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呱吉 議員為聲援雄中與雄女學生發起的「 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活動而行文給台北市各級學校的公文,心中非常有感觸。
台灣設計科系目前有四大畢業設計聯展可以參加,當中又以新一代設計展最為馬首是瞻,這些設計展中都有安排給獎機制,目的雖是要給好的畢業作品舞台,但長久下來得獎的光環逐漸被學校拿去當成招生用的武器,得獎數量多寡甚至會被製作成看板放在校園裡,媒體採訪時往往也只聚焦這些「畢業設計之光」,好像得了獎、被報導之後,往後的設計人生就會一帆風順。
但是否真是如此?成績、獎項,是否就真的是一切?同學去報名國內外許多不同的設計獎,有入圍得獎很好,沒有得獎其實也不代表什麼,A獎沒中去報B獎,B獎沒中去報C獎,都沒中那就再接再厲,用別的作品再試試看。設計、創作最後都是回歸到創作者自己本身對於作品的執念有多強,苦工下得有多深而已。
#得獎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得不得獎之中的酸甜苦辣都只有創作者自己最能體會,但台灣的教育風氣總是把學生得獎這件事當成一個學校或補習班的宣傳素材,好像得獎才是一切一般。這也是我進行 #後浪賞 的初衷,我挑選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沒有在這四大畢業展中得獎的遺珠作品,希望透過我的眼光去讓同學明白,還是有人肯定你的設計。
雖然我沒有呱吉議員行使公文的權力,#但我也懇請各大學設計學院們別再把同學得獎當成一個宣傳學校的工具。台灣之光、設計之光什麼的真的已經夠了。你有本事把學校設備、師資搞好,厲害的人就會想進來,這樣便已足夠。不需要把學生當成學校的資產。
我在看作品過程中,經常與同學聊天,#發現大家都把畢業展當成最後一個舞台,沒有被報導也沒有得獎,那以後就不做設計了。我真心覺得不需如此,獎項就是一群評審的口味集合,沒得獎這件事有可能真的做得不夠好、也有可能不過就是不合這群評審口味而已,可能的因素很多,不需要因為沒得一個獎就好像要放棄人生。但如果你對做設計的慾望也就只有這麼一點點,那早早放棄對你可能真的會比較好。
去年開始接手企劃製作的台灣畢業設計年鑑—— #書上設計展 每年都會探討一些主題,今年的主題就訂為「態度」,從各種面向去探討對於設計這件事應該要保有什麼樣的態度?當中有一個章節是「#得獎之後」,我會採訪幾位在這些畢業設計展之後的學生,看他們在獲獎之後,人生是否真的因為獎項而獲得一些改變?另外一個章節「#轉彎人生」當中,也會邀來幾個念設計的人後來卻在不同的領域展現光芒,究竟念了設計之後不當設計師是否會是一條更好的路?
請各位期待 #書上設計展2019 的上市,也請各位聲援同學這個終結放榜風氣的活動!
#台灣之光很多時候不是只有你的光而是別人想要沾光
#最新消息是雄女與鼓山高中校長皆已簽字宣布不發新聞稿
#建中北一女中山女高也跟進
#畢業設計 #台灣之光 #得獎 #新一代設計展 #畢業製作
Search
發現大家都把畢業展當成最後一個舞台 在 看到呱吉議員為聲援雄中與雄女學生發起的「... - 設計發浪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便已足夠。不需要把學生當成學校的資產。 我在看作品過程中,經常與同學聊天,#發現大家都把 畢業展當成最後一個舞台,沒有被報導也沒有得獎,那 以後就不做設計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