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觀點: Jimmy Chin(金國威) 評高海拔登山商業化》
Jimmy是何許人也?他不只是電影《赤手登峰(Free Solo)》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更是一位享譽國際登山界的大人物,曾多次組織攀岩、雙板登山滑雪和開拓性質的遠征,足跡遍布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尼泊爾、格陵蘭、坦桑尼亞、查德、馬里、南非、婆羅洲、印度、阿根廷等國。
於攝影的愛好上,他拿到了小金人;於登山的愛好上,他曾從聖母峰峰頂一躍而下,成功沿著艱難的南柱路線滑降,他也曾與夥伴在梅魯峰惡名昭彰的鯊魚鰭上開創新路線,兩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創舉,其餘成就還遠遠不只如此。
對於大多台灣人來說最意外的一件事,莫過於他華裔的身分吧。但就和林書豪一樣,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Jimmy的父母為逃離赤化的中國大陸而遷居台灣,再移民美國後才生下他。
上個月,Jimmy在於紐約舉辦的短片首映會上接受訪問,對一系列問題表達了個人觀點,以下只翻譯8,000公尺山峰商業化與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部分。
-\-\-
訪問者:
萊茵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 義大利傳奇登山家)曾說過,遲早所有的8,000公尺山峰都會有由商業登山隊伍所經營的攀登路線。請問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看法?
Jimmy Chin(金國威):
這跟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有關,對吧?畢竟人們對攀登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以及具文化差異的不同標準。我完全理解梅斯納為何會這麼說,因為就是有像他一樣的純粹主義者。
我欣賞這個論點,但你同時需要兩個極端才能定義中間為何,不管它從政治上或文化上來說是否符合攀登的標準。你需要有個能追求的標竿,而純粹主義者就設立了所有人皆渴望達成的一定標準。梅斯納在不同的時代中攀登了所有8,000公尺的山峰,當時因為科技發展和直升機運輸等等的原因,讓後勤與容錯率都十分不同。在幾座8,000公尺的山峰上,他[梅斯納]以無氧方式開創新路線之外,更沒有現在的後勤系統能夠依賴。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不能忽視攀登風格,而且它對不同人的意義皆不一樣。
我不會評斷想要攀登聖母峰的人們,因為這是十分個人的事情。當你說過度商業化一詞,應該被放大檢視的應該是該國境內的商業嚮導業者與相關規範。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測,所以他們總是在嘗試趕上時局的變化,對吧?嚮導服務對於何時進、何時退有著很多思考方式,沒有一定的對錯。
現在的8,000公尺山峰比以往更加容易登上,所以就會有更多的人登上。至於一位報了8,000公尺山峰的商業行程客戶,跟一位在登山上付出甚多,追求純粹風格的老鳥,他們所獲得的體驗是一樣的嗎?他們都在那兒,但他們的本質並不相同。
-\-\-
〈我的短評〉
8,000公尺山峰的登山商業化已勢不可擋,像是Jimmy這種身兼公眾人物的中生代登山家(46歲)自然心裡清楚,所以多半是抱持著理解帶著一絲絲批判的態度。然而在梅斯納(75歲)活躍的喜馬拉雅登山時期(1970-1989),正是首登被逐一完成後競逐新路線、新紀錄的熱血篇章,講究冒險與獨立精神,所以想當然耳對無聊的商業登山沒半句好話 (加上他自己也是個大砲嘴😅)。
但他和許多古今中外登山家所呼吸的傳統極限登山精神,也就是客觀上的開創性,依然是個不變標竿──或者說,在全面商業化的時代中,天平上益發遙遠上翹的彼端。
Jimmy這一種菁英登山者曾游上未知的彼岸,他明白這是什麼;但回頭看時下的登山環境,當名為未知的大江有了橫跨兩端的航線、隧道與橋梁,又有誰會選擇游過去呢?只對於個人有意義的未知,還算得上是冒險犯難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就如同他所說,我們都過了河,我們都站在了頂峰,但從選擇的方式卻能看出來構成一人靈魂的材質。
回首台灣,這個世界共同的登山圈議題,倒也沒離我們這麼遙遠呢。
-\-\-\-\-\-\-
原文節錄:
Clash: Reinhold Messner once told me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all of the 8,000-meter peaks have commercially guided pistes, or routes. Your thoughts on that, and on the over-commercialization of Mt. Everest?
