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口訣...from網友小冰
清代李漁合四大奇書: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口訣:三水吸金)
清代金聖嘆合六大才子書:離騷 莊子 史記 水滸傳 西廂記 杜詩
(口訣:你裝屎在水箱肚)
明代湯顯祖劇曲玉茗堂四夢:南柯記 邯鄲記 紫釵記 還魂記(牡丹亭)
(口訣:南韓之母)
漢賦四傑:張衡 揚雄 班固 司馬相如
(口訣:張揚班上的事情)
漢初傳詩:齊 轅固生、魯 申培公、燕 韓嬰、毛亨
(口訣:起源於儒生抵禦不了嚴寒而發毛)
初唐四傑:駱賓王 楊炯 盧照麟 王勃
(口訣:洛陽的爐王)
竹林七賢:山濤 劉伶 阮咸 阮籍 嵇康 向秀 王戎
(口訣:山林裡有一隻鹹雞雞長的很像龍)
三通:杜佑通典 鄭樵通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口訣:又點喬治馬上考)
法家三大派:法 商鞅、術 申不害、勢 慎到
(口訣:法商學院 申訴 太平盛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Raiders Information Mobile Gam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申不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揭秘:默默無聞的韓國有做過什麼大事嗎?
歷史春秋網
戰國前期,武器的製作上很多都是用青銅作為原材料,特別是在戈、矛、戟以及劍等常規制式武器上,青銅使用都十分普遍,而青銅卻有致命的缺點,就是脆,容易折斷。韓國坐擁宜陽鐵山,故韓國軍隊率先裝備鐵質兵器,在戰場上韓軍士卒的單兵裝備較六國略強。蘇秦曾評價韓國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天下強弓、勁弩、利劍皆出於韓」。韓國兵器製作精良,在戰場上威力不俗,故韓國的兵器是當時的搶手貨。
韓國也不是一個守舊的國家,早在商鞅變法之前,韓國就用法家名士申不害變法,韓國變法早於趙國的胡服騎射。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申不害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韓國變法功成,國富民強,且韓國數次出兵攻擊周圍的國家,均取得勝利。韓國這頭肥豬引起了魏國的注意,於是魏國發動滅韓大戰,意圖佔有韓國的變法成果。韓國一方面頑強抵抗魏國,一方面向齊國求援。齊國等魏韓兩國消耗得差不多了,一戰救韓,並重創魏國,從此魏韓兩衰。秦國強盛後,屢屢出兵伐韓,韓國不得不割土求和,軍隊打不贏,就用計謀。韓國謀秦,有了資周抗秦計,移趙攻秦計,水工疲秦計、軍爭疲秦計,這些驚世大謀都是智慧的結晶,只不過沒有實力做為後盾,最終淪為笑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韓國
申不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孟夫子,求您別再論政了!|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孟夫子,亞聖,在儒家裡,是僅次於孔夫子的大腕兒。老先生身體不錯,活到八十四歲,後半生都在與人辯論和向各國國君兜售治國理念而奔波,應該說還是卓有成效的,雖然最後也沒混上個一官半職,但是大名遠颺,絕對位列戰國大V前三甲。通鑑裡介紹了兩篇孟夫子論政的故事。
孟子見魏惠王
前336年,孟子三十六歲,四處推銷自己的治國方略。找了個機會見到魏惠王。
惠王問,先生,你不嫌遙遠,跋涉千里而來,有什麼有利於我們國家的建議嗎?
孟子說,切,你怎麼總是把利益掛在嘴上?我所追求的,只有仁義。你說有什麼利於我們國家,官員們說有什麼利於我們家族,平民說有什麼利於我個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上下互相鬥爭,國家就發生危險。而追求仁義則不然,從來沒有充滿愛心的人會忘掉他的親人,也從來沒有充滿道義精神的人會把他的君主放到腦後。
惠王說,你說得對。
感覺孟子一下子就把天兒給聊死了,惠王無以對,只好說,你說得對,但是請你走人。孟子的話,永遠是大、空、對,但從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樣的精彩語錄,孟子說了很多,作為人們對道德修養的追求,當然是很好的標竿。但是,治國理政、國家競爭,從來都不可能只講仁義、不講利益,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拼的不是仁義,而是財力、軍力,是綜合實力。
在儒家那裡,利和義似乎總是無法統一。孟子比較極端,甚至不允許別人提到「利」字。然而,亞聖以對聖人的標準來要求普通民眾,恐怕沒什麼人會買他的賬。只言義,不言利,歷史上似乎只有墨家曾身體力行過,然而,墨家兩世之後即或式微或轉型了,墨家的「原教旨主義者」就不見了。因為,就連最底層的民眾也無法長期跟著墨子過「乞丐加苦行僧」的生活。事實上,沒有利益為基礎的義,只是個偽命題。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名頭再大、說得再好聽,也只是一個空談家。
孟子見魏襄王
前319年,孟子見魏襄王(惠王兒子,惠王本年逝世),出來後告訴別人,看他的模樣,簡直不像是一個君王,對他無法產生敬意。他一直在那裡發呆,卻忽然間發問,怎麼才能獲得和平?我說,等到天下統一。他又問,誰能統一?我說,不喜歡殺人的人能。他又問,誰願意讓他統一?我說,天下所有的人都願意。你可知道田裡的秧苗?七八月間如果大旱,秧苗一定枯槁。可是天際漸布烏雲,降下充足大雨,秧苗就青綠一片,生機再起。在這種情況下,誰能阻止?
