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暢銷小說定律補充】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前世界暢銷小說定律的補充-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的內容。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的意識不清、夢境與潛意識
其實眾所周知,所謂「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的前提,多來自於敘述性詭計或者是不可信任的敘述者,而箇中最為常見者,則多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的「意識不清」。
不管天災還是人禍,看似因緣合理或光怪陸離事故引發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事後常伴隨有失憶、解離、焦慮、強迫、創傷情境再現、歇斯底里情緒等意識迷離或與夢境、潛意識想望的投射畫面混雜並進,更由此引發身份認知的錯淆再落入敵我難分陷阱。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文本使用的視角敘述,有時喜以第一人稱的喃喃自語,來成就主角自我身份與世界認同混淆錯亂的「如真似幻太虛夢境」,重心主題則隨作品各異。
夢境的話,則屢屢與高科技和犯罪行徑結合,使夢境成為派系陰謀或權力鬥爭當中,殊異且可提可取的神奇物件,以及關鍵懸疑推進的軸心之術/物。
另從佛洛伊德談及的夢與欲/慾來看潛意識想望的話,有時現實與夢境將紛陳於兩線交錯的組合或彼此天衣無縫的融合,使人在無以辨明區分的混亂裡,來寓意主角內心貪嗔痴妄的各種想望或未解遺憾的實現與倒錯。
但這些「意識不清」,人們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即便那不一定等同於真實,彷彿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入戲」,常會合併失憶、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立場歧異,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參差,還有夢境與潛意識的混淆並進等,不過不管有心還是非故意,都只是一種故弄玄虛之計而已。
*失憶
電影《返校》裡的經典名句說:「妳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要推理解謎,不來個失憶,說得過去嗎?
不過失憶這劇情推進的SOP,部分公式的進行,可能會與穿越重生的概念有得拼,因為兩者皆同以記憶及身份的混淆不清,去歷經變故然後甦醒,接續再行對「真實世界」的解謎。
再者以藥物使用,如苯二氮平類化合物、嗎啡與伽瑪羥丁酸(GHB)等,也有可能各項不一定存在實際,但經小說設定研發出的科技藥品導致失憶,或具有干擾並阻斷短期記憶轉存長期記憶的特殊功能性,由此奠定小說結構的佈局設定等。
*別相信任何人的記憶拼圖
「別相信OOO」雖主源起於S. J. 華森(S.J. Watson)《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無法儲存記憶的驚心,但在說明此類佈局前,要先瞭解一下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差異。
兩者的區別在於存檔的完整性,前者可比擬為在繕打過程中遭遇意外如當機,使得文字不及存檔便消失,檔案記憶無可顯現,然而繕打這份文字的過程與內容卻確實曾經存在過。
但其實別相信任何的「任何人」,倒也真的可以填入自己、他人,親人或愛人等,因為世界推理小說重大母題之一,很大的程度就是要去面對親密關係的各種不幸、恐懼與悲劇。
畢竟遭遇恐怖情人、情人變心或外遇,不管是在愛情還是婚姻,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動魄心驚的呢,但據說婚姻是場修行,愛情也是,總不免有互相傷害的時分。於是這下,愛與不愛間,都為難。
是以才會有昏迷清醒,自己手握兇刀血淋淋,而自己的親密愛人卻倒臥血泊裡,或行倒逆之親密愛人昏迷清醒,手握兇刀血淋淋,自己卻倒臥血泊裡,箇中形式可經多種情境物件變形套用,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卻是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不過後續,「別相信OOO」此種詭計文本的變形,雖不一定為小說命名的標題,各有歧異,但內容多奠立於記憶儲存失能的詭計,而取記憶代之的,則以破碎零散的外在痕跡-刺青、日記、攝影機、他人敘述口語、紙條或發票字據等,由此按圖索驥,來建構主角過往之前的生命步履。
而文本故事的起點,則常以尋夫/尋妻/尋覓愛人/尋友的惶恐困惑開始,爾後卻以日常生活的各式成癮及病態的人格情境反覆,來書寫對這世界的不安質疑,劇情起伏的高低大概是直線到底,直至尾端才變化為尖峰震盪的心電圖示。
