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高普考考前最後一則分享判決~
108年3月具有參考價值之裁判
一、108台上562判決(刑法)
「一旦犯罪利得發還被害人,若其求償權已獲得全額滿足,行為人即不再坐享犯罪利得,業已產生特別預防之效果,且合法財產秩序亦已回復,則利得沒收之目的已臻達成,法院自無再予宣告沒收行為人犯罪利得之必要,因此發還條款實具有『利得沒收封鎖』效果。在此原則下,於數行為人共同犯罪時,因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規定: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且同法第273條第1項、第274條復明定: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因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為清償、代物清償、提存、抵銷或混同而債務消滅者,他債務人亦同免其責任。是倘被害人僅為一人,而於犯罪行為人中之一人或數人對被害人為全部給付時,因犯罪利得已全然回歸被害人,其民法上之求償權已獲得滿足,此時即生『利得沒收封鎖』效果,法院即不應再對任何犯罪行為人宣告利得沒收。相對地,在被害人為多數時,除非彼此間屬連帶債權,否則被害人民法上之求償權係個別獨立,行為人因負連帶債務而僅對其中部分被害人為給付時,縱給付金額已超過其實際犯罪全部利得,惟就尚未獲得賠償之被害人而言,因其民法上之求償權既未獲得彌補,此時即不發生『利得沒收封鎖』效果,法院仍應對行為人該部分實際利得諭知沒收。」
這則判決提出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有所謂的「利得沒收封鎖效果」,只要共同被告之一人已實際對被害人為犯罪利得之全數歸還,縱令其餘共同被告仍存有犯罪利得,法院亦不得進行犯罪利得沒收,此乃利得沒收封鎖效果,剩餘的法律關係僅於民事法上進行共同被告間之內部清償。
二、108台上650判決(刑事訴訟法)
「被告為聾或啞或語言不通者,得用通譯,刑事訴訟法第99條前段定有明文。所謂語言不通者得用通譯,就外國人而言,係為避免其涉訟成為被告,因未諳審判國當地之語言,所造成之語言隔閡,而剝奪其基於國民待遇原則所取得憲法上訴訟權之保障,故賦予詢(訊)問被告之司法人員,得視被告之國籍、教育程度、慣用語言或文字、在審判國居留時間、所處環境等一切客觀條件,確認被告對審判國所使用語言之瞭解程度後,裁量決定是否為其選任通譯。而通譯係譯述言詞文字互通雙方意思之人,其功用係傳譯兩方語言或文字使彼此通曉,則所選任之通譯,當無須以被告國籍所使用之母語或文字為限,應認僅須以被告所能明瞭之語言或文字翻譯轉述雙方之意思,即已完足我國司法機關對外國人涉訟語文方面之照護義務,此不僅可免於我國司法機關陷入難尋被告母語文通譯之困境,亦與我國憲法保障其訴訟權之意旨無違。」
此則判決可考性較低,有關刑事訴訟法第99條通譯選任之程序,是否須以被告國籍所使用之母語或文字為限,採否定說,認為僅需以被告所能明瞭之語言或文字翻譯轉述雙方之意思,即已完足我國司法機關對外國人涉訟語文方面之照護義務。
三、108台上672判決(刑法)
「(一)違法性認識(即學說所稱之不法意識)固不要求行為人確切認識處罰規定,僅知其行為乃法所不許即可。然於犯罪競合時,不法意識即具可分性,對於不同構成要件存在的個別不法內涵均需具備,始得非難各該部分罪責。(二)法令頒布,國民有知法且負諮詢義務,是否可避免,行為人固有類如民法上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違反社會性之自然犯,其違反性普遍皆知,雖非無法避免,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3項所規定『前項毒品之分級及品項,由法務部會同行政院衛生署組成審議委員會,每3個月定期檢討,報由行政院公告調整、增減之,並送請立法院查照。』係以法律授權由行政機關以行政規章或命令,變更可罰性範圍,固非屬法律變更。然此類行政規章或命令之公告,究非如法律具備須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而除有規定施行日期者外,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3日起發生效力(參照中央法規標準法第4、12、13條)等程序,而得由媒體宣導,使國民得以預見及有相當之準備期間。是填補空白刑法之行政規章或命令,苟無一定之公聽程序或宣導期,尤以變更毒品處罰範圍公告之品項,多係化學類專有名詞,實難期待國民於公告後立即知悉。從而,有關毒品分級及品項之行政規章或命令之公告,既已影響違法性認識範圍,苟行為人於公告後之相當接近時間內違反,即須有相當之理由,始得認具違法性認識。」
