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吧!
孫正春走到腫瘤也怕他!
孫正春身體力行100天,2個腫瘤消失了16種宿疾改善了!想健康,走路最簡單,不花錢,絕無副作用!
「我覺得爸爸會抗癌成功,關鍵在於『堅持到底』。
他的確在開始長途走路的一百天內腫瘤消失了,心跳正常了,很多人看到成效出現就停止,但他非但沒有鬆懈,反而更堅持走下去,直到現在,持續二十幾年。」
孫羽佑
孫正春之子,神經科學博士
他原本天天吃焢肉、能坐就不願站,直到癌症的陰影迫近,才驚覺必須改變!
從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六小時,他慢慢走,打赤腳走,拿著啞鈴負重走;他吃樹葉、喝葉子水,打造了一個「山上的家」三餐吃優格,徹底地改變了體質。 兩個腫瘤一百天消失不是奇蹟,而是「動、綠、奶」的有力實踐。
他到宜蘭工作,就把走路的觀念傳給同事;搬回埔里,帶動了遠近馳名的社區「夜走」熱。
他還鼓勵原已無法進食、無法行動的癌末朋友,從吃一小滴優格、爬行一小步開始,重獲健康。
這一份對走路的執著和熱愛,鼓舞了無數人迎向希望。
他曾花六天翻越中央山脈,從南投走到宜蘭;四十五天健走,以一雙傷痕累累的「真皮鞋」實現赤腳環台夢想;更跨足世界,走向義大利,兩天完攻山海雙線的考驗。
他賦予了「距離」全新的意義,只要走路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遠。人生的路,原來可以靠雙腳走出來,而最重要的是:堅持走下去。
「堅持到底」,讓孫正春贏回健康,更讓他走出了康莊大道!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每日健走15分鐘,延壽3年!英國癌症團體:每日健走20分鐘,癌症死亡率減半!
走路的好處,他們都親身體會到!
◎孫正春之妻陳梅香曾患腎臟病,身體水腫到像懷孕,每天走路讓她重獲健康。
◎紀政的尿失禁毛病因走路不藥而癒,而且6個月瘦了20公斤。
◎希望基金會祕書長黃純湘的癌末父親,靠走路贏回了7年人生。
◎前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梁雙蓮,以走路擺脫了更年期及失眠困擾。
◎作家陳芸英長期受便祕所苦,開始走路的第二天,便祕問題竟然解決 了。
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出門多走一站搭車或提早一站下車;在公司少打一通電話,直接走去找同事;不必刻意挑什麼健走路線,有時間就走。
把自己交給雙腳,慢慢走,不要急,才能走得遠、走得久。有人問: 「走這麼長、這麼久的路,不累嗎?」孫正春說: 「只要心不趕,就不會累。」
◎不管身體有多糟糕, 背一定要挺,不能垮下去,只要能動就要動,動一 下也好。
可別小看「動一下」這是很單純的求生訊號。
◎既然站得起來,就試 著走出去吧!一步就好。第二天再走一步,慢慢來,只要 一天進步一點點就可以。
◎「走路」
就像每天都 要吃飯、睡覺一樣,是生命的必需品。讓走路融入每日生活,養成隨時走路的習慣。
◎走路是最緩和、最舒 服的一種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需要技術、不需要夥伴。
◎其實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把自己交給雙腳,慢慢走,不要想太多,重點是持之以恆。
◎剛走路的人都希望走快點,趕快走完,好回家休息,但當你走到一個程度,就會曉得什麼樣的方式對你的身體和生理有幫助。
走路運動....不是趕路運動。
輕鬆走,慢慢走;
天熱/帶條毛巾 ;
天涼/帶件薄外套。
生病不是意外,是自己平常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病痛來襲,只有默默承受。
走路可以運動到環跳穴,改善上熱下寒的情形,也可以活潑足三陽的氣機,使陽下行而陰上滋,是活命之源!
⭕⭕ 榮總急診部王醫師傳送@ 很寶貴的養生短文
◎ 成為永遠病人的二大原因:過食 + 藥物!
就是吃太多啦,還有就是吃葯,這絕對不是好事,醫師和護理人員,都很少吃葯。
◎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紊亂!主因則是胰臟過度疲勞!
◎ 細嚼慢嚥是在降低胰臟負擔!
◎ 活得健康的重要原則?一少三多!
A丶少吃; B丶多休息; C丶多喝水; D丶多流汗!
◎ 滿身流汗對各種疾病都是有益的!
◎ 飯量越大丶耗氧也越大丶細胞越缺氧,心臟就越加壓,血壓也就越高了!
◎ 吃飯最好"五分飽",不要撐飽!
#當身體飢餓感訊號出現時,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增強時!
◎ 空腹時身體發熱流汗是最有效的新陳代謝法,也是細胞自行清血解毒,補氣活化的時機!(消化系統運作時,就停止排毒!)
◎ 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重度缺氧)!
◎ 癌症是身體長期處於中毒狀態(強酸),所引起"缺氧"的自然現象!
