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要再多吃一點,手臂至少要像她們這樣才行。」
記得剛開始找教練重訓時,教練指了一旁兩位女性跟我說。我一看大驚!她們的手臂和我的小腿一樣粗。(如圖)
肌肉量不夠到底有什麼問題呢?待會分享我的經驗給妳聽。
===
跑步如此美好,然而體態和體重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加上跑步書和教練都提到核心肌的重要性,我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核心鍛鍊。
有時候試這個動作,有時候試那個動作。
有時候試這本書,有時候試那本書。
常常覺得動作不是太難,就是做了沒有感覺,再不然就是無法像作者投入那麼多時間。
妳知道的,媽媽自己的時間很難擠出來,如果我有這麼多時間,絕對要找回姊妹淘好好敘舊,可是姊妹淘常常也在家庭與工作間奔波。
直到遇見《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90天挑戰計畫》,覺得這些動作對我不會太難,而且只要有一張瑜伽墊就可以進行,隨時都可以做,每天只需要三十分鐘左右,這些條件都很適合我。
除了早餐之外,我也跟著書中的低醣飲食建議執行。大約兩個月後,就覺得體態大幅改善,但體重開始停滯,於是再轉向生酮飲食,體重又再次下降。
這三個月間,我的體重少了五公斤,體脂也減至20-22%,換算起來,少了整整五公斤的脂肪。腰圍少了十公分,褲子小了兩號,衣服尺寸從L變S,穿內衣終於不用像香腸那樣被擠壓出一串串的肥肉。
也在這時候,我有了慢跑過度會流失肌肉的觀念。這才恍然大悟,莫怪我們馬拉松教練每天都要做高難度捲腹100下。
初期投入慢跑時,只想要自己瘦下來,肌肉什麼的對我來說太遙遠了。
心裡開始出現問號,不知道從健走到習慣慢跑的這兩年,我流失了多少肌肉呢?
同一時間,生理期開始不準,不是很久不來,就是太快來。在《脂肪的秘密生命》這本書提到脂肪對女性的重要性,一旦體脂低於22%,女性荷爾蒙與生理期就會大受影響。
據說更年期之前也會開始亂經,可是不會太早嗎?我開始追問媽媽和外婆的更年期幾歲來,因為種種資料顯示,這樣的體質來自遺傳。
我又開始自問,想要什麼樣的自己?
健康的自己?
還是瘦瘦的自己?
答案是前者。
家庭、財富、自我實現、人際關係等等都是加法,只有健康是乘法,擁有健康便是以上總合乘上「1」,失去健康便是乘上「0」。
這概念寫成算式如下:
人生=(家庭+財富+自我實現+人際關係)x健康
我開始不那麼嚴格限制飲食,運動有時候也做些調整,每個月觀察生理期,找出適合自己的狀態。
徒手重訓一陣子後,加入2kg啞鈴,雖然對很多「巨巨」來說是很小兒科的重量,可記得剛開始加啞鈴的時候,我臉都猙獰了起來。
搬到加拿大後,自己練了一陣子,聽說有開給媽媽們的健身課,我也跑去報名了,每週兩次,每次一小時,一群媽媽一起運動帶給我無比的歡樂。課堂上也定期測inbody,我的脂肪量適中,但是軀幹部位的肌肉量不足,猜想這是因為已經長跑了兩年吧!
肌肉量不足有什麼問題?
就是一旦發生什麼事的時候,身體無法保護自己。
一年冬天我在雪地上滑倒了,結果躺了一個多月。
這是我流失肌肉付出的代價。
女性的荷爾蒙和男性不同,增肌沒有想像容易,對中年女性難度又更高。我開始跟著教練上一對一重訓課,每週二至三次,每次一小時,每次上完都會經歷頭暈目眩、加強版的肌肉痠痛。
已經適應的低醣飲食則改為碳循環飲食,在重訓日的運動前後都吃足夠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可是到底怎樣算足夠呢?教練給我的建議份量超乎想像,我根本吃不完,直到後來我決定反正舉凡重訓日,放膽吃就對了。
終於在這樣的策略下,我的脂肪和肌肉同時達到了標準值,生理期也很正常。
啊~原來這就是適合我的模式啊!
也許受天秤座影響,我一直追求平衡,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家人與自我的平衡,在追求體態上,終於也找到了我的平衡點。
我也擺脫了「瘦即是美」的思維,不再一味追求低體脂,而是追求「穠纖合度」。
也許這就是一種「見山又是山」的境界。
就醫學上,中年女性的BMI建議在18.5-24,腰圍小於80公分,體脂率建議則從20-30%、22-29%、23-33%都有,但執行上會發現每一台體脂計的差距很大,一天不同時間量測的結果也會有不小的差距。
我認為數字參考就好,只要以同一台機器固定時間測量,自己與自己比較,傾聽身體的聲音,找出自己覺得最舒服、最合宜、最健康的狀態即可。如果會因為數字上上下下,使得心情起起伏伏,那麼不如丟掉它。
在加拿大的健身房裡,可以見到青少年以上的所有年齡層,也非常多銀髮族,這是台灣很少見的場景。因為加拿大人普遍瞭解重訓對健康的幫助,不但可以增加生活品質,改善體態與線條,減少不適,還可以改善骨質疏鬆,預防跌倒造成的骨折。
增加肌肉還有什麼好處?
可以增加基礎代謝。
如果自認為是「喝水也會胖」或者「吃空氣也會胖」,就表示身體的肌肉量太少,或者飲食的熱量沒有達到基礎代謝以致於造成身體判斷面臨「饑荒」進而降低代謝、努力儲存所有攝取的熱量。
增加肌肉量是養成「易瘦體質」的關鍵。
而想增加肌肉量,絕對需要無氧運動,不管是利用器材、阻力、自重,增加肌肉的負荷,佐以飲食的調整,就是增肌的不二法門。
只要開始重訓,永遠不遲。
“You look fit!”
每次遇到有人這麼跟我說,我明白——
我正走在更健康的道路上。
===
附圖是我的健身照與還算看得出來的腹肌,我得說,媽媽的肌肉沒有那麼好練,真的不用擔心自己變太壯。
這週小雨麻開始新的寫作節奏,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各位常浮出水面來跟我互動。
網誌也同步更新中:http://rainymom.com
IG請搜尋rainymomcom
下回的小雨麻故事時間來聊聊——怎麼吃?
如果妳不是運動派,想要輕鬆變窈窕,一定要記得搬板凳來聽故事喔!
Search
男性腰圍換算 在 Re: [問卦] 台灣糖尿病人口高達11%怎麼辦到的?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