這則判決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有關於行政命令的變動是否為法律變更,此則判決維持一貫見解認為僅屬事實變更,故無刑法第2條從舊從輕原則的適用。
再者,討論刑法第16條不法意識的運用,認為填補空白刑法之行政規章或命令,苟無一定之公聽程序或宣導期,尤以變更毒品處罰範圍公告之品項,多係化學類專有名詞,實難期待國民於公告後立即知悉。從而,有關毒品分級及品項之行政規章或命令之公告,既已影響違法性認識範圍,苟行為人於公告後之相當接近時間內違反,即須有相當之理由,始得認具違法性認識。
四、108台上821判決(刑法)
「刑法沒收犯罪所得,本質上是一種準不當得利的衡平措施,藉由沒收犯罪所得以回復犯罪發生前之合法財產秩序狀態。因刑事不法行為而取得被害人財產,該財產一旦回歸被害人,就已充分達到排除不法利得,並重新回復到合法財產秩序的立法目的。共同正犯中一人或數人事後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並全部賠付,而求償或沒收擇一實現,同樣可滿足「排除犯罪不法利得」之規範目的,如已優先保障被害人之求償權且已實際取得,就等同「合法發還被害人」之情形,不應再對未參與和解賠付之其他共同正犯宣告沒收或追徵。否則,一概宣告沒收,日後判決確定後,檢察官為沒收之執行時,因被害人已完全受償,不得再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請求發還檢察官執行追徵之上開所得,國家反而因行為人不法犯罪,坐享犯罪所得;或共同正犯中已賠償之人基於民事內部關係,向未賠償之人請求,對後者形同雙重剝奪。」
這則判決一樣是討論沒收的問題,見解與第一則判決無異。
108年3月具有參考價值之裁判
一、108台上1000判決(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第230條、第231條規定,司法警察(官)因偵查犯罪必要時,得封鎖犯罪現場,本有即時『勘察、採證』之權,其執行『勘察、採證』,無須獲得同意。與『搜索、扣押』之權,必須符合法律要件,原則上以獲得法官同意取得搜索票,才得據以執行,固有所不同。惟其有侵害個人隱私權及財產權等情,則無不同,是勘察人員所得扣押為另案證據者,參照刑事訴訟法第152條規定『另案扣押』採『一目瞭然』法則之意旨,即執法人員在合法執行本案『勘察、採證』時,若在目視範圍以內,發現存有另案犯罪之合理依據而屬於另案應扣押之物,即得無令狀予以扣押之;反之,則應依法定程序向法官聲請令狀始得為之。又所謂另案,只需為本案以外之刑事犯罪案件即可,至於是否已經偵查機關所發覺、是否已進入偵查程序或審判程序,在所不問,以便機動性地保全該證據,俾利於真實之發現及公共利益之維護。」
此則判決肯認刑事訴訟法第230條及第231條所為司法警察「勘查」現場時,若發現另案應扣押之物,亦得依刑事訴訟法第152條進行另案扣押。
二、108台非65判決(刑法)
(一)刑法第47條第1項所規定累犯之加重,以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罪者,為其要件。而繼續犯係行為之繼續,非狀態之繼續,因此繼續犯之「最初行為」、「中間行為」或「行為終了」祇要其中一部行為係在另一犯罪所處徒刑執行完畢5年以內者,即該當累犯規定之要件。
(二)本件被告未經許可自97年間某日起受「OOO」男子之委託,代為保管寄藏可發射子彈具有殺傷力之改造手槍、子彈及槍砲主要組成零件(下稱改造手槍、子彈及零件),其未經許可因寄藏而持有之行為,為行為之繼續,而其自97年間某日一經寄藏而持有該改造手槍、子彈及零件,犯罪即已成立,該犯罪行為之完(終)結雖繼續至104年2月7日警方查獲被告寄藏持有上開改造手槍、子彈及零件時為止。惟被告最初即自97年間某日開始寄藏持有改造手槍、子彈及零件之行為,既在前揭另案3罪所處有期徒刑接續執行完畢(即93年2月1日)後5年以內再犯,縱其寄藏而持有上開改造手槍、子彈及零件行為終結時間係在前揭另案3罪所處有期徒刑執行完畢5年以後,依前開說明,被告之犯罪行為仍該當刑法累犯規定之要件。
此則判決在討論刑法第47條累犯的定義,由於累犯需於前案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再故意犯有期徒刑以上罪,而所謂期間內再犯,若以繼續犯為例,則僅需「最初行為」、「中間行為」或「行為終了」祇要其中一部行為係在該期間內即可,不須三者皆在該期間內為限。(另外就是如果考題考出累犯,別忘記提及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又都活見鬼了嗎? 且先不論搜索票要法官簽名、證人傳票應提前送達等程序問題,台北地方法院1月4日對媒體宣稱,經向台北地檢署查證,「王炳忠等七人未曾向檢方聲請發還扣押物」。 天啊!我明明在去年12月29日就向台北地檢署遞交「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及發給證人日費及旅費狀」,翌日因發現有法條數字寫錯又...
