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別再叫他花美男!以下是 #羅柏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繼《暮光之城》後合作過的導演。在這十年之間,他竭力擺脫偶像花瓶男星的形象,挑戰自己飾演的角色廣度,參與許多藝術片和不同類型電影。他能達到這樣的斐然成果,應該遠遠超越許多同世代的男性演員。如今他再度以《天能》和《蝙蝠俠》回歸商業大片,但歷經過去這些歷練,相信他已脫胎換骨,也該是讓觀眾好好以全新角度認識他了。
.法蘭西斯羅倫斯 Francis Lawrence(《康士坦汀》)
《#大象的眼淚》Water for Elephants (2011)
.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暴力效應》)
《#夢遊大都會》Cosmopolis (2012)
《#寂寞星圖》Maps to the Stars (2014)
.大衛米奇歐 David Michôd (《生存法則》)
《#絕命正義》The Rover (2014)
《#國王》The King (2019)
.韋納荷索 Werner Herzog(《天譴》)
《#沙漠女皇:燦爛年代》Queen of the Desert (2015)
.安東寇班 Anton Corbijn(《諜報風雲》)
《#叛逆年代》Life (2015)
.詹姆士葛雷 James Gray(《殺手怨曲》)
《#失落之城》The Lost City of Z (2016)
.賽佛迪兄弟 Safdie brothers(《原鑽》)
《#失速夜狂奔》Good Time (2017)
.澤爾納兄弟 Zellner brothers(《久美子的奇異旅程》)
《#青春少女》Damsel (2018)
.克萊兒德尼 Claire Denis(《軍中禁戀》)
《#黑洞迷情》High Life (2018)
.羅柏艾格斯 Robert Eggers(《女巫》)
《#燈塔》The Lighthouse (2019)
.希羅蓋拉 Ciro Guerra(《夢遊亞馬遜》)
《#野蠻真相》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2019)
.克里斯多夫諾蘭 Christopher Nolan(《黑暗騎士》)
《#天能》Tenet (2020)
.安東尼奧坎坡斯 Antonio Campos(《殺手西蒙》)
《#神棄之地》The Devil All the Time (2020)
.麥特李維斯 Matt Reeves(《科洛弗檔案》)
《#蝙蝠俠》The Batman (2021)
-
#這是一篇迷妹貼文
皇女的生存 法則 下拉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秋生與黃帝都不姓黃,老子都不老子啦!】
或
【黃安難題與炎黃子孫:兼論中國信史前的中華民族神話誤導與姓氏來源】
.
一、中國歷史幾千年?
小時候被灌輸的黨國教育,總是說中國歷史五千年,從愛國歌曲到開國神話總是不斷地強調五千年五千年,作為中華好兒女的我總是為祖國五千年歷史感到驕傲。
後來小時候有兩套啟蒙書籍進來了,糟糕了,中華無菌室被小日本地下啟蒙刊物給偷渡了:一個是《七龍珠》(還沒有出現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外星人與超能力,還是本格派中國武術格鬥漫畫的時候)、一個是《七笑拳》(如果你聽過你應該跟我一樣是轉個頭脖子很容易就扭到了的年紀了,沒錯,就是辣個完全沒有在管版權的年代,《亂馬1/2》就這樣給翻成七笑拳)。
這兩部漫畫都是以中國為主題,而且兩部漫畫都提到了「中國四千年歷史的古拳法」,後來《聖鬥士星矢》的紫龍一樣是繼承四千年古拳法的廬山昇龍霸,看到這裡身為中華好兒女的我就不能不做聲了。你們日本人也欺人太甚了!八年抗戰跟南京大屠殺蔣委員長都已經寬大為懷以德報怨了,沒想到咱們中國人五千年的歷史你們硬是要吃我們豆腐硬生生減掉一千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總之一路到了高中時期,遇到了一位很厲害的歷史老師,成功高中的姜公韜老師(幾年前聽說老師一向身體不好,多年前已仙逝,令人扼腕不已),在他妙語如珠的歷史課程中,我才終於知道以前被洗腦的中國史有多少問題。
姜老師課程中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點,就是中國史(或華夏地域史)的信史,是從具體確定編年的一個事件開始:公元前841年的周召共和,起因是周厲王(諡號是厲就知道這個人有問題)在國人(國人具體地說就是居於城中之人,勉強比喻可以算是有公民權的人)暴動之後逃離鎬京,國內大政由周定王與召穆公共同主持,因非王政、故曰共和。
