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無聲絕境》背後的政治隱喻
「試問誰還未發聲 都捨我其誰衛我城」
(含劇透,年度必看佳作!可能係香港第一篇政治解讀)
—
即使很可能給予眾多讀者一些錯覺,以為我「逢紅必反」,以今年的作品為例,反《黑豹》、反《與神同行》,反《悍戰太平洋》,對所謂商業作品恨之入骨,自命清高。但我必須強調,我從來都不厭惡商業電影,反而我是頗喜歡看的。
—
一部電影商業與否,我想這是頗難定義的東西,畢竟大多電影拍出來也是為了賺錢吧?而依我自己的理解,我心中的商業電影則是那種意圖或成功令很多觀眾拍案叫絕,能為大家帶來不同的感官觀驗,包括緊張刺激,眾多賣座元素共融一爐的那種作品。拍商業電影不算很難,找一些大明星,安排一些危險的動作場面,大型爆破,電影應該就賣座了吧?但有些商業電影卻可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不止普羅大眾賞心悅目,連一些自命不凡的影迷也會振臂高呼:「好看!」。我想,《無聲絕境》就是這一類的作品。
—
我不打算花九成時間講劇情,在最後打一兩句「好看,不要錯過」,然後就寫成了一篇「評論」。電影是古怪的,雖然打著異形怪獸或親情等比較正常的旗號,但卻又以「靜音」作招徠,世界要倒退回默劇時代嗎?手法不會過時,退步永遠只是人因循守舊的觀念,「無聲勝有聲」放於適合的題材,比太多「呯呯呯」的電影刺激得多。
—
只要你一發出聲音,就會被「消失」,這是《無》片中最大的意念,然後講一家五口求存對抗怪獸的故事。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吧?高壓氣氛由開始抑鬱到最後,離場時發現無人不擊節讚賞,但我之所以狂喜於這部電影,反而是因其當中的「政治隱喻」。
—
聲音與消失和死亡的暗喻是什麼?我在看電影的第一秒開始,已嘗試敲定這是一套有關「言論自由」的電影,然後循此套路嘗試解釋電影內的劇情與細節。電影中所謂的發出聲音,是否可以象徵為人們在社會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旦你勇於發聲,就會「被消失」。
—
這推論當然不是一種單純的穿鑿附會,我尤記得一開始電影交代世界觀的時候,分別註明了兩個城市的情況:紐約市現正封鎖,而上海市已有幾十萬的死傷。美國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截然不同的強勢國家,中國血流成河,又是否透露了一些端倪?好吧,再看怪獸的資料,暫時竟只發現了三隻異形!失明的異型形又象徵了什麼呢?我在看到這個數字之後就妄下了一個推論:異形象徵了世界其中三個最吸睛的獨裁政權,中國的習近平、北韓的金正恩和俄羅斯的普京,漠視國民意志的政權。而《無聲絕境》,就是講述獨裁者清洗異見者的故事。
—
循此解讀套路去看這套電影,你會發覺很多細節會顯得出奇地合理,禁止人民發聲雖然令你生活困苦,但又不致於死,甚至你仍然會有生活上的樂趣,例如有食有住,仍可做愛,仍可玩玩具,雖然生活習慣無可避免地要修改一下(如食飯已不可用碗或發出聲響的器具,行路要規行矩步,用手語讀唇,自我審查不接觸任何發聲的東西等等等等),你不搞政治,政治就不會搞你,彼此和平共處。
—
但讓步可以為你爭取多少和平的日子?人要發聲,和要吃要睡都是天性,逆天而行只會令壓抑人性,森林裡的老伯伯就是一例,失去至親,對塵世再無留戀;父子到達瀑布之後開懷大叫,原來他們都嚮往大聲疾呼的機會,只要有聲音大得蓋過自己的聲音,就可自由發聲。
—
聲音的對比在電影中是重要的概念,媽媽要分娩,就用更強大的「火箭」去吸引異形的注意力,寫成了一幕緊張的場口。但在這個時候我就融入了這世界作了一個更大膽的推想:如果在區域附近的人一起發聲,而異形就只有這麼的三隻,為何他們可以肆無忌憚?