發還扣押物程序 在 千錯萬錯,柯神不會有錯!爹親娘親,不如小英主席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進黨與獨裁的距離~~
- - -
監察院昨通過彈劾偵辦「曲棍球協會相關人涉侵占公款案」檢察官陳隆翔,認為他認事用法有明顯重大違誤,且將將盜刻印章發還,引發法界極大憤怒。劍青檢改成員、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表示,監委故意找碴,刻意誤導說印章是「贓物」,但其實是「證物」,調查完畢後應發還;他批評,監委真正目的是逼迫檢察官重啟調查。
他說,檢察官如果有重大程序瑕疵的話,當然可以彈劾,這次跟以前不一樣,劍青檢改認為離譜的是監委故意找碴、扭曲,只是為了逼迫檢察官重啟偵查,為一些案件來翻案,這是不能容忍的。
監察院找的第一個碴,刻意誤導說檢察官違法發還贓物印章,這是扭曲,真相是那顆印章不是贓物,那是當初被告使用來領取款項的證據,證物使用完畢、司法調查完畢後,本來就要還給當初扣押物的所有人,物歸為主。如果沒人來領就是銷毀,那不是贓物或犯罪所得,本來就是這樣處理。檢察官照程序處理,監察院竟然說是重大程序瑕疵。
另外,監察院還找了一個碴,檢察官在緩起訴書裡面沒寫到先前有一段偽造印章等內容,事實上沒有犯罪的東西當然不會寫在緩起訴處分書啊!監委也是找這種書類製作瑕疵。
就相關案件,林姓理事長已被偵查完畢,不起訴處分確定,而且告訴人聲請高檢署再議駁回,又跑去法院聲請交付審判,被駁回確定。整個案件都已經調查完畢,完成程序合法,監察院還能找這麼多麻煩,真的只有一個目的是檢察官可不可以重啟偵查。
林達強調,司法獨立跟檢察獨立,是國家司法核心價值,監察院不能隨便濫權。在此重申,檢察官有犯錯絕對虛心認錯,如果沒有不應這樣破壞司法,且對司法是重大傷害,老百姓怎麼相信司法公正呢?
