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索取學習僵化paper #擁抱你的錯誤
【會有些文法錯誤永遠改不了、有些發音永遠發不好嗎?】
✔︎ 文章 highlight: 錯誤是什麼?錯誤是學生努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這個語言的軌跡。
「若怎樣怎樣,就可能會學習僵化 (fossilization)」是很多台灣老師、甚至是教授,常常用來講述學習者「永遠無法將一個錯誤根除」的可怕現象。
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我的教授其實就是現在全世界在研究學習僵化的最知名的學者,也因此我的碩士論文寫的主題也是學習僵化。因此今天想跟教授、老師們、以及在學習英文中的你,分析如何看待「錯誤」。
Fossilization 這個詞最早由 Larry Selinker 教授在 1972 年 Interlanguage 一篇論文當中提出。當初對這個現象的定義還很粗糙不明確,但很不幸的,這也是99% 台灣教授在念博班時、英文老師上教程時學到的定義。
Fossilization 基本上就是「學習者將在某些錯誤上永遠無法根除」的現象。相反地,Dr. Selinker 也將那些「最終會消失」的錯誤(像是錯講成 Do you know where is the restroom?) ,名為 stabilization,比一輩子註定的 fossilization 還要樂觀許多。
即便如此,很多英語系教授跟老師們,還是喜歡講比較悲觀的 fossilization. 我要特別呼籲英語系教授、台灣英文老師們,別亂用「學習僵化」 (fossilization) 這個詞彙。
時間快轉,在 2004 年時,Larry Selinker 的學生 Dr. ZhaoHong Han 出版了 Fossiliz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學習僵化現象) 一書,重新將學習僵化定義為:Cessation of learning in spite of adequate motivation
to learn, abundant exposure to input, and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ve practice (Han, 2004).
意思就是,要在有 3 個條件都滿足,錯誤仍然一直存在時,我們才能初步判定可能有學習僵化的可能性:
(1) 學習者有有強烈動機
(2) 有很多的輸入 (input)
(3) 充足的練習機會。
在台灣的學習環境下,這3個條件常常沒有一次滿足。如果只是學習者一直犯一個錯 (像是一直說 I suggest you to…或是 discuss 後面亂加 about… 口說裡頭 Although 後面一直加 but ) 我們頂多能說是 stablization,身為老師的我們,要做的事情反而是更努力用其他的方式,幫助學生學得更好,而不是給他們下判決。
有學習僵化現象嗎?有(我會再寫一篇文章)。但在條件沒滿足之前,不應該將錯誤看成什麼罪大惡極的東西。
錯誤是什麼?錯誤是學生努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的軌跡。
如果你對於 fossilization 有興趣,請在下面留言「我對學習僵化的 paper 有興趣」我會內信給你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