姜老師很明白地告訴我們,在周召共和以前,史家無法具體確認編年的歷史事件,不管是三皇五帝、堯舜禹湯,都只能算是傳說,或是野史,必須要有相當充分的史料證據互相辨明,否則都不能算信史。
換句話說,所謂的中國史(或華夏地域史)以最嚴格的定義來算,就是2020+841=2861年,也就是將近三千年,日本人稱呼中國史有四千年,已經算是相當給面子。
不過前面也提到,雖然有許多歷史並未能具體確認編年,但是藉由多項史料的交叉辨認與交互證成,我們還是可以確認這樣的歷史可信度很高,只是在最嚴格的定義下,我們會抱持一定程度的懷疑。
舉例來說,武王東征、直抵朝歌,擊潰「大邑商」的部落共主局面;周公二次東征,擊敗管叔蔡叔與商人領袖武庚的聯軍,而後藉由封建制度徹底瓦解大邑商在河南以東的控制勢力,讓周人的勢力首度跨越陝豫邊界,有效控制整個黃淮平原,成為西周的立國基礎,這些事情是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我們有很大的信心水準可以確定是信史的部分。
另外,二十世紀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以及中研院學者董作賓花費了一生的研究精力完成的《殷曆譜》,以及其他的考古證據,將殷商的歷代帝王系譜整理完成,並且精細到能夠追出每位帝王的在位時間(主要是藉由卜辭中的干支紀年),並與司馬遷史記的殷商帝系吻合(在沒有甲骨文考古證據的年代,司馬遷如何得以完成殷曆帝系譜也是個耐人尋味的謎),從而確認了殷商,或是「大邑商」,這個由東方進入中原系統(有一說是殷商來自東北草原,經由河北山東進入中原),曾經有效統領中原諸部落,成為部落共主大約五百多年,並透過高科技(鑄造青銅器與卜筮技術),使他們可以與祖靈保持寬頻通信,在資訊戰上取得優勢,永遠搶先敵人一步維持競爭優勢,並且透過商業貿易賺進大筆資源的政治實權共同體,是具體存在的事實。
但在殷商以前,比如說歷來史書皆載明之夏(我不用朝的原因等會兒解釋),除了二里頭文化之外,相關的考古證據便非常稀少,更遑論一般史書中大禹以前的諸多領導者,其真實性都必須細細考究。
所以,從周召共和往前推,假設補完西周的歷史,再加上將近五百多年的殷商史,用一個寬鬆的標準來估算中原地區「諸夏」的歷史,真的很寬鬆也只能算到將近四千年,在那之前的大致上都只能視為傳說。畢竟日本的中國史學家是非常嚴謹認真的,而且他們也沒有甚麼民族大義的愚蠢考量,而能做出相對公允的評判標準,四千年是相當尊敬的說法了。
.
二、信史以前的時代:傳說的推理與還原––禪讓制
換句話說,在殷商之前,一直回推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原大地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那些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中開始發展農耕技術、而後部落組織壯大,開始有了文化、有了階級分化,而後成為農耕武裝團體,並且開始部落征伐、部落聯盟以及聯盟間的巨大會戰,這些就只能從極其稀少的文字史書線索當中去推理還原當時的可能歷程。
舉例來說,堯舜禹的禪讓制度,回推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情境,應該是在中原地區(具體地說應該只有山西南部與河南省中北部、頂多加上河北省南部或山東西部這樣一個小範圍)的諸多部落中,各部落族長從彼此中挑選出一個共主,是為部落共主制。
早期由「堯」這個部落族長取得聯盟首領的地位,後來,堯的年齡漸長,威望與統治能力逐漸衰弱;於是,一個年輕的族長「舜」就暗中開始吸納同年齡的其他部落領袖,等到時機成熟,就跳出來挑戰堯的領導地位,年老的堯為了活命,只好讓出部落共主領袖的位置,政權就這樣順利完成轉移。
但這只是一個較為文明的版本,非常有可能的是,在堯統治的末年,以「舜」為首的部落聯盟,與繼續擁戴共主「堯」的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展開一場大會戰,結果由舜集團勝出,部落聯盟共主因而轉換。但是經由後世(多半是東周)的大夫史家(多半是孔子)為了強調恢復封建秩序,所以把政權轉移過程美化為禪讓制。
在傳說中,堯禪讓舜、舜禪讓禹,而禹終止了禪讓,把領導者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於是部落共主改為世襲制。但說不定也有可能,堯、舜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特定部落領導集團的代稱,他們可能並不一定是父傳子的世襲制,但是在堯部落當共主的年代,傳來傳去一定都是這個集團的人,直到政權被舜集團取代。所以攤開禪讓制度這個神話一般美好的理想政治情境,我們可以對部落共主制的年代有比較具體合理的想像。
.
