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適應與克服,甚至人類文化所到之處,就代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但伴隨著當代生物科技與生態觀念的發展,許多自然環境得以延續,還能透過物種復育來延續維持傳統生活中人與在地物種的關係。
這篇來自【上下游新聞網】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蘭嶼豬復育後將要返家的消息。從中讓我們更加認識蘭嶼文化與豬隻飼養之間的親密關係,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當代生物科技與日常文化實踐的關係為何?
————————————
起源於 2.9 萬年前的台灣特有古老豬種──蘭嶼豬回家了!基因獨特的蘭嶼豬,曾經是蘭嶼達悟族重要的家豬,可惜長年與商用豬種雜交,原生種逐漸消失,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40 年保種復育,今年六月回流蘭嶼並誕下第一代豬寶寶,創下台灣家畜豬「域外回流」成功的先例,對達悟族人而言,更是重要里程碑。
過去蘭嶼島上家家戶戶都會養幾頭豬,達悟族人認為豬是財富的象徵,新居落成、婚禮喜慶都與蘭嶼豬有深刻連結。蘭嶼朗島村長施拉橫表示,「很高興蘭嶼豬又回到我們身邊,牠非常的不一樣,肉多口感完全不一樣。蘭嶼豬不單單是食物,還具有非常多功能,不管任何節慶都有牠的身影;藥用的價值上,被蟲咬的時候會抹豬油;婦女在保養上也會擦在頭髮及皮膚上,具有潤滑的效果。」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蘭嶼流傳著「不會養豬就不能稱為人」的說法,可見蘭嶼豬與蘭嶼歷史文化的連結。當蘭嶼豬回到原生地——蘭嶼,可以說在整個台灣歷史文化上劃下了一個逗號,並開啟了蘭嶼文化上新的一頁。
畜試所技術服務組組長林正斌表示,當「蘭嶼豬回老家」計畫正式啟動後,因當地已有多年未養蘭嶼豬,曾發問卷給蘭嶼居民詢問意願,朗島村民表達願意飼養蘭嶼豬。不過,目前不再像過去把豬養在庭院,而是設立「公共豬場」,在一個養豬場中,居民會畫分各自區域,每一格都有居民進行使用,污水也可以進行統一的清理,讓蘭嶼豬能更衛生的成長。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6852/
Search
畜產試驗所 技術 服務組 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會中由技術服務組陳翠妙組長說明農委會重要政策,包含提升農民福利、畜禽舍轉型升級、農業永續發展等32項農業大代誌;產業組林正鏞組長介紹畜試所豬隻育種成果及提升豬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