不幸的是,肇因於自我創傷過後的病態成癮與記憶缺失,加上常人記憶本就有自行變造扭曲以因應生存危機的可能性,本來就不清楚能不能相信自己,還配給上不知能不能相信的外在證據,於是眼見也無以為憑,口述與記憶更不能相信。
主角只能任憑這世界搓揉圓扁,然後身份認知與敵我分判陷入瓶頸,最終才理解,可能是自己「沒有拿捏好O情的距離」,或「多人行」的一男繞二女,或一女繞二男及以上的花心爛漫有關才得病與後續;不然就是以此粉紅泡泡的羅曼史花絮,作為原本生命重大創傷真實事件的逃避。
*被偷走的人生
失憶梗的另一大絕,叫做「被偷走的人生」,或「被偷走的那些年」,被偷走的諸如此類。
此類文本故事開頭,主角常因不明的外力/內力導致失憶,但失憶的原因為何並不重要,最聚鎂光焦點的內容,是這些「被偷走的人生」或「被偷走的那幾年」的「失憶歷程片段」如何對主角人生產生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或因果關係。
若非特殊主題的應用,此類結構多用於女性生命成長軌跡的變換,如從天真爛漫女孩、初歷人事女人至濡慕親情母親的身份成長。劇情本有順序多愛用青梅竹馬至邁步婚姻後,柴米油鹽或事業發展的兩難,使得鴛鴦轉怨偶的冷淡,敘事過程則以失憶的驚慌來倒敘進行。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於是那被偷走的、失憶的片段,謎團真相就是主角與伴侶攜手走過,最為溫暖明亮的人生風景,而那失去的記憶究竟是還與不還,還有當不該珍惜的人事物等,則在解謎推進的過程當中,一切盡在不言中,淚水朦朧。
*假面男女、臉孔辨識失能、亂世家國的盲探推理
另外,歸咎於生命創傷與記憶錯亂導致的敵我混淆,還將以三種狀態出現-(1)假面男女(2)臉孔辨識失能(3)眼盲心不盲之亂世家國下,盲探的人心推理。
所謂的「假面男女」,指得是以家庭失能悲劇為主背景故事的小大人悲歌或人生悲劇的歷經遭受,使得主角自我內在和外在表徵不相一致,人生行走像是配戴面具一樣錯淆混亂,無法進行真正的好壞分判。
是以,不管是自己人生各項所處的真實,還是網路虛擬的世界時空,都不能也不敢表露真我的意願與想法,連自己也感覺不到自己,只能被層層的面具所裹覆偽裝。
由這樣自我深層壓抑與認知錯誤的歧異失能,引發現實各項的危機重重,主角人設多以飽受原生家庭剝削或情感傷害的工具人形象現身,會有身份替換與虛構混淆的情境產生。
臉孔辨識失能則多設計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症狀的衍生或反烏托邦式的高科技設計,向外難辨他人臉孔,致使身份混淆而存有敵我不分的隱憂。
與臉盲症(眼見不能為憑)對照的眼盲心不盲(眼不見也難為憑),則需由類似前述「別相信任何人」結構類型設計中,真實世界的各項細節,需經由各項不知可不可相信的搜查判定裡,由自我本心聽他人語與證據來辨自我位及真相之謎。
不過這種「眼盲心不盲」的特殊盲探設計,有趣的是,往往都具有人心推理的異國風情,且結局常會迴轉回愛與家的真諦,有可能是大我程度的亂世家國背景,或小我生活小品的趣味等,兼有之。
*敘述性詭計的顛覆性結尾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讀到文本最末,最是讀者卸下心防,戒心最低的時候,據研究,世界暢銷小說家的逆轉結構,整體至少會安排有三次意外翻轉,而到最末,敘述性的詭計甚至都還會搭配有顛覆性結尾的回馬槍來捅胸(周星馳表示)。
此類作品喜以篇幅短小的單本劇情,卻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視角迴轉,使得過程途中層層掩埋具誤導作用的敘述性詭計(如年代流行事物的鑲嵌),在最不可思議之處,最無可料想之地,顛覆全局,讀後發現自己受欺上當的驚愕感與迴旋感,逼使讀者必得再讀第二回,因為漏看一字、錯過人物一個微表情都不可以。
參考書目
本文乃整理改編自筆者拙著《小說之神就是你》(秀威資訊出版)與《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秀威資訊出版)二書中對成千上百書籍耙梳整理的研究內容,若有興趣,歡迎翻閱,謝謝一鞠躬~~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
「病態人格書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讀後感- 734.《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 ... 的評價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病態人格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病態人格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NeKo嗚喵 的評價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病態人格基因的運費、客服和退貨,YOUTUBE和網友分享的方法 的評價
- 關於病態人格書評 在 #KOBO讀書心得無良這種病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病態人格書評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才有病?】(新書業配啦!有書評!)
