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十幾歲的孩子該讀什麼書
時而有讀者來信讓我推薦一些應該讀的書,還有【長青論壇】的觀眾把我十多年前的視頻背景書架放大,仔細看我書架上的書。很感動,承諾推薦,但卻一直沒做。主要是有些我非常欣賞(看過多遍)的作品裡面會有些完全無法接受的東西,如果不講清楚,擔心會產生誤導。讀錯了書是很嚴重的事情,它很有可能誤導人生。所以一直想等有時間講清楚的時候再推薦。近日有朋友讓給在美國的十幾歲的孩子推薦書籍,希望孩子們不被左派大潮給吞了。這很重要,所以趕緊列了一個最基本的書單,並點出推薦這些書的原因(這是重點),在此發表給其他讀者朋友參考。
這個書單是我和妻子康尼一起列的,因為她多讀文學書(熱衷19世紀西方文學,尤其偏愛維多利亞時代英語小說),我則偏重經典的政經類作品。我們都會強力向對方推薦自己喜歡的書,這裡推薦的都是我們共識共鳴的作品。
以我們自身的經驗和讀到的一些人物傳記資料,十幾歲的孩子完全可以跟成人看同樣的文學、政治、經濟方面的書籍,跟成年人一樣思考和探討問題。把他們當大人,他們就成長得更快。
讀書的目的,首先應該是促成一個心地善良、誠實正直、人格統一的人,其次才是為事業有成。但讀書多絕不等於就可以成為一個良善的人。人有良性、惡性;有先天因素,更有後天形成。而且,人要是不善,缺乏良性(benevolence),讀書越多會越反動。
在華人中,讀書數量超過李敖的可能不多,但他卻走向了人格分裂、行為無操守的匪夷所思的歧途。可見讀書多少,跟一個人是否能正向、良性發展,並不是劃等號的。當今讀書人,越來越左傾,越來越偽善,更證明這點。所以,讀什麼書,吸收什麼價值遠比讀書數量更重要。
對於文學書,我們認為19世紀的西方作品遠比當代的更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尤其是對青少年)。不少人覺得19世紀的文學已是恐龍,沒耐心去看。那真是天上掉下的珠寶不撿。整個20世紀(尤其二戰後)到迄今為止的文學作品,統統不看,不會有多大損失,而19世紀的主要西方文學作品如果不看,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缺憾、缺陷是不可估量的。可惜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經濟方面的書選對了非常、非常重要,是奠定常識、信奉市場經濟價值的基礎。有了讀精華的文學和經濟作品的基礎之後,政治方面的書籍自己就很會選擇了。多數讀文科的不懂經濟、不屑經濟,這也是文人多左傾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學方面
19世紀文學名著汗牛充棟,我們的選擇和為什麼做這種選擇:
1.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荒涼山莊》(Bleak House)
《小杜麗》(Little Dorrit)
這四部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少年。故事內容其實並不重要,看完情節都忘光了也沒關係;最應該關注的是作品裡主人翁那種思維方式和講話口氣:清純善良、清澈透明。換句話說,是跟老練世故、精明狡猾、世俗功利等完全相反的東西。20世紀後,即使在西方,那種清純、單純的東西都少到快絕種了。但朝這個方向努力,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百利而無一害。
狄更斯的所有作品都極好!雖然他的小說多數都很長,人物眾多、故事情節錯綜複雜、且跟現在有很大時空距離,也有相當多反資本主義的東西。但我們看重的是:狄更斯的作品,不僅是主人翁,裡面還有各種各樣很美麗、純良的人物形象,非常能幫助陶冶人的情懷,增強人性程度,有助於孩子成長為心地善良的人、認真的人,絕不玩世不恭的人(玩世不恭是非常可怕的東西,它幾乎可以確保一個不幸的人生,哪怕他不去毀害他人);更不是左派那種裝模作樣、只想讓別人認為他們是好人的偽善者。真正的保守派才是更有人道情懷、真正要解決問題的人。
以狄更斯為代表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多數都反對工業革命、抨擊新興的資本主義。這主要出於他們對底層勞苦大眾的同情,但並不等於他們認同今天的左派。狄更斯在《荒涼山莊》中,對只「關注」非洲或他人的貧困、卻完全漠視自己家孩子和丈夫的偽善者充滿厭惡,幾乎到了認為那是惡之最的地步。狄更斯冷嘲熱諷上流社會誇誇其談「公共事務」的矯情,全然蔑視不勞而獲的寄生蟲。這些都說明,在弘揚人性、人道情懷的同時,狄更斯並不像今天的左派那樣丟掉常識。