到今年,亞聖已經五十三歲了,說的話還是那麼不著調。襄王今年剛繼位,前面幾十年,戰亂不斷,魏國既欺負別人,也被別人欺負,國家疲憊不堪,軍隊損失慘重,人民水深火熱。
今年是前319年,我們簡單列一下過去十年間與魏國有關的戰爭:
前330年,秦國攻擊魏國,包圍焦城(河南省陝縣西)、曲沃(河南省靈寶市東北)。魏國把少梁(陝西省韓城市西南)、河西(陝西省黃河以西地區)割讓給秦國。
前329年,秦國攻擊魏國,渡過黃河,佔領汾陰(山西省萬榮縣西南榮河鎮)、皮氏(山西省河津市),攻陷焦城(河南省陝縣西)。
前328年,秦國攻擊魏國,攻陷蒲陽(山西省隰縣)。
前324年,秦國攻擊魏國,佔領陝城(陝城即焦城)。
前322年,秦國攻擊魏國,佔領曲沃(山西省聞喜縣)、平周(山西省介休市西)。
自魏襄王有記憶以來,魏國幾乎每隔兩三年、甚至一兩年,就被秦國吊打一頓,緊接著就是割地賠款,受不盡的屈辱。本年襄王剛剛繼位,面對虎狼一樣的秦國,還得隨時防備會在身後捅刀子的韓、趙、齊,怎樣穩定國家,怎樣與暴秦對抗,怎樣謀求和平,這些問題估計每天都在折磨著襄王,故而孟子見他「一直在那裡發呆」。襄王不願再打仗,盼望和平,於是問亞聖「怎麼才能獲得和平」。而孟子老人家的回答讓人如墜五里霧中,不知想表達什麼。「等到天下統一」。那麼怎麼等?誰來統一?他回答「不喜歡殺人的人能」。那麼請問,誰是不喜歡殺人的人?搞笑的是,一百年後,天下一統,而那個統一天下的人叫秦始皇,我實在不能認定他是個不喜歡殺人的人。
我們不由心生疑問,孔孟所提倡的東西,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哪個國家都不受待見,而到了西漢卻被樹為一尊?原因可能是世界變了,天下一統了,不需要人民有更多的思想,君君臣臣這一套東西對於統治者來說是最好的誅心之舉——誅人民群眾之心。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有糧」和「能打」才是硬道理,才能在諸侯之間說硬話、辦硬事,儒家的仁義一毛錢都不值。那時是法家的天下。秦用商鞅,魏用李悝,韓用申不害,楚用吳起……但絕不會有任何國家用儒家。孟子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重用,對孟子而言可能是件幸事,否則可能會留下無數笑話,能否晉級為「亞聖」就不好說了。
通鑑沒有記述聽完孟子論政後魏襄王的態度。我私下揣測,襄王恐怕最後笑了,面對著孟老夫子,只能像他爹惠王一樣無言以對,又不能用老先生,又不能殺老先生,好好招待一下送別的國家去忽悠,恐怕是襄王內心當時的想法。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申不害 在 Raiders Information Mobile Gam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申不害 在 申不害變法失敗的原因:申不害是怎麼死的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申不害 ,又被稱為申子,公元前385年-前337年,戰國時期韓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在韓為相19年使韓國走向富強的一位法家人物。鄭國被韓國滅亡時,申不害 ... ... <看更多>
申不害 在 - 申不害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的相關結果
鄭亡於韓,申不害以學術獲韓昭侯重用,為相十五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終申子之生, ... 申不害相韓所採政策,首先是運用法術使國君集權,並採嚴刑峻法,加重鎮壓。 ... <看更多>
申不害 在 申不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申不害 (前420年-前337年),尊稱申子,中國戰國時代鄭國京邑(今河南荥阳)人,鄭國被韓國所滅之後,以法家學說,成為韓昭侯的宰相,為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中法家『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