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19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
「當 期 展覽 台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AllRightsReserv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AllRightsReserv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充滿文藝氣息的台北市立美術館|交通- 當期展覽、周邊景點 的評價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台北市藝文展覽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世界不隨人類生滅」展覽延伸活動-《帶水雲》X《雲之国》映 ... 的評價
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AllRightsReserv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場雄首個台北個人展覽10月展開!時刻感恩領悟世界!】
日本人氣藝術家長場雄的首個台北個人展覽《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Got》於10⽉16⽇⾄31⽇在雲清藝術舉⾏(免費入場),將展出24幅以全新手法呈現的帆布油畫。
展覽概念來自長場雄喜愛的英國著名電子樂隊Massive Attack,翻唱美國知名R&B創作歌手William DeVaughn的同名歌曲《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Got》。寓意不為自己未曾得到的東西而心煩,而應對自己所擁有的時常感恩。特別在疫情期間,每個人均面對巨大變化,讓長場雄深刻體悟,對生活有所反思。他在創作這次展覽作品時剛好經常聽到此曲,感到這首跨世代經典歌曲的氛圍,正與他當時的心境巧合地相同,遂以此為展覽主題。
展覽有別於長場雄以往的畫作只對單一電影場面或名畫致敬,今次則大膽地交織多個主題,從不同題材取得靈感,包括重新演譯藝術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名畫,重塑經典美國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廣告衍生的意象,及美國著名攝影師William Eggleston愛使用的SX-70寶麗來的影像等。
@AllRightsReserved @DDTStore
#長場雄 #YuNagaba #AllRightsReserved #DDTStore
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AllRightsReserv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場雄首個台北個人展覽10月展開!時刻感恩領悟世界!】
日本人氣藝術家長場雄的首個台北個人展覽《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Got》於10⽉16⽇⾄31⽇在雲清藝術舉⾏(免費入場),將展出24幅以全新手法呈現的帆布油畫。
展覽概念來自長場雄喜愛的英國著名電子樂隊Massive Attack,翻唱美國知名R&B創作歌手William DeVaughn的同名歌曲《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Got》。寓意不為自己未曾得到的東西而心煩,而應對自己所擁有的時常感恩。特別在疫情期間,每個人均面對巨大變化,讓長場雄深刻體悟,對生活有所反思。他在創作這次展覽作品時剛好經常聽到此曲,感到這首跨世代經典歌曲的氛圍,正與他當時的心境巧合地相同,遂以此為展覽主題。
展覽有別於長場雄以往的畫作只對單一電影場面或名畫致敬,今次則大膽地交織多個主題,從不同題材取得靈感,包括重新演譯藝術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名畫,重塑經典美國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廣告衍生的意象,及美國著名攝影師William Eggleston愛使用的SX-70寶麗來的影像等。
@AllRightsReserved @DDTStore
#長場雄 #YuNagaba #AllRightsReserved #DDTStore
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當 期 展覽 台北 在 充滿文藝氣息的台北市立美術館|交通- 當期展覽、周邊景點 的推薦與評價
充滿文藝氣息的台北市立美術館|交通、門票、當期展覽、. 忙了一週,假日想出去走走又不想太累,最適合的慵懶行程無非就是逛逛美術館、市集,這次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