不少宗教倫理學都有同樣的預設:人都有「教化」之可能。
人都會犯錯,但沒關係,人也都是有機會「教到好」的。這可以透過社會的教育,或是靠良善本心本性,又或是靠天外神佛的幫助,總而言之,人都是有救的、能改過的。所以,如果死刑的必要條件是「有教化之可能」,那麼在這些宗教倫理學家的眼中,就不會有任何人該被判死刑,因為人人都有救。或者說,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得救。
不過這是宗教信仰,缺乏科學的證據支持。如果要訴諸個人信念,那就來談談我個人的信念。這信念是來自於我的學術研究與學院外的工作。
我研究倫理學,也會觀察大量的倫理個案,此外,我也長期在政治圈工作。要說人都有「教化」之可能嘛,我一時之間也很難找出能完全推翻這個主張的例子,畢竟在邏輯上,要證明「有」,只要找到一個就好,相對來說,就算你找了十年找不到,也不代表「沒有」,只代表很罕見而已。
所以我認為應該把問題反過來思考。「沒教化之可能」不容易找到,那「有病」的人呢?依我研究與工作的經驗,少數人確實是「有病」,他們需要的與其說是道德教育,不如說是「醫療」。但我也不知何種醫療形式會對應他們的「病」。
但看了這本《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我才知道相關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現代倫理學家當然瞭解少數人可能因為各種先天原因而缺乏「良心」這種道德內在判斷機制,也知道有所謂反社會人格違常(障礙),但也因為倫理學旨在針對「有教化之可能」的人類提出道德與社會生活建議,所以對於這方面的探究並不多。
但好死不死,我因為另一個機緣,無法遠離這些有病的傢伙。我除了倫理學的學術研究之外,我也在政治圈工作,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或著說,形形色色的「極端」人物。從政客到選民,從黑頭大車裡的總統到看熱鬧的路人,政治圈中有病的人還真是不少,有時我還真會懷疑到底是他們不正常,還是我不正常。
或許是因為台灣精神醫療資源不足,相關資訊不對稱,大量的「怪人」成批湧入政治圈,他們不但在此大展拳腳,有時甚至正是因為「怪」,所以才能出頭:不只是政治人物誇張,有些選民也很誇張。說他們瘋了嘛,也不太像是需要看醫生的程度。但他們鐵定有「病」,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的病。
也就在讀了書稿之後,我突然感受到一股「超自然震動」,想到我認識的這些怪咖,很有可能是書中所說的「精神病態」。他們可能衝動、自制力差、熱愛刺激、沒啥責任感、愛說謊、選擇性的服從規則,在不會被抓到的狀況下,大膽的犯罪…… 雖然本書作者談的是他面訪的精神病態犯罪者個案,但我總是能連想起台灣政治圈中碰過的某些臉孔。
這些人,可不只是每天打來服務處謊稱樓上漏水的無聊阿婆,也可能是一通電話就能改變國家發展方向的大咖。這些台灣政治圈的奇葩,或許無法在病態人格檢核表拿到高分,但他們要造成平民百姓的困擾,可是一點都不難。你現在可能就被他們深深困擾著。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總假設這些人有良知、有良心,對吧?如果這些人其實沒有良知良能,認為全世界只有他自己,一切就不難解釋了,對吧?
