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山系網美只有王美
續上篇中橫四辣,我在去年11月與一行朋友,單攻了#白姑大山 這其中的「大辣」。至少要14小時的時間,行前便知道這是一次非同小可的挑戰,做足功課、載地圖軌跡、幫隊友打預防針,很謹慎地面對一切。一樣是為了平安下山。
/
凌晨兩點摸黑啟登,經驗豐富的領隊用穩定的速度帶著我們推進,除了一停下來就感受到的風寒,走起來並無不適。一路上經過了不少營地、看到傳說中的Expresso #司晏池 (黑到不敢喝,所以若紮營過夜要背重重的水上去),因為十幾個人的隊伍、以及路況不佳,我們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小時登頂,為爭取不摸黑,隨後便迅速趕路下山。
/
地上倒木橫行、頭上方也是無預警的樹枝突襲,趕路的過程發生了一點小插曲。我的頭撞上了樹幹,可能是剛好有尖物突出,前方隊友轉頭過來看,她形容一片血從我的頭頂、額頭流到眼睛旁,我伸手一摸,血多的程度以為自己頭破血流。幸好我們當中正好有位隊友是外科醫師,領隊也隨身帶著急救包,血很快就被止住了,下山路上也沒有頭暈等腦震盪的症狀。只能說是Lucky Me。後來爬山都會很注意地喊著:「小心頭」。
/
別的隊伍也出了問題,在跟天色搶時間的時候,他們遺落了一位隊友,任她往反方向走去,也聯繫不上她,為了趕路下山,我們也無力相助,只能祈禱著。後來我們約莫晚上七點回到登山口,是當天單攻的三隊人中最早的,回來沒有看到任何白姑大山的山難消息,也鬆了一口氣,大家都平安。
/
但是我們下山的一個多月後,也就是一個月前的2020年12月27日,白姑大山就發生一起單攻山難,一名登山客在下山的石瀑區失聯,走過那段路,猜想著可能是那個忘記往右切的岔路口,又順著石瀑往下走了。幾天後搜救隊在溪谷發現SOS石堆燃起了希望,至今卻仍還未尋獲這名登山客。
/
山上的照片很美,但有時候 #越美麗越危險 。回想起自己剛爬山的時候,總是心不細卻膽大。現在只要能平安下山,都是福。但,我還是會繼續往山上走去,因為那是我去接近自己的一種方式。
/
#看圖說故事
1)山頂大概是沿路唯一的展望點
2)頭破血流事故發生現場
*關於#單攻 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這邊簡單定義為一日輕裝攻頂後往返的行程
/
#王美愛爬山 #白姑大山 #司晏池 #中橫四辣 #gohiking #hiker #hiking #trekking #mountain #outdoor #taiwan #山岳 #台灣 #台灣百岳 #TaiwanMountain
白姑 大山 危險 在 藍氏旅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初心者登山・先從哪座山開始? 】
#藍氏旅遊筆記 #水漾森林 #嘉義 #阿里山 #南投 #衫林溪
在加入登山團行程時,一定會被主揪問這題「請你簡述一下登山經驗吧! 」;
主揪會評估你的體能到哪裡,是否有能力爬這座山?
一開始加入爬山行列時,覺得很新鮮,好像是一場「能力的交易」,透過以前的登山經歷,來決定能不能參加下一座山的行程。
但是,對於當時還是新手的我來說,哪來那麼多山阿?所以..有一陣子就開始狂爬,不斷累積登山證明
不過,一開始到底要先從哪座山開始呢?
——————————————————
【 山岳的定義 】
大家常說的【百岳】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台灣大概有兩百多座
而【中級山】就是指海拔1000~3000的山
而【郊山】就是1000公尺以下的山
但這並非是指難度,例如有些 #百岳 大概半小時就走完了,比七星山簡單。
然後, #郊山雖然矮,但不要小看他,有很多小郊山難度比玉山、奇萊、雪山還要難上非常多!
所以高度與難度,是兩百碼子的事...
不要看一些山不高,就以為很簡單而鬆懈;凡事都要做好功課。
也不要覺得爬完玉山,就以為爬了全台最難的山;玉山其實算是新手等級,只是長得比較高罷了。
那要怎麼分析山岳的難度呢?
