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人戀愛時》一路從首映、口碑場、正式上映到衝破四億,終於在這兩天上了 Netflix,推成這樣應該也算是功德圓滿,此部電影幾乎可以說是臺灣疫情空檔時創下的一波 2021 院線奇蹟了。雖然還是覺得,電影院的環繞音響聽茄子蛋跟黃奇斌的嗓音、配上大銀幕的視覺效果,才能展現應有的魅力,但是串流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播無數遍保齡球場一段〈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剛又看了一次仍意猶未盡,就一起來回顧當時寫下的文章。
⠀⠀⠀⠀⠀
在昏暗室內,保齡球跑道化作舞台,隨音樂一秒亮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孩大步向前,上刀山下油鍋也沒有絲毫遲疑,反倒笨拙地不知該如何表達內心滿腔的傾慕之情,因此選擇尤其老派,尤其浮誇,卻最為直接,也最為可愛的示愛方式。「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你予我這世人最後的期待」,一手抄起麥克風,一腳忘我打著節拍,扭腰擺臀、熱力四射地誇張示愛,同時展現了奔放而壓抑的真情流露,霸道而卑微的不知所措,這個剎那成於邱澤,又不只因為邱澤,表演、美術、剪接、音樂、攝影創造出了屬於戀人的視角,不用任何山盟海誓,無須擔憂前方有浪。
⠀⠀⠀⠀⠀
回過頭來思考,不少人言殷振豪與茄子蛋互為彼此的御用導演以及御用樂團,確實是因為彼此創作光譜皆擁有相似的溫度和波長,不過於尖銳,同時有意無意地批判著風風雨雨的社會,少年家該如何落地、當一個善良的歹囝,邱澤飾演的成哥就像是從那些歌曲中誕生的人物,漫畫看到四十歲、成天遊手好閒、四處替人討債的地痞流氓,討債討到後來像做慈善事業,街坊鄰居都知曉他的面惡心善,比較晚才成熟,比較慢轉大人,比較晚收起銳氣,直到遇見了浩婷,才逐步踏上了不懂愛卻拚命愛的浪子回頭之路。
⠀⠀⠀⠀⠀
就因不懂愛,才能拚命愛。
⠀⠀⠀⠀⠀
剛開始那個大男孩,一股腦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帶著一點霸道、一點蠻橫,問題來了先解決再說,不吝付出也不願計較,大剌剌以幫忙還債的機會,希望能接近這個令他一見鍾情的女孩。偏偏,許瑋甯的浩婷個性有些心高氣傲,心高氣傲一詞在這裡不帶任何褒貶,為的是形容她難以拋棄自尊、卸下心防、主動示弱,難以輕易被追求者心術不正的手段取悅或打動,寧可辛苦付出勞力,也不肯傷及一根羽毛;直到臥病在床的父親撒手人寰,她似乎也發覺,一個人勇敢太久,堅強太久,走得是疲倦亦艱難。那一刻,應該是活至此時生命中最觸動她的一幕吧,舉目無親、求助無門葬禮上,有一百個藉口可以鬧事的討債流氓,竟然帶著唯一一個理由,捲起衣袖,抱緊遺照,打開雨傘,二話不說讓她的父親不失體面地離開人世,似乎,愛成形的關鍵也就在那麼三兩刻之間。
⠀⠀⠀⠀⠀
浩婷如此脾氣一旦認定了,更不會容許一段深受緣分牽引感情化為曇花一現,從此只羨鴛鴦不羨仙,想踏實經營往後的感情生活,想擁有安穩平凡的微小幸福,遠離紛擾,租間店面,一起做個小本生意,為買到超市的便宜即期品而開心,為所心愛之人煮一道粉蒸肉而滿足,這樣就好,別無所求。
⠀⠀⠀⠀⠀
好不容易懂了愛,卻親手將彼此愈推愈遠。
⠀⠀⠀⠀⠀
邱澤那雙眼睛社會化卻不世故,身上散發江湖味卻始終選擇直球對決,以更精湛、更突破、更深情的演技回應觀眾,從《誰先愛上他的》、《江湖無難事》到《當男人戀愛時》,只見他展現一次比一次還高的自我要求,一次比一次細膩的情感詮釋,在台味、俗氣、可愛、真摯、霸道、不羈、溫柔、純情的各種形容詞底下,每一個眼神隱藏著千迴百轉,每一個微笑透露著千絲萬縷,前前後後只看見一無所有的男孩,站在喜歡的女孩面前,請求她愛他,從熱情到失意,從赤子之心到滄桑絕望,詮釋了所謂江山易改但本性難移,演繹了一個浪子的過去時、現在時與未來時。