Today In: Lifestyle
Chin: It really depends on your point of view, righ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ideas and culturally different sets of standards that people put on climbing. I totally get where Reinhold Messner is coming from, because there are the purists like him. I appreciate that viewpoint. But you need both extremes to define the middle, whether it’s politically or culturally within the standards of climbing. You have to have a bar to aspire to. The purists set a certain standard that everybody can aspire to. Reinhold climbed all 8,000-meter peaks in a different era. The logistics were different, the safety margins were different because of technology and helicopter access and all of that. On several of those 8,000-meter peaks, he found new routes, all without oxygen, and all without the same logistical foundations that are in place now. In that sense, style matters. And it matters in varying degrees to different people.
I don’t judge people who want to climb Everest, because it’s personal. When you say over-commercialization, it’s really the guide services and regulation from countries the mountains are in that need to be looked at, how to be managed. It’s hard to anticipate, so they’re always trying to catch up to what’s happening, righ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philosophies within the guide services about when it’s appropriate to take people up, and when it’s not. There are shades of grey there. 8,000 meters is so much more accessible these days, so a lot more people are going to be up there. Is it the same experience as when a commercial client signs up to climb an 8,000-meter peak as a longtime climber who has paid his dues and does the climb in more of a purist style? They are all putting themselves out there, but they are different crafts.
-\-\-\-\-
Photo by Craig Barritt/Getty Images for PANERAI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挑戰5,897米世界第二高活火山 厄瓜多爾必爬 漫步冰川雪山絕景 要數一個擁有最多火山資源的國家,不得不提及的,一定是南美小國厄瓜多爾。這個位於安第斯山脈北段的國家,在短短300公里的邊界上屹立着接近一百座火山,而當中高度超過5,000米海拔的火山更佔二十幾座,所以說厄瓜多爾是火山之國實在絕不為過...
登山界 名人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人觀點: Jimmy Chin(金國威) 評高海拔登山商業化》
Jimmy是何許人也?他不只是電影《赤手登峰(Free Solo)》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更是一位享譽國際登山界的大人物,曾多次組織攀岩、雙板登山滑雪和開拓性質的遠征,足跡遍布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尼泊爾、格陵蘭、坦桑尼亞、查德、馬里、南非、婆羅洲、印度、阿根廷等國。
於攝影的愛好上,他拿到了小金人;於登山的愛好上,他曾從聖母峰峰頂一躍而下,成功沿著艱難的南柱路線滑降,他也曾與夥伴在梅魯峰惡名昭彰的鯊魚鰭上開創新路線,兩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創舉,其餘成就還遠遠不只如此。
對於大多台灣人來說最意外的一件事,莫過於他華裔的身分吧。但就和林書豪一樣,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Jimmy的父母為逃離赤化的中國大陸而遷居台灣,再移民美國後才生下他。
上個月,Jimmy在於紐約舉辦的短片首映會上接受訪問,對一系列問題表達了個人觀點,以下只翻譯8,000公尺山峰商業化與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部分。
---
訪問者:
萊茵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 義大利傳奇登山家)曾說過,遲早所有的8,000公尺山峰都會有由商業登山隊伍所經營的攀登路線。請問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看法?