三、夏商周的部落統治集團權力移轉
接著我們來聊聊,為什麼不要把夏商周視為「朝代」。
夏商周這三個政治存在,與其說是朝代,不如應該視為「特定地域的部落聯盟統治集團」。夏的勢力範圍,大致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與河南省西部;商的勢力範圍,從安徽省北部淮河流域一直到中後期政治實體的重心在河南省中部;周的勢力範圍,在周公二次東征前,一直都在陝西省的渭水盆地一帶。
為什麼不視為朝代?原因是夏商周三個統治集團沒有一個曾經確實地支配整個中原。即便是藉由封建制度而統治範圍大大擴增的有周一代,也只能說控制範圍大抵抵達黃淮平原的邊緣,甚至還沒進入華中,遑論華南。
直到秦朝實施中央郡縣制,我們才可以勉強地寬鬆定義所謂概念中的中原諸夏地域,被一個中央集權帝國藉由人口、地籍、兵員、稅收的統計與掌握,大致上具有「統一管理」的系統性思維。
但實際上是秦朝太短無法有效落實,漢代又採封國郡縣雙軌並行制,整個魏晉南北朝更遑論甚麼大一統,唐代安史之亂之後就藩鎮割據天子出不了京畿,接著是遼金元大對峙分裂......。仔細想想,中國歷史的兩千多年中,所謂「國家機器確實掌握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並納入系統性生產」的時刻,加起來真的不到五六百年。
其次,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朝代是革命產生的,有你無我。但夏商周三個實體,有很長時間是並存的。
換句話說,在夏人的統治集團還在掌握中原地區實權時,商人可能正從東方崛起,一開始他們分布在安徽北部的淮河流域,與夏的統治集團並存,雙方可能有商業貿易交流往來,直到後來商開始壯大,並且以各項優勢(技術、財力、軍力)逐漸取代夏的共主地位,雙方可能經過聯盟大會戰,夏人敗北,逐漸退出河南省的中原區域,回到山西省南部的範圍。
商與周也是並存的,周文王的「文王」乃是追封的諡號,是周公在封武王的諡號之後,追贈自己的父親為文王,即便父親從未稱王。周文王在世的身分是「西伯」,是統領中原地區的共主大邑商贈給西方部落領袖聯盟族長的一個象徵性地位,也就是「我敬你是個人物」、但潛台詞就是「我會防著你」。因為西伯勢力巨大,影響到商的統治地位,所以紂王才會忌憚他的實力,將西伯囚於羑里。
所以從堯舜禹的禪讓制,還有夏商周的部落聯盟共主權力轉移,我們可以大致拼湊出一個中原諸夏的權力轉移過程,從這個法則來去解讀熱情奔放、創意無限的史前創世神話,建立一個有所本的歷史事件還原推理。
.
四、涿鹿之戰:兩種糧食作物生產文化的部落聯盟大會戰
堯舜禹湯各朝,追自己系譜的時候,都要說到自己跟過去的三皇五帝有關連,要嘛連結到少昊、要嘛連結到顓頊,都是為了要連結自己是炎黃子孫。
為什麼要強調是炎黃子孫,主要是為了統治中原的正統姓。我們從小就聽過在在上古傳說中,炎帝與黃帝的聯軍在「涿鹿之戰」中大敗蚩尤的軍隊(小時候漢聲出版的《中國童話》還把九天玄女以及指南車這些傳說全部加進來好不精彩,構成我童年時期的七彩幻夢),黃帝斬殺蚩尤,而蚩尤的部落潰散,部分降於炎黃聯軍,部分則退出中原。
這個精采的神話故事要還原成比較符合現實的歷史推理,一樣先把怪力亂神的部分都先拿掉。黃帝與炎帝,可以理解成是兩支不同的部落聯盟,而且從史家的推論,非常可能都是由西方(可能是河西縱谷地區或是隴西高原地區)進入中原的。
進入中原後,黃帝集團控有山西南部至河南北部的區域,炎帝集團則偏東南,控有河南南部一直到山東西部,隨著部落活動範圍的重疊與衝突,兩支部落聯盟因此發生過「阪泉之戰」,黃帝集團打敗炎帝集團,其中集團聯盟中的炎帝系統降於黃帝、夸父集團逃往東方、刑天集團則繼續反抗。後來炎帝部落在東方的勢力範圍與在中原東方及南方活動的九黎部落產生衝突,遭到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驅逐,而有了這場炎黃部落聯軍大敗九黎聯軍的跨部落集團大會戰。
假如這些記載屬實,那麼涿鹿之戰可以視為是來自西北方的部落聯盟與來自東南方的部落聯盟的一次決定性戰役。我大膽地假想西北方部落聯盟的立國基礎來自旱作,種的是高粱、玉米與大麥、小麥;東南方聯盟的部落則活躍於北緯三十度以南的濕潤地帶,種的是稻作與小米。這場可能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到五千多年前的大會戰,很可能間接引發黃土高原北方旱作民族的大規模南侵與東侵,而位於中原南方的稻作民族則被迫放棄家園南遷,從山東南部、安徽北部、湖北省等地繼續遷到湖南、閩浙、嶺南與四川廣西等地。
這樣的大擴遷,也一直與千年以來往復的東亞層級式大擴遷循環有關。這個層級循環依序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人南遷,原本的百越人與南方民族只好南遷東南亞,而更早的住民南島語系則是從五千年前就從中國大陸南方開始了跨越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大擴遷,東達復活節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但至於黃帝與炎帝到底是不是美索不達米亞來的?我覺得太跳躍了,容我保持質疑。
.