⠀⠀⠀⠀⠀
「嘿,我只想再看妳一眼。」
⠀⠀⠀⠀⠀
那一眼可以只在市場關門後的黑暗角落,可以只在燈火通明的餐廳窗外,可以只在隔絕喧囂的落寞與寂靜,不打擾成為比海還深的祝福,不知該從何啟齒的訣別沉重橫亙在家鄉與異鄉之間。過去敢傻敢衝的阿成,如今只能沉默以對,他卻忘了,有一種愛無法一廂情願,有一種負擔會成為接住彼此的力量,無論親情或愛情,而這也是他對浩婷一見傾心的原因,那份心高氣傲裡還有執著,逞強,以及不肯服輸。
⠀⠀⠀⠀⠀
導演表示,客運站重逢那場戲,是浩婷將阿成找了回來。正因過去還值得眷戀,我們藕斷絲連,相互虧欠,即使死亡如影隨形,仍寧可一起面對;要知道,那一首歌說,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牽著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無論命運指向哪一條路,容我笑著燒出一鍋粉蒸肉,容我笑著補給妳一個父親,容我滿臉泡沫好好看妳最後一眼,這份幸福雲淡風輕,散落四周。
⠀⠀⠀⠀⠀
《當男人戀愛時》偏偏不僅止於愛情,更是其背後的親情,蔡振南與邱澤的壓軸對手戲,這條故事線寫的好,真的很好。愛情從世界邊緣將他找了回來,浪子再「飄撇」、再灑脫,其實都有放心不下的人,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呵護著你,你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關心著他,如此無法斬斷的羈絆讓我們理解到,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人生也不見得就是終點,會有更多的溫柔,覆蓋在遺忘的模樣、日常的笑容裡,愛情,親情走到最後其實都是同一個輪廓。此刻花正盛開,且看此時陽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年齡相對的稱謂有哪些學問?一開口就得罪人到底做錯了什麼? #陳美鳳 #年紀 #稱呼 吳亦凡惹到大咖?老司機揭極樂選妃真相 👉https://youtu.be/0qNiUFbbK8U 已故房客蹲在床角 身分揭曉求周映君出手 👉https://youtu.be/7pAlotPDTwU 政二代千金愛相隨...
男人眼睛形容詞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過去曾經分享過不少從文化、性別、族群以及歷史觀點來談論「歧視」的文章,不過,這些「歧視」都並非由單一原因所構成。如何從某個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的現象來討論多重原因構成的「歧視」,以及這樣的多重「歧視」又是如何把一群人變成社會生活中邊緣人裡面的邊緣人呢?今天要介紹的文章就是從美國亞裔男同志的現象,來看這群人如何成為歷史、文化、性別、職業及學習能力多重歧視下的人群。希望讓我們重新思考,當我們面對一個現象、一個不平等或有爭議的現象時,能夠停下直觀式找到單一原因的思維,而是多花點時間去了解與思考。
—————————————
今年3月,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一家按摩院,發生了八人死亡的槍擊案,其中六名皆是亞裔女性(四名韓裔、兩名華裔),而兇手宣稱患有「性成癮」,作案是為了要「消滅誘惑」才痛下殺手。
然而,此舉也引爆自COVID-19以來亞裔受暴的不滿,紛紛發起 #停止亞裔仇恨(#stopAsianHate)的社會運動,至今仍在美國發酵。民眾在社群媒體開始爭辯,到底這是一起種族主義還是性別歧視案件?有人認為是膚色引起的犯罪事件,有人則認為是因為對性工作的產生的恐娼情結(whorephobic),那為何不是同時鑲嵌在性別與膚色的社會制度底下而造成的悲劇?