狄更斯用他那些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常理:不是爆發了多少金錢、爬上了多高的社會地位,你就自然成了君子/紳士或淑女,而是努力追求純真、善良、正直這些價值,你才能成為君子。
狄更斯作品的另一重大特色是高度體現了中國人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警示世人:要做誠實、良善的人;害人者必遭滅頂之災。狄更斯也給人以希望:世界雖然到處充斥邪惡,但真善美終將勝利。
建議所有懂英語的人都去讀英文原版,中文翻譯差太多,最好的也是跑了味的啤酒。狄更斯的所有小說都有(英語)錄音版,多數朗讀都棒極了,推薦Simon Vance和B. J. Harrison,兩人都朗讀得非常好,好在讀出了書中主人公那種清純、那種良善。看(聽)完上述四部作品後,如果喜歡,就會去找狄更斯的其它作品了,下一步首選:《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該作品裡有純美的小女孩,有法國大革命中兇狠的惡婦(這是文學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負面角色之一),有為心愛的女人而替情敵赴刑場的救贖形象,更有狄更斯本人對殘忍的法國大革命的準確、正確的解讀。《我們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是狄更斯最後一部完成的作品,也是他最好、情節最複雜的小說,推薦給喜歡文學的朋友。
狄更斯的書,多數都有讓人回頭重讀幾遍的魅力。如果有時間精力,讀完全部狄更斯,絕不會後悔。而且幾乎可以肯定,能讓孩子打一個很好的做善良、正直的人的地基。
對女性青少年來說,康尼認為,除了讀狄更斯之外,必讀勃朗特姐妹(The Brontë Sisters)和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小說,否則如同沒完成女性基礎情感教育。
2.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堂吉訶德》(Don Quixote)
千萬別因為小說裡堂吉訶德幹的那些荒唐事、故事的亂七八糟而阻止你讀完這本名聲震天響的書。評論家們議論的堂吉訶德有多勇敢或多可笑,統統都不重要!這部書最令人震撼的,並不是堂吉訶德的騎士勇氣和最終失敗了的理想精神,而是(這是重點的重點):堂吉訶德是一個文學作品中(現實中就更別提了)幾乎無人可匹敵的、真正的gentleman(「紳士」或「君子」的翻譯都不能完整地表達英文gentleman所包含的內容。中文裡居然找不到準確翻譯這個簡單英文字的詞彙,背後的原因非常值得探討)。狄更斯的很多人物可謂堂吉訶德這種gentleman的翻版。
堂吉訶德那一堆表面上的荒唐之舉,每一件都展示一顆極為良善、純美的心。那是一個被打到遍體鱗傷、慘不忍睹也永遠不會變成壞人的人,一個現實中不可企及的極品好人。堂吉訶德的侍從、沒文化的桑丘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gentleman,其善良、同情之心、對主人的忠誠、對人和事的常識判斷、評論等等,都絕對讓當今文化人歎為觀止。
這部作品的最精彩之處,主要表現在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對話上。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gentleman和一個現實主義/常識主義的gentleman的對話。要麼富有哲理、要麼俏皮智慧。總而言之,這部作品裡的「理想」和「現實」都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這倆是沒有摻半點水分的gentlemen!這兩個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gentlemen,上帝造的理想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書裡就幾乎沒壞人,或者說,壞人都是抽象的,好人則是具象的。所以看這部作品,想學壞沒門。壞人看完也得認同,堂吉訶德和桑丘是兩個大好人。