—
我給予的答案就是「逐一擊破」,有人選擇沉默,有人放棄自己的生命,但偏偏沒有人願意堅持和團結,踏入異形的雷池,挑戰權威。而恰恰主角一家四口為了保護幼小的生命,卻有犧牲自己的情操,爸爸為了拯救兒子和女兒,向異形大叫,就成為了電影中最感人的場口。
—
而我在觀影途中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何男女主角二人要堅持生育第四個小朋友?」第三個小朋友出生在異形來襲之前(day幾係咁用架!),但他們應該都知道生育一定會大叫,而你也不可能控制嬰兒的哭聲。我的答案就是「新一代乃是希望之源」,救救小孩,救救小孩。對抗專權的路很漫長,在百般艱難中仍然孕育生命,不屈不撓,捨我其誰衛我城。
—
而有人也可能認為對抗是很愚蠢的事,你做什麼也不可能撼動無敵的異型,而電影在最後也完結得很巧妙,幾乎是我今年看過最難忘的結局之一。異形因聲音而襲擊人類,而原因竟然是他們其實也懼怕聲音。助聽器無效,一如聽障人士在社會中地位的卑微,被人覺得「無用」(事實上,電影中女兒也因弟弟和自己耳朵的事而自卑),但這個東西卻在危急時間產生關鍵的作用,由缺陷變成祝福,甚至能夠改變世界。
—
而這個助聽器背後又象徵了什麼?是父親對自己女兒不能宣之於口,卻付諸無限行動的「愛」,不要讓專制阻擋我們愛人的心。
—
(如果你咁有心機睇到嚟呢度,一篇觀後感其實要寫嘅時間真係頗長同相當費心力的,正如呢篇野都過左二千字了。如果你覺得文章係寫得好嘅,我一個人嘅力量真係非常有限的,唔好吝嗇你嘅like同share吖,甚至幫手推薦比朋友知道原來睇戲之後係可以有反思的,一齊傾,一齊分享同感受。網絡的力量可以很少,一篇千文字可以只像一粒沙,但同時亦可以很鉅大的,依靠的就是你,你,和你,感激不盡!)
—
Intercontinental Films Distributors (HK) Ltd.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RedMo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錄製軟體 : Obs ※ 剪輯軟體 : PowerDirector 17 ♫ BGM SE素材 : 煉獄庭園 魔王魂 フリー音楽素材 H/MIX Gallery...
異形大 衛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看一看。
「深度西班牙」這個粉專對加泰隆尼亞的評論,有三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個層面,她濫用了「身份的說服效果」。
作者試圖給人一種感覺:居住在西班牙,有著第一手的觀察,比起大部分台灣媒體轉譯再轉譯的報導評論,更新,更近,更準。
而這只是一種錯覺。細究其論點結構,並未妥善運用作者長居西班牙的身份,得出更縝密獨特的觀察。全文的「獨到觀察」很少,關於「獨立公投是重複投票的笑話一場」的指控,更有各種親身經歷人士的反證(而她不打算勘誤)。
簡言之,作者用了一套我們非常熟悉的大中華帝國思維,來解讀她所經歷的重大事件,並且對這套思維的漏洞視而不見。要寫出這種「華統為體,西學為用」的觀察,坦白說也不用長居,短期旅遊就可以了。而這類的華人旅遊看世界的文章,台灣已經太多了。
第二個層面,她根本不相信溝通,「溝通」只是掩蓋真實想法的遮羞布。
她在文中提到「民主的重點在於溝通協商,尋找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決之道。」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她應該也會知道,溝通不僅僅是政治人物的事,也是全體公民的事--這是民主運作的基礎。
如果如此,她這篇文章,也是一種立場的傳遞,也是在溝通(雖然溝通的訴求對象是台灣人,不是直接對加泰隆尼亞人。)
但她拒絕批評,拒絕溝通,說她的文字只是「道聽塗說」、「只是個人意見」(精確來說,她的文章是基於她政治立場篩選出來的道聽塗說)。有反對的意見,她說:「你相信什麼,我不是你媽,不用告訴我。」
她把自己的評論貶低到「隨手寫寫罵罵」,原因當然不是她看輕自己的文字,而是她藉由擺低姿態來停止對話,反正跟她價值觀相近的受眾已經聽進她的話了。用議題圈比較熟悉的話來說:她在搶一個底層的位子。
她打從心底不相信溝通,不認為自己有聆聽不同聲音的必要,不同的意見被她視為有敵意的、不懂她的。她把溝通的期許推到政治人物身上,覺得解決加泰隆尼亞議題的方法,應該是「溝通協商」,不是公投(或暴力鎮壓公投。)
也就是說,她所期待的溝通,其實是「跟我立場一樣的政治人物,有義務用溝通的方式,讓所有人立場跟我一樣。」的懶人結果。她不用負擔任何公民溝通義務,只需要罵西班牙政府辦事不力,沒辦法幫她捍衛價值觀。
