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膏嘛......那的確是早期遷台漢人一段黑暗史,不過,這是距今幾百年以上的事了,看到不少人直接推到漢人很噁心,身為漢人的自己感到羞愧,神父覺得有點過度推演了.
.
首先,關於番膏的口述歷史多半從客家人而來,可能和生活圈互相重疊容易產生衝突有關,所以如果在劇中女主角聽到,「年輕人,要買番仔膏嗎」(不知道是不是講台語),她可能不只會感到驚恐,也可能會感到羞愧,如果她被設定成「原、客」混血這一個角色的話.
.
另外,也不用想像幾百年前的漢人有多文明,特別是遷台的人多半是在對岸生活過不下去的底層人居多,同時期的中國即有將人肉當藥品的風俗,例如治療肺癆、毒瘡、眼疾等等,應是有人將中國的陋習帶來台灣,而在台灣,這種迷信多半在特定區域居多,如南投埔里.
.
無論是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或者是《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還是日治時期的《台灣風俗誌》,也多半都是南投廳埔裏社,「埔里所屬有南番,有北番.南番歸化久,出亦不滋事。北番出,則軍民爭殺之....」--《臺灣日記與稟啟》,顯示和生存範疇和族群衝突相關,多半出於一種報復心態,也不是只要是「番」都必須殺來吃,這樣盲目的仇恨.
.
胡傳即為胡適的父親,有人說他是見證這吃人肉惡行的外地官員,一副文明端視野蠻喟嘆的樣子,事實上,他恐怕也是參與者之一.
.
「且我兵民如果人人皆欲殺番,皆能殺番,番必畏殺而不敢輕出。從此民與番各分疆界,漸相安於無事,轉各得以遂其生.」
.
另外,他日記也記載著,原住民人很多,官兵打不過,「無論此等零星單弱之防勇,斷斷不能堵禦兇番出草殺人..」,並說官員軟弱,害怕番人專門懲罰自己人,「且有使之不能殺番者,撫墾局是也,撫墾局畏番如虎狼,待番如驕子....兇番託名就撫,任意出沒,伺機殺我民、我勇,則視為固然,不聞不問.」、「我勇、我民偶殺一兇番,通事必播弄其間...通事更以危言恫嚇,迫令營勇、居民出賄與和....於是防勇深藏堡中不敢出,番出殺人越肆無忌憚.」這些記述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原民對峙的情況,而官方基本上沒太大的作用,漢人方面覺得自己處於弱勢,被出草的人比較多.
.
另一種迷信是,這是為了「防出草」,當地人認為只要吃了高山原住民,身上就有「番人味」,這樣子高山原住民聞到同類的味道,就不會傷害自己,這也可以看出一方出草,一方報復吃人肉,兩族群生活領域的競爭和對等衝突,而非單方面的屠殺.
.
吃人肉最早的記述,來自於清國官方,沈保禎的「開山撫番」策略,台灣鎮總兵吳光亮率領清軍與台灣原住民奇密(奇美)社人爆發激戰,清兵打不贏,吳光亮就設酒席假意款待,等到對方酒醉無力反抗的時候,就加以槍殺,這個就是著名的「大港口事件」.
.
而吳光亮是廣東人,清國軍事人物,他率領的廣東飛虎軍,將所擊斃的阿美族壯丁烹煮食盡,他的飛虎軍多為廣東客家子弟兵.
.
這個就像單方面屠殺,還是由中國政府官方開的惡例.
.
至於PTT上的中國人把番膏事件拿來抵制轉型正義,合理化中正紀念堂,並宣稱是閩南人殺原住民,民進黨怎麼不道歉?並說這是原民刻在DNA的恐懼跟憎恨,所以不信任民進黨,亦有人拿「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說這是台語俗諺,所以都是所謂閩南人幹的,不然怎麼會有台語諺語?把漢人對原住民的惡行,簡化成全體漢人都如此,漢人都是閩南人,閩南人就是現在一堆台灣本土派支持者,拿來攻擊特定族群,稱閩南人很噁心,甚至合理化不分族群施予打壓的黨國,這就十分荒謬了.