五、從氏到姓:封建制度與中國人「姓」的由來
史書記載中,舜姓媯(念作規)、禹姓姒(沒錯,褒姒的姒,念作似)、殷商諸帝姓子、周朝列王姓姬。除了殷商其他人的姓都是女字邊,表示當時為了釐清血源,姓都是由「你媽媽是誰?」來確認的,因為常常「父不詳」,所以問爸爸是誰沒甚麼用。這是為什麼禹的世襲制如此重要,那個時代(假設鯀、禹、啟這祖孫三代皆有其人),父系社會的組織架構開始壓過了尊崇母系社會的部落,而父系社會部落則明顯在武力上、組織架構上、部落總體產能上勝過了母系社會的部落架構。
我們現在概念中的姓,絕大多數來源於周代的封建制度。封建是周公給一個姬姓宗族人,比如說你是昭王的弟弟好了,我命令你帶著姬姓的族人,還有一批其他非姬姓的宗族,比如說跟姬姓友好的姜姓宗族,還有一批是你原本封地上的殷商舊貴族,你們這些人都不同姓,但是你們現在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叫做「陳」,你們以後都是陳國人,陳就是你們的「氏」。
而在東周以後,隨著國與國的兼併、各國人的跨國交通大大增加,於是「氏」取代了「姓」成為「新的姓」,從現在開始,我們雖然會四散各地,但我們都是世世代代的陳國人,我們都姓陳。
這是中原諸姓的由來,我們可以確定,管、蔡、陳、宋、齊、韓、衛等等大約都是封建時期以來就存在的姓(也就是原本的氏)。
.
六、華夏開放系統與北方游牧民族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了一件事,中原華夏系統看似封閉,但其實北方門戶一直大開。從前面提到,黃帝與炎帝從西方來,進入中原後壓制了南方民族然後成為黃淮平原新主人,這樣的歷史在中國不斷不斷地發生。
漠北草原,我們把它想像成一個機場裡面的人行輸送帶,從長白山的山腳,一直向西到匈牙利大平原為止,所有的遊牧民族在此間行動自由、來來去去,只要今天你的騎兵有經過訓練,武器系統不至於太爛,基本上整個歐亞大陸你是愛去哪就去哪,想打誰就打誰,一個得來速的概念。
中原這個系統,東方南方有大海、西方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唯獨北方防禦近似真空。自古以來,侵略者皆是由北方來。兩千多年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韃靼、瓦喇,最後還來了俄羅斯人。這些外來民族的侵略,中原系統有效檔下的極少;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內亞一有新情勢,中國馬上換主人。
換句話說,在這兩千多年來的過程中,北方遊牧民族大舉南下,成為中原新主人,然後慢慢漢化,取中國姓、學中國字,然後統治者的子弟全都被中原人感染了貪腐逸樂的習氣,徹底成為中國人。然後下一批精壯的遊牧民族又從草原誕生,然後再徹底經歷成為中國人的歷程,成為永劫循環。
舉例來說,整個魏晉南北朝到唐末,就是鮮卑統治集團長達六百年的漢化史;大遼、大金、大元、大清,各自花一百年到三百年不等的時間。在這段一兩千年的時間裡,北方遊牧民族變成了姓李、姓楊、姓王、姓趙、姓高、姓馬都不意外,反之只剩下極少數的宇文、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紐祜祿,殘存一些過往祖先馳騁在蒼穹下、馬背上得天下的記憶。
.