我不是說宗教經典全然錯誤或無用,而是那些東西總有些涵蓋不了的地方,而專業研究者們正在補足這方面的不足,而你呢,則有必要瞭解現在人類已掌握到些什麼,以及我們應該怎麼辦。
因為有病的傢伙,可不會等你準備好後才出現。
在下面這些地方可以買到呦:
博客來:https://goo.gl/6mEPY8
金石堂:https://goo.gl/A68FFP
誠品:https://goo.gl/Xj8yE2
讀冊:https://goo.gl/5A2Zkd
病態人格書評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嚴謹的教授
才會形塑有價值的學位
美國教授開除中國研究生:我就不該錄取你 文 /袁勁梅
作者簡介:袁勁梅,系美國克瑞頓大學(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學系的終身教授,美國哲學協會「亞洲哲學和亞洲哲學家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在海內外發表大量散文、詩歌、小說及哲學論文,作品曾獲「聯合文學獎新人獎」等多種獎項。
以下為袁勁梅教授致被開除學生的信件原文。
XX同學:
接到你要求「保留學籍」的上訴被研究生院董事會駁回的消息,我想告訴你:這是你的失敗,也是我的失敗。你很難過,我也很難過。一個教授,一輩子培養不了多少研究生。
你祟拜的Y教授,剛去世,他一輩子也就培養了九個「東西方比較哲學」的研究生。我創建的C大「東西方比較研究」,從第一個研究生到最後一個研究生,一共十一個。你是第十一個。現在,第十一沒有了。因為項目停了,以後也不會再有。在美國,或在C 大,遍地都是西方文化,加開一點中國文化研究項目,很不容易,全是教授自願作出的無償貢獻。所有的研究生,都是教授的作品。我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研究生,我希望每一個作品都是傑出作品。你被取消學籍,第十一個作品報廢。你沒達到標準,是我和你的共同失敗。
你想到的是:你的前途中斷了。這是不對的。你的前途依然有無限多的選擇。你可以從商,在網上辦你的雜文網站,或回中國辦公司,再換一個能收你的項目學習,等等。我希望你在別的行業和地方能有成就。如果,你下了決心要在學術界做學問,我下面寫的東西,是給你的臨別禮物。如果你不想做學問了,下面的話,你根本不用看。世界上路很多,不一定要做學問,做個好人,就值了人生。你可以就看到這句為止:「你當個好人,我祝你好運。」
如果你往下看了,那我假設你想知道為什麼你剛開始往「做學問」這條路上走,就失敗了的原因。如果,你還想走做學問的路,下面的話會對你有用。我對你直話直說。事實上,我從來沒有跟你繞過彎子,也沒有改變過對你的要求。你失敗的原因,有些是你自己的責任,有些是那些把你教成這種樣子的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的責任,有些是我的責任。
先講我的責任。我的責任是:我不應該錄取你。
因為你想要的東西,我無法給你。
你想要的是到美國來見識一圈,和教授搞好關係,使一些點子,讓教授按著你的設計,給你一些作業,你輕輕鬆鬆得到一個學位;再靠這個學位,說自己成為學者了,然後在中國或美國找個掙錢多又體面的工作。
你說你將來想在大學當教授,你還對我說過不止一次,你必須得到這個學位。我懂這個學位對你的重要性。但是,我能教給你的,是做人和做學問的基本原則,讓你成為一個尊重知識、熱愛真理的人。在學術領域,你必須不為任何利益撒謊,只說真話,且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你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尋找未知,沒有捷徑可走;你還必須知道自己的局限和無知,把你個人的角度和判斷低低地放在「公正」之下,這樣,你才能開始做學問。
要想從我這裏得到學位,你必須達到這些標準,我不賣學位。我的知識可以無償貢獻給願意跟著我一起尋找真理的學生,但不做交易。這是我們之間的誤區。我是在你選了我的兩門課之後,才認識到我們之間的這個誤區。這個誤區,造成我們之間的所有衝突。我認識到,把你錄取來,是我犯的錯誤,也是對你犯的錯誤,讓你錯誤地計劃了前景。
