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字之亂 十年輪迴 誰來終結
葛希谷/大學教授(基隆市)
「黄」也是有憑據的。 聯合報視覺設計中心/製作
最近媒體報導,因為「黃」字的異體寫法,導致無法在銀行開票,甚至差點引發信用危機。其實早在二○○八年十一月時也有媒體以「姓『黃』一輩子,老師說寫錯字」為標題,報導「黃」字異寫問題。
有趣的是,該報導最後一段提到「學者強調,字體是文化的一部分,改變速度很緩慢,部頒黃的字體迄今已廿幾年,仍有許多人沒注意到兩字差別,或許再過十年,民眾對於黃的寫法,認知上會較為一致。」今年正好滿十年,看來對「黃」字的認知,依然沒有太大的進步,爭議依舊存在。
所謂「異體字」,是相對於「正體字」來說的,但是標準不好拿捏。比如寫作廿一的「黃」,是從西周時代傳承下來。
字形表示人仰面向天(「口」旁),兩隻手下的腹部脹大,是一種殘疾之人。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要寫作「廿」(相當於「口」)、「一」(相當於「手臂」)。到了戰國中晚期開始出現筆畫省簡,秦漢隸書便出現所謂草頭「黄」的寫法。可見兩種寫法都有很早的淵源,但以正確性來說當然是廿一的「黃」。
又比如「染」字,一般認為是上下結構,歸在「木」部。但是地下出土的秦漢古隸書、西漢銅器文字以及《說文》所載的秦小篆,都是寫作左右結構,歸在「水」部下,一直到宋代的《類篇》都是在水部。
到了明朝《字彙》誤入為「木」部,《康熙字典》加以沿用,但按語已指出「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目前市面上字典沿用《康熙字典》都歸木部,只能說是「歷史共業」。這樣看來,歸在水部反而有憑有據,不能說是異體字,甚至是錯字了。
文字演變有其序列,甲骨文、西周金文比較象形,對於國小學童來說,就像畫圖一般活潑有趣,倘若老師可以適時引導,絕對有助於正確理解字形結構,自然不容易寫錯字。大學端的中文系文字學老師,也當肩負起社會教育功能,編制正確且簡明扼要的教材供國中小的老師參酌。
從另一方面來說,文字是人們所書寫的工具,肯定會出現各種異體的寫法。即便法律嚴密的秦朝規定要「書同文」,但檢視秦朝青銅器上的字體依然存在異體字。有理據的異體字,政府機關或許可以考慮放寬,不要再讓「異體字之亂」的新聞,於十年後再次出現。
甲骨文字典 在 趙氏讀書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簡化字令人不懂讀古書,也使中國文化中斷!
【幻滅】《星島日報》報載鄧昭祺教授訪問,逐點粉碎簡體字嘅不實幻想,尤為精彩,謹節錄如下:
「學過文字學都知道,內地簡體字那一套行不通。」由普教中到繁簡體字教學,教育局的想法,每次都令醉心文字學大半生的港大明德學院中國研究課程統籌主任鄧昭祺摸不着頭腦。在他眼中,簡體字除了有助學生縮短罰抄時間外,學字及認字均會遇到困難。歸根究柢,不少人對簡體字存在太多不實幻想,鄧昭祺於是翻古書,看字典,細說繁簡漢字的百年爭議。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去年底發表諮詢文件,提出學生需具備認讀簡體字的能力,掀起繁簡體字爭議。在鄧昭祺眼中,漢字沒有繁簡,只有「正體」與「簡體」,背後隱現對簡體字的不滿,翻看近百年簡化漢字的歷史,他感歎不少人對簡化字存誤解。
問:簡體字比正體字更易學?
鄧昭祺指出,現時內地通用的簡體字,除了從古書中抽出民間一直沿用的俗字外,由多名文化界人士組成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亦有嘗試用新方法簡化字體。
但他批評,將「門、開、關」三字,分別簡化成「门、开、关」,影響字與字之間的關聯;而「聶、轟」簡化成「聂、轰」,同樣增加記憶難度,「原本三隻耳就是聶,簡體字變成耳又又,記憶方法已經複雜不少。」
簡化字體固然可以增加書寫速度,但鄧昭祺認為,內地在當年推行簡體字時,忘記了閱讀也是文字的重要功能,「文字少歧義,閱讀速度才會快,像簡體字的『廣(广)』及『廠(厂)』,分別只是差一點,『里』可以是『裏』,也可以是『里』,於是大家要一邊讀字,一邊分析上文下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一九七七年推出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 ,更將認字難的問題推至極致,方案最終在八六年廢除。
然而,自電腦普及化後,新世代基本上是打字多於寫字,鄧昭祺笑言,電腦普及化令簡體字書寫快的唯一優點都奪去。
他續說,內地推行簡體字至今,仍有逾億「文盲」,反觀一直堅持用正體字教學的香港及台灣,在推行免費教育後,新一代已是零文盲,「文盲多少取決於教育方法,不是文字筆畫的多少。」
問:簡化漢字屬歷史大勢?