.
這是種「萬惡歸閩南」的邏輯,基本上,閩南亦是種蔑稱,通常我會稱之為Hô-ló人,中文可稱為河洛,就連這個稱呼都要被醜化成中國對於蠻族的蔑稱貉獠,羅織不相干而且不存在的故事,可見某些人對於那個時代的Hô-ló人以及這個時代的Hô-ló人極度貶抑之惡了.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台語俗諺嗎?並不是,這段來自於《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由曾持衡牧師用台語記述,原文為:
.
「到天光我欲去城內禮拜,就看那個生番的身屍放在欲去城內的路邊,我對遐過也有看見無頭的生番。是時,有百多人圍著看,有的舉刀要欲割生番肉,總是那時有人在顧,勿准因割。到日午我對城內轉來,在路泥有遇著人拿生番肉,行到放生番身屍的所在,只有剩那些腸子佇在若定。
.
多多人拿伊的肉欲去吃,講那個肉真好吃,也真有補;有的拿心肝講做葯真好,可治心氣病,真有應效;有的拿伊的膽,講可做刀傷、槍傷的葯,真好用。那粒膽值銀三十元。有的拿腳腕那二塊屈做腳風的葯,真妙用;有的拿骨頭欲焢膠,講那個骨焢膠可做葯治寒熱病,真好用。照我的甲伊請問,殺著生番通身軀隴有路用,只有大腸、小腸與頭毛沒用若定,其餘無一點點浪費,殺著一個生番卡贏打著幾若隻鹿。
.
對眾人著派一百石稻給他,這是聽到的例規,又那個身屍也是眾人真愛用。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也有得眾人所謳咾。想著那些人真奇怪,愛吃生番肉,比吃鹿肉卡愛。真正是目瞅未曾看見、耳孔未曾聽見,這號的新聞真正是稀罕的消息。未有受教化的生番,只有愛殺人的頭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著生番不若得到一百石稻,也使眾人謳咾、歡喜;通身軀隴甲伊吃了了,想真,生番人真厲害,比番又卡番啦。」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其中的一句,曾持衡用來形容當地風俗的荒謬,由於全文他都是用台語文來寫,剪出其中一句,反倒變成「哪個族群的人可以讀通這段方言文」,變成流傳的「台語俗諺」了,曾持衡說的是,他去城內做禮拜,看到一群人在割生番肉,他覺得那些人真奇怪,鹿肉不吃去吃人肉,他本人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事,聽過這種事,只有在這裡見到這種稀罕的消息,明明殺人吃人肉,還被其他人稱讚,他說,未受教化的生番,只有砍人頭而已,「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了人還不如得到許多稻子,讓眾人歡喜稱讚,把人家的身體都吃光,這些人簡直比番還番.
.
因為這些人對殺了番人的人送稻子,曾持衡覺得莫名,殺人的行為居然勝過捕鹿和種稻的收穫,這是對於當地習俗感到的不公正,明明是壞事還被眾人稱讚,令他看不下去,所以用台語記錄下來,他說明了自己不曾聽聞過這種事,如今卻看到,可以知道這不是一種普遍現象.
.
結果用台語寫的,操台語的人以一個觀察者身分深切的反省,反倒變成都是所有說台語的人幹的了.
.
早期漢人對於原住民的壓迫和侵墾,這都是現代人必須加以反思和反省的事,不過仍然要知其脈絡,如果簡化成要台灣人自己自我嫌惡,或者用惡來合理化惡,因為你們祖先曾經做了不好的事,所以更沒有資格,去反抗其他外來者的壓迫,你們的痛苦是應得的,應該乖乖接受,所有人都應該接受中國的統治,中國的思想反而是文明的,中國國民黨的統治是為了要教化你們這群野蠻人.
.
事實上,這種吃人的習俗正是由中國傳遞而來,無知和迷信,正是我們應該鄙棄的,所以才要去中國化,要知道,中國直到近代都還在食人肉,例如文革時期的廣西文革吃人狂潮,距離現在也不過才50年,當時帶領吃人肉的還做了高官,跟台灣古代這種基於生存競爭,無知或糧食缺乏的情形不同,他們是為了羞辱.