其次,講你的責任。
講你的責任,其實是我對你的最後評價。或,是我給你的解釋——為什麼你不適合做學問。你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商人、公司老闆或其他什麼職業人士。搞學術,和經商或當清潔工,沒有職業高下的不同,但明顯有職業要求的不同。做學問,要有品格,最首要的是,得做人。我前面說的誤區,與其說是學術上的,不如說是如何做人上的。
你在C大期間,做學問的技術,我時時刻刻在教你,那些技術都詳細寫在你的每一篇作業和論文上了。但是,關於做學問和做人的關係,我沒跟你講透徹。在談你的責任時,我會講這個問題。
因為你本科成績不好,我親自在北京對你面試后,才決定錄取你。錄取你,是我拍的板。當時,我對你的判斷是:人很聰敏。但是,那是一個錯誤判斷,因為那個錯誤判斷,我得分擔你失敗的責任。
現在,我對你的評價是:你不聰敏,你沒有一點兒做學問的人所必需的聰敏。這種聰敏就是蘇格拉底說的「我知道我的無知」。
你一進校的時候,就認為在美國上大學很容易,你知道怎麼能玩得轉。你不停地顯出你什麼都懂;參加討論,不懂的事,你也常常不懂裝懂,胡說一通。上課,你原著不讀,必讀書不買,看一些網上第三手的書評、簡介,就敢宣稱:書讀完,懂了。就敢狂加評論。
你有種種理由認為你是對的,所以,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宣稱,你懂了,你比同學教授都懂得快。你有你的機巧。但你的讀書「機巧」我完全不看好,那是做生意的機巧,不是做學問的技術。我對你的判斷是,在我的前三門課上,我要求的必讀書,你不是沒讀,就是沒讀懂。你真正開始認真讀的一本書,是我的第四門課「比較邏輯」上的《邏輯》。這本書,目前,你讀懂了60%。這是你的進步。
我想告訴你:你這種很壞的學習方法,至少得為你的三個「C」和兩個「I」,負一半責任。
用你那種學習方法做不了學問。你可以東找一點西找一點獵奇的信息,放到你的網站上,讓大眾讀著玩(這是你的權利),就像舊時茶館里說書的、傳小道消息的人,目的就是吸引聽眾興趣一樣。這沒什麼不好,也是一種傳媒方式。但這種方式絕不能用來做學問。做學問,不是獵奇,也不是快速地搜羅信息。
做學問,是一點一點地積累,在他人工作的基礎上,撥開前面讓人看不清楚的雜草,細細地分析;用理性拷問自己,拷問先人;然後,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塊小小的新石頭,讓後人踩著,不摔下來。這就是為什麼維特根斯坦將能不能把思維說清楚看作是一個道德問題。你很愛說,也總是在說。但是,你很少能把問題說清楚。
在做學問上,「凡你能說的,你說清楚;凡你不能說清楚的,留給沉默。」(維特根斯坦,Tractatus)在一知半解的時候,你胡說,那叫「擴散無知」,是害人、誤導,是浪費別人生命。
做學問的人,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如果你不能,或不想負這個責任,你別走這條路。我不培養產品推銷商(不會),也不培養嘩眾取寵的網路編輯(沒能力)。
因為你學識基礎很差,你得彌補這個致命缺陷,才能去做學問。學識基礎差並不要緊,你從基礎開始好好補,是能趕上去的。但是,你卻用了一些奇怪的、與學者品格不相容的方法來掩飾你的致命弱點。
第一個例子,你剛來的時候,和我談話,動不動就扯出一些社會「名人」,這個,那個,你跟他們都認識。你說的這些「名人」,我半個也不認識,也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把這些人的名字夾在你和我的談話中。我也不想認識這些社會「名人」。
如果他們有成就,我為他們高興,但是,他們與你我都無關。你要做學問,好好跟我學,不必去追啥社會「名人」。學術不是社交,不是出名,是坐冷板凳。你做學問的目的,必須是對真理的熱愛和對未知的好奇心。名不名與學者無關,得獎也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對學者來說,做學問本身,就是樂趣所在。想用社會「名人」來襯托你自己的地位,你要麼是騙人,要麼是騙自己,都是想掩飾你先天的不足,沒有自信心。如果你不想用你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他人的信任,你也不能做學問。
