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2P0
在婦產科的病歷裡,開頭一定會有這兩個英文縮寫
#G 是 gravida,代表這輩子懷孕過多少次
#P 是 para,代表這輩子懷孕超過20週以上順利生產過多少次
舉個例子
第一次懷孕來產檢,我們會寫G1P0
有一個兒子,一次萎縮卵,這次第三次懷孕產檢,我們會寫G3P1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G12P0的故事
你沒看錯,G12P0
認識這位媽媽已經好多年了
也參與過幾次懷孕但又流產的傷心史
因為投緣 也因為她的堅強樂觀
希望能多多鼓勵她
我們變成臉書的好友
她總是說
「我應該是全台灣最容易受孕的女子吧?」
「醫生,沒關係,不用安慰我,我應該就是沒辦法!」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住禾馨病房體驗禾馨的美好生產!」
她做過各式各樣的檢查包括免疫方面都是正常
我深信她一定有某一種抗體在攻擊孩子讓孩子沒辦法長大
也曾經在一懷孕就試過各種免疫抑制療法
但
孩子就是沒辦法長大,一有心跳,下周就是停掉
在台灣,這樣的夫妻,代理孕母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許的
(希望台灣能夠盡速通過代理孕母法案,真正幫助這些辛苦的女人)
所以幾年前他們花了大錢
到美國找了代理孕母順利生了個孩子
現在孩子長大了覺得孤單
想要給孩子添個伴
要再次展開辛苦尋找代孕的萬里長征
卻因為疫情有些耽擱無法成行
一兩周前
我臉書捎來訊息
「林醫師,我想我應該要去給你檢查看看了!」
「呀!又懷孕啦??」
「嗯嗯嗯!」
「恭喜恭喜!希望這次能有好消息!」
雖然我這樣恭喜也很替她開心
但我心裡知道,機會其實不大
隔天
我照超音波確實在子宮內看到一個不規則的懷孕囊
還是安慰他說
「可能還是跟前幾次一樣,不妙,等吧!應該會自然流掉!」
「謝謝林醫師,我心裏有數......」
幾天後她傳訊息跟我說
「我去檢驗所抽血,懷孕指數都很順利的一直翻倍耶!今天抽血指數已經40000多!」
我心想怎麼可能,40000多很高耶!一定要有心跳了!
「妳趕快回來急診我幫你再檢查看看!」
沒有一小時她來到了急診,照之前我還默默禱告,希望老天對善良的人好一點......探頭一擺上去
靠!!!!
靠!!!!
心跳一閃一閃,胎兒量起來都快1.5公分了
換算成週數都已經要八週了!
從來沒有一次懷孕心跳這麼好,長到這麼大過!
但
.
.
.
.
.
.
卻是長在子宮外!
「#妳這個是子宮外孕!!」
(時間大概空白靜默了有30秒)
「子宮外孕?」
「對,是子宮外孕!」
「林醫師,有沒有什麼方法把他移進來子宮內?」
「沒有辦法!」
「那我有可能讓他繼續在輸卵管長到多大?長到生?」
「沒有辦法!一定會破掉會大出血!」
「所以沒有任何辦法保住這個孩子?」
「沒有辦法,真的沒有辦法!」
老天爺真的跟他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
這次第12次,玩笑開的更大
有了心跳,還超好,卻是在子宮外!
我想不到適合的話語安慰他
我從她眼神中看到了失落
看到心跳聽到心跳比沒心跳更難過的難過
「林醫師,這次真的住到禾馨病房了,但卻不是來生孩子!」
這是她一貫的樂觀幽默
但我好捨不得她這樣樂觀幽默
好想陪她一起大哭一場
一起咒罵老天爺 為何要這樣欺負善良人
大家真的要好好珍惜自己擁有的孩子
他們真的是上帝的禮物
是有人再努力都得不到的禮物呀
打到這眼眶又紅了! 捨不得!
希望趕快找到代孕一切順利成功生產
先這樣
病歷英文縮寫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業領域裡,所有的問題都是溝通,而不是中文。
台灣醫界真正的需要的改革,不是中文病歷,而是惡劣的醫療環境。
說真的啦!
在改中文病歷這種「小事」之前,先讓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好嗎?
不然萬一醫師過勞,看不懂中文,怎麼辦?」
這年頭,有很多以為「中文就一定看得懂」這種想法的人。
你不覺得是這樣?那我舉兩個例子,一個簡單,一個困難。簡單的部分,就是王大陸在MAMA頒獎典禮上說的結語:「在這個舞台上將會帶來給各位滿滿的大~平~台。」你真的懂他在說什麼?
困難的部分是,「被告麻煩請通知你的朋友擔任參加人,因為本件訴訟可能會產生爭點效,會對他後續的訴訟產生拘束力。另外,我們下次開庭要進行爭點整理,請兩造將爭執與不爭執事項提出來供本院參酌。本件候核辦。」
這兩個例子都是中文,你中文很好?
這兩個例子,代表我對於病歷中文化的想法。認為病歷中文化,可以保障病患權益,並且讓病患知道自己醫療狀況的人,不是太傻就是太天真。醫療的專業中文術語,不靠翻譯就能懂?
