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要有更多人走不出台北車站了,以前小編都會跟朋友約這裡集合QQ
#誠實豆沙編
圖片來源:FB@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南市美術館 be art store
#台北車站 #鳥人 #北車小雞人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我都ok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藝術家是什麼? 就像毓琪的『一口氣』 深深的一口氣 好像要幹什麼大事 到頭來只是把自己搞得狼狽又荒唐 即便如此 也想盡辦法要去延長 一秒也好 #攝影師群像 follow 毓琪 https://www.facebook.com/yuchi.lee.90 follow us on FB: ht...
當代藝術館 fb 在 問號的不負責任美食小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看更多美食⤵️⤵️⤵️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foodquestion/
-
【🥪. #台北美食 】
🔎:#好初早餐
.
(滑一下👉👉👉👀還有更多美食照哦📸)
-
🎉🎉🎉新店報報🎉🎉🎉
板橋知名的早午餐店開來台北啦!
#新開幕 的三店開在當代藝術館對面
中午人滿為患,內用外帶的都有
想吃還要等一陣子才吃得到😯
-
🍴:
🔺#一拳排骨三明治 90元
(➕套餐 薯條、炸湯圓、紅茶 65元)
.
他們家排骨蠻夠味的且肉質不乾柴
配上蛋跟生菜等超有飽足感
喜歡他們套餐有炸湯圓😍💕
男生來吃一定吃得飽沒問題👌🏻
之前在板橋吃過一次印象蠻好的
下次想吃吃看炸肉餅漢堡🍔
-
雖然人超多但店員都很有禮貌且面帶笑容
真的辛苦他們了,這點讓我印象超深刻👍
-
📍instagram👉🏻 @lovefoodquestion
📍痞客邦/FB粉絲專頁👉🏻問號的不負責任美食小記
-
🏡: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122號
🚇: #問號吃中山站
📞:02-2550-0700
🕛:週一~週日 08:00~15:30
-
#好初 #中山美食 #新北美食 #板橋美食 #試營運 #台湾旅行 #台北早餐 #台北早午餐 #板橋早午餐 #炸湯圓 #三明治 #漢堡 #板橋早餐 #中山站美食 #toast #popyummy #taiwan #taipei #likeforfollow #lovefoodquestion #問號的不負責任美食小記 @ 好初早餐三店
當代藝術館 fb 在 林家棟 Jia Dong Lin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28提醒我們別再犯同樣的錯
#記憶土地的傷痛
在【夜長夢多】裡我把我的體驗,畫成一篇圖像小說,叫作【重新作人】,當作為一個人的價值被層層擊破之後,剩下的就是一座行動的空殼而已。
【夜長夢多】
這本書原初的概念始於 黑眼睛跨劇團 Dark Eyes Performance Lab於2018年,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前警總軍法處看守所)的沉浸式劇場《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演出講述的過去影響著現在以及未來。
劇場能夠分享的有限,但我們想要走得更遠,所以透過 黑眼睛文化 Dark Eyes Ltd.X 慢工出版 Slowork Publishing ,共同邀集#日安焦慮、#曾耀慶、#A _Ray、#Croter、陳澈五位畫家與攝影師陳藝堂,以另一種藝術型態,重新詮釋《夜長夢多》中失去自由的經驗,邀請你再次入夢。
----------
【夜長夢多】完整設計概念版
特約販售獨立書店名單
基隆 見書店 Sea To See Bookafé
台北 讀字書店
台北 華山1914文創園區 Huashan1914-Creative Park- 青鳥 Bleu&Book
台北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台北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新北 小小書房 Small Idea Bookstore (他們沒有FB,官方網址放在留言處)
新竹 江山藝改所 Jiang Shan Yi Gai Suo
新竹 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
台中 梓書房
嘉義 島呼冊店
台南 Ubuntu烏邦圖_書店
高雄 三餘書店 TaKaoBooks
台東 晃晃二手書店
台東 食冊café書店
香港銅鑼灣富德樓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艺鵠 書店
謝謝各位支持
----------
【夜長夢多】一般版網路銷售中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trly6z8
讀冊 https://tinyurl.com/w3ml8k4
誠品 https://tinyurl.com/vegho7y
實體書店接續上架
#croter #illustration #woodcut #228 #白色恐怖 #黑眼睛文化 #慢工出版 @ 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
當代藝術館 fb 在 我都ok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藝術家是什麼?
