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高原上的簡單生活】
太想念印度了。有時候即使是一個在台北聽見的汽車喇叭聲,也足以挑起想念。
印度的城市充滿不知節制的喇叭聲和音樂聲,聲音塞滿城市的每一寸,無一遺漏,即使躺在街尾的青年旅館最邊緣的床鋪,也能確信這個世界沒有忘了你的存在。(這股確信也包含「印度人根本可以透過喇叭溝通無礙」)。
我想起曾經睡過的青年旅館、跨夜巴士、途中偶遇而同行的旅人、看起來好吃但入口立即後悔的霜淇淋、經過努力終於聽懂的印度腔英語,當然還有印度北方的絕景,以及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拉達克(Ladakh)[1] 的家人。
拉達克位在喜馬拉雅西側的高原上,海拔大約在3000-7000公尺之間,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但近年來,冰川大幅縮減、極端的降雨模式、降雪量減少,加上都市化和觀光人流,當地環境於是顯得極度危脆。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當地推動 GO GREEN GO ORGANIC [2] 計畫,在高原上植下千棵樹木、建立人造冰川,並向社區推廣有機農法。
那時是7月,正值高原上收穫的季節,這一波是杏桃,上一波是青稞,下一波是蕎麥。九月中旬之後,就會停止大多的聯外公路運輸,進入冰封的冬季。
住在印度河谷的日子,我在家裡幫著女主人 Tsering [3] 一起做農事。她會帶著我找到她的樹,我們先從苦味的杏桃樹開始,在樹下撿拾果子(沒掉在地上的就用竹竿打下來),收集好足夠的杏桃之後就坐在果樹下,就地把果肉和果仁分離,讓果肉留在現場當肥料。「因為這個品種的杏桃吃起來不甜,所以我們只取果仁來榨油。」隨手啃了一顆苦杏桃,確實不如橙黃帶紅的甜杏桃來得香甜。
老人家們說,杏桃是很營養的水果,「所以我們都不會生病」,仗勢著知道河谷裡都是有機作物,我便理所當然地邊摘邊吃。農村生活過得甜甜蜜蜜,附近的村民路過,也會笑著送我只有半個巴掌大、但甜度高得極不科學的蘋果。(在印度一直都挑戰著身體距離這件事,除了已經習慣被女孩拉手之外,後來老人家看到我嘴裡的矯正牙套,竟然會好奇地直接撥開我的嘴巴⋯⋯)
「Tsering,妳有幾棵杏桃樹?」
「30、40、50吧。」嗯?到底是30棵、40棵、還是50棵?
(後來幾次和拉達克人聊天,才發現他們有嚴重使用概數的習慣。這點跟西藏人好像。)
「還沒有嫁過來之前,妳也要做這麼多事嗎?」
「在家裡也會做,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多。老公的姊妹們嫁出去了,婆婆也在幾年前過世,所以只剩下我獨自做這些工作。」
Tsering 身為一位拉達克主婦,一早起來就要忙著做早餐。打理兩個小屁孩上學之後,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家事以及農活。有的時候我會自己出門閒晃,有時候和家裡的爸爸雞同鴨講聊天,並不是一直幫忙著她。在夏季的尾聲,高原上的婦女不僅要忙著採收杏桃,同時也已經開始剃羊毛、起手編織一家人在冬季所需的毛衣、帽子、圍巾、襪子。
甜杏桃和苦杏桃前前後後地成熟,我和 Tsering 便背著竹簍,遊走在苦與甜之間。我盡可能像她一樣,俐落地剝開甜杏桃,將屋頂鋪成了一片橙紅,等著乾燥的高原收乾果子的水份。她一邊工作一邊分神看著我說:「你做事真像拉達克的女人。」後來甚至說「可以找個拉達克男人嫁了。」
我很高興自己能幫上一點忙,也真的好喜歡這麼簡單樸實、僅僅只做著最接近生存的瑣事。然而對於高原日常有了合理的想像之後,便深深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和 Tsering 過上一樣的日子。尤其是當我發現午晚餐的麵片湯或饃饃 [4] 都得要從麵粉開始揉起⋯⋯
在台北的某天,我和 Z 在中和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喝過奶茶、吃過烤餅,一起散步在烘爐地周遭的小山徑上,車聲裡我們遠遠的。我問起 Z:「什麼時候再去印度?」
「當我的條件準備好了,我就會去。」
「你說的條件,是指疫苗、存款什麼的嗎?」