Jimmy Chin(金國威):
這跟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有關,對吧?畢竟人們對攀登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以及具文化差異的不同標準。我完全理解梅斯納為何會這麼說,因為就是有像他一樣的純粹主義者。
我欣賞這個論點,但你同時需要兩個極端才能定義中間為何,不管它從政治上或文化上來說是否符合攀登的標準。你需要有個能追求的標竿,而純粹主義者就設立了所有人皆渴望達成的一定標準。梅斯納在不同的時代中攀登了所有8,000公尺的山峰,當時因為科技發展和直升機運輸等等的原因,讓後勤與容錯率都十分不同。在幾座8,000公尺的山峰上,他[梅斯納]以無氧方式開創新路線之外,更沒有現在的後勤系統能夠依賴。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不能忽視攀登風格,而且它對不同人的意義皆不一樣。
我不會評斷想要攀登聖母峰的人們,因為這是十分個人的事情。當你說過度商業化一詞,應該被放大檢視的應該是該國境內的商業嚮導業者與相關規範。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測,所以他們總是在嘗試趕上時局的變化,對吧?嚮導服務對於何時進、何時退有著很多思考方式,沒有一定的對錯。
現在的8,000公尺山峰比以往更加容易登上,所以就會有更多的人登上。至於一位報了8,000公尺山峰的商業行程客戶,跟一位在登山上付出甚多,追求純粹風格的老鳥,他們所獲得的體驗是一樣的嗎?他們都在那兒,但他們的本質並不相同。
---
〈我的短評〉
8,000公尺山峰的登山商業化已勢不可擋,像是Jimmy這種身兼公眾人物的中生代登山家(46歲)自然心裡清楚,所以多半是抱持著理解帶著一絲絲批判的態度。然而在梅斯納(75歲)活躍的喜馬拉雅登山時期(1970-1989),正是首登被逐一完成後競逐新路線、新紀錄的熱血篇章,講究冒險與獨立精神,所以想當然耳對無聊的商業登山沒半句好話 (加上他自己也是個大砲嘴😅)。
但他和許多古今中外登山家所呼吸的傳統極限登山精神,也就是客觀上的開創性,依然是個不變標竿──或者說,在全面商業化的時代中,天平上益發遙遠上翹的彼端。
Jimmy這一種菁英登山者曾游上未知的彼岸,他明白這是什麼;但回頭看時下的登山環境,當名為未知的大江有了橫跨兩端的航線、隧道與橋梁,又有誰會選擇游過去呢?只對於個人有意義的未知,還算得上是冒險犯難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就如同他所說,我們都過了河,我們都站在了頂峰,但從選擇的方式卻能看出來構成一人靈魂的材質。
回首台灣,這個世界共同的登山圈議題,倒也沒離我們這麼遙遠呢。
-------
原文節錄:
Clash: Reinhold Messner once told me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all of the 8,000-meter peaks have commercially guided pistes, or routes. Your thoughts on that, and on the over-commercialization of Mt. Everest?
Today In: Lifestyle
Chin: It really depends on your point of view, righ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ideas and culturally different sets of standards that people put on climbing. I totally get where Reinhold Messner is coming from, because there are the purists like him. I appreciate that viewpoint. But you need both extremes to define the middle, whether it’s politically or culturally within the standards of climbing. You have to have a bar to aspire to. The purists set a certain standard that everybody can aspire to. Reinhold climbed all 8,000-meter peaks in a different era. The logistics were different, the safety margins were different because of technology and helicopter access and all of that. On several of those 8,000-meter peaks, he found new routes, all without oxygen, and all without the same logistical foundations that are in place now. In that sense, style matters. And it matters in varying degrees to different people.
I don’t judge people who want to climb Everest, because it’s personal. When you say over-commercialization, it’s really the guide services and regulation from countries the mountains are in that need to be looked at, how to be managed. It’s hard to anticipate, so they’re always trying to catch up to what’s happening, righ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philosophies within the guide services about when it’s appropriate to take people up, and when it’s not. There are shades of grey there. 8,000 meters is so much more accessible these days, so a lot more people are going to be up there. Is it the same experience as when a commercial client signs up to climb an 8,000-meter peak as a longtime climber who has paid his dues and does the climb in more of a purist style? They are all putting themselves out there, but they are different crafts.
-----
Photo by Craig Barritt/Getty Images for PANERAI
登山界 名人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全國登山研討會:一場大方向的百路會師》
所謂的「會師」,是如今登山界已成絕響的代表性活動,是我國登山黃金年代的錦上之花。他的大意是選定一座高峰或地理上明顯之處,派出多隻隊伍循不同稜脈前進,並全體相約某日於終點會合。
過去我們曾有四大天王領銜的1971年「中央山脈大縱走」計畫,創下首度成功會師的紀錄。
爾後無論是學生社團或各地登山協會,均在會師上有亮眼的成績,直到不知何時,這個登山界的盛事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台──直到現在,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別開生面的會師,緩緩地揭開序幕。
我指的不是別的,正是我剛剛以報告人身分參加的2019全國登山研討會。
登山的相關議題,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能發現盤根錯節的跨領域問題。每一個枝枒的末端,都需要官民齊心協力才能往前踏步;每一道稜脈的艱難上坡,都有為改變環境而努力的能人志士。
雖然大家對終點座標何在也許各有意見,但一顆共同追求理想的心告訴所有人:「大方向就是這兒,我們各出各的力,幫助彼此,一起朝他邁進。」
.