我家有六個不同年代的英語譯本(原著西班牙文),每本都能清楚地看出堂吉訶德和桑丘的經典之處,唯一的楊絳中譯本,頭都看大了,仍是一團漿糊,看不出名堂。楊絳的前言表明她(和錢锺書)並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的精華,她只是轉述了西方的某些評論而已。當然,楊絳的翻譯已頗具匠心,而且可以看出,可能有她先生錢锺書在幽默方面的幫忙(唐吉珂德和桑丘都非常幽默),有些句子也譯得相當俏和妙。公平地說,此書中文譯本的沒法讀,不是楊絳的問題,而是中文本身的問題(歡迎有專家探討)。
英譯錄音版Robert Whitfield的朗誦把兩個近乎完美的人近乎完美地展示出來。哪怕一個惡棍聽完,都起碼會變成一半好人,下輩子絕不想當壞人了。
3.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白癡》(The Idiot)
與狄更斯的小說同樣,陀氏的書也都很厚重,故事內容跟今天有十萬八千里,很難讓浮躁的當代人讀下去。但對陶冶人性、塑造人生、探討重大議題有永恆的價值。推薦《白癡》的目的,仍和推薦前面幾本書的目的同樣:看看單純、善良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英譯也都有很好的錄音版,仍推薦Robert Whitfield讀的。讀完這本,你很可能會想去找陀氏的其他作品。
《罪與罰》對十幾歲的孩子最容易讀下去,因為情節是偵探小說,讓人不得不一口氣讀完。但探討的議題卻非常重大:可否以正義的名義、正當的理由、好的目的而殺人。靈魂的懲罰和救贖。《卡拉馬佐夫兄弟》對是否有上帝、沒有上帝人類可不可以有道德地活下去有深入探討。但這裡推薦的目的,仍是因為裡面那個像《白癡》一樣單純、美好的角色:最小的兄弟阿廖沙。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它作品太沉重,等孩子們成年之後再讀吧。
4.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的《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
這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交響樂,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40、50、60年代出生的人。它雖是20世紀初的作品,卻完全是19世紀的精神,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精神傳記。主角又是一個純情、善良、激情澎湃、絕對的gentleman,一個理想主義的英雄。
5.安.蘭德(Ayn Rand)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
如果僅僅讀上述推薦的狄更斯等作家,增強了人道情懷,卻也可能增加孩子的左傾傾向。所以,在奠定了人道主義情懷的基礎上,應該讀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資本主義價值的作品。兩者的平衡非常重要,缺了哪一塊,都可能使一個人的人生、觀點走向偏頗,甚至走向極端。
《源泉》是20世紀的作品(1943年)。跟上述作品相比,離現在最近,最容易讀。這是一本最清晰展現美國左右派爭鬥的小說,值得讀無數遍。但其中情愛部分很荒唐。蘭德所有小說的最大敗筆都是愛情故事這一塊,所以可以忽略不理。只看她的個人英雄和她強烈推崇的人格統一的價值。
如果說狄更斯的小說主要是陶冶情操、提升人道情懷,安.蘭德的作品則主要是提高思想能力、增強對當今世界左右思潮激烈搏鬥的理解和把握。
看完《源泉》,可以繼續再去看安‧蘭德的其它小說和非小說類著作。她的作品應該是推崇個體主義和資本主義價值的必讀物,也是將來跟左派辯論的強有力武器。
6.雨果(Victor Hugo)的《九三年》(Ninety-Three)
這是雨果的最後一本小說,醞釀十年,可謂其一生思考的總結。這本書的思想性遠超過《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安‧蘭德七歲時就被《九三年》的情節震撼(她聽到母親朗讀):為救三個孩子不惜被俘的老伯爵從懸梯走下來昂首就擒的場面,把蘭德聽得熱血沸騰,那一瞬間,她明白了什麼是英雄!13歲時,蘭德讀了《九三年》。後來她評價到這種高度:雨果的思想與今天有光年般的距離!