.
就跟1949年,一群中國國民黨軍,以整個政府的體制,對於島上所有人進行殖民一樣,他們殘害虐待島上的人,是為了樹立權威,強調自身優越性,甚至是為了樂趣.
.
我想這是不能比擬的,但都應該面對.
.
身為台灣人,該如何面對百年前過往這段原漢衝突史呢?侵占了別人土地,被出草,害怕被出草所以報復,有一部分人甚至吃人肉,以為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
我想只有懺悔而已.
.
藉由這份懺悔,然後讓我們更加團結,這是一部由各種傷害、無奈和不能彼此理解,所填充起來的歷史.
.
過去的這份自私,讓我們只想著自己,現在不同於以往,讓我們可以想到其他人,而他們現在都是我們的家人,住在同一個島上的人.
.
我想到的是,從個人到所有人,現在的我們,更加應該守護這座島嶼,BROTHER.
番膏閩南人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不宜旅行】一小時機程現在變得很遙遠
⭐好想念台灣夜市的美食
⭐每次都有選擇困難症但好滿足
#星期一踢走BlueMonday
自煮台味蚵仔煎
到台灣夜市你最想吃甚麼?不少人都鍾情蚵仔煎,「蚵仔」是閩南語,即是我們說的蠔仔,蚵仔就是養殖時間短、體型比較小的蠔,從中醫角度來看,蚵仔性平,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功效,適合陰虛、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者食用。而令蚵仔煎有「Q彈」口感就靠地瓜粉,即是番薯粉,用來煮食可以帶出煙韌和酥脆口感。自煮蚵仔煎不算難,難在調校那個充滿台味的醬汁,醬汁味道調對的話,蚵仔煎已成功一半了。
蚵仔煎醬汁
材料:茄汁6湯匙、砂糖3湯匙、醬油膏2湯匙、味噌2湯匙、胡椒粉少許、水600克、太白粉水(或生粉水)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及煮滾,加入適量太白粉水煮至稠身,放涼備用。
蚵仔煎
材料:地瓜粉1杯、水1.5杯、鹽1茶匙、胡椒粉少許、蔥花10克、蚵仔10-15隻、雞蛋1隻、綠葉菜適量
做法:
1. 蚵仔浸洗乾淨;綠葉菜切粗條備用。
2. 將地瓜粉、水、鹽、胡椒粉及蔥花攪拌均勻,成為粉漿。
3. 熱鑊下油,加入蚵仔略煎,加入一湯勺粉漿蓋住蚵仔,煎至粉漿呈透明狀。
4. 在蚵仔上打入雞蛋,煎至蛋汁略為凝固,將蚵仔煎翻面煎至金黃色。
5. 將蚵仔煎推往一旁,鑊上加入綠葉菜,將蚵仔煎翻面蓋在菜上,熄火上碟。
6. 在蚵仔煎上淋上適量醬汁即成。
留言或按讚👍🏻支持一下我們吧!❤️ 歡迎 Follow 我們獲得更多養生資訊。
Homemade Taiwanese-style fried oyste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the most when visiting the night markets in Taiwan? Many people are fond of fried oysters. “O-ah”, is the common name for oyster in the Minnan dialect, which is widely spoken in Taiwan.
“ O-ah” in actually a smaller type of oyster. It does not require a long time to m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kind of oyster is mild in nature, can nourish the yin and replenish the blood, as well as calm our mind. It is suitable for individuals with yin deficiency, and constantly feel warm and frustrated, as well as those with insomnia problem and a troubled mind.
The secret ingredient that gives fried oyster a nice thick gooey texture is sweet potato starch, which also gives the dish a crispy and elastic texture. You can easily make fried oyster on your own. The more challenging part would be preparing the sauce in Taiwanese style. In other words, getting the taste right would mean you are halfway to success!