基本上,這就是藍營罵江宜樺的邏輯。
她不相信民主,她相信的是「一切應該和平的以我的封建價值觀為主」,而她是註定會失望的,因為這不是民主的運作方式。
第三個層面,她貫穿全文的是一套保守近乎封建的價值觀,她相信對每個人來說,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決策方式,像是眼前可見的平和與經濟利益,這也是為甚麼她認為支持獨立的加泰隆尼亞人「被政客操弄」,因為對她來說,獨立毫無意義,加泰隆尼亞只會在經濟上過得更差,而且把西班牙社會搞得很亂。
她不相信人有選擇生活方式的可能,不相信住民自決的權利,那些都是假的,是虛的,是被政客所矇騙的。
維繫她保守封建價值觀的理由,是違法、違憲。她可能不知道,法律為憲法服務,憲法又是避免多數民意暴力、民主失衡的保護機制。當西班牙憲法限制了加泰隆尼亞的獨立權利,這套憲法就是有問題的。
不管是法律還是憲法,都只是人類發明出來,用以解決社會問題,實現自由平等公義價值的機制。憲法只是工具,不能凌駕於自由平等公義價值的本身。高雄可以獨立,加州也可以獨立,如果不行,是中華民國憲法或是美國憲法有問題,不是住民自決的權利本身有問題。如果要用「現狀即合理」的邏輯來推論,美國還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而我們還活在君權封建社會。
身在民主社會裡,你當然可以對高雄人、加州人、加泰隆尼亞說,獨立不會讓你過得更好。但你不能說,獨立不是我們應該有的選項。你更不能說,親身生活經驗與思考所做出來的選擇,只是政客操弄的結果。
政治人物沒有那麼了不起,妳也沒有。覺得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都是缺乏思考能力的被操弄者,既高傲又愚昧。
如果加泰隆尼亞人獨立之後,後悔了,想要跟西班牙再度統一,只要雙邊人民都多數同意,又有何不可?統一或者分離,都是住民的選擇。拿武力(你公投我就打你)或經濟(獨立你會變窮)來恫嚇,突顯的是帝國主義者的自信缺乏,不相信自己國家有足夠的吸引力,能讓他人自願成為國家的一部分。
最後,如果「深度西班牙」的作者,對西班牙或是加泰隆尼亞有一份土地認同的關懷,她可以在當地曉以她的大義,不必用繁體中文對台灣人指桑罵槐。可能這樣說有點刻薄,但我真心認為,台灣不需要多一個弱化版的龍應台,也不需要那麼多的西方旅居感覺文。如果華人感覺失根,是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提供大中華帝國這顆空想異形大樹所需的養分。
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土地屬於愛土地的人,不屬於空想異形種子的持有者。
異形大 衛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開往銀河系另一端遙遠星球的殖民太空船「聖約號」,發生一場災難之後痛失船長雅各布蘭森與多位船員,就在士氣低迷之下,船上的探測器卻收到了神秘的訊號,追查之下,這個訊號來自一顆從未發現的星球,聖約號的成員派了登陸小艇前往,打算提早殖民好結束漫長的太空旅程,沒想到,這顆星球上卻有著極端危險的生物。
【異形】系列電影是好萊塢影史一個非常特別的系列,本體原本只是作一個普通的恐怖怪物題材,就像是【大白鯊】、【八腳怪】的太空版,然而就是因為有一眾名導的加持,讓這個系列不僅成為影史經典科幻,而且還成為擁有哲思高度的系列電影,特別是雷利史考特所拍攝的【異形】、【普羅米修斯】以及這一部【異形:聖約】。
我還記得,【異形】系列,從我小的時候就被言明是一部「兒童不宜」的作品,就因為大人們的諄諄告誡以及海報自然而然透露出來的陰森感(【異形】海報那顆發光的蛋光是看就令人毛骨悚然),我一直到了大學開始修電影研究才終於看了【異形】,一看完,我就無法自拔的成為雷利史考特的死忠觀眾,1979年的【異形】成為了許多太空鬼屋片的經典範本,同時也插入了男女性別的隱喻,在多年之後,雷利史考特在年事已高之時選擇回頭再詮釋這個題材,很明顯的,他想做的不只是想嚇嚇觀眾而已,在【普羅米修斯】,他花了電影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探討「神」、「人」、「造物者」、「信仰」等冷硬的話題,只在必要的時候讓恐怖片橋段出現以維持整部電影的框架。(但也已經非常的嚇人,【普羅米修斯】當中那在密閉空間自行剖腹的那場戲應該是2012年最令人頭皮發麻的銀幕場面,足見雷利史考特掌握影片氣氛的功力。)