七、華夏邊緣
除了北方民族的融入以外,中原帝國一次次向南方侵略的歷程,都是將南方各民族強制漢化的過程。從西周的東夷、東周的楚人、吳越、三國的巴蜀、秦漢的交趾,還有唐宋的大理、南詔、明清的琉球;這些語系、信仰,甚至遺傳特徵本來就不是漢人的民族,除了某些退居湘桂黔山區,維持傳統信仰與部落組織的少數民族,絕大多數還是被漢化了。他們一樣可能姓吳、可能姓張、可能姓錢、可能姓鍾,他們都不是原本西周分封諸姬姓家族時賜予國號而為姓的漢人,但在兩千年後,他們半自願、非自願地,成為了廣義的漢人。
北方遊牧民族也好、南方少數民族也好,雖然不是漢人,好歹也是黃種人,但在唐代,有大量的西域人到長安生活、做買賣,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來自西亞的景教傳教士、來自波斯的祆教傳教士,來自印度的佛教徒,甚至是來做生意的猶太人,他們都在時代變遷中得到了漢姓,原本深邃的輪廓在幾代的混種之後逐漸與黃種人無異。
元代的市泊司亦是如此,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月港,集合了阿拉伯人、猶太人、印度人、波斯人,他們都是為了在這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討生活;有人一生存不到錢回家,有人因為時局變動無奈留在中土。就這樣,一代代的混血淘洗,他們都被動成為了中國人。
.
八、大海賊時代
時間一晃眼來到了十七世紀,縱橫台灣海峽的大海賊鄭芝龍降服於大清國,嫡子鄭成功與之恩斷義絕,他收攏了效忠於鄭家可以有效控制的艦隊,將指揮基地從廈門轉移到了海峽對岸的大園。
那個詭譎多變的海上大博弈當中,有為了明朝海禁假扮成倭寇的泉州人、有父祖在關原之戰選錯了邊、不見容於新興的江戶幕府,只好脫藩成為浪人,在薩摩與琉球的沿海做起海賊勾當的日本人,有海上勢力全面衰退只剩下傳教士活躍的葡萄牙人、有努力維持日不落封號的西班牙人,還有十七世紀新近崛起橫掃全世界的荷蘭人。
一條海峽,萬千帆影,人人都豪氣萬千、人人都身不由已。江湖不再是江湖,成了浩瀚翻湧的黑水溝。
打退了荷蘭人,在大園灣倉皇落腳的東寧王朝,從台江內海向內陸輻射的固定範圍內,設置了多個兵營,取明代衛所兵制精神,平時開墾、戰時充兵。這些男丁皆無女眷,因此開始與原居於台島上的平埔族通婚。及至施琅攻台,大清國領台,一只禁海令仍然令唐山人只准男丁來台工作,不准舉家遷徙。嚴重的男女不均衡,使得平埔族大量女性在漢人半欺半騙的情況下強制漢化,化身中國好媳婦,冠上了夫姓、告別了祖靈,從此三從四德。
.
九、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這些在半自願與非自願的過程中接受漢化的平埔族女性,不管變成姓陳、姓林、姓廖、姓蔡、姓施、姓王、姓許、姓吳、姓江、姓劉、姓謝......,她們的族裔的歷史被漢文化與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姓一舉抹去了。
她的族人曾經沿著山麓拓荒、在某條溪邊的豐饒平原成立他們族人世世代代居住的社,簡單地務農、有時獵殺水鹿,剝了鹿皮滑著小舟去海濱地帶與外來者交易的歷史,她的爸爸用粗壯的手臂收割小米,拉開弓箭抵禦外來的高山族,她的媽媽熟練地織布,在夏天燠熱的晚上唱歌哄著年幼的她睡覺,這些記憶都在她嫁入了一個漢族家庭中逐漸抹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開墾、找水源、耕作、為全家人縫縫補補、清明祭祖、過年拜拜、端午、中秋......,她對這塊土地的互動、她的時間感、她對著大自然祈禱、對話的對象也改變了。她從祖靈的後裔,變成了媽祖的女兒、觀音菩薩的女兒、三山國王的信女。
幾個世代之後,她所繁衍的後裔,都對自己是漢人這件事深信不疑。
而她的祖先,原是前面提到南島民族五千年前大遷徙時,不知因為何種原因沒有隨族人揚帆遠去,而是繼續留下大遷徙起始跳板的島嶼民族。
.
