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要隨風起飛》
前陣子跑去參加在南港展覽館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座談會,我報名了比較感興趣的「離岸風電」的主題。
還好有同步口譯的耳機,我才能邊聽邊寫還拍照紀錄(簡報大多是英文,我得慢慢查資料)。台灣目前的離岸風力風電才剛起步,政府與參與競標的廠商只能提出雙方能提供與負責的項目範圍,至於後續合作發展還是得看主導的台灣政府、協力的民間企業廠商、提供資金的銀行、當地居民等願意投入的程度來決定我們的未來。
所以我無法在一篇文章中就介紹完整的離岸風電,只能就我目前手上搜集到的資料發言,等明年在苗栗外海完成的示範風機完工,我再去幫大家蒐集更多資料,分享更多和我一樣因好奇而想了解更多離岸風電的朋友,當然也歡迎已投入該領域的朋友回饋更專業的知識與第一手觀察。
我是台中人,但因為媽媽居住在彰化生活,我從當兵開始到現在回的家就是彰化。台北、台中、彰化的生活經驗就是我的人生經歷,彰化很好只是年輕人為了求職發展不得不外移,人口少了消費型態也就很難與大城市相比,這樣的困難是不容易改善的,除非有強大的外力與誘因才有可能改變。
當天座談會廠商也表明表示必須設計出一套符合台灣地理與氣候變化的機器與軟體系統。(想想我們有颱風、東北季風、四季氣溫的變化等)
建設風場發電得靠國外技術引進與之後的轉移跟本土企業如中鋼的協助,才有條件開始。鎖定西部最大風電場域的彰化,在可見的未來2025非核家園中,彰化政府與居民因發展離岸風電帶來的好處,不僅看得見也享受得到;當然我也會同時討論可能會發生的不便與犧牲。
《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台灣的能源多仰賴進口,大家想得到的核電、火力所需的燃料都是,我們有沒有可能減少仰人鼻息的可能?
剛好有!台灣西部海域的風場規模夠大能產生經濟發展規模,而能架設水下基礎的海床水深平均50m,比鄰近的日本與韓國平均70m更易於建設(越深越需要技術與時間成本)。
往下讀之前請大家像我之前一樣,把以前在海邊看到的風車發電機的印象先丟掉,才不會誤會離岸風力發電就是我們以為的那種風力發電。
《離岸風力發電是什麼?》
1、離岸就是指離岸邊好遠好遠的地方,所以它不受限於陸地面積,不會插在你家的農田上,當然也代表沒人可以一夜變土豪。
2、離岸的風機非常巨大,除了因海上的風勢強勁產能較高外,也因沒有任何天險地勢護國神山幫忙坦傷害,所以它得耐得住颶風。安裝它時得從台中港組裝發貨,再透過海運(物流)將它載到施工地點。
3、如果施工地點剛好是漁民捕魚的海域,這些漁民能得到政府的補助,剛好也能讓海洋資源安養生息;未來完工後也禁止進入風場領域捕魚,畢竟開進幾百座巨人級電風扇可不是鬧著玩的。那漁民會失業嗎?會!如果剛好是在那捕魚的漁船,但從建設離岸風電開始到運作,這過程都得仰賴當地漁船協助運送物資(技術人員得吃飯得喝多多綠少冰半,不可能泳渡台灣海峽上下班⋯⋯等。)
4、離岸風電的建構需要水下基礎(插進電風扇固定的地方)、電風扇、傳送電力的超粗電纜、電力中繼站;建設風電設備運帷的碼頭、陸地上起重機、大吊車等運輸支援⋯等。因為外商不可能為了裝風機還得先在台灣投資周邊甚至開銀行,他們必須得和台灣本地相關行業合作,這就會帶來工作機會與合約訂單。
5、我們只向廠商買電,他們得在20年的合約時間內回收成本,這期間有任何故障排除與定期保養都需要聘雇技師,所以廠商已經和台灣的學校簽約合作培養專業團隊,我目前知道的有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大葉大學、彰化師範大學等,這意謂學生有更新更多的職涯生活可以選擇。
《臺灣——亞洲第一個投入離岸風電產業鏈的國家》
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是從零開始,政府得受監督,但也需要我們支持。我之前也說過對於能源使用的想像最終是我們想留下什麼給未來的台灣人。