中譯本(鄭永慧譯)把全書最關鍵的點睛之句翻譯錯了。全書最精華的是結尾幾章:老伯爵被關押時與革命軍青年將領辯論,關於革命和人道主義等。最後青年將領選擇自己被處死而把老伯爵放了。獲得自由的老伯爵面對黑夜感歎道:「My faith!」中文譯成了「真有的事」。錯得離譜!直譯也應是「我的信仰」。意譯應為:「上帝顯靈了!」或者:「我信對了!」即他的信仰戰勝了革命意識形態。
這是一部把人格統一性(integrity)提到至高無上地位的經典作品!就我們看過的所有書,對人格統一性的強調,沒有一部超過它!書中的三個主人公三種意識形態,都堅守住了自己的人格統一性,其形象令人震撼,刻骨銘心。安蘭德的作品,由於深受雨果的影響,也是極為強調人格統一性。在人格分裂到處可見的華人世界,尤其應該強調閱讀雨果和安蘭德的作品。
對文學作品,請務必先別去看評論,不要讓偏頗的評論(無論中文還是外文)先入之見地影響你。一定首先親自去看原著,要首先相信自己最直覺、最本能的感受。從眾多諾貝爾文學獎的荒唐可以看出,文學評論幾乎一面倒被左派意識形態橫掃,而且攪渾一潭清水讓你看不見底、看不清他們有多淺薄的故作高深的評論者居多。
小說應該是只要識字就能看懂的東西,任何把小說解說到把你弄暈乎的「高深哲學」地步的,基本上都是偽的。再重複和強調,看小說,是好、是壞,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感受。誰寫出你看不懂的小說,或者誰說你認字居然看不懂小說,你首先應該懷疑的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很可能是偽的(二十世紀的偽高深,多到能把多數狄更斯的讀者砸死的地步)。
經濟方面
1.羅斯‧懷爾德‧萊茵(Rose Wilder Lane)的《發現自由》(The Discovery of Freedom,沒有中譯本)
這不是一本經濟理論書,而是概述人類走向自由的艱難歷史和美國這個偉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怎麼來的。書裡沒有談具體的經濟議題,而是講人類在什麼環境下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創造能力,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是最適合經濟發展的制度。這是很容易讀的一本書,也可看作是歷史書。
2.伊莎貝爾‧派特森(Isabel Paterson)《機器之神》(The God of The Machine,沒有中譯本)
安‧蘭德對這部書的評價是:《機器之神》對資本主義的意義不亞於《資本論》對共產主義的意義和《聖經》對基督教的意義。也許有點過高,但絕對是一部從政治、哲學,到經濟、社會等全方面清楚地論述為什麼資本主義才能運轉的經典著作。
3.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
這是一本簡單清晰講解什麼是市場經濟的必讀書。可以瞭解為什麼政府主導經濟、政府參與的項目必定失敗,為什麼最低工資設限反而造成更多失業等等。基本概念清晰了,就有了一個自由經濟的框架概念,再遇到經濟議題就會懂得如何去思考。
4.傅瑞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資本主義和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和《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
從這兩本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主要強調經濟繁榮與自由的關係、政府干預經濟在各個領域的種種錯誤等。
5.海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和《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又譯《自由秩序原理》)
對《通向奴役之路》,中文有很多介紹,但最好是看原著!與其它經濟類書籍比較,這本比較通俗易懂。看完這本經典,就可以非常清晰,為什麼絕不能走社會主義道路。
如果再看《自由憲章》更好:海耶克把市場經濟的內在自發秩序的理論拓展到社會和政治領域,提出不可以像法國大革命那樣開天闢地、屠宰舊世界,更不可像列寧、毛澤東們翻天覆地,而應該像英國革命、美國革命那樣「一點一點的漸進性改進」,即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強調的「零星的社會工程」,才有助於社會穩定和進步。看懂了這本書,就基本懂得了西方的左派和右派這兩大思潮的衝突所在。
如果對經濟真感興趣了,就把海耶克和傅瑞德曼的主要著作讀完。他倆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作品也都通俗易懂,普通文化人都可以讀懂,絕不是只有經濟學專業領域的人才可讀。下一步就是學習市場經濟的鼻祖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了。那等孩子們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吧。
僅僅是讀完上述這幾本經濟著作,真吃透了,孩子絕不可能走向左傾道路。另外,對懂英文的朋友,YouTube上有很多傅瑞德曼的視頻,聽他的演講絕對是享受。老頭風趣幽默地講述自由經濟、談笑風生地隨口就把小左派們打到瞠目結舌,相當過癮。
至於政治方面,讀偉大政治人物的傳記遠比讀探討任何政治問題的書籍更重要。推薦讀:華盛頓、林肯、邱吉爾、佘契爾夫人和雷根的傳記。而且傳記很容易讀,也很容易吸收。
書不一定要讀很多,但好書一定要反復讀。反復讀好書的重要性遠超過讀很多雜書,因為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上述推薦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讀無數遍,而且反復讀這些書,就奠定一個很好的、今後應該選擇讀什麼書的基礎。
——原載台灣《看》雜誌2019年10月號,這篇網路版稍有增加。
白癡 杜 斯 妥 也 夫 斯 基 在 李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常常不知道怎麼介紹《浣熊末日生存手冊》這個作品,我會說,「這是一對師生愛與棒球與浣熊的醫院冒險故事。」但事實上又並非如此,我知道介紹一篇小說往往有點艱難,因為你不會想提前知道小說的核心,又必須在短短的試閱中看出作者想變什麼戲法。
於是我準備了更多的試閱,展示我對浣熊與棒球的愛。
※
這事我想了很久,還是不知道怎發生的,我想老師可能也不知道。我抱著一疊新書,諾貝爾獎呼聲最高的幾名作家的作品──除了村上春樹,老師最恨村上春樹──要拿去醫院給老師讀。
他獨居,當然不知道自己會夢遊,從樓梯摔下來,大腿骨折住進醫院。這有一點離奇,老師睡前小酌一杯,威士忌,說這樣比較好睡,前陣子又抱怨,早上醒來,之前買了要配比賽的啤酒和洋芋片都只剩空罐和袋子,嘴裡都是酒味和食物殘渣,起床時踩到垃圾,差點滑倒。
我不無冒犯地想,老師是這是喝醉,想買包菸,才摔下樓,還是夢遊不小心摔下來,或者夢遊後又喝酒喝醉了,才摔下樓?