十、代稱結論:中文使用者、中文姓氏者、中華民族與中國人之間複雜理不斷的關係
一個故事莫名其妙講了好久,其實重點只有一個,中華民族本是一個矛盾、虛幻的想像體,以同姓來攀親帶故更像是聊星座血型,相當有趣好破題但很難找到科學證據。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等人為了革命肇建新中國,開始以中華民族這樣一個統合性想像體概念來指稱一個政治實體中其實存在各異的億萬個體,俾使帝國的疆域與統治實權不因為帝國的崩解而四散流失盡入列強之手,方便在政權轉換過程中持續過渡這些統治正當性。但這個虛無飄渺的概念通常是經過幾個殘酷的提問就會被打到面目全非的,比如說在大蒙古治下怎麼布達佩斯不是我大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文的使用更是一個奇特的孤例,現今埃及人無法解讀古埃及文,伊拉克人基本上沒人會使用楔形文字,唯有中文這樣一個奇特的書寫系統,它的「以型辨意」的基本原則迥異於世界上所有其他文字的拼音原則。
中國文字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拚寫語言,就只是為了紀錄世間萬物的「象」,因此解讀權力也被嚴格把持在少數卜筮祭司階級與王公貴族手裡;中國文字可以讀,還可以跟日常語言聲韻結合是《詩經》以後的事。
所以,即便在兩千年後,一個識字的國中生可以完全理解明清小說,也能大致透過註釋讀懂《論語》、《孟子》、《詩經》的內容,即便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孔孟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講的語言,現在幾乎沒有人聽得懂。
這個奇特的習慣讓所有讀得懂中文,說著各種漢語方言的廣意上的華人們,至今還是可以想像自己是一支古老民族的後裔,標榜自己是「炎黃子孫」,即便他們有更大的可能性是「蚩尤子孫」、「東夷子孫」、「百越子孫」甚至「南島子孫」。
在二十一世紀的認同政治中,中國人的認同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尷尬的境地。尤其是發源自中國的瘟疫爆發以來,自我認同是中國人這件事,從來沒有如此地丟臉、千夫所指,以及變成全世界人人喊打的街頭鼠輩境遇中。
認同是一種選擇,而語言與文化是建構認同的最主要趨力,超越了膚色、基因等等自然遺傳條件。中國人、華人、漢人,這些字詞所涵蓋的複雜的語源、語境與區辨的方法,其精細與複雜的程度,相較於本島媚共者強制將中文使用者及中文姓氏者一律打為中國人的粗暴邏輯,實乃雲泥之別也。
但這何嘗不是一個好機會,試想下次有人指著你大罵:「你敢說你不是中國人你就不要講中文!去給我姓日本姓!」的時候,你能夠辯才無礙地舉例分別出中文使用者、中文姓氏者、中華民族與中國人的差別嗎?
讀書與思辨真的好重要,不是嗎?
--
圖片:《漢聲中國童話——二月的故事》,〈二月一日 黃帝大戰蚩尤〉,圖畫局部。漢聲出版社。
皇女的生存 法則 下拉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22 黃偉民易經講堂
藍水之禍!
當初警隊購買水砲車,目標是對付七百萬香港人;今日挑釁的卻是全球十八億伊斯蘭教眾。
以為只是暴打香港人,最終染藍清真寺。這便是中華文化說的,機深禍更深!
縱容警暴,以為只是行政便宜,最後必然出大亂事。
香港警隊,在這四個月以來,開罪了天地人鬼神,這便是幕後為政者初心之錯。
《論語.季氏篇》說的: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將猛獸放出來,牠們自會吃人,防礙善良市民的生存;社會內部經濟崩壞,自然民不聊生。這個社會現狀,是誰的責任?
目前政府這批殖民地時期訓練出來的菁英,你們是受什麼教育的?你們目前支薪是什麼權責的?