——————————————————
【 百岳分級 】
A級:一般健行路線,1~3天內能爬完,無危險地形
例如玉山主峰、雪山主東峰、合歡群山、奇萊南華....等等
B級:中級縱走路線,需4-5天爬完;或是1~3天,但有危險地形
例如奇萊主北峰、白姑大山、屏風山
C級:高級縱走路線,需5天以上
能高安東軍山、卓社大山...等等
C+級:有垂降及攀岩之危險地形
玉山東峰、雪山北峰、太魯閣大山
D、E級:雪季期間
只要下雪,再簡單的山都會變得非常危險,需要專業雪訓嚮導
以上百岳分級只是參考,但不要因是簡單的山就鬆懈了,據統計...2020年發生最多山難的,反而全都在A級山!可能就是因為簡單,而大家就懈怠了。
以上是簡單的分級,網路上都有很多資料,大家都可以去查
——————————————————
好啦,水漾森林篇就在這裡結束,即將開始【 玉山篇 】的故事。
#nature #bigoutside #trekking #instagood #followme #wild #keepitwild #photooftheday #ootd #hiking #hiker #hikinggirl #outdoors #outside #outdoorgirls #explore #mountainlife #mountaingear #mountain #台灣 #初心者 #爬山
白姑 大山 危險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我迷路了》
曾經在因緣際會之下看到過一份政府的統計報告,裡面分析民國101年到107年之間民眾求援的原因,其中佔最大宗的就是約38%的迷路。也因為如此,登山教育上向來都相當看重預防迷途及自我定位兩項能力。
另一方面,由於高山或中級山域的迷途事件發生後,救援行動往往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令消防單位疲於奔命,自然對山友沒什麼好臉色,積年累月之下,我們於是見到了懲罰、恐嚇性質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所以透過登山教育降低迷路型態的山難、減少長時間搜山的機率、降低救難人員身上的壓力,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而且,拜託,這是我們自己的命啊!沒有絲毫僥倖的空間。
.
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登山經歷,發現我其實從未迷路過。
先不用覺得這樣講太囂張,原因很簡單:一是我很菜,二是我很怕。
我跟我朋友都是一年之中只有連假才能走長天數行程的人們,說真的,兩次之間都隔太久沒爬山了,也沒人出身於訓練紮實的登山社團或大學山社,實在是沒什麼把握能自組,於是為了保障安全,我們幾乎都是請嚮導帶路。
基本上有嚮導帶隊,又走成熟的百岳路線,幾乎不太可能迷路,但我們因為求保險,還是會各自用手機、手錶或手持裝置沿路記錄軌跡,出發前也會勤看他隊紀錄讓心裡有個底。
.
在我的登山安全觀念中,只要是能幫助我安全回家的手段,都值得投資(是的,這裡面包括請嚮導),所以我去上課學了地圖判讀與指北針定位,也買了要價不斐的G牌手持導航儀。目前人生最接近迷路的一次,是摸黑下白姑大山的時候,碰到了一處箭竹叢茂密且路跡消失的地方,突然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雖然又累又餓,還是鎖緊全身的螺絲,仔細比對軌跡,稍稍往回尋了一陣子,才找到了下山的正確路徑。
(註:有時候上山時很容易看到的路徑轉折,下山時卻不容易發現喔!反之亦然。)
走傳統路線還能碰到這種事,更別說是探訪冷門山頭了,但我認為只要懂得利用科技輔助定位、記軌跡,再加上充分的體能與裝備,加上合理的行程安排,絕對是能夠將迷途風險降到最低。
以下是我小小的個人經驗分享:
● 學會如何用手機或GPS導航儀定位並記錄軌跡,無論走的有沒有把握,都要記得三不五時查看一下自己是否在路線上。
● 就算只是離開營地去取水,只要是會離開營地視線可及的範圍,最好還是帶著能導航定位的裝置。(尤其到營地後去取水時天色可能已經開始暗了,更加危險)
● 走傳統路線的人也不能大意,要隨時保持警覺心,通常只要覺得路跡稍稍不明,或是路上植被多了起來,變得不好走,就要提醒自己是不是誤入歧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迷路過?是怎麼逃出生天的呢?又有什麼預防迷途的小撇步呢?期待大家的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