而到了【異形:聖約】,雷利史考特顯然是做了更多的妥協,他很清楚來看【異形】的觀眾想要看到什麼,上一次的【普羅米修斯】因為異形的樣貌還沒有出現,因此還可以遲遲不讓恐怖的橋段出現,可這一次異形在電影開場三十分鐘之內就堂堂登場,但是恐怖殘暴的場面雖多,卻顯然已經不再是電影的主要重點了,雷利史考特利用這個大衛與瓦特的對話討論了「善」與「惡」、「創造者」與「被創造者」,而麥可法斯賓達也把這個雷利想表達的主題詮釋得很迷人,大衛就像是【銀翼殺手】當中的羅伊,【異形:聖約】的第一個畫面,就是1982年【銀翼殺手】在片頭一樣的眼睛特寫,【銀翼殺手】的眼睛是代表羅伊的觀點,而【異形:聖約】的眼睛自然就是代表合成人大衛的觀點了。而【異形:聖約】片頭那段大衛與衛蘭博士的對話,彷彿就是【銀翼殺手】片中羅伊與泰瑞博士對話的再現,大衛與羅伊都是優於創造者的被創造者,然而他們兩個人的選擇卻大不相同。而電影當中瓦特與大衛這對兄弟之間的對話,彷彿是【銀河飛龍】當中百科與智識的價值觀辯證,只不過【異形:聖約】的版本相對的黑暗很多,在【銀河飛龍】當中,仿生人百科(Data)由於沒有人類的感情,因此一直對成為人類極為嚮往,但是他的哥哥智識(Lore)卻因為一開始創作者宋博士就給了他情緒,因此他成為一個極具野心的邪惡生化人,不但把整個星球的居民設計殺害,殺死了自己的創作者宋博士,還曾經成為博格人的領袖,【異形:聖約】當中的大衛與瓦特的關係反而倒轉過來了,百科因為嚮往人類,重複不斷地模仿人類,影集當中經常會有的一個議題,就是「仿生人是否能無中生有,創作事物」,因此百科在影集當中經常不斷的進行繪畫、演奏、舞蹈、雕塑等等,為的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嘗試讓自己擁有「創作」的能力,這在【異形:聖約】當中也出現了,大衛彈奏華格納,以及教導瓦特吹笛的片段,都是試圖在詮釋「合成人學得快,但是只是重複已有的訊息,而無法創作出獨創的事物」。
但是大衛卻找到了一個方法,來讓自己擁有「創作力」。
當真正的異形在從寄生物當中破體而出之時,畫面呈現的不是恐懼,大衛看著牠的眼神是迷戀、疼愛,而雷利史考特也刻意降低了爆體的音效,甚至略微放慢了影片的格數,讓小異形緩緩的、莊嚴的站直了身軀。
這大概是影史中異形誕生被拍得最美的一次。
當我在看到那一幕的時候,過去在【普羅米修斯】當中對於大衛動機的懸念終於解開了。
他選擇創作嶄新的生命,把新的物種當成是他的創作。
在【普羅米修斯】當中,大衛把黑色物質放在杯中讓人喝掉的動機也是為了要創作,他的努力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銀翼殺手】的羅伊與【異形:聖約】中的大衛與都是優於創造者的被創造者,然而他們兩個人的選擇卻大不相同。羅伊殺掉了泰勒博士,大衛在【普羅米修斯】沒有殺衛蘭博士,只是選擇看著他因為自己的愚蠢而死,羅伊在生命將盡之時開始憐憫生命,大衛沒有生命將盡之期,因此在他的眼中,生命只是一個實驗,在他眼中,人類、創作者外星人或是異形都只是供他實驗用的素材罷了。
也因此,電影安排他用他笛子吹出【普羅米修斯】當中的創造者的主題音樂「Life」,大衛以創造者自居,在他的心中,他與造物者的地位是相同的。但是,Life的主題弦律其實就是脫胎改編自最原始的異形音樂主題變化而來的,只是原始的主題黑暗扭曲,Life聽起來卻顯得神聖、莊嚴,顯然,大衛並不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邪惡的,他甚至覺得自己是神聖莊嚴的。
雷利史考特雖然沒有明言,但是從城內那一個個痛苦扭曲的創作者遺體、城外那竄來竄去宛如魔鬼一般的原生異形,以及大衛充滿各類解剖人體、洞穴一般的實驗室,再搭配全身哥德龐克風設計的異形,大衛他那自認為神聖莊嚴的創作行為,其實正是不知不覺的製造出了一個活地獄。我想在某方面而言,【異形:聖約】也暗喻了對於新生代的恐懼,1979年版的【異形】探討的是性別暴力、【普羅米修斯】自己動手術的那場戲則是利用了人類對於生育後代的恐懼,而到了【異形:聖約】,主題則成了長大的後代想要將前代趕盡殺絕,而且這非關長幼有序,而是很赤裸,很殘酷的物競天擇。
而在看完【異形:聖約】之後,我最大的情感是感激。
我感謝雷利史考特在79歲這麼一大把年紀之下,還始終孜孜不倦的在好萊塢的製片最前線執導電影,跟他同輩份的導演如法蘭西斯柯波拉、約翰麥提南、布萊恩狄帕瑪、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伯等人,不是轉作監製就是頤養天年,就算有導電影,也都慢慢的不再是以票房為重的大成本片,但是他就是依舊一部部的拍,而且他拍的電影可還不是什麼小成本獨立電影,總是大場面、大效果,美感驚人,而且還總是放了許多他個人的人生哲思在裡頭。在好萊塢業界一片簡化劇情、改編盛行的風氣下,他是碩果僅存幾個依舊在拍原創劇本的老派電影人。
