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
❣️我不是愛女人,我只是暫時需要愛情的慰藉
🕵🏻♂️文章前集摘要:
(有一年寫了些週遭朋友的愛情故事,就稱它「愛…… 怎麼了」。
人生中的許多朋友,很多是階段性的陪你一段。你們交換著彼此人生的故事,在曾經的年少相互扶持,如今回首,太多迷惘。
曾經的朋友,別對號入座🤚🏿
也謝謝曾經與我分享心事的妳你們。
*故事主角姓名身份視情況偽裝*)
第三篇📖開始⬇️
對於許珈捷不愛穿裙子這件事可真是讓珈捷的媽,傷透了腦筋。而且硬是要挑戰珈捷的拒絕極限,故意三天兩頭地買條裙子硬要她套上試試。珈捷已年過三十,跟青春叛逆無關,就底子𥚃塞滿的不是聽話的細胞;而為了穿裙子這事兒,每每都要跟母親言語交鋒個幾回,然後結果就是,那一條條媽媽精心挑選的新裙子,還是堆在衣櫃裡,一次也沒穿過。
頭髮剪得新潮有型,而且短的不能再短的珈捷,配上中性褲裝打扮,除了那張秀氣到不行的臉龐之外,怎麼看都是個Tomboy(註:言行舉止打扮像男孩的女孩)
也就只有珈捷的媽,不曉得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還是把這行為歸類為暫時反骨過渡期;遵循傳統思維為寶典的她,就愛含糊面對真實的珈捷。她老人家老愛在大家面前說:「唉呀,妳們都不知道,珈捷以前穿裙子的時候,那雙腿有多漂亮!而且她好多人追,但她不喜歡也不理人家。」而且對珈捷總是帶女性朋友回家,或大多時候,只跟女性密友混在一起這件事,也會說:「兩個嫁不出去的女孩,老混在一起,這…哪天才會嫁的出去啊!」但就是壓根不想承認,自己女兒,不愛男人愛女人,而這輩子都可能不會嫁出去這回事。
曼曼出現了,年約二十六七,一個帶點傻氣又任性的女孩,工作新上任時,同事對她頗有微詞,因為曼曼走進員工休息室或茶水間,總是會留下什麼。像是沒丟的茶包、剝完的橘子皮,或看完不收的報紙,都讓同事們抱怨連連:「這是誰弄的啊?」然後曼曼就會慌慌張張地,滿臉歉意的跑進來:「啊!是我,對不起我忘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曼曼家境優渥,在家從沒收過東西。喝完的茶杯、吃完的碗筷、家裡的床鋪都有人整理;每天換下的衣服,也是媽媽會從洗衣籃裡拿去送洗。而進職場的原因,就是為了體驗真實人生及認識朋友;當然還有一點興趣吧。
所謂的一拍即合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珈捷一直以來在同事的印象中,略顯嚴肅,略帶沉悶。不施脂粉的她連防曬也不擦,護唇膏也懶得塗。走進辦公室的瞬間,就是一張忘了把活力帶出門的,板著的臉孔。但幾杯酒下肚,情勢倒是大扭轉;她會表情誇張,肢體活躍地模仿放送,工作上遇到的八婆及小人。而曼曼的出現,讓珈捷不用黃湯下肚,也可不時聽見喀喀笑語;兩人不是頭貼頭在休息室看報紙聊八卦,不然就是曼曼在幫珈捷按摩搥背,施力點不當,珈捷唉聲慘叫。
珈捷與曼曼同進同出有幾個月了吧。看在其他朋友的眼𥚃,兩人就跟一對熱戀中的情侶沒兩樣。珈捷早上一定去接曼曼一塊上班,同公司的她們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藝術行政與策劃工作。每天忙著跟藝術家交流,策辦畫展,也要承擔畫作行銷的壓力。中午一塊用餐,晚上也一塊用餐,週末也愉快閒晃。感覺上無時無刻都是黏在一起,連剪頭髮換造型,也都會在同一天發生,然後隔一天,一起帶給別人驚喜。
大家沒質疑過她們的情投意合,在眾人面前毫不避諱地打情罵俏,也讓夥兒為她們的甜蜜模樣覺得好開心。
只是珈捷是99.99%的不愛男人這件事,是不容置疑的。要她改變性向穿裙子留長髮,可能要等到萬聖節,外加一個塞滿現金的超級大紅包,她也才會看在錢的份上,委屈自己一下,來個變裝秀。倒是到畫廊工作不久的曼曼,大家難免心存質疑;看似跟正常女孩沒兩樣的她,心裡頭真正喜歡的是男生還是女生,也沒人知道也沒人問過。只是猜想,會跟珈捷好到像一對戀人,那她肯定也是不愛男人吧。
這件事只有曼曼自己,還有那從小感情好的像親姐妹的表姐才知道吧。一次敘舊的飯局中,曼曼帶著珈捷一塊兒現身,看著他們的親密互動,以及注視彼此的眼神,表姐滿是好奇訝異;想知道那個當年,會跟她討論哪個偶像明星有多帥的自己表妹,到底是怎麼回事。
表姐單獨找了機會跟曼曼聊了聊,曼曼說:「我們喔…就先在一起呀!我心裡頭還是喜歡男生的,只是我很喜歡的那個男生凱文,他在美國唸書,還要兩年才會回台灣。我們有通信,也有通電話,可是距離真的好遙遠;有時候我真的好寂寞好空虛…。就在這時候,珈捷出現了,她問我有沒有男朋友,我說沒有… 因為我也沒確定跟凱文是怎麼一回事。珈捷問我會不會想交男朋友,我也說不想,因為其實心裡好像在等凱文從美國回來。所以,後來我們就越走越近;我很喜歡珈捷,但我還是期待有一天可以結婚生子的。」