來,我們來試試看。在一份病歷上出現下列中文,「病患有顱骨挫傷,必須進行靜止手術,醫師使用古巴鉗,發現病患有雙胞胎輸血綜合症,並有雙胸膜滲出、早期心衰的情況。急診已經進行超音波掃描,病患有正常竇性心律,無缺血、無心律不整,卻出現心臟收縮與心跳過快情況。」
都是中文,師爺,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做「雙~胸~膜~滲~出」
醫師使用的教科書,就是英文。因此,對於這些專業人士而言,他們使用的工作語言也就習慣使用英文,乃至於英文縮寫。對於他們而言,英文的工作語言,是一望即知的密碼,在分秒必爭的工作時程裡,使用自己慣用的工作語言是最正常的,一旦改成中文,恐怕反而要攜帶醫學專用字典,一邊寫一邊查。有趣的是,查的不是英文,而是中文。
所以,推動病歷中文化明顯不是重點,重點是,工作者與非專業者的溝通。
病歷是給誰看的?或者說,病歷是否只是醫師的工作日記,供自己日後,或是提供給其他醫師的參考而已?過去接觸過一些醫療糾紛的案例,我可以肯定的說,病歷中文化,對於律師解讀病歷,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們在打醫療糾紛訴訟時,還是要仰賴醫師顧問,或是鑑定委員會的意見,律師懂醫學?除非律師本來就是醫師。而不是醫師,就算把中文化的病歷攤在律師面前,律師怎能看得懂?病患真的以為,只要是中文,就看得懂?以後就能縱橫醫界或是消災避禍?
專業領域裡,所有的問題都是溝通,而不是中文。不論是醫院,或是法院,我們需要的環境,都希望是溫暖而有人性的。台灣醫界真正的需要的改革,不是中文病歷,而是惡劣的醫療環境。
說真的啦!在改中文病歷這種「小事」之前,先讓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好嗎?不然萬一醫師過勞,看不懂中文,怎麼辦?
病歷英文縮寫 在 急診女醫師其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堅決反對無意義的全面強制病歷中文化!
需要中文病歷的,可以跟醫師申請。
但就算全中文一定會有看不懂或斷章取義的情況,所以有問題還是請要好好跟醫師溝通吧!
這年頭,有很多以為「中文就一定看得懂」這種想法的人。
你不覺得是這樣?那我舉兩個例子,一個簡單,一個困難。簡單的部分,就是王大陸在MAMA頒獎典禮上說的結語:「在這個舞台上將會帶來給各位滿滿的大~平~台。」你真的懂他在說什麼?
困難的部分是,「被告麻煩請通知你的朋友擔任參加人,因為本件訴訟可能會產生爭點效,會對他後續的訴訟產生拘束力。另外,我們下次開庭要進行爭點整理,請兩造將爭執與不爭執事項提出來供本院參酌。本件候核辦。」
這兩個例子都是中文,你中文很好?
這兩個例子,代表我對於病歷中文化的想法。認為病歷中文化,可以保障病患權益,並且讓病患知道自己醫療狀況的人,不是太傻就是太天真。醫療的專業中文術語,不靠翻譯就能懂?
來,我們來試試看。在一份病歷上出現下列中文,「病患有顱骨挫傷,必須進行靜止手術,醫師使用古巴鉗,發現病患有雙胞胎輸血綜合症,並有雙胸膜滲出、早期心衰的情況。急診已經進行超音波掃描,病患有正常竇性心律,無缺血、無心律不整,卻出現心臟收縮與心跳過快情況。」
都是中文,師爺,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做「雙~胸~膜~滲~出」
醫師使用的教科書,就是英文。因此,對於這些專業人士而言,他們使用的工作語言也就習慣使用英文,乃至於英文縮寫。對於他們而言,英文的工作語言,是一望即知的密碼,在分秒必爭的工作時程裡,使用自己慣用的工作語言是最正常的,一旦改成中文,恐怕反而要攜帶醫學專用字典,一邊寫一邊查。有趣的是,查的不是英文,而是中文。
所以,推動病歷中文化明顯不是重點,重點是,工作者與非專業者的溝通。
病歷是給誰看的?或者說,病歷是否只是醫師的工作日記,供自己日後,或是提供給其他醫師的參考而已?過去接觸過一些醫療糾紛的案例,我可以肯定的說,病歷中文化,對於律師解讀病歷,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們在打醫療糾紛訴訟時,還是要仰賴醫師顧問,或是鑑定委員會的意見,律師懂醫學?除非律師本來就是醫師。而不是醫師,就算把中文化的病歷攤在律師面前,律師怎能看得懂?病患真的以為,只要是中文,就看得懂?以後就能縱橫醫界或是消災避禍?
專業領域裡,所有的問題都是溝通,而不是中文。不論是醫院,或是法院,我們需要的環境,都希望是溫暖而有人性的。台灣醫界真正的需要的改革,不是中文病歷,而是惡劣的醫療環境。
說真的啦!在改中文病歷這種「小事」之前,先讓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好嗎?不然萬一醫師過勞,看不懂中文,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