再一個例子,就是你在XXX課上的抄襲問題。
你可以跟我解釋,從網上複製了東西,貼下來當作業交給我,不叫「抄襲」,是我「誤解」了。事實上,我也沒真報告你抄襲。你也用不著解釋來解釋去,說你不是存心要抄襲,怪我不理解。我理解或是不理解,其實都不是關鍵。
關鍵是:一,我沒有報告這事件;二,不管我「誤解」不「誤解」,事實是你交來的作業,7%以上絕對與網上他人的東西一樣,這就叫「抄襲」(按C大校規定義,7%以上雷同就叫「抄襲」)。
這件事,是我堅決反對你想找捷徑、藉以掩蓋你的基礎差和沒有治學能力的缺陷的開始。我就此警覺並反對你的走捷徑,一直和你對抗到上周的最後一次考試。對你第一次「抄襲」這事本身,我只希望你說一句話:「對不起,我再不這樣做了。」
然而,我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報怨:為什麼我不理解你的解釋——那不是「抄襲」。我沒有報告你抄襲,甚至都沒有取消你的獎學金,這是我所能做到的對你的最大保護,是給你改正機會。但,你要我接受「那不是抄襲」,這是你在指鹿為馬,還公然要求你的教授跟著你一起自己騙自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可以賴掉一個錯誤,我可以不追究,但你同時也失掉了我對你的信任。如果,你還想做學問,你永遠要有能力和勇氣認識和承擔自己的錯誤,不然,你不能做學問。
你自己要承擔的責任,還包括你的人格分裂。這一點,不能全怪你,人格分裂是畸形教育的結果,這也是我最後要講的你的社會背景的責任。你是我見過的最自相矛盾的學生。當我想到你的社會背景,我對你的人格分裂抱有同情。但是,我還得指出,這是病態。你應該儘快找心理學家幫助,治好這個毛病。
做學問的人,必須裡外一致,言行一致。
全文刊於《雨花》2017年第7期
病態人格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進入今天的分享之前,想要先跟你打個預防針;就是呢,今天分享的內容,可能會讓你回想到一些,自己過去受傷、受騙的經驗。
但是呢,我想還是從一個保護你的角度,如果今天的分享,能夠開啟你一些自我保護的機制、一些判斷的能力;那麼我想哦,這一段分享就有它的價值。
我們回想一下喔,自己過去人生在受騙上當的時候,可能在事後我們都會問自己:「我怎麼那麼笨,對方根本就是胡扯一通,那為什麼我還信以為真呢?」
即使呢,我們沒有這樣子反問自己,身旁的人一定也會提出類似的問題,就是:「啊你怎麼會被他牽著鼻子走?」
然而我們在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典型的答案就是,如果你在現場你就會知道,那時候他聽起來真的是很可信、很合理的啊!
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暗示,就是如果你跟我一樣在那個現場,你可能也會一起淪陷的。不可否認,有些人確實太容易相信別人,被那些花言巧語的騙子,耍的團團轉。
但是我們仍然知道,有一些他其實不是這樣的人格特質,他還是會受傷。到頭來我們會發現,只有那些少數特別聰明、世故的人,他們對於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才能夠一眼看破騙徒所設下的騙局。
其實有時候讓人心情更不好的,就是即便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學者,還是有可能被騙。
那麼這樣的人,我們會說他是一個精神病態者;這樣的精神病態者,他們會有很多的特徵。
而其中今天最想要跟你分享的,就是我們試著去辨識出他們說話,那些很奇怪的邏輯、那些前後矛盾的話,有可能是呈現出什麼樣的模式?
當你有了這一層理解之後,你至少就有一個起碼保護自己的能力。
我在這邊喔,就舉幾個例子,這些例子呢,就是在「精神病態人格檢核表」裡面,拿到很高分的犯罪者。
有一個犯罪者,被問到是否有過暴力犯罪,而這個人因為竊盜罪服刑。他說: 「沒有!不過我有一次必需要殺死某個人。」
他說他沒有暴力犯罪,但是他還說,他必須要殺死某個人。你有聽出他的說詞矛盾嗎?