本屆登山研討會不只報名人數創歷年新高,體育署署長高俊雄更感嘆道:從來沒有在研討會第二天還見到這麼多人留下。誠然,今年登山大環境的改變可說是風起雲湧,或許是愛山的人們終於嗅到了希望的味道,於是前來成為變革進行式的一份子。
在收尾的發言中,張景森政委的意思十分清楚:
1. 登山活動風險自負
2. 管理單位免國賠
3. 不傾向搜救需使用者付費
4. 增加登山教育機會
5. 透過戶外活動促進原鄉經濟發展
其他我聽到的,則是未來都將由體育署主導大局,張政委續扮居中協調的高位角色,而且會想辦法解除《發展觀光條例》的緊箍咒──登山嚮導業者可望免除三不五時受到檢舉的恐懼。
從我個人的角度看來,最後一條對於未來登山環境的影響會十分深遠,但若是對此議題稍有研究者都會理解,這正是「觀光」的基本使命之一。未來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必定會越來越有存在感,開始與我們的登山、溯溪活動範圍重疊──這條稜脈上,預期會有許多未知的地形正等著我們迂迂迴迴的試探。
所以有興趣的人,可以開始考慮研究原住民轉型正義這個深水區了。
.
《一條支稜:山域使用者管理》
政策方面,我最感興趣且主攻的部分,還是山域內的使用者管理。何謂使用者?舉例來說,任何進入國家公園或國有林地範圍的人,都可以視為使用者──山屋、營地、步道、設施、廁所這些公共資源的使用者,或是更廣義一點,自然資源也包含進去的使用者。
然後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區分使用者的所屬群體。
一直以來,無論是國家公園或是林務局,其實只能統計得出人次,而難以得知這些人的所屬群體。是自組隊伍呢?商業隊伍嗎?是登山協會,或是教育組織、宗教團體?在我所研究的美國管理體系之中,「當一群人同時爭搶一塊餅,誰能獲得其中的多少部分就是關鍵問題」,所以官方在收集數據上一定會區分群體及活動類型,這是我們目前仍缺乏的一塊。
熱門路線上,尤其是假日,有限的山屋和營地位置,就是那塊被不斷爭食的餅。極度競爭而無參考數據之下,我們對實際情況只能靠想像與臆測──有人說商業團搶光了位置,有人說自組隊伍數量其實越來越多,其實都沒有數據能證明是如此。
所以我主張的是國家公園入園申請和嘉明湖這類林務局轄區上,必須要開始區分使用者群體及活動類型,我們山域政策才能有個穩固的基礎。
其後,當我們知道使用群體的比例,就能依照不同的群體設計合宜的規範與教育手段。假設我們登山健行就是自組和商業隊伍占大宗,那麼一方面要從登山教育成本與機會方面著手,另一方面則要針對商業行為建立明確的定義與管理辦法,無論是商用授權制,或是特許制,都有國際上的案例可為借鏡。
.
《結語》
時下登山環境正受到官民雙方前所未有的關注,政府得到中央層級的驅動力,民間則是釋放了積累已久的改革聲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自懲罰性、消極性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實施以來,一度我國登山活動發展遇上了極為嚴峻的考驗,如今回首看來,不正是雙城記開章所講的「它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嗎?只要我們──不只是爬山的人,還有認同戶外活動重要性的大眾一起維持信念與團結,一定可以繼續往對的方向前進。
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負責搜救卻苦不堪言的消防單位、山域開發與環保的拔河、不含航空器費用的登山保險、登山教育的推廣、國際登山視野、登山自律 … 還有好多好多的稜脈,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參與和支持。
這場攸關未來的大會師,咱還要堅定地走下去。
加油!