總之喝醉摔下樓這是鐵一樣的事實,但老師只承認夢遊的部分。
更糟的是,老師這一摔,哀號聲驚動四鄰,芳鄰們都知道四樓賀教授喝醉酒跌倒。
「小季,」我可以想像他深深吐氣,把稜角分明的臉埋在手掌裡,「你該不會真的相信吧?」
「老師,你不要想太多,專心養病。」
「就算喝醉我都可以從學校開車回家──這不是宣導酒駕,我年輕時不抓這個──」
好好,我知道。我結束腦中模擬對話,下捷運,和等車的歐吉桑歐巴桑排排站,聽他們聊身上的病痛、鄰居廚房漏水,一面等著往醫院的小巴士。忽然光線轉暗,唰唰下起大雨。我打量旁邊阿桑、阿婆,他們皆有備無患亮出拐杖,撐開,一柄厚實得令人讚嘆的十六骨晴雨兼用傘。
我傻兮兮地看著自己手上一袋蘋果和花束,帆布包裡的書和筆記本,才被一歐巴桑好心提醒:「落雨啦。緊去買雨傘。」
等我從便利商店買好雨傘時,小巴正好在我面前開走,歐巴桑苦笑著在窗邊對我搖手。
我遲到半小時,萬分抱歉地掏出全濕或半濕的各式小說,老師皺眉,用粗笨的手指撥開黏住的書頁,翻翻書,擱在床頭櫃上,不看了。我開始說準備好的笑話,老師笑兩聲,又露出忍耐的表情,我一個個把準備好的笑話全部講完,直到再也想不出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比跟夢遊──或喝醉──摔下樓的老師講笑話好笑。
「小季,你知道為什麼特別找你來嗎?」
「因為我應該趕快畢業。」我誠實地說。
「因為你聲音最好聽。」老師遞了一本書給我,「讀這本吧。」
「要讀哪裡?」
「都可以,這本我根本翻爛了。」
我打開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白癡》,選了一個上課研討過的段落,準備開始讀時,我停下,問了一個沒禮貌的問題:「老師,我以為你比較喜歡英文版。」
老師大大的嘆了口氣,「其他人沒和你說?」
我搖頭。
老師指指腦袋,「從德州回來以後,我的這裡好像就壞了。」
「檢查呢?」
「斷層掃描那些都做了,醫生最後還建議我去心理諮商──鬼才要去什麼諮商。」老師雙手抱胸,「我現在無聊得要死,因為外文書都看不懂,中文書也懂得有限,覺得自己和廢人一樣,休假還沒用完,也不可能上課──所以直接休假了。」老師愣了一下,親切地拍拍我,「不用緊張,休假還是可以幫你口考啦。」
「你還可以看比賽嗎?」
老師滿意地笑笑,「這倒是可以,小花給我弄了耳機和這個……」老師神秘兮兮掏出一台平板,「昨天二壘手可表現得好極了。」
「Javier Baez?」
「對,就是他,才二十三歲的小夥子。」老師看看我,又看看平板電腦,「我真老啊,骨盆上甚至還有個裂縫,要是沒有早就出院了。」
我坐在會客椅上,薄薄的橘色陽光穿透窗簾落在老師的床單和病人服上,老師別過臉去,「讀書吧,讀書。」
我翻開書,裡面有書籤,「這是米伊哈王子第一次和將軍夫人與她的女兒們談話……『最初,在剛開始時,當我焦躁異常時,也會那麼想。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度過此生,我想測試一下等在前頭的未來。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我常會感到焦躁不安……』」
老師揮手示意我停下。「還是不行,」他平靜地說,「未來、焦躁、不安、測試、異常……這些詞都沒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
「沒有意思,就是貨真價值的沒有,零。」他頓了一頓,「我還是可以和你談托爾斯泰,但那沒有什麼意義,我感覺不出列文、吉娣和安娜與我有什麼關係……故事中的角色都僅是另一個人,我不再為他們緊張。」
「我不懂。」
「意思是,我不能讀書了,可能這輩子都不行。」他嘆了口氣,「我他媽讀了一輩子的書,除了讀書我什麼都不會。」
陽光又更斜了一點,老師頹然靠在枕頭上,「我也不知道你來,除了扶我去廁所還有個屌用,你可以滑手機,做你想做的事,我會請小花不要再擾民,過幾天就出院了。」
※
如何購買:
https://shopee.tw/%E5%B0%BE%E8%A1%8C%E5%B0%91%E5%A5%B3%E3%80%8B%E6%B5%A3%E7%86%8A%E6%9C%AB%E6%97%A5%E7%94%9F%E5%AD%98%E6%89%8B%E5%86%8A-i.6714029.948543676