就像毓琪的『一口氣』
深深的一口氣
好像要幹什麼大事
到頭來只是把自己搞得狼狽又荒唐
即便如此 也想盡辦法要去延長
一秒也好
#攝影師群像
follow 毓琪
https://www.facebook.com/yuchi.lee.90
follow us
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imokahhhh/
o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mokahhhh/
-
《李毓琪:裸根—一切都是懸而未決的》
Yu-Chi Li : The Roots ─ Everything is hanging
時 間|2020/08/08 (六)-2020/10/04 (日)
簡 介|https://bit.ly/2P8dh9Q

當代藝術館 fb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可見與不可見 #林仁信專訪
▲我們如何感知到「存在」?
若它是一件物品,我們可以藉由視覺而「看到」其存在,或許也可以藉由聽覺、嗅覺、甚至是觸覺去接觸,去感受,去察知。但我們又如何感知到一個非具象的「存在」呢?反過來說,我們憑依外在感官觸發而察覺到的一切實有「存在」,確實是我們所認知的模樣嗎?又或者,那些都不過是我們所以為的相貌?
林仁信的作品,第一眼深受吸引的或許即是那外觀的「形」;它們憑藉我們的感官所觸及的形象,經由大腦的解構與重組,反應並疊合成為我們所認知的「存在」。然而每個被認知到的「存在」,也不過身處於每一位形塑者的腦內罷了,但有趣的是,正是這些聽來彷彿十分抽象的概念,建構了觀者的本質,使它們成為「它們」,使我們成為「我們」。因此,細細品味林仁信的作品,發掘內裡層疊生成的符號語言,觀知其片段構築的意象之塔,在理性的邏輯與感性的直覺中思索藝術家——或者生而為人——那些漂流於意識之海的問句浮沫。( 文/柯佩儀文)
林仁信簡歷:
生於宜蘭,台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畢,目前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講師,講授版畫創作,亦是台灣版畫藝術綜合平台 岩筆模創辦人,目前以版畫為主要創作媒材,包含平面、立體造形及公共藝術,常以探討個人與生活環境的相互關係,為創作題材。作品獲國立台灣美術館、中華民國版畫學會、關渡美術館、日本佐喜真美術館、法國Chamalieres當代藝術館、中國貴陽美術館典藏、 國父紀念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過數十場創作個展及聯展,並曾與綺響樂團於國家表演廳、成大表演廳、北藝大音樂廳合作即興演出,亦參與多件公共藝術設計及製作。

當代藝術館 fb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典藏藝術網】https://artouch.com/
►【典藏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rtxartouch/
台籍美國藝術家及表演者楊金池將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重要個展,名為【垃圾王族】,本回顧展內容涵蓋互動行為藝術作品、12英呎乘12英呎的鋁片編織壁飾作品、藝術家國際藝術演出的圖像及影像紀錄,運用回收鋁罐壓製成的方塊打造、一組五件且高達15英呎的戶外雕塑裝置,其間則穿插擺置了大型冰塊製成的坐椅,展覽的二個月期間,楊金池亦將於台北市不同地點,為觀眾呈現其互動行為藝術作品。
楊金池出生於台灣,不過至今居住於紐約市的時間已多於在故鄉的日子。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畢業於曼哈頓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藝術學士,1986年),並於1992年取得布魯克林的普拉特藝術學院的科學碩士學位。2009年《紐約時報》藝評中,藝評人何蘭德?寇特(Holland Cotter)以「神奇」一詞形容楊金池的創作。他曾獲紐約州藝術基金會(New York State Council on the Arts)、紐約藝術基金會(The New York Foundation for the Arts)和富蘭克林熔爐文獻庫(Franklin Furnace Archive)等機構的獎助,亦曾多次參與國際駐村計劃,他曾演講於普林司頓和哥倫比亞大學,更曾獲紐約WCBS 廣播頻道和BBC世界新聞等媒體主題報導,創作亦可見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台北時報》、《Art Asia Pacific》藝術雜誌和《The Village Voice》週報和其他重要媒體藝評專欄。楊金池的目標是要運用藝術探討環境和社會問題,並發起長期且正面的改變,他以自身的行動演出挑戰每個人,因其深信透過眾人團結一心來克服阻礙,我們將能改善這個地球及自身。
【垃圾王族】楊金池個展
展期|2016.04.01-06.01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網站|http://goo.gl/tsQc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