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不眠不休地評審IPA的參賽照片,當代攝影關乎藝術家對切身的當下事情的觀看,評這些照片要極小心觀看、要了解拍攝者的觀看,很多拍攝題材都是悲劇,連續地重溫這些悲劇的目擊,一邊評、一邊心痛!
同時也有3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當代攝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一講:類型|變更(Altered) 的評價
- 關於當代攝影 在 【讀冊間】攝影展覽與當代攝影書*歡迎分享 - Facebook 的評價
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像講堂【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退件」的攝影書……那些年,美國藝術家嘗試用書挑戰的事】
美國藝術家愛德華・魯沙(Ed Ruscha)1963年出版了一本攝影書,他從加州沿著66號公路一路開到俄亥俄州,替沿路經過的每一個加油站拍照,最後選出26座加油站集結成書。
但由於這樣的創作在當時太「破格」,甚至一度被美國圖書館拒收,最後被收藏後,仍然不是歸類在攝影或藝術類,而是擺在「交通」類。
事實上,美國還有許多藝術家如魯沙一樣著迷於用攝影書挑戰常規,專注於呈現「概念」、而非「紀錄」。這一集除了介紹魯沙以好萊塢大道、加油站為題的攝影書,也將看見另一位美國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如何拍攝日常中出現的方格,進而帶觀者思考生活中的框架。https://bit.ly/3lXyPFU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攝影書 #美國 #藝術 #索爾勒維特 #愛德華魯沙
當代攝影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幫齊秦拍過商業攝影、為伍佰拍過MTV,更在2000年前後展開「平行宇宙」】
台灣當代攝影家謝春德出生於台中農家,17歲上台北之後,幫齊秦拍過商業攝影、為伍佰拍過MTV、還開過無菜單餐廳。
而後,憑藉他對視覺感官和飲食的敏銳審美,受邀至威尼斯雙年展舉辦個展「春德的盛宴」而在2000年前後展開的「平行宇宙」計畫,或許更是謝春德在人與我之間,反覆觀看後悟得的時空觀。
---
►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平行宇宙 #時間之血 #謝春德 #春德的盛宴
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當代攝影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3 陳嘉壬
--------------------
藝術家簡介
--------------------
近年創作以當代攝影為主,其影像作品無論是經由數位後製或是直接攝影的手法,在畫面裡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不是那些可見的影像,相反地是透過那些不在場的人、事、物去擾動原本靜逸的影像,缺席意味著一種訊息的遺失,也正是這項特點讓影像不再完全臣服於符號框架下的閱讀,也正是這種缺遺,讓影像的詩意迸現,從而不再是一種再現式的反照現實,藉由攝影可將想像具體化,這種具體化的超現實或許可被視為是一種真實概念的擴延。
作品曾於2012年利物浦雙年展(城市聯盟單元)展出,亦曾受邀於巴黎、里昂、羅馬、布達佩斯等地展出。他的攝影創作多與城市生活相關,透過直接攝影或是數位後製的方式來揭露現代都市人的生活處境。
--------------------
作品介紹
--------------------
「甜水」是陳嘉壬在印尼駐村創作後,回台的成果發表,在駐村期間主要鎖定在探訪流經城市的河川以及近郊河域的生活模態,陳嘉壬擇取了幾件錄像以及攝影裝置展現自己對於當地某種人文景觀的觀察。 展名「甜水」的概念來自於每日外食時,所點的飲料無論是茶品或是果汁,若無特別交代,店家必定給予數大茶匙的砂糖或是冰糖,而這樣甜膩而過飽和的飲品,似乎間接反映了一種農產品以及生活需求間的關係,那麼的邏輯是否也可對應上人對於周遭環境的態度? 甜水的另一層想法在部分的影像畫面處理上,陳嘉壬以一種恬適或是美化的手法來呈現某些景象的反差,猶如中國以「糖水片」來貶抑某種唯美俗氣的攝影表現。而在「甜水」的英譯想像上,陳嘉壬選擇了sweetwater一詞來代用,sweetwater意為相對於海水的自然水源,這裡似也回返到這個創作計畫的初衷。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當代攝影 在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一講:類型|變更(Altered)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分享 攝影 作品:① 「Holy Bible」, 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 2013(AMC Books、MACK)② 「Party. Quotations from Chairman Mao ... ... <看更多>
當代攝影 在 【讀冊間】攝影展覽與當代攝影書*歡迎分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讀冊間】攝影展覽與 當代攝影 書*歡迎分享,也可直接於貼文下留言提問,與講者互動!* ☛主講蔡胤勤/「歷史.當代」策展顧問書籍藝術研究者╱獨立策展人,1990... ... <看更多>
當代攝影 在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覆寫真實:臺灣 當代攝影 中的檔案與認同Covered Reality: Archival Orientation and Identity in Taiwa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策展人| 賴駿杰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