離岸風電有許多內容很值得討論,我會努力試著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雖然我不是專家,但我會負責地找到資料佐證我的看法,當然如有錯誤絕對虛心接受指正。
我寫文只是希望能更多人關心我們生活的國家,了解這些政策雖然不好玩但卻重要,希望讀到這篇文的你也能多留意台灣綠能發展。
下一篇我想寫關於離岸風電的科普知識,還有與台灣核電的比較,就我目前搜集到的資料,台灣計畫中的離岸風電的電力產能就能取代三座核電廠的總發電量。
不要懷疑,我們目前的用電80%是靠火力發電。
(台灣核電廠106年度總發電量為215億度,未來離岸風電近程目標5.5GW風電就能達到200億度。佐證:https://goo.gl/FrPffu
⬇️照片為丹麥離岸風電風場⬇️
發電機保養合約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只用5年 核二換設備要花20億!! (03/24/2016 蘋果日報)
核二廠除役在即,台電仍擬花20多億元汰換機組,效益遭質疑。環團質疑為延役鋪路 台電:安全考量。
(洪敏隆╱台北報導)核二廠一號機及二號機將分別於2021年及2023年除役,台電基於安全考量,將編列20餘億元汰換這兩部主發電機,立委昨抨擊設備壽期未到卻要汰換,且汰換後只能各用5年及6年,是台電未落實維護保養、操作運轉衝過頭所致。環團質疑設備更新是為核二廠延役鋪路,呼籲既然老舊核二廠不安全,乾脆提前除役。
核電廠是將核能轉換為熱能,用以帶動主發電機產生商用電力。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審查台電年度預算,綠委黃偉哲質疑雖基於安全考量,核電廠主發電機該換就換,但設備應有40年壽期,為何只用30幾年就夭折,台電曾強調核電廠運轉多久都不用維修的紀錄,現「車子壞了,帳找誰算」,要求檢討核二廠維修保養是否落實、運轉操作是否衝過頭。
大修預計2個多月
台電核能發言人林德福說,核電廠本就24小時運轉,且依規定停機大修,絕無操太兇、衝過頭的問題。反應爐主發電機組每隔兩次大修時,會將整個設備拆開檢視及保養,去年底核二廠大修時拆開,發現已有2、3股線圈劣化,經處理後可安全運轉,雖距離除役剩沒幾年,但基於整體安全評估,決定全面汰換設備。
林德福指國外核電廠也有案例,運轉僅30幾年,主發電機設備就劣化要更換。核二廠一號及二號機組將分別在今年11月及明年6月大修時,汰換主發電機組,由於設備龐大,且要拆下整個線圈,汰換後還要測試,原每次大修約30至40天,這次大修預計要2個多月。
原能會主委周源卿指,不知台電要換核二廠發電機組,按規定大修前2個月,台電要提出計劃,經原能會審核通過。
「增加核廢料數量」
核工專家賀立維質疑,汰換原因是台電片面說法,質疑真實目的是為準備讓核二廠可延役;且一部主發電機組非常龐大,汰換不只涉及大筆經費浪費,未來除役又增加核廢料數量,「國外提前汰換先例有幾件?佔全球核電廠數比率多少?不能因有國外案例就說是常態。」
賀立維也批應監督台電的原能會已無公信力,新政府上台後應組成民間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檢視核電廠設備,若核二廠因設備老舊已不安全,該提前除役就除役。
購電給24億協助金
綠委蘇治芬昨在立院質詢時也抨擊,台電1999年起向六輕麥寮汽電公司購電,花錢買電還要給對方「促進電力及產業開發協助金」,累計至去年達24.9億元,卻未規範如何將協助金回饋地方,任由麥電將錢納入自己口袋;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允諾,1個月內檢討合約制度。
文章內容原始資料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60324/37125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