孔子二千五百年前痛心的問他的學生冉有、子路,七百萬香港人今日痛心的問林鄭班子。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說:
「不要再糾纏於721事件了,大家要往前走。」
他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721西鐵元朗站的恐襲之夜。
暴徒見人就打,不分男女老少;最可怕的,是背後策劃的部署和用心。
警隊和黑社會合作,關掉999緊急熱線,撤走巡警,警署拉閘,警察三十多分鐘才到現場,指揮官一副無賴幸災樂禍的模樣。
這是警察的恥辱,香港歷史的恥辱。
721到今日,警察的暴力不斷升級,使用的武器愈不成比例和合理,海上的浮屍,跳樓的屍體,也愈來愈多,警察的蒙面包得愈來愈實,張建宗擔心大家開始淡忘了721,警黑合作之夜,所以他在提醒香港人,也在提醒國際社會,香港曾經出現過,警黑合作,對付香港普通市民的一夜。
正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審議《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的關鍵時刻。
美國眾議院剛全票通過了這條法案,435席,全票通過這條香港人權法案。下一步參議院審議,總統簽署,法例便正式生效。
美國國會435席全數通過,得卦《周易》第五十五卦雷火豐卦,五爻動,變卦為四十九卦澤火革卦。
上卦震為雷代表行動,下卦離為火代表光明,外動內明,行動光明磊落才能獲得豐盛的可能。但當豐盛的地步時,就是處盛思危。
按《易經》的規律,陽盡陰生,陰盡陽來,豐盛之時,衰敗已起。不懂居安思危,就禍不遠矣。
所以,豐卦不是解釋如何達到豐盛的目的,而是解釋如何應付昏暗來臨的局面。
《老子》說:
「多藏必厚亡。」
藏的愈多,失去的便愈多。
豐卦的互卦,即是它的二三四五爻組成的卦,也是豐卦包藏著的,是澤風大過卦。
大過,顛也。
結構失去平衡,便是顛也。
棟撓,超了負荷,棟樑彎曲了。平衡破壞,身心超了負荷的大過卦。
豐卦藏著的,是大過卦,可見豐盛背後,擁有太多,是資產,也是負債,處理不善,便是壓垮你的東西。
先人創造巨大的豐功偉績,子孫承擔不起,就會被壓垮,這就是大過。
豐卦,上卦為震,下卦為離,一個政權能否持續下去,就要看震離的配合。
震為雷,為陽木,象徵富國強兵的硬實力;離為火,為光明,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人民質素。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外卦震;和軟實力,內卦離。兩者維持均衡,這個國家才能永豐。否則,內部必然出現問題,不用外敵攻擊。
所以,無論個人或政權,都要注意內明外動,所以外卦的行動,都要靠內卦的光明磊落智慧做指導,而且要保持恰當的呼應。
五十五卦的豐卦,和五十六卦的旅卦,是一組卦,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這邊看是豐,那邊看其實是旅,火山旅卦。
什麼是旅?作客他鄉,舉目無親,便是旅。
豐卦是如日中天,資源雄厚,但人間無常綠的草,人不懂得均衡的重要性,發展到某一轉捩點,一場劇變,就走入旅卦了。一下子全盤衰敗,離開主場,出外作客。
人的一生,也是一個旅程,生時擁有再多,到頭來其實什麼都帶不走。這就是旅卦的終極涵義。
在豐的時候,追求更豐,永不滿足,到旅卦的時候,才明白一切,都是過客。無論多長命,擁有再多,都無法留下。
《道德經》說: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但人,富貴必驕,這便是給自己找麻煩。
假如子孫強過你,何必將財產留給他?
如果子孫不如你,把萬億家財留給他,一定害死他!
《序卦傳》說:
「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人的一生,什麼都要有,什麼都要好,什麼都要多。什麼都如願了,大了,之後就擔心怎樣維持。
窮大者必失之其居。窮,就是用盡,人一豐,權力一大,錢一多,便有風駛盡𢃇。通過奮鬥而有豐大的成果,但窮其大,去得大豐,不斷的追求更大,必失其居,必然會一敗塗地,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知足者富,什麼都有極限。
但人總是嚮往大,追求未曾有的業績,想創紀錄,所以,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舉目無親,寄人籬下。
《雜卦傳》說:
豐,多故也;親寡,旅也。
什麼是故?