◎ "氧"是身體治病救命的靈丹,它決定腺體調節能力,免疫系統的強弱,更掌控了癌症病人的生殺大權!
請看完後 ,拜託你把它轉寄出去,別只顧著存檔 喔!
癌末血壓低 在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努力後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寧
大腸癌末的90歲阿公腫瘤移除術後,再次復發,並造成轉移。家屬放棄積極治療,改以居家安寧緩和治療,期待讓阿公可以善終。
初次接觸到阿公的時候,他已經臥床兩個月了。還認得人,也可以簡單交談幾句。特護很用心的在照顧,平常時還會用輪椅帶阿公出門溜達。只是在家以及在床上的時間還是居多。特護和家屬發現阿公的體力有越來越差。阿公希望可以再回去上班,家屬則希望阿公可以在家休養即可。
即使家屬與阿公的目標不一致,但共通點就是希望能夠阿公可以在家走路。其實走路的訓練非常艱辛,初期若是可以做到減少臥床,讓體力不至於退化太快,減少臥床併發症像是:皮膚壓傷、肌力衰退。接下來才有進一步接受站立訓練的可能。
因為特護有四個人在輪班,即使同一個老師指導,每個人的照顧與訓練方式都不太一樣。家屬間的意見也難以整合。有時特護訓練阿公,家屬又覺得太累太辛苦。
又過了兩三個月,家裡輔具一堆,起床任務卻是執行的二二六六。每去一次,我都覺得阿公狀況更差。阿公越來越嗜睡,白天拼命躺著睡、晚上拼命躺在床上吵,結果好不容易移除的鼻胃管結果又裝回去,而且肢體越來越僵硬,站起來變得越來越吃力,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支撐。本來可以簡單地溝通,後來只會發出啊啊的聲音。阿公的肚子跟手腳都腫起來,需要靠利尿劑才能排尿。血氧量低、血壓也常常高到140-160。家屬看到阿公狀況越來越差,也心急了。
也許有照顧過高齡癌末病人經驗的人,對於病患以上的變化,應該都很熟悉,而且認為是必經之途。應該要順其自然,別再讓阿公承受訓練的痛苦。
幾度,我內心也相當掙扎。阿公幾乎都是靠著我的支撐,勉強坐起、站起。站起過程中,也常發出驚恐的聲音。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要維持,臥床的時間,一天不能超過一半:12小時。但坐起對一個虛弱的癌末老人來說,又是何其的辛苦。尤其大腸癌末腫瘤已造成肛門口上方潰爛,目前還需要頻繁的使用止痛藥物才得以舒緩。
經歷了兩三個月長時間的臥床,我每週去指導活動時間相較平日臥床時間,根本杯水車薪,可以說是毫無效果。
就在一次特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她不忍心看著家屬對於阿公承受臥病折磨感到失落無助。她特別安排了連續九天班,希望我們再一次的扭轉退化的頹勢。
「先拉長坐起時間吧!」我說。「開始先一天至少8小時,再慢慢加到12小時」。原來的站立也要確實的執行一天累計三小時。
「阿公有時白天睡得很沉,晚上已經睡不著了,白天再不讓他睡,那他睡眠太少,疼痛也不容易控制,會容易吵鬧」特護說。
「那他半夜睡不著時,躺在床上做什麼?」我問
「⋯⋯⋯⋯吵⋯鬧,有時吵著要下床⋯」特護說
「那就讓他下床坐著啊,累了再上床睡就好了」我建議。
就這樣,慢慢拉長坐起時間的阿公,身體從僵硬又變的柔軟起來,協助穿脫衣服、翻身、轉移位時,比較不容易因為疼痛而大叫。血氧濃度在不依賴氧氣的前提下,可以維持在98以上,意識狀況比較清楚,可以回答簡單的問題,咳嗽也較有力氣。一天特護也很開心的告訴我,阿公不吃利尿劑已經可以順利排尿累計1300cc,手腳水腫狀況改善許多,血壓也能維持在100-120間。
靠著特護與家屬的努力,非常嚴謹的執行起床計畫,阿公各項逐漸失控的指數,算是漸漸穩定下來。
但我卻很困惑。
如果我、我們不那麼積極,也許阿公時日不多,很快就可以解脫。家屬已放棄積極治療腫瘤,我們卻積極的避免他臥床,反而讓他拖延太久,這真的是對阿公來說最好的決定嗎?
密集訓練期過後,阿公總算是穩定下來,輕輕扶著可以自己站個十幾分鐘。我問阿公:
「阿公,你很喜歡站吼!」
阿公微笑點點頭!
「是不是站起來屁股(的腫瘤)不會壓到,比較舒服?」
阿公用力點點頭!
「是不是我陪你這樣站著,你的身體比較有力氣,你也比較不會痠痛?」
阿公微笑點點頭!
「那可以的話,我們站久一點,站不住的時候我扶你,你忍耐一下好不好」
阿公微笑點點頭!