雖然他也不是每一部電影都是成功的作品,前幾年還經常失手,但是當我看完【異形:聖約】的時候,讓我覺得自己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內涵這麼飽滿的電影了。
作為一個影迷,我為自己在2017年還能看得到雷利史考特執導的電影而感激。
延伸觀賞:
【影評】【異形:聖約】哲思內涵 經典科幻再現|半瓶醋
https://youtu.be/qMdngQdej9I
異形大 衛 在 RedMo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錄製軟體 :
Obs
※ 剪輯軟體 :
PowerDirector 17
♫ BGM SE素材 :
煉獄庭園
魔王魂
フリー音楽素材 H/MIX Gallery
異形大 衛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喜歡這個遊戲的話,到這裡購買(還有升級Token喔!): 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觀眾敲碗最多次的桌遊! 你喜歡異形嗎? 那你一定要來看看今天的《復仇女神號》! 在這個遊戲之中,我們每個人都剛從休眠艙中醒來,每個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祕密個人目標,但是玩家之間的心機還不夠,暗影之中,還藏著潛伏的異形!
星辰離我們不再遙遠。小行星開採已遍地開花。火星和金星上的定居點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然後,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遊蕩者以1/2的光速沖我們而來。它擦過月球,把這顆衛星撞擊成碎片,月球脫離軌道,對地表造成了災難性的破壞。
但很多人卻抓住了這個可能性開始謀利,因為有人發現撞擊後留下的殘餘雜質和奇異的物質,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小行星收穫。太空船被重新改造,狂熱的人們不惜在浩瀚的太空中花費數年,他們在群星之間穿梭,只為釣到下一條大魚。他們就像一條條捕鯨船,流星,小行星,死亡的原行星和其他來自宇宙深處的奇怪物體都成了他們的拾荒場。
許多人一去不返。而是也澆不滅人的熱情。儘管有人明知攔截極速運行下的不明物體非常危險。這時,傳言有人發現了不可思議的東西……
#異形 #復仇女神號 #桌遊秀
狼人殺 陣營遊戲 阿瓦隆
異形大 衛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地獄怪客 血后的崛起》這部爛番茄網站開盤只有9%好評的電影到底有多慘烈,難道今年最爛電影強力角逐者出現了嗎?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歡迎留言幫助羅比頻道變得更好
#地獄怪客 #血后的崛起 #Hellboy #天魔特攻 #地獄男爵 #羅比無雷影評
近期影片:
《我和我的摔角家庭》影評 Fighting With My Family【羅比】 为家而战
https://youtu.be/1uyEgNYlbwo
《幻象》影評 Durante la Tormenta【羅比】海市蜃楼 Mirage
https://youtu.be/hWmzvn9E2g8
《沙贊!》片尾彩蛋介紹 Shazam! 【羅比】 沙贊!神力集結/港譯
https://youtu.be/rGG_iFoSrmg
導演:
尼爾馬修(Neil Marshall)
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Milla Jovovich) 、 大衛哈伯(David Harbour) 、 伊恩麥克薛恩(Ian McShane) 、 蘇菲歐克妮多(Sophie Okonedo)
1994 摩登大聖/超時空戰警
1995 坦克女郎
2004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地獄怪客
2005 摩登大聖2/萬惡城市
2007 300壯士/惡夜30/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2008 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
2013 降魔戰警
2014 300壯士:帝國崛起/萬惡城市2
2016 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