既成事實的東西便是故。
所以,隨卦是「無故也」,每一剎那都是新的,不用背負舊時的包袱。
革卦是「去故也」。拋掉過去的一切,推翻現在的東西便是革,革故之後才能鼎新。
豐卦是「多故也」。擁有的東西很多,已經成型,是資產,也是包袱。
豐的多故,也包括變故、事故,總之多東西,便多事故。
豐多故,資源一多,製造的問題也多。
兄弟爭產,爭的,不是新東西,都是先人留下的舊東西,故也。
所以,在豐卦,創新不易,舊東西就可能把他壓垮。
豐卦卦辭: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豐卦外動內明,當然是亨通的,順利的。
王,古代的領袖。
假之,格物致之的假之。
領袖說得到,做得到,實現天下豐盛的理想。
勿憂,不用擔心。
宜日中,行事要像太陽在中午時一樣,以光明普照萬物,用無私的心造福百姓。日正中午是最光的狀態,毫無陰影。日中一過,太陽便下山了。
宜日中,又光明,又合乎中道,不會太偏激,又不會過猶不及。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化私為公,光明磊落才能維持優勢,長期不墜。宜日中的公正,公開,才能經得起陽光法案的檢驗。公正無私是最困難的課題,宜日中,是豐卦提醒我們向天地學習的智慧。
豐卦《彖傳》:
豐,大也。明以動,故豐。
王假之,尚大也。
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豐,盛大的。內裡智慧光明,據此而動,行動都是依據文明法則,智慧判斷,這當然成功。累積成功,累積資源,自然豐盛了。
所以,盲目的行動不會豐,動要依據離火作燈塔指導才能豐大,所以,國家的硬實力(震卦),一定要根據軟實力(離卦)的指導。
王假之,尚大也。心之嚮往曰尚。人都好大喜功,只想更大更好。永遠追求更豐厚,更大勢力,關鍵是王假之,領袖要有執行力。
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即天下為公,領導人要絕對棄私從公。
如果日日擔心的,是個人得失利害,就出問題了。照天下,照的,不是你家,是天下,是所有人。
然後,說出自然的規律,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天地人鬼神都在其中,能夠兼顧天地人鬼神的均衡,所以才吉。當一個人夠豐夠大時,不是與人為敵,還會以天地人鬼神為敵。
豐卦旅卦兩卦相綜,豐的時候,要考慮天地人鬼神的平衡。
消跟息,盈跟虛,都是相反的,天地是與時消息,日月是消長盈虛,天地人鬼神都得服膺自然法則,不要迷信一時的豐盛。
豐卦《大象傳》說:
雷電皆至,豐。
君子以折獄致刑。
雷電都同時到位,本來雷電有先後的,但豐卦資源雄厚,軟實力和硬實力同時到位,而且均衡發展到最佳境界,這時我們明白要折獄致刑。
折獄,是司法審判。司法審判權,是人間法庭的,也是天地人鬼神法庭的。人可以逃過人間的審判,但逃不過天地鬼神的最後審判。
豐卦是司法審判;
噬嗑卦的「利用獄,明罰敕法」是立法權;
賁卦的「明庶政,無敢折獄」是行政權。要尊重司法獨立,不可干預司法審判。
旅卦的「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是審判後就要執行,行政不得干預司法。
噬嗑、賁,兩卦相綜;豐、旅,兩卦相綜。四個卦的大象傳,明確的提出政法分離的思想,主張不能把所有權力集中在一個部門,否則,流弊無窮。
旅卦說的是人生之旅,也要不留獄。
人要思考,值得留戀的是什麼?
人人都是乘願而來,人生一轉,是來服刑的。不留獄,就是要對人生領悟,掙脫欲望束縛,人間一切,什麼東西都留不住。
我們的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什麼都是暫時使用,用完便得歸還。
豐卦自以為能夠擁有豐盛,所以,整日奔波,拚命聚歛;但豐卦的另一面,原來人生是旅,一生根本不能擁有什麼。擁有愈多往往失去愈多。
不留獄,在人生如旅的過程,對人對事,莫作留戀,不然徒增痛苦。
美國國眾議院435席全數支持《香港人權法》,得卦是雷火豐卦之五爻動,變卦澤火革卦。
豐卦五爻:來章,有慶譽,吉。
五爻居豐卦的君位,與下面下卦二爻,民間在野的人士陰過陰,阻窒;與四爻乘剛,和下屬有疑忌。
這個領導人像日蝕般陰影重重,日中蝕後才會恢復光明,猜忌之心必致人心離散。
來,是爻向下來復之意。六五象徵以政權下向人民修好釋疑。來章,章是光明,光明下降民間,政府改變政策,光明重回民間,那才會吉。
變卦為澤火革卦,洗心革面,承認錯誤,與民更始。
豐,多故也。權力一久,便會腐化,傲慢專橫。
革,去故也。改革積弊,才能謀求向前。
六五爻辭說「來章」,個人的人生也好,政府也好,行事有章法,態度光明磊落,抓準時機時勢,從善如流,所以「有慶譽,吉」。
從眾議院這次投票得卦,光明屬於香港,香港人一定勝利,信心又增一重!
https://youtu.be/ltF8_jIDcdc