出往民主自由方向發展的政治改革計劃。捷克民間的學生、知識份子與社會大眾也順勢配合呼應,形成一片類台灣野百合學運的態勢,也就是所謂的「布拉格之春」。
但是捷克的政治改革態勢卻引發了蘇聯的不滿,於八月派出了二十萬名軍隊與六千多輛的坦克前來碾壓與屠殺捷克才剛冒出頭的民主之芽。手無寸鐵的捷克民眾面對蘇聯開來的坦克大軍時,可沒有馬上跪地求饒當抓耙仔或是簽寫不參戰聲明,而是發起「不合作運動」。也就是當蘇聯軍來問路或是借東西的時候就統一口徑說:「我不知道、我不認識、我不說、我沒有、我不曉得怎麼做、我不給、我不會、我不想、我不告知、我不做。」
甚至布拉格的廣播電台還叫人把路標跟路名的標誌全部給拆了,把路牌字全部用油漆塗掉,甚至把路標與交通指示亂裝一通,來問路的就給他報錯誤的方向。在那個沒有google map的年代,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要讓蘇聯軍隊找不到路而已。
有些比較積極的捷克民眾就在工廠裝滿了紅油漆,然後等到蘇聯裝甲車來的時候,就一起從屋內衝出往裝甲車內投擲紅漆,讓蘇聯軍被潑得一頭狗血卻又不能開槍反擊,成為名符其實的「紅軍」。(前述的模型主題就是這樣來的。)更積極的人則是直接跑到蘇聯坦克上去懸掛捷克國旗,但是最後卻遭到了槍殺。甚至更多的捷克人像圖博人一樣為了抗議蘇聯入侵而自焚。
捷克人的這些做法雖然無助於抵擋蘇聯的入侵,發起改革的杜布切克最後也被送去伐木場勞改,但是至少也讓捷克人民站得直挺挺地出了口鳥氣,好挨過接下來長達二十年的「蘇維埃之冬」。
一直到一九八八年東歐共產政權開始紛紛倒台的時候,在獄中蹲了多年苦牢的哈維爾(Vaclav Havel)便順勢發起了天鵝絨革命,終讓捷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最後哈維爾也在一九八九年的首次民主選舉中當選總統,並且連選連任至二○○三年。
捷克的首任民選總統哈維爾是個為了爭取人權而坐過苦牢的人。他對於蘇聯的不信任也投射到了對於中國的不信任。台灣面對惡霸中國的處境當然也讓哈維爾聯想到捷克曾經面對惡霸蘇聯的過往。親台立場就成為哈維爾基於理念與同情而不是基於經濟利益的選擇。
哈維爾曾在一九九五年在聯合國大會中發表支持台灣入聯,甚至還在就任總統的期間在布拉格接見中國政府最厭惡的李登輝。卸任後,即使身體受傷坐著輪椅也要跑到台北來參訪當時的台灣總統陳水扁,然後邀請陳水扁到捷克訪問。
台灣就像是捷克的亞洲版。一樣曾經遭逢鄰近惡霸大國的欺凌,一樣曾歷經過長期的獨裁統治,一樣曾為了爭取民主而死傷慘重,一樣有一堆良心人格者為了理念而蹲坐苦牢,甚至一樣有人為了民主與獨立而自焚犧牲。當然唯一的不同就是,捷克人有了自己名字的國家,台灣人還沒有。
最後我想用筋肉人的漫畫梗作結。
「捷克人為了對抗獨裁而向蘇聯軍潑紅漆。」
「我也對李登輝潑紅漆。」
「我們之間沒有什麼不同吧!」
「屁啦!」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918390219/posts/1848086988665230/?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