有一次,特護告訴我,阿公迷迷糊糊半夢半醒時問他:「老師是不是今天會來?我要站給老師看!」家屬也希望我多點時間來陪阿公。似乎我代表的「訓練」角色,跟止痛藥物一樣,成了阿公的依賴。
我此時更加確定,坐站的訓練,對阿公來說不是折磨,而是可以減緩疼痛、並且減輕臥床併發症帶來的痛苦。
上一個月,阿公因為感染緊急住院了,家屬透過特護告知先暫停職能治療。三週後我向特護關心阿公狀況,得知阿公再也無力坐起,氧氣依賴,也必須使用更強的止痛藥物「類嗎啡」,這一次,大家做好心理準備,阿公大概是回不了家了⋯⋯
「醫生有特別交代不能坐起嗎?」我問
「醫生沒這樣說,但阿公也無法完全平躺,他會不舒服。現在身體整個硬邦邦,連替他翻身都不容易」特護敘述阿公目前的狀況。
「還是儘量讓阿公坐高坐起吧!」我建議。「還記得我們一開始在床上坐起的方法嗎?」
「記得啊~」特護有信心的回答
「那先坐起,看怎樣我們保持聯絡」我說
「好!」特護答應。
過了幾天,又收到家屬通知,希望我去協助指導一些被動關節活動。我到的時候,阿公已經開始一天坐起3個小時,本來靠氧氣都勉強維持96,現在又漸漸恢復到98-99。
今天去了第四次,阿公已經每天又坐起超過10小時,還嘗試靠床站起。原本住院後整天嗜睡,對外界毫無反應的阿公,站起時我在耳邊問他:
「阿公,你很喜歡站吼!」
阿公微笑點點頭!
「醫生說,我們這星期五可以出院了!」特護開心的告訴我好消息。
「我今天推輪椅帶阿公去逛地下街,買了星巴克上來」
「醫生說,我們真的很厲害!哈!」
可以回家。真好
癌末血壓低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晚下班後的那通電話,未曾謀面的安寧個案因為家人不捨,出院三天後又送回急診,一早上班趕緊查了就醫紀錄,個案在清晨五點半已經啟程。
**昨晚的電話**
https://www.facebook.com/646563465514227/posts/1328947587275808/
還好家人有牢記我的交代,急診檢傷紀錄第一句就寫:家人表示癌末拒絕所有侵入性治療…在急診的十小時,給氧、備血(最後沒輸)、打點滴(血壓太低),兒子全程陪伴直到清晨最後一刻。
那是怎樣的心情?如果在家裡最後有更多家人陪著,阿嬤會不會比較安心?家人會不會比較無憾?或者是這樣也好,不要全家大小眼睜睜的看著親人的離去,所有人都撕心裂肺,只一個兒子承擔?我 沒有答案。
下班後約莫五點半,剛忙完今天訪視與工作的事情,打了一通電話去案家慰問,是個案的兒子接的,我們就認識 這三天…。
我:很遺憾,媽媽的事情我沒幫上忙。您與家人還好嗎?有什麼我可以協助?
他:護理師謝謝妳,告訴我這麼多,還好妳先提醒我準備一些事情,其實我自己知道媽媽的狀況,但沒辦法接受病情變化這麼快,我以為還有一兩個月可以陪她,上星期六醫師說可以出院,原本很高興,但是星期天就知道我沒辦法好好照顧,太困難了!看媽媽痛,吃不下,有時睜大雙眼有時叫都沒反應,心裡很難過,我多看一天媽媽就痛苦一天,妳星期一跟我講的我都懂,就是捨不得。出院時醫師沒有說情況會這麼快,不然就會準備更好…。
我:醫師不是神,沒辦法告訴你 媽媽的時間,住院一個多月,他讓媽媽出院,回家住了三個晚上,最後雖然回醫院,但是她這三天在家裡看到或聽到家裡大大小小的人或講話的聲音,心裡一定很欣慰。她可能怕大家替她的病情擔心,所以選今天出發,不要你們難過太久。媽媽一定很客氣,我跟醫師約好今天八點半要去看她,結果她五點半就先出發,不想增加我們的工作負擔,真的很善良。所以,當她知道我打電話告訴你應該準備的那些事情後,知道你會安排一切,可以放心也放下一切。媽媽真是位設想周到的人。
(肯定個案、肯定家人、肯定原團隊,這是一定要的)
他:護理師妳很厲害,怎麼知道我媽媽的個性,就是不會麻煩人家,禮儀公司的人說媽媽面容安詳,家人也放心了。謝謝妳告訴我這麼多,還好有妳幫忙,本來想明天再打電話向妳道謝,妳就打來關心我們,真是不好意思。
我:祝福媽媽,也祝福家人,大家平安。
對安寧個案與家人,肯定 與 正向回饋 再加上最後祝福很重要,這樣的情況題在工作中經常上演,護理師隨著個案緊張、悲傷、心情起伏…讓大家也覺得負擔了…。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