我發現自己問得太多了。Z 有 Z 的旅行哲學,我也有我的。而我們都很喜歡印度,心裡大概都在盤算著類似的事情,也各自掛心著當地的家人或朋友們。
至今,印度的疫情在3月一波大爆發之後,每天有數萬人確診,累積確診認數超過1800萬、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數字大得令人無法具體想像現實的情景。近日,Tsering 從 WhatsApp 傳來訊息和照片,告訴我 COVID-19 在拉達克列城(Leh)散播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村子裡的一切都好,大家都忙著農事」,還說下次要拍她養的乳牛給我看。
在台灣的我,除了盼著天空降下雨水、疫情退散,也盼望著印度雨季來臨時,能降下一場澆熄高溫和病毒的大雨。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0542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男人 身體距離」的推薦目錄: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魚泡泡 最近看到有一些人說,性騷擾這事這麼泛濫,以後男人見到女性都要採取預防性距離,演戲也不敢近身、講話也不敢近身,這樣對女性真的有比較好嗎?
這讓我想起放小腳的時候,也有人說小腳是傳統、大家都以小腳為美,放腳的女人以後嫁不出去誰負責?
又或者以前台灣沒有嚴罰酒駕,而且大家以勸酒為尚、不喝這杯就是不給面子、不管怎樣先罰三杯等等,然後一堆人酒後照樣開車,嚴罰酒駕後、不想被勸酒灌酒的人都說要開車,也有人說這樣不盡興不給面子,但事實就是酒駕造成的問題變少了。
又或者日本一直以下班後要交際應酬、二次會三次會為尚,不去會被霸凌,直到後來有寬鬆世代拒絕參與這種耗時費錢又傷身體的事,甚至提出「權勢騷擾」的說法,當時也有人說日本的生意都是在這種時候談成的、不應酬的男人不是男人,但現在的公司、研究室慢慢不流行這個了。
所以回到最開頭的問題,一直討論性騷擾導致人們因為怕被告而保持身體距離,這樣對女性真的好嗎?
#幹你爸的有哪裡不好 ?不喜歡被碰觸的不只是女性,也有很多男人不喜歡被拍屁股,但被拍屁股的時候不爽就會被說「是不是男人」所以必須忍受。
尊重每一個人對身體的自主權,不要動不動就手來腳來的,管好自己的手,很難?
我不是雞排妹的粉,她有很多地方讓我覺得三條線,我也不可能同意她作的所有事,我只能說,她讓我們知道對於女性的惡意,當女性提出被騷擾時可能遇到的質疑跟阻力(我承認我也有疑慮)。我不認為她應該被當成性別聖女,但她也不應該被醜化,她只是說出了一件不舒服的事,而任何覺得不舒服的人(不論男女)都應該說,也許我們說的多了,這一切就會慢慢改變。
整體來說,我還是認為性騷擾被當成一個重要的議題來討論,也藉此給一些喜歡手來腳來的賤手人(不分性別)一點警惕是必要的事。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男人身體距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男人身體距離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男人身體距離、男人肢體語言好感、曖昧肢體動作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 ... ... <看更多>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女人鍾意男人】女人喜歡/抗拒你4大身體距離| 幽默溝女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第一本完整透視戀愛心理學的書籍-《禁書- 讓她情迷意亂的心理手段》⚠️ 林志玲的緋聞男友,教你如何不費一文錢收買人心,如何讓女人對你 ... ... <看更多>
男人 身體距離 在 男人身體距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男人身體距離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男人身體距離、男人肢體語言好感、曖昧肢體動作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