表姐再與曼曼碰面時,已經是在曼曼的婚禮上。曼曼頂著四個月大的肚子,與左思右盼的凱文,在親友的見證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沒人知道率性短髮的珈捷去了哪裡,只聽說好像去了別的國家。表姐沒問曼曼,有沒有覺得對不起珈捷,也沒問如果沒了凱文會不會就決定跟安琪一起。而或者,當覺得對所有男人失望時,就會下定決心跟珈捷共組未來。只覺得,現在的曼曼看起來很幸福,而這似乎也是她想要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想要的,但在得到想要的過程中,也總會遇到自己沒那麼想要的。沒有人知道得到真正想要的之後,那個結局,究竟是不是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在選擇自己其實沒那麼想要的當中,會意外得到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聽起來很複雜是吧?不過人生就是這麼複雜。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畫廊 藝術行政 在 王建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台灣寄過來香港熱騰騰的最新一期「藝術收藏+設計」,收到實體雜誌的感覺有說不出來的感動,再次感謝撰文者陳瑜採訪我時聊了三個多小時的電話,我們從剛開始的發起聊到後期的一切經過,滿滿的7300字記錄了兩個月的藝起加油ART,這一本真的很值得參與藝起加油ART的朋友們買來閱讀與收藏❤
以下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0年6月號15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
「藝起加油ART」激發台灣藝術創作能量
專訪發起團隊與藝術家
撰文│陳瑜(《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6月號153期)
「藝起加油ART」平台定義
「藝起加油ART」的崛起發生在如此敏感的時間點,被多數人認為是一場為藝術家紓困的展覽,給予受疫情影響的藝術家們一個接觸群眾的管道與更多的作品成交機會。然而,創辦人王建揚從來都不將「藝起加油ART」侷限於「紓困」二字,而是秉持著藝術家「互助」的初衷,讓平台的規則與時俱進,所有用戶是在對等的情況下互動,整體創造出來的有形與無形的效益,遠遠超過「紓困」的範圍與限制。
寬鬆的社團規定造就了平台內容的多元性,油畫、版畫、插畫、水墨、攝影、刺繡、雕塑、裝置、影像、AR……,初次瀏覽的人難免感覺眼花繚亂。對此王建揚回應,這正是他一直以來致力探討的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縮影,反映出當代社會繁雜又繽紛的面貌,多元的議題與表現形式不斷更新,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又在想像之外。
Party Time與遊戲快感
「藝起加油ART」人氣最熱絡之時非展覽開始前兩週莫屬,許多懷著「挑好貨」心態的成員,最初的行為與反應莫不是「滑、滑、滑」、「驚豔於作品」、「啊!被買走了」的無限輪迴。原先大家還會有禮貌地留言詢問:「請問我可以收藏嗎?」到後來與時間賽跑,留言都是「收」一個字。創作者艸執法甚至用0.77錢黃金打造〈黃金收〉,此作品在貼文發布的同一分鐘內由王建揚手刀收藏,其他人只能望塵莫及。基於時間所創造的競爭感引起觀望者極大的興趣,甚至創造出引人入勝的「遊戲感」,尤其是在「Party Time」活動系列推出後更形風靡。
買方所感
以往大眾若想收藏藝術品,得先穿得體面,走進藝廊或藝博會,與藝術行政者客套一番,才有機會接觸藝術品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過程中還不一定能與藝術家親自交流,這些程序好似重重門檻,讓大眾對於藝術收藏往往在心理層面有相當的距離感。反觀在「藝起加油ART」中創作者與收藏者的互動,憑藉網際網路與社群網站的功能,多了開放性、即時性、對等性、互動性等優勢。
賣方所為