另外有一個女子,她有一長串的詐欺啊、詐騙啊、說謊啊、說話不算話啊…這些記錄。她寫信給「假釋裁決委員會」,在她信的最後寫道。
她說:「我曾讓很多人失望,人必須以名譽為重,才能夠對得起自己的名字,我的承諾如黃金般的貴重。」
可是如果你還記得的話,她是被一長串的詐欺、詐騙、說謊、背信的這些記錄,才被抓去關,然後現在才有假釋的裁決,不是嗎?
是不是很顯然她那些信誓旦旦的宣稱,跟她所做的客觀事實,是完全對不起來的?
再來還有一個。有一個人呢,因為持槍械搶劫而坐牢。他聽到證人說出對他不利的證詞的時候。
他回嘴說,他說:「這個證人說謊,我那個時候不在現場,我當時真應該轟掉他那顆腦袋。」;你聽出沒有?他說:「我當時真應該轟掉他那顆腦袋」。
然後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電視節目邀請一個典型的詐騙犯。
這一個人呢,他說到自己是怎麼樣騙老婦人的錢。而主持人就問他說:「那你怎麼樣在對、錯之間劃下界限?」
他回答:「我也有道德原則,不管你信不信,我是個有道德原則的人。」
而主持人再問一遍:「那你如何劃下界限呢?」;他說:「問得好,我不是故意回避,不過真是個好問題。」
主持人又在問他:「你真的把空白的委託授權書,放在公事包裡隨身攜帶嗎?」;他的回答說:「不,我沒有隨身攜帶,但公事包裡有授權書。沒錯,它就是在那裡。」
你聽出來了沒有?一個短短的問話、一個短短的表述,它這裡面有多少的矛盾、衝突、前言不對後語的部分?可是在這一個人身上,他卻可以講得這麼的自然。
你想想看,在你我心智正常的狀況底下,我們都沒有辦法去說出,那個顯然自相矛盾的訊息,而且在一個相對短的一段話裡,可是這樣的人就是有辦法。
所以我們很容易在這個現場,聽完這些矛盾的說辭的時候,因為他的說法跟態度,是這麼樣的堅定、這麼樣聽起來理所當然;所以我們就受騙了。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我很期盼如果有機會的話,你一定要學習相關的辨識能力!
否則啊,當你面對這些精神病態者,當他能夠做出那些你我永遠做不到的;就是一句話裡充滿著矛盾,前言完全對不上後語;但是他卻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出來,還說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那麼這方面的學習,就是我在【高難度對話】課程裡,會帶給你的前進。透過行為的觀察、表述的分析,讓你能夠真正看懂、聽懂對方的訊號。
尤其是喔,能夠去分辨出對方說的話,他的矛盾點在哪裡、他的說辭哪裡對不起來?
我常常說喔,這樣的課程有一點像是在做社會教育,因為起碼它可以幫助你,退一步保護你自己。
我們永遠沒辦法去預估,我們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我們也更不能去假設對方會是個好人。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當你學會辨識訊號的能力,起碼你可以為你自己,跟你所愛的人設下一道防火牆。
我的下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2020年的3月6號開課。雖然距離現在喔,還有一段時間。
然而明年3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重要的提醒。希望你在未來人生裡,不管你遇到誰,你都可以持盈保泰、穩步向前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明年3月6號的課程,在你聽到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是個位數的倒數了;所以我很期盼你能夠加入學習,希望我能夠在3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相關的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0w1JObmJ1w/hqdefault.jpg)
病態人格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在這邊用幾段形容,來形容一個人;你感受一下,他可能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或者是你會想到他可能是誰?
他容易分心、忘東忘西,經常在不同的活動之間切換。他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除非是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不然呢,他只要幾分鐘就會感覺到無聊。
他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組織運作,和完成任務或者是學習新事物。他很難完成或繳交指派的任務。
性格上有一點橫衝直撞,喜歡動手或者是把玩所有看到的東西。他的行為上,會有持續性的躁動。
當你聽完這些形容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可能是一個病人?他可能是有「注意力缺失」,也就是所謂的「過動」這樣的一個症狀。
那如果再進一步的去想,他的社會成就可能會如何?如果他是你認識的人,那你又要該拿他怎麼辦呢?