司法和檢察獨立,是國家非常重要的價值,監察院不可以濫權,也不可以擴權,劍青檢改希望監察院這一次學到教訓,以後不要再做,為了特定個案,甚至為了特定政治人物,來做這樣傷害司法的行為。
https://udn.com/news/story/12548/3814232
發還扣押物程序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律一分鐘】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草案
作者:賴立人律師
司法院於民國(下同)107年1月16日,審議通過「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草案,將速送立法院審議。本草案是鑑於我國於52年制定之外國法院委託事件協助法年代久遠,且規範事項僅限於協助民事及刑事事件之文書送達及調查取證,已不敷國際刑事司法互助現況所需,為使我國與外國司法機關相互進行刑事司法互助之請求與執行,有明確而具體之法律依據可資遵循,乃予以制定。謹依草案章節順序,摘要重點如下:
一、 總則
(一) 「刑事司法互助」指我國與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間,提供或接受因偵查、審判、執行等相關刑事司法程序及少年保護事件所需之協助。但不包括引渡及跨國移交受刑人事項(因另有引渡法及跨國移交受刑人法規範)。(第4條)
(二) 得依本法請求或提供之協助事項包含:取得證據、送達文書、搜索、扣押、禁止處分財產、執行與犯罪有關之沒收或追徵之確定裁判或命令、犯罪所得之返還,及其他不違反我國法律之刑事司法協助。(第6條)
二、 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向我國請求協助
(一) 提供協助對我國主權、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國際聲譽或其他重大公共利益有危害之虞者,法務部應拒絕提供協助。(第10條)
(二) 「請求所涉之犯罪事實依我國法律不構成犯罪」、「提供協助,對我國進行中之刑事調查、追訴、審判、執行或其他刑事司法程序有妨礙之虞」、「請求所依據之同一行為業經我國為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撤回起訴、判決確定…」者,法務部得拒絕提供協助。(第10條)
(三) 我國得依請求方之請求,協助安排人員至我國領域外之指定地點提供證言、陳述、鑑定意見或其他協助。惟不包括該請求案件之被告、犯罪嫌疑人(應依引渡法處理),及在我國人身自由受限制或經限制出境之人。(第19條)
(四) 我國得依請求方之請求,提供物證或書證。(第20條)
(五) 請求方請求我國為搜索、扣押、禁止處分財產、沒收、追徵、返還犯罪所得、或其他刑事強制處分,以其所涉行為在我國亦構成犯罪者為限。(第22條)
(六) 請求方請求我國執行與犯罪有關之沒收或追徵之確定裁判或命令時,應符合相關要件。請求方請求我國協助執行沒收或追徵,須先向我國法院聲請裁定許可執行(第23、24條)
三、 我國向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請求協助
我國向外國提出刑事司法互助請求,應檢附符合外國所要求之請求書及相關文件,經法務部轉請外交部向外國提出。但有急迫情形時,法務部得逕向外國提出請求。(第30條)
四、 附則
(一) 明定跨國合作執行沒收犯罪所得後之犯罪資產分享方式,及經由外國政府發還該國權利人所有之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之要件、方式及效力。(第33、34條)
(二) 明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及臺灣地區與香港及澳門間之刑事司法互助,準用本法之規定。(第35、36條)
發還扣押物程序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又都活見鬼了嗎?
且先不論搜索票要法官簽名、證人傳票應提前送達等程序問題,台北地方法院1月4日對媒體宣稱,經向台北地檢署查證,「王炳忠等七人未曾向檢方聲請發還扣押物」。
天啊!我明明在去年12月29日就向台北地檢署遞交「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及發給證人日費及旅費狀」,翌日因發現有法條數字寫錯又再親赴北檢遞了一次,中天記者還隨行跟拍,我手上還有蓋了北檢收發章的副本,難道我們都活見鬼了?!
到底是北檢騙北院,還是北院推責任,都不能給個說法嗎?北檢1月2日即能召開記者會,看來效率頗高,怎麼去年就遞的狀還不受理嗎?天天有不明人士放話「爆料」,讓輿論公審我們這些「證人」,而我們主動要求由法院「公審」給大家看,開放「證人」與「被告」對質,法院又說涉及國安不可以?!連當年美麗島都公開審理,現在是比戒嚴時代還不如嗎?
同時拜託政府能否給我們一介平民說清楚,到底怎樣叫「通敵」,怎樣叫涉犯國安?央視登個廣告都說危及國家安全,那到底赴陸創業行不行?賣書行不行?架個網站宣揚統一行不行?台商、台青享受大陸補助優惠行不行?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發還扣押物程序 在 扣押、沒收與第三人訴訟參與程序|紀綱刑訴|Sense思法人 的推薦與評價
試看講義:https://reurl.cc/qdmKmq刑法沒收和刑訴 扣押 之間的關係? 有哪些重要法條?沒收就犯罪利得存否、金額認定~各適用何種證據法則?檢察官通知第三 ... ... <看更多>
發還扣押物程序 在 不得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B)搜索票於審判中由 ... 的推薦與評價
五等司法特考-刑事訴訟法大意測驗題-7】〈107年第37及第38題〉 37、關於搜索及扣押程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扣押物於案件終結前,不得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