首先,審視亞裔女性的處境前,先必須討論亞裔在美國的刻板印象。
學者發現,亞裔受到的種族歧視包括:被視為外國人、排除在公共領域外、聰明且成功、以少數代表多數、錯誤地標籤化、犯罪、馬路三寶等。
這些基於膚色的刻板印象,將所有亞裔劃為單一的群體,認為亞洲人不是來自中國就是日本,要不然就是數學很好。加上早期大量的亞裔移民赴美從事底層勞動,使美國人認為這些亞裔就是「骯髒」且容易「犯罪」的,縱使是移民二代也容易被錯認為「外國人」,然後被種族主義者罵說「滾回你的國家」。
然而,隨著美國逐漸開放移民,加上大眾媒體的渲染,亞裔女性在北美社會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亞洲戀物癖」、「黃熱病」(yellow fever)、「中國娃娃」等,都是用來形容白人至上者迷戀亞裔女性的物化形容詞。
那亞裔男性的處境又是什麼呢?據報導指出,北美異性戀的約會市場不利於黑人女性外,另一個族群就是亞裔男性。原因是相比於白人,亞裔男性「不夠男子氣概」。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偏見呢?自18世紀中期與19世紀初時,大量的中國裔與日本裔男性移民到美國,他們的工作除了修鐵路與種植外,大多的工作都被限制在女性化的低薪工作,如洗衣、煮飯、洗碗、家管等服務業與餐飲業。除了外表相對於白人較為嬌小且不夠魁武、有肌肉外,亞洲人的禮貌謙遜、群體主義等特徵,都與西方強調的自信、個人主義、競爭等特質違背,亞裔男性被認為是很「娘」、「媽寶」而且「無性慾」的,整體而言都不算是一個「男人」。有趣的是,亞裔除了被西方男子氣概的框架給「閹割」成過度陰柔的極端外,部分亞裔男性也被大眾媒體過度陽剛化(hypermasculinized)。例如李小龍的功夫,以及歷史上的「黃禍」(Yellow Peril),都威脅了美國白人,他們認為這些「黃皮膚」的跋扈總有一天會侵蝕白人的優越性。
那跳脫異性戀的框架,亞裔男同志就比較吃香嗎?