我猜十有八九你會覺得這一個人,可能不會有什麼成就,而且很頭痛;他根本就是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活脫是一個「魯蛇」,幾乎沒有什麼機會。
可是呢,這樣的特質形容,我是在《好奇心》這一本書裡面,在作者的研究、整理跟分析裡面,他發現這就是史上最有創意的一個人,叫做「達文西」的人格特質。
如果把達文西放到現代,他顯然就是個病人,顯然要接受特殊教育。可是呢,如果我們現代有達文西這樣的人,可能我們會錯過,他能夠為我們帶來文明進步的美好;還有這麼多美好的藝術、創意、科學,各方面領域的成就跟前進。
其實呢,在今天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學者裡面,他們就為我們解答了,關於像達文西這樣的症狀,為什麼他可以變成達文西?
其中呢,倫敦國王學院的學者,恩納.坤齊他就說:「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人,在面對他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
「事實上,即使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在玩吸引他們的電腦遊戲的時候,也會非常的專注。」
他進一步指出喔,有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能夠把這樣的特質,從阻力變成助力。其中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奧運體操選手,叫路易斯.史密斯。
他把自己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嚴格的體操訓練相結合,變成了是他能夠贏得奧運獎牌的關鍵。
而且呢,「紐約兒童心智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麥克.米漢,他和坤齊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他說喔:「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高智商患者,擁有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我們回頭看看達文西,他是不是就是一個標準的能夠「跳出框架」的人?
但我今天透過分享達文西的狀態,我更想要跟你分享就是,達文西在他的時代裡,事實上是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標籤。
也就是說,他這樣的特質是沒有被貼上,一個可能是毛病、可能是病態,的這樣的標籤。
所以當這個標籤被定下來的時候,回到我們的現代,有沒有可能我們錯過了好幾個達文西?
就好像是在我們的人生裡,當你已經在心中對很多事情,有了既定的標籤、有了刻板的印象、有了預設立場;是不是你也會錯過很多美好呢?
或許透過達文西的例子,我們都要好好的審視自己的標籤、刻板印象,跟預設立場。然而,透過認識達文西的過程,帶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好奇心」。
其實,如果你把我在今天,開頭的那些人格特質的形容,把它用「好奇心」的框架或標籤,去做理解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人你可以說他是「過動症」,但是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
或許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能夠懂得真的很有限,但是我們都必須要懂我們身旁的人。
「好奇心」能夠讓你真正懂一個人,而不是用標籤看待他、不是用刻板印象框定他;更不是用預設立場,認為他是個好的人,或者是有問題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FBD1h6_KK4/hqdefault.jpg)
病態人格書評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他(她)睜眼說瞎話、踩踏別人毫無同理心?透過腦科學精準解析,揭開面具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格陰暗面!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心理學 #說書 #渣男
其他參考書籍:
#天生變態 #變態心理學
其實要在短短幾分鐘講這本書真的有點難
除了學術方面很深以外
有不少專有名詞我也是另外爬資料
但是對這方面資訊好奇的話
書裡是有用故事舉例啦~不至於到太硬!!
(一直很怕推薦太硬的書大家不愛看啊Q口Q)
作者: 中野信子
譯者: 謝承翰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8/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460
===== About Neko嗚喵 =====
一個喜歡看書,喜歡聽故事,喜歡玩遊戲的兼職youtuber
好故事不會侷限在紙張內,但所有好故事都是來自於文字傳唱
文字既然很有趣,評論不應該硬梆梆
最不正經、最有趣的書評,等你在我的影片裡發掘嚕!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lw76KdRxz0/hqdefault.jpg)
病態人格書評 在 病態人格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病態人格電子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病態人格電子書、病態心理學、變態人格心理測驗有關親子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媽媽最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病態人格書評 在 病態人格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病態人格電子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病態人格電子書、病態心理學、變態人格心理測驗有關親子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媽媽最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病態人格書評 在 讀後感- 734.《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 ... 的推薦與評價
734.《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 這書告訴我們,按統計,每一百人裡,有一個具「病態人格」。 既然這類人格罕有卻保持一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