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點不進建中進附中
剛手機收到的新聞,建中創校百年來首度要在「高中部」收女生,因為民國44-52年雖收過女生,也只在「初中部」。
回想2002年5月,我國中三年級第一次考基測(我是第二屆基測的考生),雖然數學比較差(量尺分數46,滿分60),但國文、自然都滿分,其它幾科也沒被扣太多分,最後五科加起來280,根本不用再考第二次基測,只要透過「申請入學」就能上一般公認的「第一志願」建國中學。
但問題來了,比起純男校的建中,男女合校的師大附中更吸引我,尤其當時師大附中每年畢業典禮的新聞都做得很大,整個讓我覺得青春洋溢,應該會比每天跟一群男生汗臭混一起好吧?於是,我不假思索就填寫了給師大附中的申請書,還得到了父母及導師的支持。
沒想到此事在我就讀的艋舺龍山國中竟引起震盪。校長認為龍山國中難得能出幾個建中、北一女,我怎麼自己放棄?不但找我當面開會,還出動平時跟我關係不錯的數學、理化老師當說客,而我也不甘示弱,也和校長辯論起來,並用理化老師自己兒子也讀附中為例,結合班上一位成績也很好的女生說要「一起讀附中」,「附中黨」一下子勢不可擋。
後來申請附中的單子,就在我堅持下送到了學校教務處,然而正當申請書即將再轉到台北市教育局時,事情卻發生逆轉。歷史老師前來最後「關說」,訴諸我平時擔任「歷史小老師」和她的感情,希望有所轉圜,我仍不為所動。突然,她問了一句關鍵的話:
「你家住哪裡?到附中要多久?」
「嗯...」我想了一下答:「我住萬華,到附中要捷運接公車,四十多分鐘吧?」
「那你家到建中要多久?」
「搭一號公車,十五分以內到,直達。」
就這樣,因為懶得早起,我改變了主意。(後來上了建中,也沒多常按時上學,那是後話。)當天就跑到教務處,追回申請書,拿原本的文字塗塗改改,把「藍天之子」(形容附中生語」改成形容建中的「紅樓才子」,重新交了出去。
半個月後,結果公佈,我就這樣上了建中,高一時寫作文,還力倡「建中應該開放收女生」的問題。現在想來,建中百年招牌確實更讓我有歷史傳承感,至於當時如到男男女女的附中,也許高中生活也會更加男男女女?吃喝玩樂?也許我身上的政治成分會降低一下。
後來建中三年生活,我在建中青年社編輯校刊,在2004年總統大選後投身「319槍擊案真相」的抗爭運動。因為建青社外出訪問名義,經常請公假走南闖北,也是我人生社會化的開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