根據筆者採訪的幾位藝術家的說法,他們參與「藝起加油ART」的初衷,無非是被活動的規則吸引,抱著輕鬆、有趣的心態,看好賣五買一的機制,期待與其他創作者之間的互助和交流,同時也能夠提升自己的曝光率,有機會受到更多關注並增加藏家數量,所以在受到王建揚邀請時,幾乎立刻就答應了。至於事前有無和配合或簽約的藝廊溝通,則是看合約內容以及雙方的關係與默契而定。通常他們的心中都有一把尺來衡量選件與投入程度,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提供尺寸較小、不曾在畫廊展示過或是有版數的作品。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0年6月號15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畫廊 藝術行政 在 王建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台灣寄過來香港熱騰騰的最新一期「藝術收藏+設計」,收到實體雜誌的感覺有說不出來的感動,再次感謝撰文者陳瑜採訪我時聊了三個多小時的電話,我們從剛開始的發起聊到後期的一切經過,滿滿的7300字記錄了兩個月的藝起加油ART,這一本真的很值得參與藝起加油ART的朋友們買來閱讀與收藏❤
以下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0年6月號15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
--------------
「藝起加油ART」激發台灣藝術創作能量
專訪發起團隊與藝術家
撰文│陳瑜(《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6月號153期)
「藝起加油ART」平台定義
「藝起加油ART」的崛起發生在如此敏感的時間點,被多數人認為是一場為藝術家紓困的展覽,給予受疫情影響的藝術家們一個接觸群眾的管道與更多的作品成交機會。然而,創辦人王建揚從來都不將「藝起加油ART」侷限於「紓困」二字,而是秉持著藝術家「互助」的初衷,讓平台的規則與時俱進,所有用戶是在對等的情況下互動,整體創造出來的有形與無形的效益,遠遠超過「紓困」的範圍與限制。
寬鬆的社團規定造就了平台內容的多元性,油畫、版畫、插畫、水墨、攝影、刺繡、雕塑、裝置、影像、AR……,初次瀏覽的人難免感覺眼花繚亂。對此王建揚回應,這正是他一直以來致力探討的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縮影,反映出當代社會繁雜又繽紛的面貌,多元的議題與表現形式不斷更新,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又在想像之外。
Party Time與遊戲快感
「藝起加油ART」人氣最熱絡之時非展覽開始前兩週莫屬,許多懷著「挑好貨」心態的成員,最初的行為與反應莫不是「滑、滑、滑」、「驚豔於作品」、「啊!被買走了」的無限輪迴。原先大家還會有禮貌地留言詢問:「請問我可以收藏嗎?」到後來與時間賽跑,留言都是「收」一個字。創作者艸執法甚至用0.77錢黃金打造〈黃金收〉,此作品在貼文發布的同一分鐘內由王建揚手刀收藏,其他人只能望塵莫及。基於時間所創造的競爭感引起觀望者極大的興趣,甚至創造出引人入勝的「遊戲感」,尤其是在「Party Time」活動系列推出後更形風靡。
買方所感
以往大眾若想收藏藝術品,得先穿得體面,走進藝廊或藝博會,與藝術行政者客套一番,才有機會接觸藝術品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過程中還不一定能與藝術家親自交流,這些程序好似重重門檻,讓大眾對於藝術收藏往往在心理層面有相當的距離感。反觀在「藝起加油ART」中創作者與收藏者的互動,憑藉網際網路與社群網站的功能,多了開放性、即時性、對等性、互動性等優勢。
賣方所為
根據筆者採訪的幾位藝術家的說法,他們參與「藝起加油ART」的初衷,無非是被活動的規則吸引,抱著輕鬆、有趣的心態,看好賣五買一的機制,期待與其他創作者之間的互助和交流,同時也能夠提升自己的曝光率,有機會受到更多關注並增加藏家數量,所以在受到王建揚邀請時,幾乎立刻就答應了。至於事前有無和配合或簽約的藝廊溝通,則是看合約內容以及雙方的關係與默契而定。通常他們的心中都有一把尺來衡量選件與投入程度,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提供尺寸較小、不曾在畫廊展示過或是有版數的作品。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0年6月號153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