事實上,亞裔男同志受到社會對於亞裔男性和女性的兩種刻板印象影響,他們不僅在同志社群容易被認為「娘娘腔」也在約會市場被視為「黃熱病」(yellow fever),甚至被年長白人男性伴侶認為是「女人」與他們約會來強化白人男性的陽剛氣概。於是,在男同志的擇偶市場,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就是:小屌、光滑的皮膚、瞇瞇眼,行為舉止要端莊卻又誘人,令人有異國遐想;個性要聰明、害羞、性被動,且喜歡比他們年長的男人;氣質要陰柔、從屬,而且是像女人一樣被插入的0號,滿足「異男樣」白人的性幻想 。因此,許多報導都指出,在男同志交友App上,除了會出現「拒C、拒胖」外,還會附註「拒黑人、拒亞洲人」等種族歧視,甚至遭到使用者的言語攻擊,包括「你們亞洲人的眼睛怎麼這麼醜」等騷擾話語。
亞裔(特別是華裔)常在美國被稱為「模範少數」(model minority),不但有優等的教育,更有成功的事業,在社會形象良好,是個不偷不搶的「模範生」。然而這種典範反而會被用來強化白人對亞裔陰柔的想像,例如亞洲人一定比較「順從」與「從屬」。更大的問題是,在檯面上的永遠是中產階級的華裔,從事藍領階級的東南亞裔反而在「模範少數」下被噤聲。這並不是要亞裔必須反省自我的文化價值,而是必須檢討美國社會裡的種族與性別歧視,我們以前常看到黑人爭平權的運動,那身為亞洲臉孔的我們又在這個社會與全球占了什麼位置?我們渴望的「美國夢」又真的對亞裔良善嗎?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6?fbclid=IwAR2ALj59cylyFvdtvtAXo30C_tQT0_GzGZEI3uve467QqzLVt2BSGywztXU
男人眼睛形容詞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書評|《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我愛她,真的愛。但若要說我心中沒有一丁點對她的恨,那我就是在說謊。」
挪威作家卡爾・奧韋・諾斯加德(Karl Ove Knausgård)於2009年至2011年間出版了6部自傳體小說《我的奮鬥》(Min Kamp),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從生活細節中洞察出深刻反思,以樸實的日常經驗喚起讀者強烈的共鳴,素有「挪威版普魯斯特」之稱。在系列小說完成後,接連獲得挪威文學界最高榮譽布拉哥文學獎、北歐文學獎、德國《世界報》文學獎等許多重量級獎項。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出版《我的奮鬥》系列小說,繼《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以文學埋葬父親,克瑙斯高於第2部《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揭露自己戀情最深處的情感,描寫了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本文邀請作家 #馬翊航 撰寫書評,以眼睛與視覺的觀察切入,從畫作、日常生活、可見與不可見等捕捉克瑙斯高對生命的描繪,領讀者將閱讀角度從「怎麼看他(作者)」,逐步移轉到「他怎麼看」⋯⋯
【閱讀《我的奮鬥》,再多一點】
★書評・言叔夏》宛如洋蔥的生命迷宮:讀《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https://reurl.cc/vq2XLN
_______
👉Follow 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男人眼睛形容詞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年齡相對的稱謂有哪些學問?一開口就得罪人到底做錯了什麼?
#陳美鳳 #年紀 #稱呼
吳亦凡惹到大咖?老司機揭極樂選妃真相
👉https://youtu.be/0qNiUFbbK8U
已故房客蹲在床角 身分揭曉求周映君出手
👉https://youtu.be/7pAlotPDTwU
政二代千金愛相隨 深情一吻畫面震撼鄭弘儀
👉https://youtu.be/ZW64r98Ajyk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1:23 陳美鳳打疫苗被稱阿嬤 嬌罵:沒禮貌!
05:47 打疫苗也被刺傷 原來已經中老年?
12:21 媽媽看挖挖哇音量太大 怎麼辦?
15:37 周映君60+ 放棄抵抗歲月?
17:39 不管女生幾歲 一律稱呼小姐?
21:21 櫃姐一句話 氣死大老婆?
24:06 律師如何讓客戶敞開心胸講實話?
29:04 「偷戀愛有人在追」是誇人金句?
31:22 安慰的話怎麼說 人家聽的進去?
33:39 何篤霖被叫阿伯 抬頭看釋懷了?
36:46 上了年紀怎麼稱呼 真的有關係?
39:27 「連你也老了」真的很不會聊天!
42:24 英國奶奶眼睛取出37片隱形眼鏡?
43:43 60歲男人被說黃昏「我每天都有做」!
47:03 明明有更好的形容詞 為何省著用?
49:18 被誤認是女兒的阿嬤 氣到憂鬱症?
53:17 台灣人的哥姐文化 實在很擾人?
01:04:20 頭髮是第二生命 不想被歸類銀髮?
01:06:14 周映君跌倒摔斷牙齒 領悟人生?
每周一到周五晚上10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