白癡 杜 斯 妥 也 夫 斯 基 在 《州警夫人克萊兒》華盛頓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激憤難平的自由派 川普不是我的總統
Trump Not My President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激起許多人內心醜陋自私的一面。看著美國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克萊兒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冷靜自制,期望民主黨陣營能夠接受大選的結果;也期待共和黨陣營能夠放下洋洋自得的態度,傾聽示威人民的怒火。若兩方能團結一心,放下心中仇恨及誤解,也許美國會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克萊兒的臉書立刻大爆炸。平日選擇不評論政治的人,低調在臉書恭喜下一任美國總統;而平日對川普譏諷謾罵的人,心中不滿全在臉書爆發,放上更惡毒、更嘲諷的圖文。州警大人與克萊兒大學時期的一位朋友 K,平時外向好相處,崇尚自由,聰明又有幽默感。大學畢業後,雖然各奔東西,依然會用臉書聯絡。三年前,K 被派駐到華盛頓州的海軍基地,三人終於有機會重聚。每當 K 神秘兮兮地從潛艇浮上岸時,州警大人與克萊兒也會安排時間聚餐。
/
川普當上總統後,K 開始在臉書上表達怒火,狂罵票投川普的都是一群無腦白癡。若在自己頁面表達負面文字也就罷了,K 居然到許多朋友頁面,用髒話和惡劣的文字羞辱他們。若對方是白人男性,就罵種族歧視;若是女性,就使用貶損女性的髒字罵人,若對方非白人,就罵無腦叛徒。對於已經當爸媽的川普支持者,他則大罵這些人根本不配有孩子,孩子們一定會以他們為恥。他的頁面天天都是「F*** 你、F*** 川普、F*** 不站出來反川普的所有人」。身為軍隊的一員,他居然鼓吹燃燒國旗,原因竟是美國選出川普很可恥。在 K 一群曾/正在軍隊服役的朋友眼中,他的行為已經觸及底線。一位好友好心留言,警告若再這樣思想狹隘、滿嘴髒話,他會失去所有朋友。但 K 依然是同一句話「F*** 你,無腦白癡」。
/
一堆大學同學,開始私訊給州警大人及克萊兒,不解地詢問 K 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從大學就認識的同學,居然會變得這麼偏激。州警大人讀到訊息後,打了電話並傳簡訊給 K,想請他冷靜,告訴他:「We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your political views. But you need to calm down.」。克萊兒也私訊關心他。沒想到 K 只在臉書公開表示,如果不換上「川普不是我總統 (Trump Not My President)」大頭貼的人,就不是他朋友,沒什麼好講的。
/
距川普勝選不到一個星期,K 的大學朋友幾乎都已將他刪除。當然不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而是因為他憤怒又情緒化的表現。就連好脾氣的州警大人,昨天都很認真地問:「我是不是也該刪了他?你看看他這些罵人的話,尤其是對女生這麼下流的侮辱,我好像再也不認識他了!」腦海浮現大學時期 K 陽光男孩般的笑容,克萊兒仔細想了想,回答:「選舉剛結束,他一肚子怒火沒地方發洩,再給他一點時間吧!」
【州警夫人FUN英文】
While nothing is easier than to denounce the evildoer, noth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to understand him.
沒什麼比當眾譴責作惡的人更容易,也沒什麼比理解他更難。
-- Feodor Dostoyevsky 杜斯妥也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