坊間流行一種說法,指漢字的形態不是一成不變,漢字由繁到簡,是中國文化進化的過程,鄧昭祺笑言此說法「好似將件事調轉講」。由甲骨文、篆字至隸書、楷書,漢字的形態,應是「由簡到繁」,「這是很正常的理解,因為想用文字表達的東西愈來愈多,自然愈寫愈複雜。」他以「饈」及「暮」為例,兩字同樣因為原有用字被借用,於是要增加偏旁,令學字者要「多寫幾畫」。
甲骨文字典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末讀文章
教養的滋味 ——張大春
身為一個父親,那些曾經被孩子問起:「這是甚麼字?」或者「這個字怎麼寫?」的歲月,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回來。我滿心以為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許多配備還來不及分發,就退藏於而深鎖於庫房了。老實說:我懷念那轉瞬即逝的許多片刻,當孩子們基於對世界的好奇、基於對我的試探,或是基於對親子關係的倚賴和耽溺,而願意接受教養的時候,我還真是幸福得不知如何掌握。
那一段時間,我寫了《認得幾個字》的專欄,其中的50個字及其演釋還結集成書,於2007年秋出版。美好的時日總特別顯得不肯暫留,張容小學畢業了,張宜也升上了五年級。有一次我問張宜:「你為甚麼不再問我字怎麼寫了?」她說:「我有字典,字典知道的字比你多。」那一刻我明白了: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將教養像禮物一樣送給孩子的機會的確非常珍貴而稀少。
孩子學習漢字就像交朋友,不會嫌多。但是大人不見得還能體會這個道理。所以一般的教學程序總是從簡單的字識起,有些字看起來構造複雜、意義豐富、解釋起來曲折繁複,師長們總把這樣的字留待孩子年事較長之後才編入教材,為的是怕孩子不能吸收、消化。
但是大人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對於識字這件事,未必有那麼畏難。因為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一樣,內在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旦求取,就會出現怎麼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我還記得第一次教四個都在學習器樂的小朋友拿毛筆寫字的經驗。其中兩個剛進小學一年級,另外兩個還在幼稚園上中班,我們面前放置著五張「水寫紙」──就是那種蘸水塗寫之後,字跡會保留一小段時間,接著就消失了的紙張──這種紙上打好了紅線九宮格,一般用來幫助初學寫字的人多多練習,而不必糜費紙張。我們所練寫的第一個字是「聲」。
拆開來看,這字有五個零件,大小不一,疏密有別,孩子並不是都能認得的。不認得沒關係,因為才寫上沒多久,有些零件就因為紙質的緣故而消失了,樂子來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小朋友說:「這是蒸發!」
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們:「聲」字在甲骨文裡面是把一個「磐」字的初文(也就是聲字上半截的四個零件)加上一個耳朵組成;也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磐」,就是絲、竹、金、石、匏、土、革、木「八音」裡面最清脆、最精緻,入耳最深沉的「石音」;更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字在石文時代寫成「左耳右言」,就是「聽到了話語」的意思。
這些都沒來得及說,他們紛紛興奮地大叫:「土消失了!」「都消失了!」「耳朵還在!」
既然耳朵還在,你總有機會送他們很多字!
(本文收錄於《送給孩子的字》)
#培養愛上文字的情感
#從送給孩子的字到見字如來
甲骨文字典 在 小學堂甲骨文 - 中央研究院 的相關結果
最新消息. 小學堂甲骨文資料庫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補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資訊科學研究所共同開發,歡迎大家使用!(2013/04/22); 本資料庫目前由中央 ... ... <看更多>
甲骨文字典 在 博客來-圖解甲骨文字典(全二卷,首刷限量一千組 的相關結果
書名:圖解甲骨文字典(全二卷,首刷限量一千組,加贈手工打造精美竹盒,每套均有專屬編號及典藏卡),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2623404,頁數:1660, ... ... <看更多>
甲骨文字典 在 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典下载甲骨文在线字典查询 的相關結果
中国甲骨文字典网收集整理商代龟甲兽骨上的殷墟象形文字,集成甲骨文金文字典智能实现在线甲骨文字体转换器免费下载,提供甲骨文词典在线查询,请牢记甲骨文在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