登山界 名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挑戰5,897米世界第二高活火山 厄瓜多爾必爬 漫步冰川雪山絕景
要數一個擁有最多火山資源的國家,不得不提及的,一定是南美小國厄瓜多爾。這個位於安第斯山脈北段的國家,在短短300公里的邊界上屹立着接近一百座火山,而當中高度超過5,000米海拔的火山更佔二十幾座,所以說厄瓜多爾是火山之國實在絕不為過,喜歡爬火山的登山者不容錯過啊。一般人從首都基多(Quito)出發都會到訪Quilotoa火山,那邊有一個很大的火山口湖,而且海拔不超過4,000米,相對難度較低而且比較容易到達,被譽為厄瓜多爾最美麗的健行路線。然而這次我會帶大家到另外兩個比較少人去,而且海拔均超過5,000米的火山健行,適合有基本行山配備和經驗的讀者參考。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厄瓜多爾 #火山 #冰川 #雪山 #安第斯山脈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登山界 名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本屋久島-合輯—人力揹50kg屎尿落山 日人自發守護森林 對抗伐木商守護森林 出發前你要知!交通、登山資訊:記得買廁所!
位於日本鹿兒島縣的屋久島,島上逾8成都是森林面積,樹齡上千年的杉樹多不勝數,最出名的莫過於7千年歷史的繩文杉。森林於1993年成為日本首個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地方,宮崎駿筆下的《幽靈公主》亦取景自這裏的苔之森,每年吸引超過30萬名遊客登山遊覽。然而,有人就有垃圾、還有排泄物。市政府只找負責市中心排泄物的人員,順道處理森林的部份。在沒有配套支援下,排泄物要靠人力搬運下山,人員或已上年紀,根本沒有相當的體力。「從前將排泄物倒在森林就可以,小島人不多。但自從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後,來這裏的遊人以極大幅度地增加,森林沒可能負荷這份量的排泄物。而且外來人的排泄物會帶來其他地方的養份,有機會破壞這裏的生態平衡。」64歲的寺田賢志在15年前自發組織搬運團隊,然而過程極辛苦,即使大家都有一顆保護森林的心,亦難長期以義工性質召集本地人幫忙。他積極向市政府爭取資助,雖然到頭來每次搬運的金額亦遠不及當導遊的多,但至少彌補成本,現在亦有固定團隊。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1124/GLQGK2QX5INUETSCC2ICO665RU/
屋久島森林因滿是千年杉樹而為人所熟悉,然而這些「神樹」,過往是伐木商的囊中物。60年代島上的伐木業興起,政府與伐木商都看中這些屋久杉,紛紛來到斬樹。很多樹木被斬,泥土流失,長遠下去森林亦會逐步縮減。當時不少島民亦只視杉樹為生財工具,對森林問題無動於衷,然而來自東京的日吉真夫,卻為島上的森林參與捍衞戰,後來更創立唯一屬於屋久島的雜誌《生命の島》,在全日本推廣這過往無人知曉的小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1124/TJJBOL4IUDSR5O6RCU3A7ARTIA/
屋久島是日本鹿兒島出名的小島,這裏8成以上面積都是森林,於1993年被列入為世界自然遺產,更是日本首個。每年吸引逾30萬名遊客前來行山,欣賞多不勝數的千年屋久杉。以下旅遊資訊,讓大家出發前好好準備旅程!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1125/LCQJUGJJ5OY6NKFUUJR4TVY5W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日本 #鹿兒島 #屋久島 #宮崎駿 #幽靈公主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登山界 名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尼泊爾登山-合輯—10天登4,130米ABC大本營 睇喜瑪拉雅山脈絕景 記者194公里大暴走輕咗幾磅?
尼泊爾每年吸引超過20萬登山者朝聖,一睹珠穆朗瑪峯(Everest)及安納布爾納峯(Annapurna)的風采。世界上最高的10座山峯,當中有八座位於尼泊爾境內,海拔平均超過8,000米。記者趕及4月份登山旺季尾聲,一個人跑到尼泊爾行山,目標是海拔4,130米Annapurna Base Camp(ABC),10天的時間途經Poon Hill,每天暴走6至7小時,全長194公里。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尼泊爾 #珠穆朗瑪峯 #登山 #ABC大本營 #朝聖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登山界 名人 在 自由時報- 48歲的幸益真是登山界有名的高山嚮導,綽號「藍 ... 的推薦與評價
48歲的幸益真是登山界有名的高山嚮導,綽號「藍教官」。 #池有山#幸益真#命案#RIP. ... 倒臥池有山步道旁登山名人「藍教官」幸益真喪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