Fried oyster sauce
Ingredients: 6 tablespoons of tomato ketchup, 3 tablespoons of sugar, 2 tablespoons of soy sauce, 2 tablespoons of miso, 600ml water, white pepper powder and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cornstarch water.
Preparation: Make sure all the ingredients are evenly cooked, and then add in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cornstarch water to thicken the sauce. Cool down to serve.
Fried oyster
Ingredients: 1 cup of sweet potato starch, 1.5 cup of water, 1 teaspoon of salt, 10g chopped green onion, 10 – 15 pieces of oyster, 1 egg, white pepper powder and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leafy vegetables
Preparation:
1. Rinse the oysters thoroughly and slice the leafy vegetables.
2. Mix and stir the sweet potato starch, water, salt and white pepper powder to become a paste.
3. Heat the pan with oil and fry the oysters until golden, add in the paste until it covers all the oysters; fry until the paste becomes transparent.
4. Beat an egg on top of the oysters and cook until it hardens. Flip the fried oyster over and fry until it is golden brown in color.
5. Push the fried oysters to aside and add the sliced leafy vegetables to the pan; cover the vegetables with the fried oysters. Turn off the heat.
6. Drip some fried oyster sauce onto the fried oyster to serve.
Comment below or like 👍🏻 this post to support us. ❤️ Follow us for more healthy living tips.
#男 #女 #我煩躁 #我枯燥 #陰虛 #失眠
番膏閩南人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真的啦
要不是很多粉絲來信說想了解
我有時候就很不喜歡寫某些歷史主題
動不動就抗議
動不動就歧視
動不動就漢人本位主義
動不動就感到不舒服
但我說過 我從15萬訂閱起
每一部影片、文案 有幾分史料說幾分話
加上之前ptt深海魚王鄉民有「善意提醒」過我
要我更加嚴謹一點...
我們現在來一一檢視 我上一篇文所說的話
#請問這位版主是能穿越時空嗎
#哪來的文獻告訴你
#西拉雅族人看到漢人吃雞會吐
我們不能穿越時空
但史料能讓我們能有一個輪廓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陳第《東番記》
「習篤嗜鹿,剖其腸中新咽草將糞未糞者
名百草膏。旨,食之不饜。華人見,輒嘔。
食豕不食雞,蓄雞任自生長,惟拔其尾飾旗
射雉亦只拔其尾。見華人食雞雉輒嘔」
請問這夠清楚嗎? 看到中國人吃雞就想吐
翻譯史料變成歧視? Errrr..
#而且原住民醃製肉類就是為了怕腐敗啊
#什麼叫做原住民的食物讓人想吐
#這是刻意煽動族群的對立的行為
#強化漢人文化的優越。
翻譯史料,從史料中找到文化差異
傳遞知識變成煽動族群對立? 笑死了
#更荒謬的是平埔族都喜歡喝酒吃檳榔
#完全沒有根據
#早起檳榔和酒是祭典儀式中才會出現的祭品
#更是珍貴的食材
孫霖,「赤崁竹枝詞」《續修台灣府志》(下)
「雌雄別味嚼檳榔,古賁灰和荖葉香。番女朱唇生酒暈,爭看猱採耀蠻方。」
這段寫到,平埔族人,不論是男女都喜歡吃檳榔
檳榔是搭配著牡蠣灰與荖葉一起吃
所以我說平埔族喜歡喝酒吃檳榔很荒謬? 沒有根據?
#平埔族不是一個族
這我當然了解,我發文前特別到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網」看用字遣詞
所以我照上面的用法,使用「族群」
我也不是100%正確
也是有被說看錯文獻的(像是英文看錯)
也被深海魚王「善意提醒」過
我說質疑可以,請注意禮貌
沒禮貌就別怪我用打臉的方式回文
我的文章就是
「從清代文獻看台灣平埔族的飲食文化」
文獻有什麼,我就說什麼
我也不是要記錄什麼「真正的文化紀錄」你真的要全面通盤的調查 一篇文章夠嗎?
然後然後
我非常喜歡、熱愛同是這台灣這片土上的任何人
不管你是什麼族群
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還是外省人、新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